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拔管后序贯治疗的临床价值,为ICU患者进行合理氧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ICU收治的拔除气管导管后给予鼻导管吸氧失败的65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3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慢性肾脏病(CKD)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以提升CKD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参考,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初步拟定指标体系并编制专家函询问卷,以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8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6、0.961;第2轮函询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20、0.214(P<0.001);各指标权重的一致性测试结果表明,一致性比率<0.1。最终构建的CKD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81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CKD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全面、结构完整、科学可靠,对评价CKD管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适用于麻醉准备室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监测麻醉准备室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调研法初步构建麻醉准备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初步构建指标体系,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开展了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达到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4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2和0.260;最终确立了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和三级指标66项,形成麻醉准备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麻醉准备室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具有科学性及可靠性,彰显麻醉准备室护理工作的特色,为麻醉准备室护理质量提供持续改进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云南省三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对12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指标内容及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48项二级指标。结论专家函询结果可靠、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好,本研究可为云南省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系统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构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在互联网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6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从事互联网居家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平台签约护士为173名。并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应用时间分为应用前(2023年1月至3月)、应用后(2023年4月至6月)。成立研究小组,进行文献检索及质量评定,提取资料,整理编制专家函询表,遴选函询专家。分析体系应用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专业素质评分、职业认同感评分,并通过3轮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法,最终确立在互联网居家护理中构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结果 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后,护理文书、教学管理、质量管理、隔离管理、操作考核、理论考核、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评分高于应用前(P<0.05)。经过三轮函询问卷,第一轮回收率为100.00%(32/32),第二轮回收率为90.63%(29/32),第三轮回收率为96.86%(31/32)。第一轮共有32名专家提出76条修改意见,第二轮共有29名专家提出27条修改意见,第三轮共有31名专家提出13条修改意见。第一、二、三轮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2、0.214、0.223(P<0.05)。 结论 构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在互联网居家护理中提升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严莲  李显蓉  李飞  宋美璇 《西部医学》2018,30(9):1370-1375
【摘要】 目的 建立评价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回顾文献、专家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考核指标大纲,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构建指标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形成考核指标体系。结果 40位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5,判断系数08,熟悉程度09;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5%、947%,共纳入36份有效问卷, 1级、2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15和0547且P值均<005,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较好。最终形成7项1级指标,根据权重值排序为专业技能、科研素养、理论知识、自我发展素质、人文素质、教学能力、管理能力,32项2级指标,53项3级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结论 各级指标条目专家意见集中,协调程度好,重要性评分结果有效,可为规范化培训模式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培养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护理本科生就业质量指标确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护理本科生就业质量评价一直以来缺乏科学的标准,本研究拟调查专家对构建护理本科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观点。方法:通过专家函询法对22位相关领域专家就护理本科生就业质量指标体系进行了为期两轮的函询和论证。结果: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为0.81和0.8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两轮专家意见的和谐系数分别为0.54和0.71(P〈0.01)。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包括用人单位满意情况、学生主观满意情况、工作条件与环境、专业对口情况等4大类及60项二、三级指标。结论:专家对确定护理本科生就业质量协调程度较高,为护理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胃癌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胃癌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Donabedian的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基础上拟定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1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是0.866和0.874,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是0.367和0.416(P < 0.01);各指标权重的一致性检验显示,变异系数(CV) < 25%,说明一致性好。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胃癌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贴近临床、有专病特色,能有效规范护士的行为, 评价胃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评价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缺氧的治疗效果.当前证据表明,在COVID-19患者中,HFNC在降低呼吸频率、心率、气管插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提高氧合指数方面优于COT/NIV.未来可进行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RCT研究来进一步验证HFNC在COVID-19患者中序贯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FNC)联合盐酸氨溴索灌洗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8例按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接受鼻导管常规氧疗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HFNC联合盐酸氨溴索灌洗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分析患者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标准化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面部机械性压疮和气管插管发生情况以及两组吸氧依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低氧血症及呼吸困难的效果。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20年1至3月收治的8例HFNC治疗的COVID-19患者,比较HFNC前1d(传统氧疗)及HFNC第1天的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湿化效果(痰液性状、痰量、咳痰难易程度及咳嗽程度)、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差异,并对HFNC第1、3、5、7天上述4项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HFNC前1d及HFNC第1天患者的PaO2/FiO2、呼吸频率、咳痰难易程度及咳嗽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FNC第1、3、5、7天的PaO2/FiO2及气道湿化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变化随HFNC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HFNC治疗能纠正COVID-19肺炎患者的缺氧症状,显著提高气道湿化效果,有效改善呼吸困难,对COVID-19患者的救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8-11
目的 探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 年5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 例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5 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试验组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6 h、12 h、24 h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中pH 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统计气管插管率、总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口咽部不适及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PaCO2 均下降,pH 值及PaO2 均上升,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呼吸频率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口咽部不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CU 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合并高碳酸血症的COPD 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与无创通气相比,治疗过程中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为评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4至6月, 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作为研究理论框架, 通过文献回顾形成评价指标初稿, 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 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2, 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5、0.253。最终构建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56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全面、科学、实用, 可为评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科学、规范、完整、适用的门诊全面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疫情时代三级公立医院门诊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半结构化访谈,并结合质量功能展开模型逐层展开患者需求,匹配质量要素,构建初始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得到最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问卷有效率均为100%,专家积极系数为1,熟悉程度系数为0.950,判断依据系数为0.860,权威系数为0.905。最终构建后疫情时代三级公立医院门诊全面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133项。结论:结合质量功能展开,运用多方法构建的后疫情时代三级公立医院门诊全面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完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的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用德尔菲法(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性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0和0.92.用层级分析法进行了各指标权重的赋值,并都通过了一致性检测(CR<0....  相似文献   

17.
王郁  阮满真  王永红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5):3010-3015
目的 建立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健康管理师人才队伍的职业化和人才的培训、考核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初步建立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框架并编制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通过两轮函询,由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进行评分,根据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对指标进行增减、修改,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指标权重,采用百分权重法和乘积法确定二、三级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表的回收率分别为80.0%(24/30)和95.8%(23/24);专家整体权威系数为0.79;指标总体协调系数为0.254(P<0.01),各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62、0.296、0.230(P<0.01)。最终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所确立的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作为衡量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的考评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三级公立医院日间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日间医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化访谈法确定初始指标,设计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Donabedian模型的三级公立医院日间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91%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2,专家协调系数为0.137~0.246(P<0.05),各级指标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最终构建的日间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三级公立医院日间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日间医疗质量,促进日间医疗质量规范化管理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较为完善且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建立科研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雏形。选取28名相关领域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并评价咨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意见集中程度及意见协调程度。采用界值法进行质量评价指标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28/28)和96.4%(27/28),权威系数分别为0.916和0.904。第一轮专家咨询的127个指标中,重要性评分的算数均数为3.18~4.75,满分比为0.04~0.75,标准差为0.44~1.57;第二轮专家咨询的122个指标中,重要性评分算数均数为3.85~4.89,满分比为0.11~0.89,标准差为0.32~0.77。 第一轮专家咨询中,变异率数(CV)<0.2的指标共107项(84.3%);第二轮专家咨询中,CV<0.2的指标共122项(100.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73和0.186(P<0.01)。两轮专家咨询中,各级指标间的Cronbach′s α系数均≥0.752。最终构建出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为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及结果质量,权重分别为0.240 3、0.549 9和0.209 8;二级评价指标15项,三级评价指标103项。结论 该指标体系覆盖内容全面,权重设置科学、客观,为我国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构建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的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利益冲突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律法规解读、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筛选指标,确定利益冲突评价指标体系及各项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55、0.865,协调系数W分别为0.817、0.82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25项。结论 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利益冲突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