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置信职业行为将抽象的临床能力评估转化为对临床实践的置信等级确定, 促进了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为弥合抽象、繁琐的临床胜任力评估与真实临床实践之间的鸿沟, 突出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课程专业教学特色,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1年开始探索基于置信职业行为的皮肤科住培课程建设。本文从课程建设方案、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成效评价4个维度进行探讨。课程评价结果显示, 参与皮肤科住培的住院医师55人中, 54人(98.2%)对课程表示满意, 49人(89.1%)认为课程可以提高技能操作能力。基于置信职业行为的皮肤科住培课程有助于增强皮肤科住培效果, 提升住院医师胜任力。  相似文献   

2.
2022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包括6项核心胜任力在内的医师胜任力模型。基于工作场所的形成性评价是落实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的重要方法。其中,以直接观察评价,如迷你临床演练(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直视下操作技能评价(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等,与多源评价(360度评价),对胜任力评价的覆盖面最广,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也值得探索。通过设计综合评价系统,成立临床胜任力评价委员会(clinical competency committee,CCC)以及加强医学教育的外部条件保证等有助于胜任力评价的实施。将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向院校教育阶段延伸是提升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58-161
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理念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多种培养和评价模式都以提高规培医师的胜任力为目标。岗位胜任力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获得,且通过规培医师执行的专业活动中来进行判断的。可信赖式专业活动(EPAs)作为评估医师胜任力的一种手段,是临床实践与胜任力的中枢纽带,用于评估住院医师在完成培训后能独立完成专业任务的程度。通过对规培医师执行专业活动程度的评估,可有目标地、有针对性地实施反馈及指导,促进医师胜任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背景下,可委托专业活动应运而生,成为胜任力的评估框架并在医学教育领域被推广和发展。文章拟疏理EPAs的构建流程,为我国各专科开展EPAs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置信职业行为评价在院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献,从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概念、评价项目构建、临床应用成效与需要完善的问题、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综合梳理,以期为我国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改革与评价研究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置信职业行为评价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CBME)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实施层面仍然存在问题。本文以急诊医学为例、以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为基础,构建了胜任力导向的急诊住院医师培训课程。该培训课程以信任决定为核心,参考美国医学教育专家David E Kern提出的课程开发六步法,从评估课程可行性和目标学员需求出发,筛选急诊专业核心EPA,确定教学目的及具体教学目标,基于知识、技能和态度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通过学习档案电子化、定期反馈和授权认证等确保课程实施并从课程和学员两方面评估教学效果等。本文详细阐述了该课程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以弥合住院医师抽象的胜任力能力评估与真实的临床工作之间的裂隙,提供了基于EPA的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设计的具体模板。  相似文献   

7.
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及人才培养成为全球趋势,美国已经开发出一套包括急诊、骨科、胸外科在内的26个专科的医师胜任力评价系统。在此介绍了该评价系统的开发背景、专科医师胜任力评价表的结构、内容及使用方法,并以急诊专科医师评价表为例进一步加以说明。美国医师胜任力评价系统为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提供了统一的培养框架,能实现过程控制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为我国医师评价和培养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述国外医学院校教育(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UME)阶段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PAs)的框架构建流程与内容、理论依据及评价方法。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及Scopus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5月国外发表的UME阶段EPAs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研究共纳入文献17篇,发现UME阶段EPAs框架构建主要流程为:参考现有EPAs框架并广泛开展多轮咨询与修定。EPAs内容包括核心基本EPAs、核心特定专业EPAs,以及个人选择性EPAs。EPAs框架制定的理论依据主要参考米勒金字塔能力评估(Miller’s pyramid of assessment)模型及德雷福斯专业技能获得模型(Dreyfus and Dreyfus’s model of skills acquisition)。主流EPAs胜任力框架有加拿大CanMEDS、美国ACGME六大核心胜任力及其相应的里程碑(milestones),突出UME阶段评价的EPAs置信等级为9级分层,置信决定评价方法则主要包括观察、交流及审查结果等。结论 国外UME阶段EPAs相关研究已较为成熟,国内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我国医学教育研究者可借鉴国外EPAs开发经验,结合国情,积极构建涵盖UME阶段的医学教育一体化EPAs框架和置信等级评价标准,推动胜任力导向评价与反馈,加快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建立基于结果或基于胜任力的教育是当今课程计划的重要特点。本文梳理了基于结果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在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应用,并利用基于结果的教育理念对《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框架体系进行改造和优化,重新设计和确定了课程学习结果框架、课程教学主题内容、课程胜任力要求等内容。基于结果再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为增强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CBME)在临床实践环境中的可操作性,荷兰医学教育家于2005年提出置信职业行为(EPAs)概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EPAs在各国的多个医学专业培训与评估中取得长足进展,并逐渐在全科医学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学者开发了全科EPAs清单,并将EPAs应用于对学员的监督和评估,以及对监督者的置信决策等方面。但我国对EPAs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科医学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研究重点梳理了EPAs在全科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EPAs在全科医学领域应用的潜在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中国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已形成全球趋势,对住院医师培训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基于胜任力的培养目标,其存在缺少课程设计层面教学理论支持等问题。课程设计作为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对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依托六步法课程设计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形成基于理论指导的课程设计。通过反馈评价,对现行课程设计持续改进,以期达到基于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目标。历经5年的探索,课程改革初具成效,本研究希望作为住培基地教学改革经验进行介绍推广,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加强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tion,CBE)是接轨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成为医学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阐述了职业能力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医学生职业能力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医疗语言学课程的开设背景与内容;介绍了“教育学中的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评价医疗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中的应用。采用选修医疗语言学课程学生的语言,说明医疗语言学课程的必要性和学习医疗语言学课程的收获以及改进医疗语言学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一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框架。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框架。选择来自全国各地的21名临床专家作为德尔菲法函询对象。拟进行两轮德尔菲咨询。结果 21名专家全部完成了两轮德尔菲咨询。两轮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21/21)。第一轮函询专家的置信职业行为重要性和可行性得分的W值分别为0.182和0.173(均P<0.05),第二轮函询专家的置信职业行为重要性和可行性得分的W值分别为0.167和0.152(均P<0.05)。第二轮德尔菲咨询结果显示,全部14个置信职业行为指标的重要性、可行性得分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分。初步构建了12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置信职业行为指标和42个观测评价要点,并确定了各置信职业行为在不同阶段的预期置信级别。结论 初步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框架,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提供了一种新型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部队基层医院代职过程中,结合医院特点、科室需求,对内科医师开展神经科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基于能力教育的培训思路,应用主题式教学及讨论方式渗透专业知识,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强调科学思维培养促进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双方的共同沟通和努力下,培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和教育理念。本文全面阐述了如何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对医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客观测量和及时反馈,以构建考核评价闭环反馈体系,反向指导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德国全科医师的培训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及考核评价反馈体系。我国全科医师培训起步晚,亟待规范、完善和发展。本文梳理了在德国学习全科医学培训时期的模式和考核体系,德国全科医师培养采用以CanMEDS框架(Canada Medical Education Direction System)为基础的学习模式,采用反馈-培训机制,通过建立可信任的专业活动(EPAs),来落实核心能力导向的医学教育训练与评估,常用的考核方式主要为标准化病人(SP)考核和直接观察操作技能考核(DOPS),这对我国的全科培训制度的完善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