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后,上海市长宁区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摸清危害底数,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成立专门的调查组,依据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移交的全部46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结果 46家用人单位主要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其中微型企业占52.2%,小型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旺苍县重点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职业病防病特征,探讨该县重点职业病防控问题与需求,为重点职业病防控政策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6年四川省重点职业病监测及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调查方案,系统收集工业企业基本信息、职业病危害种类与危害水平、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病诊断与鉴定信息及工伤保险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旺苍县2016年职业病危害涉及企业194家,接害人数共3 859人;90.7%的企业存在粉尘和噪声危害,多为中小微企业(99.5%)及私有企业(92.3%)其中接触粉尘人数占总接害人群的76.8%。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为78.9%(153家),其中小、微煤矿粉尘监测合格率仅为50%~60%。总体噪声监测合格率为57.8%;三苯监测合格率为100%。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率仅为22.2%。检出新发职业病57人,均为煤工尘肺。现患尘肺1 322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煤炭开采企业。辖区95%以上的煤矿未能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职业病赔偿状况不容乐观。总体上旺苍县职业病风险等级主要为一般,但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和噪声超标严重。结论旺苍县2016年职业病危害严重,涉及范围大,职业健康体检覆盖率低,健康保险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当地职业卫生部门和机构应加强中小型煤矿、非煤矿山开采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工作,督促其建立和落实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并逐步落实对职业病罹患人群的经济补偿和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收集2006 - 2017年江苏省非煤矿山行业相关信息及其职工患病情况,归纳总结矽肺发病特征,为今后我省非煤矿山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江苏省职业病危害申报和职业病网报系统收集相关行业信息及矽肺患者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以( x±s)描述,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后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SNK - 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我省非煤矿山行业111家企业以微型(89.19%)、私有经济(82.88%)、非金属矿采选业(91.89%)为主,其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多为严重(82.88%);2017年非煤矿山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率约27.93%;患者尘肺期别多为壹期(64.15%),尤以非金属矿采选业患者最多(81.22%);确诊的矽肺患者212例中,不同期别矽肺患者的平均确诊年龄和平均发病潜伏期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期患者确诊年龄(54.92±6.50)岁小于壹期(59.59±10.27)岁、叁期发病潜伏期(23.13±12.48)年低于壹期(33.47±12.74)年和贰期(29.76±15.62)年(P<0.05)。结论 需重视非金属矿采选业的职业危害及叁期矽肺患者的健康状况,企业对接尘职工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视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东台市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特征和卫生管理现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江苏省统一编制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表,通过询问、查阅档案、现场核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结果 调查1192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总接触率为32.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分别为43.03%和32.56%;有19924名员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较高的依次为噪声(62.36%)、棉尘(13.66%)、其他粉尘(12.50%)、其他化学因素(7.52%)和铁及其化合物粉尘(5.10%);1169家企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申报,申报率达98.07%;微型企业近3年的工作场所检测率和职业健康体检率分别仅为2.18%、2.90%.结论 东台市小、微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较为突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及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5.
调查济南市3 839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102 089人,占从业人数的43.6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企业1 083家,申报率28.21%;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培训率较低;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企业数1 067家,检测率27.79%;职业健康检查异常因素主要为噪声,异常率0.48%,微型企业噪声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1.39%。济南市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整体较低,以小微型企业尤为突出,应重视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监管和培训。  相似文献   

6.
《山东卫生》2006,(12):5-6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吴仪副总理等领导同志曾分别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我国先后颁布了《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来维护劳动的健康权益,政府各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部门规章。我省在《职业病防治法》出台前,就制定实施了《山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并先后组织开展了有毒有害化学品、煤矿及非煤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等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企业,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大大减少,某些重点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我省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坪山新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资料、检测资料进行计算机录入、统计及X^2检验。结果2011—2012年已申报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生产企业有859家,主要集中在小、微型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较高的行业分别是工艺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甲苯等。通过对84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进行分析,物理因素的超标率为40.00%,化学因素为6.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79,P〈0.01);粉尘超标率为38.10%,与化学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20,P〈0.01)。结论根据该辖区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调查情况,应针对工艺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而噪声与粉尘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青岛市某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现状。方法截止2017年12月31日,采用《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调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单位469家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结果 469家企业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占77.83%。有344家(73.35%)企业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418家(89.13%)企业对健康检查制度制定并实施。大、中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明显优于小微型企业(P0.05),但各型企业在管理设立中文警示和告知卡、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和职业卫生相关档案的建立方面均较好(P0.05)。大中型企业的职业健康检查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率均高于小微型企业(均P0.05),但大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在检测合格点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粉尘类单位合格率为85.88%,化学物质类单位合格率为92.53%,物理因素类单位合格率为77.45%,三者危害因素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市某区的大中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整体现状较好,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方面均优于小微型企业,提示今后应加强小微型企业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淮安市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改善小微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7—10月,根据《淮安市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实施方案》要求开展职业病危害种类及接触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调查,并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导出的小微企业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覆盖淮安市5 076家小微型工业企业,其中微型企业2 814家(占55.44%),小型企业2 262家(占44.56%),行业以纺织服装、服饰业和金属制品业为主。小微企业从业人员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比例为56.50%,微型企业(64.56%)高于小型企业(5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因素危害主要以噪声为主,粉尘主要包括棉尘、其他粉尘和铁及其化合物粉尘,化学因素以其他化学因素、一氧化碳和苯为主。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及培训情况均不容乐观,尤其是微型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微企业在过去3年开展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企业仅占7.37%,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企业仅占7.27%。结论 淮安市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比较严峻,尤其是微型企业,应该加强监管,改善劳动者工...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对浏阳县境内的市属澄潭江煤矿和县属文家市、张家冲煤矿的煤尘危害及职业病状况进行了调查。澄潭江和文家市两矿建于1969年,张家冲矿建于1977年。三个矿现年产原煤17.62万吨,共有职工1,431人,其中接触煤尘作业者有1,178人.三个矿共有煤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