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及其不同毒力菌株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方法经结肠镜和病理检查,入选52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为息肉组,另60例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为对照组;采用生物芯片阅读仪进行Hp及其毒力菌株抗体检测。结果结肠腺瘤性息肉组Hp阳性率为80.8%,较对照组的58.3%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直、乙、降结肠腺瘤性息肉、多发性结肠腺瘤性息肉和绒毛状结肠腺瘤性息肉Hp阳性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p血清分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酪氨酸磷酸化的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在结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P-STAT3表达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2月秦皇岛港口医院行病理活检获得的结肠腺瘤性息肉74例(腺瘤性息肉组)、结肠癌标本67例(肠癌组)及同期行结肠镜检查阴性标本50例(健康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或13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比较3组标本P-STAT3表达阳性率及Hp阳性率,分析Hp感染与腺瘤性息肉特点、肠癌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健康对照组、腺瘤性息肉组、肠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24.0%(12/50)、68.92%(51/74)、59.70%(40/67),腺瘤性息肉组和肠癌组感染率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088、17.780,P<0.05);息肉组与肠癌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5,P> 0.05)。息肉组Hp感染阳性患者1 cm以上息肉和进展期腺瘤占比均高于Hp阴性患者,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息肉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例胃息肉患者为观察组,198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GI、PGII、PGR(PGI/PGII)、G-17水平及不同病理类型息肉HP感染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PGI、PGII显著升高(P<0.05)。其中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胃底腺息肉PGI高于对照组及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PGII及G-17高于对照组及胃底腺息肉(P<0.05)。胃息肉患者HP感染率为47.52%,其中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HP感染率均高于胃底腺息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G、G-17及HP对诊断不同病理类型、大小及数量的胃息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息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状况。方法:随机选择经胃镜检查临床上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胃息肉患者150例,两组均采用胃镜下取病理组织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阳性总检出率30.0%,其中阳性(+)及阳性(++)居多,分别各有9例和10例。150例胃息肉患者的HP检出率为:增生性息肉占43.7%,炎性息肉占31.1%,腺瘤性息肉占20.0%。其中定量HP检测以HP阳性(+)居多,增生性息肉13例,炎性息肉占5例,腺瘤性息肉占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息肉,两两比较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增生性息肉比较,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与炎性息肉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腺瘤性息肉比较,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息肉发生有一定关系,增生性息肉的感染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腺瘤性息肉的感染率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电子内镜下高频电切术与微波灼除术治疗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采取电子内镜下微波灼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电子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增生性息肉一次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炎症性息肉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腺瘤性息肉一次手术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内镜下高频电切术与微波灼除术均可改善胃息肉患者的病情,相较于高频电切术,微波灼除术手术时间长,但疼痛程度低,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8%(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好、Hp根除彻底等优点,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合并绒毛膜隆起的超声特点及妊娠结局,为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孕期指导及绒毛膜隆起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余姚市中医医院妊娠早期合并绒毛膜隆起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未合并绒毛膜隆起的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绒毛膜隆起的大小、数目,随访孕妇的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流产、先兆流产、先兆流产发展为难免流产及胚胎停育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隆起直径≥2 cm病例流产及先兆流产发展为难免流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直径1 cm~、<1 cm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径1 cm~与<1 cm之间流产、先兆流产发展为难免流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隆起直径≥2 cm、1 cm~、<1 cm 3组间先兆流产及胚胎停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绒毛膜多发隆起病例流产及先兆流产发展为难免流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绒毛膜单发隆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发隆起与单发隆起先兆流产及胚胎停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盘血肿、早产、胎盘早剥或前置胎盘及胎盘粘连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胚胎停育病例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合并绒毛膜隆起会增加流产的发生风险,引起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3月有病理证实的大肠息肉627例,共872个息肉,对年龄、单发与多发、大小、形态、病理组织类型与癌变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年龄、患肉大小及病理为腺瘤的癌变率与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状腺瘤的恶变率分别是1.27%、9.64%、32.6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患肉的患者较癌变率较单发息肉者高(7.06% vs 2.23%),但两组息内数与癌变率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70% vs 2.23%),4组不同形态息肉(平坦,无蒂隆起,亚蒂,有蒂)的癌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年龄、息肉大小、腺瘤性伴绒毛状病理表现是大肠息肉癌变的主要相关因素.患肉数目不是其癌变相关因素,息肉的形态学与癌变无统计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息肉的关系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来该院治疗的胃息肉患者154例,根据胃息肉病理类型分为增生型组、炎性组、胃底腺型组及腺瘤型组,检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类型息肉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ESD法切除胃息肉,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进行四联根除螺旋杆菌治疗。将清菌后的病人按清菌成功与否分为清菌成功组及清菌失败组,对两组病人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间息肉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本研究发现154例胃息肉患者中,增生型72例,占46.75%,胃底腺型56例,占36.36%,炎性息肉15例,占9.74%,腺瘤型11例,占7.14%。Hp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炎性>增生型>胃底腺型>腺瘤型。所有患者均完成ESD法息肉切除术,在随访观察中发现增生性息肉成功清除幽门螺杆菌后,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的复发率,且清菌成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清菌失败组。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关系密切,增生性息肉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不易复发,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不同分型疣状胃炎、胃息肉、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寻求判断不同分型疣状胃炎向胃癌发生的指标。方法收集内蒙古包钢医院2012年1~12月份病理和内窥镜结合确诊的病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Cyclin D1在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疣状胃炎非成熟型30例、疣状胃炎成熟型30例、腺瘤性胃息肉25例、胃癌30例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快速尿素酶法和C14—UBT法检测H.pylori(Hp)的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非成熟型、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织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3.39%、36.74%、44%、60%)呈逐渐升高趋势。成熟型疣状胃炎,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非成熟型组的阳性率比有差异(P﹤0.05),而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之间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p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非成熟型、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26.7%、33.3%、66.7%、72%、75%)呈逐渐升高趋势,经统计学分析,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非成熟型组相比,Hp的感染率有差异(P﹤0.05),而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息肉、胃癌组,Hp感染率无差异。结论 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慢性浅表性胃炎、非成熟型疣状胃炎之间无差异,在非成熟型疣状胃炎和成熟型疣状胃炎之间有差异,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成熟型疣状胃炎、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成熟型疣状胃炎已具有癌变的分子生物学特征。Hp感染在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浅表性胃炎、非成熟型疣状胃炎与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Hp感染阳性的患者中Cyclin D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组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在成熟型疣状胃炎向胃癌的发生过程中Hp感染与Cyclin D1起到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胃肉是指胃黏膜凸出于胃腔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胃息肉可单发,也可有多发。胃息肉多数直径为数毫米,有时可见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胃息肉会导致哪些不适?事实上,大多数胃息肉患者无特殊不适症状,但因胃息肉可能会合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问题,很多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上腹隐痛、腹胀、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味小柴胡汤联合三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药物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HP根除情况;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及胃泌素-17(gastrin-17,G-17);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17、PG-Ⅰ、PG-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小柴胡汤联合三联药物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黏膜功能及损伤,对促进Hp转阴及预防胃炎复发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患者发生内膜息肉情况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不孕患者,EM 67例为观察组,非EM 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内膜息肉发生率,观察组r-AFS不同分期内膜息肉发生率、治疗后临床妊娠率,分析发生内膜息肉的病理特征。结果:观察组内膜息肉发生率(31.3%)及息肉复发率(11.9%)高于对照组(12.2%、2.4%)(P<0.05);观察组EMⅠ期患者内膜息肉发生率17.7%、无复发,Ⅱ期内膜息肉发生率32.0%、复发率8.0%,Ⅲ期内膜息肉发生率40.0%、复发率20.0%,Ⅳ期内膜息肉发生率40.0%、复发率30.0%,各期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卵巢型内膜息肉发生率25.0%、复发率10.0%,腹膜型内膜息肉发生率29.0%、复发率9.7%,DIE型内膜息肉发生率43.8%、复发率18.8%,EM不同病理类型内膜息肉发生率及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EM不孕患者发生内膜息肉几率较大,及时手术切除息肉可提高妊娠率,临床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结直肠息肉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临床特点及血浆胃泌素-17(G-17)、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水平及结直肠组织环氧合酶-2(COX-2)阳性率。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7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89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58例和Hp阴性组31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血浆G-17、sIL-2R水平及结直肠组织COX-2阳性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17、sIL-2R、COX-2对结直肠息肉患者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Hp阳性组患者多发息肉检出率高于Hp阴性组,其中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患者Ⅰ型Hp检出率呈升高趋势(P<0.05); Hp阳性组G-17、sIL-2R水平及COX-2阳性率高于Hp阴性组(P<0.05); G-17、sIL-2R水平及COX-2表达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息肉患者Hp感染的AUC为0.854,敏感度为77.59%,特异度为83.87%。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Hp感染类型不同,血浆G-17、sIL-2R水平及COX-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直肠息肉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二者有相类似的发病因素,比较全结肠镜检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中NAFLD与非NAFLD患者之间的差异,研究二者间的关系,可有助于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治。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0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后行全结肠镜检查、符合条件的结直肠息肉患者425例,按是否合并NAFLD分为AFLD组和对照组(非NAFLD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多发性息肉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息肉分布位置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依据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NAFLD组的息肉多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的分布方面,与性别或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NAFLD组患者腺瘤的总体发病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女性和老年患者中(P0.05)。结论 NAFLD对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存在一定影响,特别是合并NAFLD的老年和女性患者,更易检出结直肠腺瘤,因此临床上应重视NAFLD患者的结肠镜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探究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老年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胃肠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88例,抽签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观察组在腹腔镜基础上实施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治疗效果,记录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3、5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疗效确切,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肠道微生态干预制剂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0月本院收治的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标准四联方案,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肠道微生态干预制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症状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食欲差、恶心呕吐、胃灼热感以及上腹部不适等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Hp根治率比对照组高(P<0.05);同时,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肠道微生态干预制剂对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Hp根除率,调节细胞免疫状态,减轻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联动成像内镜技术在结直肠息肉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检出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江门市人民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180例受检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普通白光内镜模式检测)和观察组(90例,联动成像内镜模式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结直肠息肉的检出情况,以及对病理类型为腺瘤性息肉、不同形态、大小和位置的息肉检出情况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180例受检者中86例患者检出息肉,共252枚,观察组检出57例,156枚;对照组检出29例,96枚;观察组的息肉总检出率(63.33%)及对扁平息肉的检出率(3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22%、11.11%)(均P<0.05);两组对隆起息肉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出的156枚息肉中腺瘤性息肉82枚(52.56%),对照组检出的96枚息肉中腺瘤性息肉37枚(38.54%);观察组腺瘤性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对扁平息肉、1~3 mm息肉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4~5 mm息肉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直肠腺瘤(CRA)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三亚市人民医院104例CRA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Hp感染阳性率、肠道菌检出数量,分析CRA发生的相关因素,探究Hp感染与CRA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Hp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CRA的发生与高脂血症、CRA家族史、Hp感染具有密切关系(P0.05);CRA Hp感染阳性患者腺瘤直径大于Hp阴性患者,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率高于Hp阴性患者(P0.05);病例组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检出数量高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弯曲杆菌检出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Hp阳性患者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检出数量高于Hp阴性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弯曲杆菌检出数量低于Hp阴性患者(P0.05)。结论 Hp感染与CRA的发生及临床特征关系密切,且能加重患者肠道菌群的紊乱,通过抑制Hp感染,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腺瘤样结肠息肉(APC)基因多态性、肥胖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直肠息肉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武汉市第八医院常规内镜发现的1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结直肠息肉组),另招募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内镜体检正常者85名(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PC基因rs1804197位点多态性,(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感染情况,分析APC基因多态性、肥胖及Hp感染与结直肠息肉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息肉组APC基因rs180419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23.15%高于对照组的1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息肉组体质量指数(BMI)≥28 kg/m(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感染情况,分析APC基因多态性、肥胖及Hp感染与结直肠息肉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息肉组APC基因rs180419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23.15%高于对照组的1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息肉组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Hp感染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62例结直肠息肉组患者中增生性息肉81例、低级别上皮类瘤变41例、高级别上皮类瘤变40例,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Hp感染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别上皮类瘤变Hp感染比例较高;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APC基因rs1804197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BMI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C基因rs180419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BMI≥28 kg/m2、Hp感染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62例结直肠息肉组患者中增生性息肉81例、低级别上皮类瘤变41例、高级别上皮类瘤变40例,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Hp感染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别上皮类瘤变Hp感染比例较高;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APC基因rs1804197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BMI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C基因rs180419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BMI≥28 kg/m2、Hp感染可能增加结直肠息肉的易感性,且Hp感染还可能与细胞异型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