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 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 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 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 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 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RCP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内引流患者51例,其中男17例,女24例,根据病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计划,实施护理.结果51例患者均能良好地配合医生操作,手术顺利,术后解除胆管梗阻,胆汁引流效果良好,黄疸减退.结论?eRCP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姑息性微创治疗手段,创伤小,术后胆红素水平下降;改善肝功能及全身情况,延长生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临床表现,做出正确的护理,预防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患者,总结相关的治疗过程,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有6例患者出现胆汁漏出腹壁外,其中1例因肿瘤晚期引起全身衰竭已死亡.1例因家庭原因已带管出院;有2例患者出现胆道感染;有2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上述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并发症得到了缓解或者消失。结论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PTCD术后的并发症,为患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7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本组27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有25例患者黄疸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也明显减轻,复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均明显下降。随访6月,本组27例患者中18例存活,2例失访,7例死亡。结论经皮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可有效诊治恶性阻塞性黄疸,改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62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治疗,术后常规X线下胆道造影;结果:经PTCD治疗后,60例黄疸明显减轻,食欲增加,2例黄疸增加,术后最长生存期为3年;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2 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 ,其中恶性胆道梗阻2 1例 ,胆石症术后胆道狭窄 3例 ,均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 ,根据病情及经济条件 ,单纯行PTCD6例 ,胆道内支架置入 18例 ,其中网状支架 13枚 ,Z形支架 5枚。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介入治疗后 7~ 15d复查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 (45 4.93± 6 4.5 2 ) μmol/L降至 (6 6 .94± 8.4 5 ) μmol/L ;转氨酶由术前的 (2 6 5 .6 7± 30 .0 9)u/L降至 (5 6 .2 1± 8.73)u/L ,治疗前后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逐渐缓解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疗效非常显著 ,技术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痛苦小、安全性好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非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道金属内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39例患者在DSA造影定位下明确狭窄部位,先穿刺引流,用超滑导丝和导引导管引入超硬导丝,再用扩张球囊导管扩张狭窄部位,最后将支架放入狭窄部位。结果:35例一次植入成功,4例先行引流一周后植入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胆道金属内支架是解除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在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行胆汁引流,其中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8次、胆道金属支架置放术(EMBE)6次,双支架1次.结果:1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的相关指标TBIL,ALT、AST、AKP及r-GT明显下降,黄疸和肝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天后基本降至正常.全部患者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放置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苟中华 《现代保健》2012,(14):157-158
目的:探讨分析胆道姑息引流手术在处理恶性梗阻性黄疸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分别对其行胆总管植入外引流、胆总管植入内外引流、胆总管植入支架三种手术,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有49例得到了随访,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手术用时104.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5.4ml,总胆红素量由术前的278mol/L平均下降137mol/L,肝功能、退黄效果均很好,术后3个月均未再发生黄疸。结论:采用胆道姑息引流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手术创伤也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丽娟 《中国保健》2007,15(6):14-16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确诊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超声、CT、ERCP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超声、CT、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92.6%、97.9%,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CT、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8%、77.8%、93.8%,超声与CT间无显著性差异,超声、CT与ERCP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差别主要显示在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ERCP占优势.结论超声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做为首选方法,当超声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行CT检查,对超声、CT未显示病灶的低位胆道梗阻,作ERCP将有助于发现壶腹部的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及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外科行PTCD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分为感染组(n=80)及未感染组(n=112)。检测所有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sCD14-S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三指标对于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诊断价值,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D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整体sCD14-ST、CRP和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且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加重,sCD14-ST、CRP、PCT水平逐渐升高;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清sCD14-ST、CRP、PCT对于PTCD术后胆道感染诊断价值的Cut-off值分别为33.57 ng/ml、11.38 mg/L、0.57 ng/ml,其中sCD14-ST曲线下面积最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术前CONUT评分≥2、有胆道手术史、术前三指标(CRP、PCT和sCD14-ST)水平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术前CONUT评分≥2、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CRP、PCT和sCD14-ST指标水平等,应进行针对性预防,sCD14-ST对于判断感染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70岁以上的患者全部接受了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及(或)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后1、2周复查血生化,分析总结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介入治疗在全部患者中均取得了技术成功,所有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获得了明显缓解和有效控制,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少量出血、发热等,经处理均很快恢复正常。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是高龄阻塞性黄疸患者治疗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技术在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TCD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超声造影检查后行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分析观察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声像图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结合胆红素(C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以及谷氨酰转胺酶(TGase)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超声造影显示,胆管癌患者胆总管扩张,被实质性肿块截断;胰腺癌患者胰头增大,肿瘤边界不清。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2,P<0.05)。治疗后观察组TB、DBIL、IBIL、CB、ALP、γ-GT、ALT、GOT及TGa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8,t=-5.208...  相似文献   

15.
朱文娟 《现代保健》2012,(26):53-54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在—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术后留置鼻胆管能有效地引流胆汁。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胆道压力,术后加强对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能保持引流通畅,更好的发挥鼻胆管引流的作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实施PTCD治疗并配合适当的术前、术中、术后有效的护理及术后临床效果观察。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20例患者黄疸均减退,术后均末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经及时处理后导管引流畅通。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患者配合手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03例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入院后均通过PTC确诊,其中45例行PTCD治疗后手术,另58例直接手术。PTCD治疗3周内血清胆红素、AKP,WBC和SGPT值均有明显降低,血浆蛋白逐渐上升。PTCD后手术组手术合并症(加上PTCD本身合并症)发生率为20%,直接手术组为39.6%,二者差别显著。良性胆道梗阻者PTCD后手术组死亡率显著低于直接手术组,分别为4%和22.2%,恶性梗阻患者无明显差异。认真掌握PTCD指征、操作方法和术后护理,PTCD合并症并不高,本组为6.7%。作者认为对黄疸程度深,合并胆道急性感染或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胆道手术者,术前施行PTCD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费用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 年1月-2010 年12 月住院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126 例,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与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下降超过50% 的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减少(P〈0.05).结论 介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够取得与开腹引流同样的显著疗效,还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治疗时间与费用,应当掌握好治疗指征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国产金属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初步经验.方法:12例患者均行PTC检查,了解胆管梗阻部位、程度和范围,然后在透视下选择性穿刺理想的肝管,引入导丝设法使其越过阻塞段后,交换硬导丝置入适宜的国产金属内支架.同时经支架内引入外引管,待支架扩张良好后撤除引流管.结果:12例患者共置入支架14枚,支架扩张满意.其中9例黄疸于2~4周完全消退,1例1周后死于肝肾综合症,2例术后2周自动出院失访.跟踪随访9例:4例存活5~7个月,3例存活11个月,另2例分别存活20个月、25个月,支架置入术后有8例患者分别进行了1~5次的介入化疗/栓塞.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引流术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合介入化疗/栓塞可有限的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梗阻性黄疸进行MRCP检查,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度T2W扫描,结合呼吸触发及脂肪抑制技术,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全部67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3.6%,其中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准确率分别为95%和65.4%,结论:MRCP检查成功率高,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