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巩陈 《骨科》2022,13(6)
目的 我院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分析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4月~2020年11月我科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依次完成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经皮内镜下椎管神经根管减压、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器置入。随访时间为(13.6±1.3)个月。统计相关参数。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67.8±74.3)min;术中出血量为(83.6±13.3)ml;平均切口长度为(1.7±0.3)cm;住院时间为(9.6±1.9)d。30例患者顺利随访,最终随访显示视觉模拟评分及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融合器、钉棒位置良好,融合满意。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结果:优良率为96.67%。结论 经皮内镜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的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短期内随访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陈路  吴添龙  何丁文  程细高 《骨科》2020,11(6):518-522
目的 评价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病人78例,均采用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收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比较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椎体滑移距离和硬膜囊横断面积。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118.2±17.3) min,术中出血量为(47.4±13.8) ml,住院时间为(5.2±2.4) d。随访时间为(15.3±3.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6.8±1.4)分降低至术后12个月随访的(1.4±1.1)分,ODI由术前的60.3%±11.5%降低至术后12个月随访的19.6%±6.7%,椎体滑移距离由术前的(4.7±1.6) mm降低至术后12个月随访的(0.7±0.2) mm,硬膜囊横断面积由术前的(75.9±18.2) mm2增加至术后12个月随访的(159.9±18.4) mm2,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ODI、椎体滑移距离、硬膜囊横断面积与术前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术后12个月达到Ⅰ级融合病人71例(91.0%),Ⅱ级融合7例(9.0%)。结论 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陈栎昀  方煌  王欢 《骨科》2022,13(5):395-399
目的 探讨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4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其中运用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9例纳入UBE镜下融合组,男8例,女11例,年龄为(58.95±10.21)岁;行传统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的28例纳入TLIF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为(58.04±10.83)岁。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UBE镜下融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TL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病人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的背部和下肢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镜下融合组术后1周的背部VAS评分显著低于TLIF组[(1.11±0.81)分 vs. (4.50±1.26)分],且其背部VA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TLIF组[(4.89±1.60)分 vs. (2.14±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融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可行的临床治疗手段,术后早期病人的腰痛缓解程度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4.
王聪  孙建华  孙韶东  盛悦航  琚顺林 《骨科》2023,14(5):464-467
目的 探讨脊柱全内镜大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Endo-ULBD)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Endo-ULBD治疗的33例单节段LSS的病人。术前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顺利,1例病人术后失访,最终32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52±4.28)个月。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28±1.71)分降为术后12个月的(1.59±1.29)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的(5.88±2.59)分降为术后12个月的(1.66±1.26)分,ODI由术前的67.47%±10.28%降至17.50%±15.7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指数、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为93.75%(30/32)。术中出现1例硬膜囊撕裂,1例硬膜外血肿,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 Endo-ULBD治疗单节段LSS的短期临床效果良好,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系统辅助对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置钉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2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2~71岁,平均(51.1±10.6)岁;单节段20例,双节段2例。22例患者均采取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TLIF)术结合单侧钉棒系统辅助对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8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第3天出现减压侧下肢疼痛麻木1例。2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与关节突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及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腰椎VAS从术前的8.24±0.72减少至末次随访的3.18±0.66,ODI 从术前的36.72±6.84下降至末次随访的4.36 ±1.12.患者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单侧钉棒系统辅助对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田地  吕鹏 《脊柱外科杂志》2022,20(6):366-371
目的 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及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1年6月,宁波市康复医院收治60岁以上LSS患者73例,其中35例采用UBE技术治疗(UBE组),38例采用传统开放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0.9±0.8)个月。与对照组相比,UBE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UBE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优于对照组,UBE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ODI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UBE组疗效优良率为82.85%,对照组为7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发生伤口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伤口感染3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牵拉伤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结论 相较于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UBE 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对LSS患者进行减压,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7.
张世磊  闫铭  丁子毅  罗卓荆 《骨科》2020,11(5):392-397
目的 探讨纯A-P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人8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纯A-P技术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指标及置钉准确率。结果 病人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置钉准确率、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的矢状面后凸Cobb''s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椎体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两组间术后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纯A-P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建议在大多数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技术要点,评价并探讨该术式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24例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9~72(59.6±9.5)岁;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隙退变15例,腰椎轻度滑脱伴或不伴节段性不稳定9例;22例为单节段融合,2例为双节段融合;单节段融合的节段L2,3 1例,L3,4 3例,L4,5 18例,2例双节段融合均为L3,4及L4,5。该技术主要包括局麻加基础麻醉下,行穿刺及椎间孔镜下减压、椎间隙处理及取自体骨植入、融合器植入并撑开,以及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 d及1、3、6、12、18个月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MRI检查评估内植入物稳定性及融合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单节段融合手术时间(192.3±22.7)min,双节段融合(272.5±24.7)min。估计术中出血量每节段<50 ml,所有患者未输血。术前VAS(7.4±1.1)分,术后改善至(2.3±0.8)分(t=-19.65,P<0.000 5);术前ODI(41.2±3.3)%,末次随访时改善为(12.3±2.5)%(t=-35.76,P<0.000 5)。术后共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2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性症状,于对侧椎间孔镜减压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出现经皮螺钉置入相关神经症状,予拆除该侧钉棒内固定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予清创缝合术后好转。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未出现融合器及钉棒系统的移位和松动,14例出现融合迹象。

结论: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临床效果显著,但其远期结果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访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单枚Z-Cage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的影像结果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4月因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单枚Z-cage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治疗获得随访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节段39例,双节段7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手术并发症的情况。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36项简明健康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临床疗效,通过影像学(X线和/或CT)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24~39个月,平均29.6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24.8 min(100~1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5 mL(150~560 mL),住院时间平均7.5 d(4~15 d)。术中1例出现硬膜囊撕裂,术后3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术后无严重神经并发症。术后VAS、ODI、SF-36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42例(91.3%)获得可靠椎间融合,无螺钉断裂及松动发生。结论 单枚Z-Cage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单枚Z-Cage能有效地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和节段的稳定,手术时需注意置入螺钉的位置及融合器规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4.1±9.6岁);2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男9例,女18例,年龄40~70岁(57.8±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手术节段、疾病类型、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及变化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术后1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性高于单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1年的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固定组10.0% vs 双侧固定组11.1%)、术后1年融合率(单侧固定组90.0% vs 双侧固定组92.6%)及改良MacNab优良率(单侧固定组90.0% vs 双侧固定组88.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陈志龙  李坤  王晶  余国庆  喻锋 《骨科》2020,11(6):562-564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骨水泥强化治疗Kümmell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科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16例Kümmell病伴较严重后凸畸形病人,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为59~78岁,平均67.75岁。腰椎骨密度T值为(-3.48±2.65) SD。胸腰段12例,L3 3例,T8 1例;后凸角度为23.940°±0.803°。在邻近伤椎上下椎两侧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钉棒作用进行伤椎撑开复位,再在伤椎两侧注入骨水泥强化治疗。比较病人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及后凸角。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12.1±2.3)个月,未出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病人的VAS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后3 d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短节段钉棒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治疗Kümmell病伴后凸畸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群  朱现玮  严飞  徐炜  徐沁  周志平 《骨科》2022,13(2):97-101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引流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9月我院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的14例腰椎间隙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人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4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57±2.56)个月。术后1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人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术后1周VAS评分[(3.39±0.53)分]和术后3个月VAS评分[(1.46±0.41)分]均明显低于术前[(6.96±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周ODI降至(46.79±5.18)%,术后3个月为(15.71±2.58)%,病人术后腰椎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69.43±1.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周JOA评分为(19.21±1.76)分,术后3个月为(27.43±2.94)分,与术前[(8.71±1.6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9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术后1个月复查腰椎MRI显示脓肿已清除,神经根及硬膜囊无受压,部分病例达到椎间骨性融合。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置管引流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对于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金耀  卢慧  姜为民  王根林  邹俊  陈洁 《骨科》2024,15(1):6-11
目的 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岁(19~67岁)。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病人纳入经肌间隙入路组,35例采用经皮入路的病人纳入经皮入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住院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以及螺钉置入精确度。结果 病人获得(16.1±4.2)月(12~28个月)随访。经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经皮入路组[(114.00±48.56) min vs. (153.29±52.46) min],住院总时间显著多于经皮入路组[(12.92±4.97) d vs. (10.40±4.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肌间隙入路组的螺钉置入精确度:Ⅰ级128钉,Ⅱ级13钉,Ⅲ级3钉;经皮入路组为:Ⅰ级177钉,Ⅱ级22钉,Ⅲ级1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在手术时间更有优势,后者在住院总时间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短节段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减压髓核摘除、双侧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所有病例均同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双侧固定21 例,单侧固定32 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根据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53 例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23个月.复查X线片,两组达到骨性融合.出血量、手术时间及ODI评分两组相比较,单侧内固定组优于双侧内固定组.JO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短节段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可有效的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精准定位全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式(full endoscopic fenestration,FE-F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并探讨其临床实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参照传统开放手术中椎板开窗减压术,应用操作水介质椎板间脊柱内镜技术完成腰椎管减压。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FE-FE手术治疗的37例LS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55~83(67.1±18.9)岁。记录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疾患JOA评分、Oswestry功能残障量表(ODI)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分值,观察患者自觉疼痛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JOA评分改善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13.7±6.1)个月。术后VAS、JOA、ODI及SF-36分值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根据JOA评分改善率进行疗效评估,术后6个月优17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末次随访优19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术后影像学显示椎管容积明显扩大,临床症状有满意的改善,腰腿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活动适应性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准定位是全内镜下完成椎板开窗减压的关键,FE-FE治疗LSS创伤小、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具有较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和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0年5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5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单侧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41~66岁,平均(57.5±7.1)岁,采用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双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3~68岁,平均(54.6±5.1)岁,在上述基础上加行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采用JO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融合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6~60个月,平均45.8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脏器等损伤。单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上均优于双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单侧组融合器移位1例,沉降1例,双侧组透光未融合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5,P=0.58).结论: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方法,中期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应用可视化骨凿切除部分椎弓根上缘治疗极高度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PETD治疗极高度游离型LDH患者16例,术中应用可视化骨凿直视下切除部分椎弓根上缘以增加套管工作距离。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术后复查MRI,以明确是否存在髓核残留,通过动力位X线片观察是否发生节段性不稳。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4.2±10.7)min,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3.5±4.6)个月。术后1 d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1 d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的术后1年疗效:优9例,良5例,可2例。所有患者术后无髓核残留、节段性不稳发生。结论 PETD术中应用可视化骨凿切除部分椎弓根上缘治疗极高度游离型LDH安全、有效,且髓核摘除彻底,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李坤  陈志龙  余国庆  王晶  王航  刘丽  喻锋 《骨科》2021,12(6):493-498
目的 比较3D导航引导与徒手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在单节段腰椎融合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拟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手术的病人30例,按参与研究的奇偶顺序分为两组,3D导航组15例,行3D导航引导下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徒手置钉组15例,行徒手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统计两组病人的术中透视次数、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及24 h引流量,拔除引流管后统计并对比两组的置钉准确性,分别于术后第1、3、7天测量两组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对比两组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改善情况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未予以输血。3D导航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引流量分别为(2.43±0.25)次、(110.86±10.75) min、(150.45±23.46) mL、(83.87±10.63) mL,徒手置钉组分别为(6.52±1.21)次、(152.37±13.45) min、(213.68±34.68) mL、(156.84±15.67) mL,3D导航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徒手置钉组(P<0.05);3D导航组的置钉准确性显著优于徒手置钉组(100% vs. 73.33%,P<0.05);术后第1、3、7天时,3D导航组的ESR、CRP均较徒手置钉组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3D导航组的JOA改善率为75.00%,稍高于徒手置钉组的72.41%,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达到良好椎间融合,无椎间融合期移位、螺钉断裂、松动或移位等情况出现。结论 3D导航引导与徒手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均可有效改善单节段腰椎融合手术病人的JOA评分,但与徒手置钉相比,3D导航引导下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可改善病人手术指标,提升置钉准确性,降低术后ESR和CRP,可作为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的优先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通道减压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案选择。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运用微创通道减压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4例腰椎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Quadrant、Pipeline或Luxor通道系统,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或后路TLIF(PTLIF)入路,行髓核摘除或椎间处理并植入椎间融合器,通道内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安装连接棒。于对侧相应椎体处行椎弓根经皮植入Sextant、vipor或Mantis螺钉固定。微创策略的选择:(1)单侧通道下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常规椎弓螺钉内固定;(2)一侧通道下减压植骨融合通用螺钉固定 + 对侧通道下通用螺钉固定;(3)一侧通道下减压植骨融合通用螺钉固定 + 对侧经皮螺钉固定;(4)一侧通道下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双侧经皮螺钉固定。融合方式包括单节段融合、双节段融合和跨节段融合。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内固定位置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3~22 个月(平均 16 个月)。术中出血量 70~230 mL(平均 90 mL)、手术时间 70~210 min(平均 100 min)、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3~10 d(平均5 d)、住院天数5~15 d(平均7 d)。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腿痛VAS分别由术前的(9.2 ± 1.4)分和(7.4 ± 1.2)分减少到末次随访的(2.6 ± 0.5)分和(2.2 ± 0.6)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由术前的(57.4 ± 6.4)%降至末次随访的(25.8 ± 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术后X线片和/或 CT 检查显示内固定及融合器位置良好。结论一侧采用微创通道 TLIF 或 PTLIF 入路行单节段或双节段椎间处理融合,或在此基础上行对侧通道下通用螺钉/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或双侧经皮螺钉固定等个体化方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可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初步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手术治疗中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因腰椎滑脱症行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62例,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的235例纳入退变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227例纳入峡部裂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14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后椎弓根螺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程度。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14个月的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组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0级318钉,Ⅰ级124钉,Ⅱ级28钉,峡部裂组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0级116钉,Ⅰ级244钉,Ⅱ级94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050,P<0.001)。结论 两种不同类型的腰椎滑脱均发生了一定数量螺钉侵袭近端关节突关节的病例,但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术后螺钉侵扰关节突的概率和程度均明显高于退变性滑脱组病人,明显影响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