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7例(54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29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4例(25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随访6个月。结果A、B两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2.72±7.85)mmHg和(22.48±6.95)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4,P=0.905),术后两组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0,-7.012,P=0.000,0.000)。B组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4,0.744;P=0.855,0.460)。A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显著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21,P=0.000),A组术后周边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明显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310,P=0.000)。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降低眼压、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只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眼压经药物治疗后为21~50mmHg;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3眼,晶状体透明15眼,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11眼,虹膜节段性萎缩5眼;术后观察患眼压、视力、前房深度,随访1a以上。结果:术后视力31眼均有提高。术后眼压均正常(12~20mmHg)30眼;术后8mo发生恶性青光眼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加前节玻璃体切割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可使前房加深,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无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是治疗某些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闭角型青光眼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浑浊138例(138眼)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查前房角、前房角关闭粘连小于180°范围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比较术前后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138眼眼压均控制在21.0mmHg以下,前房深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4.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0月~2003年2月收治的争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患者22例22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6个月。结果术后22眼眼压全部控制在2.8kPa以下,其中15眼(68.2%)控制在2.0kPa以下。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控制抗青光眼滤过术后高眼压,改善视力,是治疗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性术后高眼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初始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0例(4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半年。比较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结果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降低,前房深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2001-10/2004-10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术前控制眼压,经视力检查、前房角镜和裂隙灯等检查后,均单独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 结果:术后随访3-12mo。视力均较术前提高,视力≥0.3者23例占72%;术后眼压〈21mmHg(1mmHg=0.133kPa)者29例占91%。 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37眼),术前控制眼压,经视力、眼压、前房角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后,均单独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视力较术前提高,视力>0.5者20眼,占54.05%,22例术后眼压<18mmHg,另5例用1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8mmHg以下。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28例(32眼)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实施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32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0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全部患者前房深度均明显增加。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于绝大多数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是有效的,与滤过性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08年3月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48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月-3年。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45眼眼压控制正常,3眼需滴降眼压药物。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2005年11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7例(61眼),晶状体有不同程度的浑浊,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后房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月~2年。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58眼眼压控制正常;3眼需滴降眼压药物。最佳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方法相对简单,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合理应用晶状体摘除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我国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近年来晶状体摘除手术已逐渐成为PACG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晶状体摘除手术在PACG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提出应根据房角关闭的不同机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正确看待透明晶状体摘除术在PACG治疗中的作用,注意我国与西方国家医疗体系的差异以及联合房角分离术或滤过性手术的效果,以期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晶状体摘除手术治疗PACG,达到为青光眼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晶状体厚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0例(3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根据手术前的晶状体厚度分为晶状体厚度增大组(20眼)和晶状体厚度正常组(16眼)。术后随访11—30周。结果晶状体厚度增大组术后早期及随访时眼压平均下降(15.05±3.68)mmHg(1mmHg:0.133kPa)及(10.42±4.98)mmHg,晶状体厚度正常组则分别下降(9.88±4.60)mmHg及(7.50±4.58)mmHg。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0%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前以UBM测量晶状体厚度,可对手术的降眼压效果及术后远期疗效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2例(48眼)的手术过程,观察手术效果,对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瞳孔、眼压、前房角、前房深度、视野、眩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2眼(4.17%)视力低于术前,4眼(8.33%)视力无提高,其余42眼(87.50%)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一行以上.42眼(87.50%)术后眼压为(15±6)mmHg(1 mm-Hg =0.133 kPa).术后前房平均加深1.6 mm,术前关闭的前房角也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术后视觉舒适度均较术前改善,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在治疗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方面降压效果显著、增视、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47例(63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局部降眼压药物种类及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是世界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中国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率最高国家, 重视和改进其治疗方法是降低致盲率的有效途径。随着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技术的发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更新迭代。本文汇总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 总结MIGS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提示MIGS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优选联合方法, 为临床提高青光眼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5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观察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提高,≤0.1者2眼,0.2~0.3者8眼,0.4~0.8者28眼,≥1.0者14眼.随访期间,51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1眼眼压增高,滴用0.25%噻吗洛尔滴眼液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随访期间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 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26例(29眼)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角、前房深度及视力变化.随访6个月~2年.结果 术后眼压(13.32±4.32) mm Hg(1 mm Hg=0.133 kPa),比术前药物控制眼压(25.12 ±8.52) mm Hg明显降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房深度增加,由术前的(1.73±0.36) mm增加到术后的(3.30±0.35) 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有所加宽,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作为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可供选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残余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方法 回顾性观察超声乳化术后眼压控制不满意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5只眼).测量日眼压曲线后给予每晚1次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滴眼.分别于用药1周、4周、8周时测量日眼压曲线,比较用药前后的眼压峰值及眼压波动幅度.结果 用药前平均眼压峰值(23.83±3.74)mm Hg(1 mm Hg=0.133kPa),用药1周后眼压峰值平均为(15.25±3.71)mm Hg,眼压下降幅度36.0%,眼压峰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1周眼压波动幅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眼压控制平稳,未见全身及局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是治疗超声乳化术后残余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指导早期临床预防性治疗.方法 收集60例PACG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视力、眼压、眼睑、晶状体、眼底、前房深度、房角镜、视野等基本眼科检查及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ACG具有较显著联系的有高血压病和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睫状体晶状体距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前房深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R为2.687,95%可信区间为1.078~4.000.结论 高血压病、浅前房、角膜横径小、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是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浅前房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