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进行超前镇痛对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用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90例,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50)。两组麻醉方式相同,对照组和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注氯化钠注射液与氟比洛芬酯。对比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术前,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无差异(P>0.05);术中,两组SBP、DBP、HR、SpO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H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清醒时SBP、DBP、HR、SpO2水平与术前未见差异(P>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4.33±0.37 min)、麻醉苏醒时间(4.62±1.52 min)、丙泊酚用量(2.50±0.32 mg/kg)、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0%)低于对照组(5.12±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镇静效果,以及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4月于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80例,开展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B组、R组,各40例。B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R组患者采用瑞马唑仑+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操作时间、苏醒后达离室标准时间,麻醉开始前(T0)、麻醉后操作前(T1)、胃肠镜开始操作3 min(T2)、胃肠镜检查结束(T3)、完全苏醒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两组患者镇静效果、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B组,R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均显著延长,苏醒时间显著缩短,低血压、低氧饱和度、呼吸暂停、注射痛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与T0时比,T1~T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在老年无痛胃肠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饶县人民医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8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参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呛咳及不自主肢体活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丙泊酚用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率变化及唤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参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老年无痛胃肠镜麻醉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呛咳及不自主肢体活动发生,减少丙泊酚用量,减轻呼吸循环抑制,缩短苏醒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郑陆美 《智慧健康》2023,(11):211-213+219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本院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12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n=63),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麻醉(n=63),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应急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检查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P>0.05);观察组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可维持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体征稳定,减少体动等不良反应发生,减少应激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检查质量,分析流程化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流程化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麻醉药用量、麻醉时间、检查依从性。结果 确定检查后,两组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5 min、麻醉清醒后,两组SDS及SAS评分低于确定检查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观察组麻醉药用量少于对照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总依从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结论 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流程化护理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等不良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胃肠镜检查,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无痛胃肠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中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3.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6%,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在消化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800例接受胃肠镜检查患者,根据患者胃肠镜检查方法将其分为无痛胃肠镜组与常规胃肠镜组,两组患者均为900例,评估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无痛胃肠镜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应用情况显示,无痛胃肠镜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显著优于常规胃肠镜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中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痛胃肠镜组明显优于常规胃肠镜组(P<0.05);患者对不同检查方法的满意度比较,无痛胃肠镜组明显优于常规胃肠镜组(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满意,与常规胃肠镜检查方法相比,无痛胃肠镜的安全性更高,并且解决了患者生命体征剧烈波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临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应用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8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胃肠镜检查的2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胃肠镜检查,观察组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观察两组操作时间、放弃检查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操作时间较短,放弃检查率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工作中,无痛胃肠镜具有痛苦小、依从性好等优点,可作为胃肠道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胃肠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胃肠镜检查,观察组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比较两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安全性、耐受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92%)患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咽喉反射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耐受性、安全性评分明显比对照纽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可以准确判定患者是否出现胃肠疾病,具有适应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环泊酚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对其血流动力学、围术期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江航运总医院2023年4月至7月收治的105例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组,将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的患者(50例)作为A组,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麻醉麻醉的患者(55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进胃镜时(T1)、肠镜回至回肠末端时(T2)、出肠镜时(T3)、苏醒时(T4)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临床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T4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较T0时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与A组比,B组T1、T2、T3时上述指标均更高;B组麻醉起效时间及苏醒、定向力恢复、活动恢复时间均较A组更短;B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均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应用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行EVL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试验组(7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胃镜,试验组采用无痛胃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前、术中和术后10 min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及术前1周及术后1周的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HR、DBP及SBP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HR、DBP及SBP均低于术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术中和术后,两组SaO2和RR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手术前、后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痛胃镜下EVL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显著,且对SBP、DBP、HR、SaO2、RR、肝功能的影响较小,术中不良事件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n=50)为观察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n=25)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n=2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及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超声定位针刺活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实施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超声定位针刺活检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活检过程中不同的供氧方式分为A组(经鼻咽通气道接高频喷射通气,46例)、B组(经鼻咽通气道接高流量氧吸入,44例).统计并比较两组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小儿腹腔镜手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施行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分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时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观察记录基础值(T1)、拔管前(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3 min(T4)的收缩压(SBP)、心率(HR),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躁动评分(SAS)。结果:F组内各时点的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的各时点HR及S组内的各时点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S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苏醒时间短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拔管的应激反应,镇痛作用强,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主要对不同剂量的地佐辛的麻醉深度以及其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从而确定最佳的麻醉剂量。方法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医院在2019年2-12月期间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均由30例患者所组成,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麻醉深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的心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OAAS评分与Narcotrend指数: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T3~T4之间,P<0.05;心率水平、呼吸水平、SpO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T2~T4之间,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小剂量的地佐辛进行术中麻醉,可以满足手术中要求的麻醉深度,心肺功能也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七氟醚和异丙酚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张厚忠  李红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0):2844-2845
目的:对比七氟醚和异丙酚对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拟接受门诊无痛人工流产病人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组(Sev组,n=20)和异丙酚静脉组(Pro组,n=20),监测并记录麻醉的诱导速度、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肢动情况及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变化。结果:诱导后Sev组SBP、DBP、HR与诱导后Pro组差异显著(P<0.05),Pro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Sev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的血氧与诱导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起效更快,苏醒时间更短,而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对心率的影响更小,诱导更平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妇科诊治术(LP)中二氧化碳气腹、体位对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行LC患者(LC组,12例)及LP患者(LP组,13例).予丙泊酚、芬太尼、恩氟烷、阿曲库铵维持麻醉与肌松,分别记录术前、充气后即刻、调整体位后、充气后30 min、放气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结果LC组患者充气后即刻、调整体位后及充气后30 min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138.75±13.22)、( 140.42±15.88)、( 138.67±16.35) mm Hg(1mm Hg =0.133 kPa);舒张压:(94.42±5.76)、(96.25±8.26)、(90.42±7.36) mm Hg]均较术前[收缩压:(135.50±15.31 )mm Hg;舒张压:(83.58±6.70) mmHg]升高(P<0.01),LP组患者调整体位后及充气后30 min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136.76±12.55)、(136.85±13.22) mm Hg;舒张压:(88.38±6.54)、(87.23±6.34) mm Hg]均较术前[收缩压:(132.52±10.11) mm Hg;舒张压:(74.61±5.23)mmHg]升高(P< 0.05);两组各时间点心率、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与LP由于麻醉、体位、二氧化碳人工气腹的影响,在气腹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术前,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流程化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3月-4月入院进行无痛胃肠镜的患者208例,将这208例分为每组104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则进行流程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做无痛胃肠镜检查期间出现的焦虑不安和不愿意配合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数,检查时间、麻醉药使用剂量、呼吸抑制发生率。研究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进行流程化护理模式下出现焦虑不安和不愿意配合的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焦虑不安和不愿意配合的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时间、麻醉药使用剂量、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也低于对照组的检查时间、麻醉药使用剂量、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流程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克服胃肠镜检查带来的恐惧,减少患者麻醉药使用剂量,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呼吸抑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效果更为理想,为患者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 P R)抢救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48例并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均在2019年7月~2020年12月进行CPR抢救,将进行传统徒手心肺复苏的2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进行自动心肺复苏仪心肺复苏的24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