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扶阳灸联合运动整复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医院接收的88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行运动整复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阳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评级及肢体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痉挛评级及上、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痉挛评级优于对照组,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给予扶阳灸联合运动整复疗法可有效改善肢体的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从而利于促进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采取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来我院就诊的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痉挛患者60例,依照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参照组行电针治疗.对实验组行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计算两组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上肢痉挛症状评分、运动能力评分、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96.67%)明显高于参照组(73.33%),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上肢痉挛症状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低,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采取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其上肢痉挛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上肢运动能力逐渐恢复,成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与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60例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脑中风后遗症偏瘫康复效果;康复治疗依从性评分、总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痉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脑中风后遗症偏瘫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痉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痉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痉挛和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中医针灸科治疗的7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早期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功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及BI指数明显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效果显著,利于运动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在老年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予以康复治疗的老年中风偏瘫患者84倒,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42例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比对照组71.43%高,且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老年中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并促进恢复,从而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勇 《现代养生》2015,(4):154-155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拮抗肌相应穴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为脑卒中的康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内科、针推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进行治疗,经过2个月的康复训练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两组患者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31.67%,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显效率为18.33%,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O.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为(8.41±4,58)分,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为(14.79±5.24)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发忠 《药物与人》2014,(10):139-140
目的:研究观察康复锻炼对于中风后瘫痪病人活动能力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从2012年3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中风后瘫痪患者中选取50例神志清楚的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5例)及在常规护理中对患者采取系统性1对1康复锻炼的观察组(25例),康复锻炼干预3周后比较两组AD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厦运动功能情况评分,以此分析康复锻炼对于中风后瘫痪病人的活动能力恢复的干预效果。结果:5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经我院治疗与护理干预后,包括ADL评分与运动功能情况均取得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在常规护理中对患者采取系统性1对1康复锻炼的观察组其运动功能情况与ADL评分情况均好于对照组25例患者(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对于中风后瘫痪病人活动能力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训练对机体神经运动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苏州倍磅康复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基础治疗+肢体康复锻炼)与观察组(50例,基础治疗+肢体康复锻炼+低频脉冲电刺激),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运动、生活自理能力、患侧肢体肌电图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腓肠肌、胫骨前肌、股四头肌肌电积分值及Sheikh控制量表(SC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长(均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机体神经运动功能,促进肌肉活性恢复,调节机体凝血状态,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人。观察组采用头针+体针并且配合康复功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15天,共2个疗程,对照组仅采用康复功能训练的方法治疗,疗程和观察组相同。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Ashworth、Fugl-Meyer评分差异显著(P<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日常生活能力等级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良好,患者康复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黄周绪 《智慧健康》2022,(15):103-105
目的 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痉挛状态实施艾灸配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从2018年6月-2020年6月择取60例脑卒中偏瘫手痉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予以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实施针对性康复治疗,研究组(30例)实施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即改良Ashworth分级中0级患者占比、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从改良Ashworth分级来看,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0级患者占比情况研究组较对照组高;从Fugl-Meyer量表评分来看,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两个时间阶段研究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分上,研究组各阶段评分更高;上述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手痉挛状态患者,艾灸联合康复治疗可改善痉挛状态,通过运动功能,使临床结局得到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风林 《现代保健》2014,(28):95-97
目的:评价头皮抽提针法辅助治疗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恢复期患者12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2例,选用头皮抽提针法辅助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61例,仅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肢体痉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肢体痉挛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39.1±18.2)分,对照组为(27.5±13.9)分,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2.7±12.6)分,对照组为(55.2±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抽提针法辅助治疗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降低患肢患肢痉挛程度,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偏瘫侧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7月就诊于泉州市第一医院康复科的70例脑卒中后偏瘫侧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研究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痉挛程度(M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VAS评分、FMA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MAS评分、VAS评分、FMA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上肢痉挛治疗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观察组(8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风偏瘫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抑郁评分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显著,值得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4月收治的3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西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采取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临床症状积分和脑血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组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大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均大于治疗前,且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8例实施临床研究,以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辅助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上肢、下肢FMA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对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20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一组为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MoCA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MoC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运动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平 《慢性病学杂志》2015,(1):61-62,65
目的 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徐州市丰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60 d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及Barthel评分法评价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80.6±18.4)分,对照组为(51.7±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2.3±9.2)分,对照组为(53.1±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FM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77.2%。经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VAS评分中,观察组上肢疼痛减轻更加明显,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FMA评分中,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更加明显,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护理干预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