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个体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幽闭恐惧症患者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期间我院需做MRl的30例幽闭恐惧症患者作为参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2022年1月~10月期间我院需做MRI的30例幽闭恐惧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个体精细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检查配合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检查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幽闭恐惧症患者在MR检查中应用个体化精细化护理,可提升护理效果,检查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在幽闭恐惧症患者行MRI检查时的应用。方法回顾收集该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43例幽闭恐惧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6月-2016年4月43例幽闭恐惧症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心理护理后进行扫描,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放松训练干预后再进行扫描。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进行MRI检查时的症状和MRI检查有效率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检查时出现呼吸困难8例(18.6%)、大汗淋漓12例(27.9%),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6例(37.2%)和29例(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41例顺利完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取得了良好的图像效果,2例出现严重恐惧症状而放弃MRI检查,总有效率达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2%,明显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适当的放松训练干预,能够有效缓解MRI检查中出现幽闭恐惧症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恐惧症状,使患者配合医务人员完成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检查时幽闭恐惧症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检查是一种高科技、无痛苦、无辐射、诊断率很高的检查,但有的患者就是做不了这种检查,因为患有幽闭恐惧症。幽闭恐惧症是指被幽闭在限定空间的一种病态,恐惧是一种心理疾患,在我们MR的检查中经常遇到,而且这种情况多发生在40岁左右的男性。 相似文献
5.
6.
磁共振检查中幽闭恐惧症的预防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患者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会出现幽闭恐惧症.因此在检查中必须有效预防和控制幽闭恐惧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收集我院2005年一2007年间近8000例MRI检查中出现较为严重的幽闭恐惧症患者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37~65岁,平均47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心理护理干预在幽闭恐惧症病人行核磁共振(MR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行MRI检查出现幽闭恐惧症的40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行MRI检查出现幽闭恐惧症的40例病人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采用音乐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相关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的心率、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面色苍白、心悸、心情烦躁等症状少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医师对图像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心理护理能够显著减轻行MRI检查幽闭恐惧症病人的症状,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的递进式身心护理在幽闭恐惧症患者腹部磁共振(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22例幽闭恐惧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的递进式身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检查配合度、情绪状态[采用情绪状态评定量表(POMS)]、自主神经症状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检查总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POMS中紧张、愤怒、疲劳、压抑、慌乱情绪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精力充沛、有自尊感情绪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狂躁、颤抖心悸、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濒死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聚焦解决模式的递进式身心护理可提高幽闭恐惧症患者MRI检查中的合作度,降低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改善其情绪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在MRI检查中对严重幽闭恐惧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闭恐惧症是人被幽闭在限定空间内的一种病态恐惧,是一种心理疾患,磁共振成像检查(MRI)中较易发生。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表现:压抑,胸闷,可坚持到检查完毕。重者: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心情烦躁、恶心,不能坚持检查,并主动放弃检查。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做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出现的23例幽闭恐惧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取了适当的预防与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念呼吸训练+医护全程陪同在幽闭恐惧症患者行磁共振(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
法:筛选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某三甲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行MRI检查过程中(曾)出现幽闭恐惧
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外,给
与正念呼吸训练及检查时医护全程陪同。比较2组的干预有效率,干预前、后的心率和血压,MRI影像的图
文质量,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及2组在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总有
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率低于对照组、MRI影像的图文质量满意
度高于对照组、对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
论:正念呼吸训练+医护全程陪同应用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其在MRI检查过程中幽闭恐惧症
的发作、稳定患者情绪、提高MRI图文质量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时对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有一定的作
用。 相似文献
11.
陈键雄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18):237-238,240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联合渐进式放松技术应用于磁共振检查中幽闭恐惧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幽闭恐惧症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正念减压联合渐进式放松技术.对比两组幽闭恐惧症患者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幽闭恐惧症是对狭小、封闭空间所表现出来的恐惧反应。幽闭恐惧症患者发病原因很多,如成长环境及教育方式、遗传及性格因素、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等。核磁共振成像(MRI)是在狭长的扫描孔内进行的,环境的特殊性易使幽闭恐惧症患者产生恐惧而无法完成MRI检查。通过对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6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33例,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的肾功能指标、不良情绪评分、疾病知晓度评分、营养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疾病知晓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及Kt/V和URR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使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使其能积极面对疾病,理性接受治疗,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时合并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有效干预措施。 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18例头颈部肿瘤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中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幽闭恐惧症。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其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疏导,安排经验丰富且固定的治疗师,优化放射治疗计划,给予适宜的面膜固定以及口服镇静剂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22例患者首次CT定位均未成功,进行综合干预后16例(72.7%)患者第2次定位成功,5例(22.7%)患者第3次定位成功, 1例(4.6%)患者放弃定位。干预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脉搏、血压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轻幽闭恐惧症患者的症状,提高CT定位与治疗摆位的成功率,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整个疗程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鼻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鼻出血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自我效能(GSES)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鼻出血患者的疗效和自我管理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焦虑心理的作用.方法 将50例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2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第2天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价其焦虑程度.结果 2组患者术后第2天状态焦虑评分高于术前1 d,特质焦虑评分无显著改变,观察组术前1 d及术后第2天两类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够减轻围手术期焦虑,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考察健康教育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通市口腔医院行根管治疗的14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据术后干预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并开展研究,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结合认知行为干预方式。比较2组的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长、牙周附着水平(AL)和探诊深度(PD),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口腔健康生存量表(OHIP-14)和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SS)评分。结果 2组在术后7 d的VAS评分均较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3 d更低,术后3 d均较术前1 d和术后1 d更低,且术后1 d均较术前1 d更低(P均<0.05);相较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更低(P均<0.05)。相较于术后1 d和1个月,2组在术后2个月的每天刷牙次数均更多,每次刷牙时长均更长,PD和AL均更低(P均<0.05),且术后1个月均优于术后1 d(P均<0.05);术后1个月和2个月,观察组的上述参数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