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比较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与糖尿病并发肺结核(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DM-PTB)患者的血浆蛋白质谱差异,筛选DM-PTB潜在蛋白质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探索DM-PTB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确诊的DM患者和DM-PTB患者各16例,采用基于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两组间血浆蛋白质谱,以DM-PTB组对DM组蛋白表达量变化倍数>1.2或<0.83且P<0.05为标准筛选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275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有111个在DM-PTB组上调,有164个在DM-PTB组下调。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富集数目最多的生物学过程为细胞过程(92.00%,253/275),定位于细胞器(87.27%,240/275),分子功能为结合(90.55%,249/275)。KEGG代谢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共富集到26条代谢通路(错误发现率<0.05),富集数目最多的通路为黏着斑通路(22个蛋白),此外PI3K-Akt信号通路、胆固醇代谢通路、血小板激活通路、吞噬体通路和补体及凝血通路等与糖脂代谢和免疫相关的通路也发生了变化。结论: 本研究通过iTRAQ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出了DM-PTB患者的差异表达蛋白,发现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参与了与细胞活动、糖脂代谢和免疫调节相关的信号通路,提示上述通路的变化可能与DM-PTB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8—2019年上海市非户籍人口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完善针对非户籍人口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8—2019年上海市非户籍肺结核患者的报告发病数据和人口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趋势,并计算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和年度百分比变化(APC)及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AAPC)。结果 2008—2019年上海市共报告非户籍肺结核患者36748例,占全人口报告发病例数的44.79%(36748/82047);12年间非户籍人口报告发病率由2008年的43.66/10万(3273例)下降至2019年的26.70/10万(2563例)(APC=-3.42%,t=-9.838,P<0.01),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3.02/10万(36748例);男性患者23685例,女性患者13063例,男性的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9.28/10万(23685例),高于女性的平均报告发病率(25.61/10万,1306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42,P<0.01),男性与女性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APC=-3.27%,t=-7.444,P<0.01;APC=-3.74%,t=-9.791,P<0.01);不同年龄组中15~29岁年龄组患者占比最多,为52.69%(19364/36748),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75~104岁,为104.67/10万(365例),各年龄组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37,P<0.01),60~7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在2010年后呈上升趋势(APC=3.94%,t=3.443,P<0.01),由50.44/10万(104例)上升至69.24/10万(154例)。首诊地区为中心城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2010年前呈明显下降趋势(APC=-7.99%,t=-2.758,P<0.01),2010年后下降趋势变缓(APC=-1.28%,t=-4.726,P<0.01),非中心城区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6.04%,t=-12.173,P<0.01)。涂阳肺结核和涂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APC=-7.26%,t=-28.533,P<0.01;APC=-1.67%,t=-3.852,P<0.01)。结论 2008—2019年上海市非户籍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60~74岁患者在2010—2019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在综合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针对非户籍人口的防控策略以迅速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傅良杰  钮晓红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0):1127-1131
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初治肺结核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77例。所有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2H-R-Z-E/4H-R)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消瘰疬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明显吸收率分别为97.78%(44/45)、97.78%(44/45)、80.00%(36/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26/32)、75.00%(24/32)、56.25%(18/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343、9.400、5.036,P值分别为0.037、0.002、0.00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36.01±4.26)ng/L和(7.66±3.16)n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8.74±6.11)ng/L和(23.01±4.52)ng/L(t=20.471,P<0.001;t=18.671,P<0.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21±5.22)ng/L和(12.12±3.96)ng/L(t=6.652,P<0.001;t=5.491,P<0.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2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88%(15/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64,P=0.685)。研究认为,内消瘰疬片联合化疗初治肺结核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常规化疗方案联合中成药“抗痨合剂”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丽水中医院结核科诊治的3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成3组,即常规西药抗结核治疗组(A组)、常规西药抗结核治疗联合中成药抗痨合剂组(B组)、常规西药抗结核治疗联合中成药抗痨合剂及中医适宜技术组(C组)。剔除24例因诊断变更、中断治疗、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后最终纳入276例患者,其中A组97例、B组93例、C组86例。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疗程末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肺部病灶吸收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B组和C组中医证状改善有效率[92.5%(86/93)和94.2%(81/86)]、肺部病灶吸收有效率[92.5%(86/93)和94.2%(81/86)]、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65.76±5.42)%和(67.06±5.9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4.97±5.35)%和(46.51±5.26)%]、治疗成功率[94.6%(88/93)和97.7%(84/86)]均明显优于A组[分别为82.5%(80/97)、76.3%(74/97)、(63.80±4.57)%、(42.72±4.82)%、80.4%(7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46;χ2=2.999,P=0.003;χ2=2.427,P=0.015;χ2=2.886,P=0.004;t=2.699,P=0.008;t=4.186,P=0.005;t=3.048,P=0.003;t=6.428,P<0.001;χ2=2.069,P=0.039;χ2=2.192,P=0.028)。而B组和C组治疗后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7.12±2.32)%和(26.35±3.17)%]均明显低于A组[(29.12±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1,P<0.001;t=9.231,P<0.001)。结论:中西药联合抗结核治疗可明显减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提高肺结核患者免疫力,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但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效果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维生素D及抗菌肽LL-37表达水平的差异。 方法 搜集2017年6—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的17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包括81例单纯肺结核患者、57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和40例结核病并发糖尿病患者,分别作为B组、C组和D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划分,分为重症肺结核患者79例和轻症肺结核患者99例)及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医务人员(A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纳入人群维生素D[以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衡量]及LL-37的水平,分析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与健康对照者25-(OH)D3和LL-37水平的差异,以及肺结核严重程度与25-(OH)D3和LL-37水平的关系。 结果 B组、C组和D组患者外周血25-(OH)D3水平分别为(31.58±11.89)nmol/L、(25.68±13.57)nmol/L和(26.39±10.01)nmol/L,均明显低于A组的(40.57±14.32)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00;t=6.48,P=0.000;t=5.72,P=0.000);LL-37水平分别为(26.97±10.29)μg/L、(30.75±10.16)μg/L和(31.84±11.36)μg/L,均明显高于A组的(24.38±4.5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25;t=4.48,P=0.000;t=4.03,P=0.000)。与B组患者相比,C组和D组25-(OH)D3水平均明显降低,LL-37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08;t=2.52,P=0.011和t=2.14,P=0.032;t=2.29,P=0.022)。79例重症肺结核患者的25-(OH)D3和LL-37水平分别为(24.59±12.36)nmol/L和(31.97±11.43)μg/L,明显低于轻症肺结核患者(99例)的25-(OH)D3水平[(33.79±15.47)nmol/L],但高于轻症肺结核患者的LL-37水平[(27.32±10.6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0;t=2.77,P=0.006)。 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LL-3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不同类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维生素D及LL-37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于西安市胸科医院住院确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57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其中57例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简称“并发组”); 300例未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简称“未并发组”)。并发组中,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30(26,38)岁,其中14~<44岁年龄组有40例,≥44岁年龄组有17例。未并发组中,年龄M(Q1,Q3)为39(32,48)岁,其中14~<44岁年龄组有198例,≥44岁年龄组有102例。对患者年龄、性别、口腔黏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肺结核患者病程及痰菌检测情况等7项与颈部淋巴结结核发生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57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并发组和并发组在上述各因素中,年龄≥44岁者占比分别为34.0%(102/300)、29.8%(17/57);男性占比分别为45.7%(137/300)、40.4%(23/57);发生口腔黏膜炎者占比分别为11.7%(35/300)、45.6%(26/57);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者占比分别为16.3%(49/300)、36.8%(21/57);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占比分别为8.0%(24/300)、10.5%(6/57);肺结核患病时间>3个月者占比分别为41.0%(123/300)、38.6%(22/57);痰菌阳性者占比分别为19.3%(58/300)、68.4%(39/57)。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0.376、0.547、38.963、12.781、0.397、0.115、58.326,P值分别为0.540、0.459、0.000、0.000、0.529、0.735、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口腔黏膜炎(Wald χ2=12.279,OR=3.564,95%CI=1.751~7.255,P=0.004)、发生上呼吸道感染(Wald χ2=9.987,OR=3.092,95%CI=1.535~6.227,P=0.002)及痰菌阳性(Wald χ2=26.320,OR=5.880,95%CI=2.989~11.568,P=0.000)是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危险因素。结论 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口腔黏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及痰菌阳性的患者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可作为临床预防的关注因素。  相似文献   

7.
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8例老年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其中,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就诊的68例患者术后实施的是常规护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60例患者术后实施的是基于4R危机管理快速康复模式。通过随机抽签法,从两组中各抽取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后无突发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术后4例(10.0%)发生不良事件,6例(15.0%)出现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P=0.040;χ2=6.486,P=0.001)。观察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为(26.90±0.58)分、(26.72±0.55)分和(26.57±0.54)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12±0.60)分、(27.02±0.57)分和(26.95±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2,P=0.047;t=2.441,P=0.008;t=3.221,P<0.001)。术后第2周观察组躯体活动具有独立步行能力者29例(72.5%),多于对照组的19例(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7,P=0.014)。术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55±0.67)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02±0.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6,P=0.003)。研究认为,对于脊柱结核术后伴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实施4R危机管理快速康复模式可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HSP70与肺结核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2例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外周血中HSP70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25例稳定性肺结核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浆中HSP70蛋白表达水平为(7.5±1.3)ng/ml,显著高于稳定性肺结核组(5.5±1.7)ng/ml及健康对照组(5.3±0.8)ng/m(P<0.01);稳定性肺结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存在HSP70的过度表达,提示HSP70可能通过某些未明机制参与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病,并可辅助肺结核活动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MTB分泌蛋白抗原85B(Ag85B)-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融合蛋白在结核性胸膜炎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组)患者45例,非结核性胸膜炎(非结核组)患者26例,以及体检健康人群(健康组)25名。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融合蛋白刺激前后结核组、非结核组外周血、胸腔积液及健康组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核组与非结核组患者组织(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得的胸膜组织)中CD4 +和CD8 +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TB Ag85B-ESAT6融合蛋白刺激前后,结核组外周血中IFN-γ的含量分别为(42.63±10.51)pg/ml和(401.90±72.54)pg/ml;非结核组分别为(38.97±7.08)pg/ml和(40.04±6.80)pg/ml;健康组分别为(39.61±7.28)pg/ml和(39.86±6.97)pg/ml。结核组胸腔积液中IFN-γ的含量分别为(411.91±41.56)pg/ml和(1342.67±167.96)pg/ml;非结核组分别为(47.99±11.49)pg/ml和(48.76±11.25)pg/ml。刺激前结核组胸腔积液中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非结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94,P=0.000);刺激后结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IFN-γ含量相对于刺激前及刺激后的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79、33.211和33.204,P值均为0.000);刺激后结核组与刺激前及非结核组刺激前后胸腔积液中IFN-γ的含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6.085、51.478和51.499,P值均为0.0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结核组与非结核组患者胸膜组织中的CD4 +和CD8 +积累光密度值(结核组:16349.91±2376.36和10525.77±1164.86;非结核组:1853.64±670.40和1327.15±175.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81和19.127,P值均为0.000)。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融合蛋白刺激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后均明显提高结核特异性IFN-γ的含量,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正常人群与初治结核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 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每月固定时间在西电集团医院收集当天符合入组标准的健康体检成年人粪便标本2~3份,收集30份标本后停止纳入,作为对照组;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西安市胸科医院诊断为初治结核病患者的粪便标本,收集30份标本后停止纳入,作为结核组。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对照组与结核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相似性,以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主要条带测序后各组菌群所占比例。结果 对照组的条带数[(13.57±3.37)个]和菌群多样性指数(H'指数;2.55±0.27)均明显高于结核组[(8.60±4.19)个和1.99±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5,P<0.001;t=6.75,P<0.001)。组内Dice 相似性系数(Cs)的比较显示,对照组与结核组的中位数(四分位数)[22.90%(16.20%,29.30%)和35.35%(23.73%,44.98%)]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38,P<0.001)。测序比对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结核组的主要肠道菌群均以Bacteroides属为主,分别占73.96%(179/242)和79.40%(158/199)。但结核组中Prevotella菌属构成比(9.04%,18/199)较对照组(24.38%,59/242)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82,P<0.001),结核组Uncultured bacterium菌属的构成比(11.56%,23/199)高于对照组(0,0/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9.51,P<0.001)。 结论 健康人群与结核病患者肠道菌群因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存在差异,结核病的发生可能会造成Prevotella菌属和Uncultured bacterium菌属构成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肺转移潜能的大鼠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转录组的影响.方法 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经两株不同肺转移潜能的大鼠肝癌细胞(WB1和WN1)来源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的转录组差异,筛选差异基因并使用KEGG分析、GO分析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探索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影响巨噬细胞功能促进肺转移的潜在机制.结果 对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应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于菌阴肺结核与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 从本院临床病例中,选择菌阴肺结核和肺炎患者及健康者各60例,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和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蛋白,并应用Ciphergen蛋白芯片3.1.1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蛋白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对180例菌阴肺结核、肺炎患者、健康者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有5个蛋白峰(1 028.49、4 796.56、7 564.77、8 048.02、11 526.75 m/z)存在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这5个蛋白峰组成的诊断模型鉴别诊断菌阴肺结核与肺炎的总有效率84.2%(101/120),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2.5%(52/63),85.9%(49/57);阳性预测值86.7%(52/60),阴性预测值为81.7%(49/60)。诊断模型在判别肺炎、菌阴肺结核患者与健康者之间,总有效率达89.4%(161/180),特异性为100%(60/60),灵敏度为84.2%(101/120),阳性预测值100%(101/101),阴性预测值75.9%(60/79)。结论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具有方法简便、检测快速,标本用量少的优点,是筛选结核病特异性标志物的有效手段,通过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检测,发现了具有良好鉴别诊断的“诊断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出肺结核患者发病免疫相关蛋白质,为阐明结核病的发病的免疫机制和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0例肺结核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细胞总蛋白,运用Image Master 2D Elite 5.0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用Western blot进行验证.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建立了重复性良好的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志愿者PBMC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找出14个表达量有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并鉴定出共12种蛋白质,其中冠蛋白1A等10种蛋白在肺结核组中表达上调,普列克底物蛋白(PLEK)和Ras基因抑制蛋白1(RSU1)在肺结核组中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法验证PLEK在肺结核组表达下调,与双向凝胶电泳结果一致.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PBMC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出冠蛋白1A、PLEK等12种差异蛋白质,其中PLEK和冠蛋白1A可能通过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调节在肺结核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芩、百部及丹参的药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OMIM、TTD及DrugBank数据库搜索肺结核的相关基因靶点。基于Uniprot数据平台对靶点的基因名称进行整理与规范,在STRING 11.0数据平台上生成“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DAVID 6.8平台对靶点进行功能富集与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进行分析与网络构建。结果: 最终筛选到的“芩部丹”有效化学成分共计116个,作用靶点含有199个。“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核心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汉黄芩素、黄芩素、刺槐素、刺芒柄花素、β-谷甾醇、7-甲氧基-3-甲基-2,5-二羟基-9,10-二氢菲,涉及到潜在靶点82个,关键的作用靶点有TP53、IL6、AKT1、VEGFA、EGFR、PTGS2、JUN、CASP3、STAT3、TNF。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373条,分子功能66条,细胞组分39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08条信号通路,关系最密切的为TNF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P值均<0.001),其余包括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结核病(P值均<0.001)。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解释了中药组方“芩部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肺结核治疗机制,为后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强化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方法利用弱阳离子(WCX)液体蛋白质芯片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16例肺结核患者强化治疗前后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强化治疗前后有22种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11种蛋白质在强化治疗后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另外11种蛋白质在强化治疗后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强化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谱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临床常用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继发性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5年3—12月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的143例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其中,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71例,继发性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竭组)72例。检测并分析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SOD、超敏C反应蛋白(H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 呼吸衰竭组的SOD水平为(524.16±225.97)mg/ml,低于肺结核组的(725.34±325.63)mg/ml;HCRP水平为(68.51±43.6)mg/L,高于肺结核组的(56.07±39.56)mg/L;ESR水平为(50.05±29.03)mm/1h,高于肺结核组的(37.13±27.58)mm/1h;NT-proBNP水平为(882.19±182.36)ng/L,高于肺结核组的(360.26±73.9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0、1.78、2.69、22.78,P值均<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的SOD水平≥300mg/ml时,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是SOD<300mg/ml时的89%(OR=0.89;95%CI=0.76~0.92);肺结核患者的NT-proBNP水平≥80 ng/L时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是NT-proBNP<80ng/L时的1.21倍(OR=1.21;95%CI=1.12~1.28)。SOD、ESR、HCPR、NT-proBNP在预测肺结核患者是否易发生呼吸衰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SOD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862,敏感度为73.2%,特异度为93.1%,临界值(cut-off值)为478.51mg/ml。NT-proBNP的AUC值为0.764,敏感度72.5%,特异度82.7%,cut-off值为340.20ng/L。结论 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血浆中SOD及NT-proBNP水平对患者是否并发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与潜伏感染者免疫功能差异的重要分子。方法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感染者PBMCs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数据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使用软件MeV进行聚类分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用Cytocapase软件进行KEGG分析和蛋白质复合物分析。结果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98个,其中上调基因67个,下调基因31个;GO分析生物进程富集的词条是“免疫反应”、“天然免疫反应”和“中性粒细胞趋化”;KEGG分析结果显示富集词条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原处理和递呈”和“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其中IFNG、ITGAM、MMP1和FOS基因连接多个信号通路;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到聚集程度高的分子ELANE、ITGAM、MMP9和ARG1;而蛋白复合物分析显示由上调基因组成的复合物1和复合物2、由下调基因组成的复合物3。结论连接多个信号通路或者聚集程度高的重要分子和大分子复合物可能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与潜伏感染者免疫功能差异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及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继发性肺结核和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部分(排除病案资料不全者)继发性肺结核患者67例和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32例,从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 结果 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相比:(1)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起病急者(<1 d)较多(占87. 5%,28/32;继发性肺结核占7.5%,5/67)(χ2=62.3898,P<0.01);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占68.8%,22/32;继发性肺结核占3.0%,2/67)、头痛(占28.1%,9/32;继发性肺结核占6.0%,4/67)、咽痛(占50.0%,16/32;继发性肺结核占4.5%,3/67)]明显者较多(χ2=51.1830,χ2=9.2565,χ2=30.8682,P值均<0.01);多数患者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占53.1%,17/32;继发性肺结核占13.4%,9/67)(χ2=17.6145,P<0.01)。(2)成人支原体肺炎多数患者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样影(占71.9%,23/32;继发性肺结核0例)(χ2=62.7398,P<0.01),以两肺中下野多见(占70.0%,14/20;继发性肺结核占34.2%,13/38)(χ2=9.5139,P<0.01),病灶呈游走性者较多(占9.4%,3/32;继发性肺结核0例)(χ2=5.9103,P<0.05);抗感染治疗后(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多数患者肺内病灶多在2周内消散吸收(占53.1%,17/32;继发性肺结核0例)(χ2=42.8718,P<0.01)。(3)支原体肺炎红细胞冷凝集试验多呈阳性(占71.9%,23/32;继发性肺结核0例;χ2=62.8571,P<0.01);肺炎支原体抗体IgM也多呈阳性(占81.3%,26/32;继发性肺结核占1.5%,1/67;χ2=67.5228,P<0.01)。 结论 继发性肺结核和成人支原体肺炎鉴别诊断应详细分析病史,注意影像学病灶特征,试验性治疗和多次血清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microRNA let-7c及其靶基因细胞因子在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的含量变化,并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软件对let-7c的功能进行预测分析,为进一步阐明let-7c在结核感染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用核酸杂交和定量PCR检测集健康对照和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痰液中let-7c的含量;用TargetScan与PicTar预测let-7c的靶基因,用DAVID数据库和Cytoscape的BINGO插件对let-7c的预测靶基因进行GO注释分析和生物通路分析;用ELISA法检测let-7c靶基因细胞因子IL-10与IL-6在痰液中的水平变化。结果 杂交和PCR结果表明:let-7c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的含量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let-7c预测靶基因的GO注释结果富集在负性调节细胞间通讯等生物学过程及胞外基质构成等分子功能方面 (P<0.05);在KEGG通路数据库中let-7c预测靶基因主要富集于MAPK、钙离子信号通路与TGF- beta信号通路等方面(P<0.05)。痰液中let-7c的靶基因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显著增高。结论 let-7c在活动性肺结核感染病人痰液中的含量明显降低,let-7c靶基因细胞因子IL-10明显增高,let-7c的靶基因主要参与细胞信号通讯、刺激反应、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et-7c在结核感染中调控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