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救治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18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采用IABP综合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效果满意,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是AMI死亡的重要原因,病死率高达7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辅助循环装置,通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能改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至45.4%[2]。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月,对9例高龄AMI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用IABP进行救治,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无护理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71~90岁,平均76.4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梗4例,急性前壁1例,急性前壁伴急性下壁心梗3例,急性前壁并右室梗死1例…  相似文献   

3.
IABP技术已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中经常运用,我科护理人员成功配合床边置IABP术,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4.
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164-1166
对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应用情况、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进行了总结,强调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预后差。2004年11月我院ICU成功救治急性下壁、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起病急,易引起并发症,其中,心源性休克死亡率较高。临床上常规应用补液、扩血管、升压及溶栓、血管重建等。近年来,IABP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作为一种辅助装置可以增加血液灌流,降低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脏做功,从而快速改善循环灌注不足状态。本综述研究IABP作为血流动力辅助装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ABP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应用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分析32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应用IABP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病人症状改善未发生并发症,6例自动出院,4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IABP植入术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包括血管并发症、感染和球囊破裂,同时做好病情监测、体位护理和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左心室功能,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6岁。因发作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10天。加重1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70次/分,血压18.0/10.0kPa.呼吸18次/分。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0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下降达0.15mV.心肌酶呈动态曲线增高(cK峰值748U/L,CK-MB峰值140U/L)。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休克是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排血量锐减,各重要器官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征,由于急性心泵功能障碍或严重的心律失常所导致的休克。发病环节是心输出量迅速降低,微循环障碍、手足发冷、血压下降均为早期临床表现。因其发病急骤,死亡率高,预后差,因此早期积极的治疗、护理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三例ESC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介绍了ESC治疗的目的,适应症,术前准备,操作经过,术中配合,以及治疗中的监测与护理,认为ESC这一技术的开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监测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PICCO容量指标进行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给予精心护理,治疗24、48、72 h后监测ITBVI、CI、La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4、48、72 h后ITBVI、CI、La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中16例好转,2例死亡,4例家人放弃治疗。结论:PICCO容量指标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准确测量记录PICCO监测结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补液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做好管道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抢救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设备的更新,新的医疗技术在临床中普遍应用。我科自2003年购置system98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并投入使用,至2006年1月共3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进行抢救,本文总结了我科IABP的应用情况及护理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我院20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引起心源性休克的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其病情多险重、突变,病死率较高。然而,若抢救及时,得当,辅以周密地护理,常可使患者起死回生,本院于1993年3月曾成功地抢救了一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仅此谈谈在我们护理领域内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本院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认为早期诊断、急救与治疗和密切观察病情是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救治成功的关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突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提供综合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心血管病区11例突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所进行的抢救和护理措施。结果:1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抢救,病情好转出院9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结论:认真仔细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的应用各种药物。积极贯彻各项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直接PTCA围手术期的经验,达到降低PTCA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AMI并发CS的治愈率.方法通过心理护理、严密心电和血流动力学监护,保持心律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正确运用抗心律失常药和升压药物以及主动脉内囊反搏术(IABP).术中和术后的24~72小时正确使用肝素,使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维持在正常值的1.5~2.0倍,达到既能防止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又能预防术后再梗塞.结果由于即时进行直接PTCA和IABP,加上精心护理,本组AMI并发CS的死亡率为24.1%,低于一般文献报告的结果.结论AMI并发CS行PTCA和IABP治疗,加上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是提高AMI并发CS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分析护理经验。方法:对22例应用IABP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IABP运行状况和术后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结果:22例患者接受IABP后循环稳定,血压回升,心功能逐渐改善,治疗好转后出院。结论:针对病因,应用IABP治疗可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9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应用IABP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均显著提高了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改善了心肌供血,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介入治疗室护士应掌握IABP的使用和护理配合技术,规范护理配合流程,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