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景傷寒論太陽篇:「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煩擾,捻衣摸床……」從這裏可以看出仲景所謂「傷寒」,可能包括現代醫學所謂的腸傷寒在內,因爲腸傷寒之前驅期,既有惡寒微熱,頭痛身痛,全身倦怠,食慾缺乏等出現,而在之邪,從口鼻而入」,「時疫能傳染於人」,「近者易傳」(三)潛伏期:「時疫感久後發」,「時疫多有淹纏二三日,或淹纏五六日,忽然加重」,(四)前驅期:「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後發熱,日後但熱而無憎寒也」,「凡人受邪,書夜發熱,五更稍減,日晡益甚」,(五)一般症候:吕震名云:「瘟疫論中,所指三陽表證,而兼胸膈痞悶,心下脹滿,或腹中痛,或躁結便秘,或熱結旁流,或協熱下利,或嘔吐惡心,舌胎滿佈如積粉而渴者,此確是今之濕溫病」,(傷寒尋  相似文献   

2.
前言在很多疾病的過程中,都會引起「舌」的變化,因之,我們可從觀察舌的變化來診斷疾病以及判定疾病的預後。這種觀察舌變化來診斷疾病的技術叫「辨舌」,在中國醫學的診斷學裏,它是屬於四診——望、聞、問、切——望診中的重要部門。用「辨舌」來診斷疾病,在中醫很早就運用了,「内經」「傷寒論」中都有舌的病變記載,華陀的察色决裏,已認識到某些舌的特殊現象,是病人死亡的預兆。到了元代,辨舌更有了專著,如杜清碧的「金鏡錄」,其中記載了三十六種不同的舌的變化,奠定了辨舌的基礎。此後由於經驗累積,實踐觀察的結果,從這個基礎上更不斷的增長起來,舌變化的種類日益加多,辨別也愈加細緻了,西蜀王文選所著的「舌鑑」中,詳細地描  相似文献   

3.
論小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五 小腸者,受盛之腑也,與心為表裏,手太陽是其經也.心與小腸絕者,六日死.絕則發直如麻,汗出不已,不得屈伸者是也.又,心咳久不已,則傳小腸,小腸咳,則氣咳俱出也.小腸實則熱,熱則生口瘡.虛則生寒[1],寒則泄膿血,或泄黑水.其根在小腸也. 又,小腸寒則下腫重,有熱久不出,則漸生痔疾.有積,則當暮發熱,明旦而止也.病氣,發則令人腰下重,食則窘迫而便難,是其候也.  相似文献   

4.
一、中國醫學文獻是否有流行性感冒的記載 流行性感冒是近代醫學的一種疾病名稱,在中國古代醫學文獻尚無流行性感冒的病名記載,在漢代張仲景著傷寒論中有:「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頗似流感之初起症狀,然此乃多種急性熱病初起之共同症狀,不能認爲即係指倏忽傳遍各地之流感而言。宋以後醫籍,多提及傷風感冒,北宋楊仁齋直指方曾有:「發熱傷風,鼻塞聲重……感冒風邪發熱頭痛,咳嗽聲重,涕唾稠黏」的記載,似亦不能認爲所提「感冒」二字,即係流感。近人陸淵雷氏於所著傷寒今釋中引素問熱論所云:「人之傷於寒也,則爲病熱」「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以兩熱字皆指發熱,蓋自其主要症狀而言,則曰熱病。千金方引小品云:「傷寒雅士之辭,云天行溫  相似文献   

5.
1.方劑來源及其命名意義 本方載於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四一條和第四二條,傷寒論裏有大小青龍湯的不同,爲什麽叫做「青龍」呢?方有執的傷寒論條辨卷二云:「夫龍一也,於其翻江倒海也,而小言之;以其興雲致雨也,乃大言之。」前者指小青龍湯的作用,後者指大青龍湯的作用。所謂「翻江倒海」,就是指小青龍湯的「散水表寒」而言;所謂「興雲致雨」,就是指大青龍湯的「發汗解煩」而言。可見大小靑龍的含義,都是從方劑的作用而命名,別無他義,所以喻嘉言的尚論篇卷一太陽下亦云:「一靑龍方中,張大其施,則升天而爲霖雨,狭小其  相似文献   

6.
膽黃症,據張景岳說是受驚而成。景岳全書說:「胆黃症,凡大驚大恐及鬥毆傷者皆有之。嘗見有虎狼之驚,突然喪胆而病黃者,其病則驟;有酷吏之遭,或禍害之慮,恐佈不巳而病黃者,其病則徐。如南北朝齊永明十一年,有太學生魏準者,因惶懼而死,舉體皆青,時人以爲胆破,即此之類。又嘗見鬥毆之後,日漸病黃者,因傷胆而然。其症則無火無濕,其人則昏沉困倦,其色則正黄如染,凡此數症,皆因傷胆。蓋胆傷則膽氣敗而膽液泄,故爲此症,經曰『胆溢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胆』,義猶此也。且胆附於肝,主少陽春生之氣,有生則生,無生則死,故經曰『凡十一臓皆取决於胆』者,正以胆中生氣爲萬化之元也。若此諸症皆以胆傷,胆傷則生氣敗,生氣既敗,其能生乎?所以凡患此者,多致不救。然當察其氣之微甚,速救其本,猶可以挽囘,而煉石補天之權,則操之醫之明者」。他對胆黃論治說:「胆黄症皆因傷胆而然。但既受傷,则臓  相似文献   

7.
過去的一些成就人類最初「吃藥」的方法,似是把藥物放在口內,經過咀嚼而後吞嚥下去。古代醫書中常見「(口父)咀」二字,它的原始意義是咀嚼;由此可以看出一些歷史上的痕跡(註一)。後來,人們利用工具把藥物剉碎,成爲粗末或小塊(原始的散劑),而後再吃下去。這在當時便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直到現在,舊法的丸劑,不是還用藥末做成的嗎? 但我們在「傷寒論」、「金匱要略」裏面看到的「(口父)咀」兩個字,它的含義已經轉化了。案:東漢時代已經盛行湯劑,當時雖仍沿用「(口父) 」的字樣,實際上已不是「以口咬細」,而是利用工具了。我們根據兩漢的  相似文献   

8.
中國醫學自唐宋以來,傷寒、溫病門戶不分,成以麻桂諸法治之。其後雖有劉河問、張子和等入,認溫熱治法不同於傷寒,但空谷足音,寥寥可數,習俗相沿,積重難返。明代醫家已知不能用麻桂諸法,而有柴葛解肌等法補充之;清代醫家,始將傷寒與溫病划分,即用辛涼輕劑、甘寒滋膩以治溫病;太過不及,其失惟均。茲將历來各家對溫病之解釋,擇其大要,述之於後:內经熱論篇:「熱病皆傷寒之類」,諭病情,雖有傷寒熱病之分,而受病之源及發病之理,同屬時令  相似文献   

9.
王宗錫,字士希,(1864—1938)常熟县梅李鎮人,世代业医,擅治溫病及产后各症,对伏暑湿溫一門更有心得,特別于舌診經验,尤为独到,现簡介于下: 一、舌診 先生診病,首重舌診,临病人时,先看舌苔,然后診脉,尝云:“凡对溫病,能认真察舌,可得病情之半”。因此在辨舌上积累了不少紅验,每能根据舌之色泽形态,决病之在表、在里,症之属阴、属阳,邪之为寒、为热、为湿、为燥、是痰、是食,知邪正之消长,判預后之吉凶,更能凭苔而推知系失表,系早凉,系过燥,如云: 辨舌苔不独辨色,而且要辨色之神,这种神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中醫進修學校附設針灸門診部於三月十五日正式開診,針灸門診部是該校針灸班同學一個臨床實習機構,爲了做到「嚴密消毒,安全治療」的原則,係採用新的操作方法,並設有化驗室,以科學診斷,配合治療,最近門診患者均在百號以上,據聞開診二星期以來,從六七九人的統計中,以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疾患較多,且一般均爲慢性的疾病,經針灸治療後,大部均能趨向好轉,如高安中學學生傅××神經衰弱  相似文献   

11.
自中央衛生部頒佈「關於組織聯合醫療機構實施辦法」後,本省聯合診所的組織發展甚爲普遍。爲了全面了解情況,總結經驗,本廳曾於一九五三年四月十五日以(53)廳醫字第612號函示各專、市、縣普遍進行全省聯合診所調查工作,此次調查工作,是分兩步進行的,首先是調查掌握了全省範圍內,已成立聯合診所的總數字,然後再發出調查提綱,進行深入調查,截至目前止,共有四十三個縣、市,已將調查材料報來,茲初步總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當歸産地大部集中在甘肅的南部,其他如陝西的西南部、四川的北部及雲南亦有出產。甘肅主產岷縣,品質最好。加工方法十月採刨,掘出後,將大者一枝,中小者二枝到四枝,層層架起,放在屋內或棚裏,下面用文火燻之,乾燥後即成。但燻時火不宜過大,過大則颜色變黑,亦不能在太陽中直晒,若晒則出油變紅。將乾燥原隻“西歸”(西北產)或“川歸”(四川產)去掉枝叉尾鬚,即為“葫首”(又名歸頭)。以其每斤之隻數分40枝、60枝、80枝三種。“歸頭”上摘下的粗壯的尾稱“歸腿”。“十枝箱歸”為整個當歸不  相似文献   

13.
壤疽性口腔炎,中醫稱爲走馬牙疳,以其經過急劇,勢如奔馬故名。本症多見於二-五歲營養不良,身體衰弱之小兒,往往續發於沉重之傳染病後,如傷寒,麻疹,猩紅熱,瘧疾,肺炎等,或胃腸病之後。主要症狀,初起齦肉流血,血色紫暗,並起有紫色腫塊,或先由頰粘膜近口角處發生無痛性小水泡,旋卽腐欄,形成潰瘍,蔓延周圍及深部,繼卽黑腐崩落,污水外流,口臭難聞,腮穿唇破,齒齦外露,或完全脫落,病者不十分覺痛,僅覺輕度麻痒,全身症狀沉重,脈搏細弱,體溫高達攝氏39°-40°,體力迅速就衰,漸至意識不清  相似文献   

14.
<正> 當歸産地大部集中在甘肅的南部,其他如陝西的西南部、四川的北部及雲南亦有出產。甘肅主產岷縣,品質最好。加工方法十月採刨,掘出後,將大者一枝,中小者二枝到四枝,層層架起,放在屋內或棚裏,下面用文火燻之,乾燥後即成。但燻時火不宜過大,過大則颜色變黑,亦不能在太陽中直晒,若晒則出油變紅。將乾燥原隻“西歸”(西北產)或“川歸”(四川產)去掉枝叉尾鬚,即為“葫首”(又名歸頭)。以其每斤之隻數分40枝、60枝、80枝三種。“歸頭”上摘下的粗壯的尾稱“歸腿”。“十枝箱歸”為整個當歸不  相似文献   

15.
論心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四 [原文]心者,五臟之尊號,帝王之稱也.與小腸為表裏,神之所舍.又主於血,屬於火,旺於夏,手少陰是其經也. 凡夏脈鉤,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來盛去亦盛,此為太過,病在外;來衰去盛,此為不及,病在內.太過則令人身熱而骨痛,口瘡,舌焦,引水;不及 則令人煩躁,上為咳唾,下為氣洩.其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軒[2],曰平.脈來累累[1]連屬,其中微曲,曰病.來前曲後倨[3],如操帶鉤,曰死.  相似文献   

16.
當歸、芍藥     
<正> 當歸産地大部集中在甘肅的南部,其他如陝西的西南部、四川的北部及雲南亦有出產。甘肅主產岷縣,品質最好。加工方法十月採刨,掘出後,將大者一枝,中小者二枝到四枝,層層架起,放在屋內或棚裏,下面用文火燻之,乾燥後即成。但燻時火不宜過大,過大則颜色變黑,亦不能在太陽中直晒,若晒則出油變紅。將乾燥原隻“西歸”(西北產)或“川歸”(四川產)去掉枝叉尾鬚,即為“葫首”(又名歸頭)。以其每斤之隻數分40枝、60枝、80枝三種。“歸頭”上摘下的粗壯的尾稱“歸腿”。“十枝箱歸”為整個當歸不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舌诊特征的发现—肝瘿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舌診是中医望診法中的重要一环。祖国医学認为舌候五脏:舌尖属心、满舌属胃、中心亦属胃,舌根属腎,两旁属肝胆,,四畔属脾(吴安坤)。如果脏腑有病可以从所候的部位上反映。我們在上述理論中心思想支配的基础上,于1960年冬季起,至1962年2月止,在临床上(包括住院、門診病例)观察了七十六例临床診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着重观察舌的变化。希望寻找原发性肝癌舌診的临床特征,提供临床作为診断原发性肝癌特殊体征之一。现将初步观察結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級暨南昌市公費醫療預防中醫門診所於一九五三年一月開始籌備,於三月四日就開始門診工作,領導上根據「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具體情況,編製上規定了該所暫爲內科中醫師二人,事務員(兼掛號)一人,並增設了一位實習中醫,在精簡節約的原則下,沒有另闢新址,除購置一些必需的什物用具連同文具及印刷處方箋外,也就沒有什麽佈置,所址設靈應橋衛聯醫院後進,使用藥物,一爲飲片,一爲提煉藥,前者向國營南昌市貿易公司國藥局取藥,後者向江西培康國藥提煉廠取藥,都訂有合同,由患者拿醫師開好的處方箋向上開二家藥店取藥,國藥局則代煎送藥。十個月來,共計初疹三、一五八人,復診次數爲一六、三一六次,這三、一五八總病號中,計男性二一○  相似文献   

19.
鬎鬁头又名秃疮,农村较常見。我所老医师田寿哉用单味苦棟子焙焦研末,伴和熟猪油等份,治疗鬎鬁头有效,举例如下: 例一:何××,女,22岁,住东沟公社下碼头,1963年2月来我所就診。患者秃疮蔓延整个头皮,融合成片,結有黄色厚痂,除头的边緣有一圈长发外,其余都脫光。檢查时,穢气四溢。当即用药棉浸高锰酸钾水洗头,且洗且剝  相似文献   

20.
(一)宜用滋阴者 1.溫病在高热期间,兼有阴虛証狀时,当以清热为主,滋阴为輔。 2.病势漸退,惟阴分大伤,津液耗涸,則宜滋阴为主,清热为輔。 3.热势已清,单纯有阴虛现象而影响机能恢复者,則宜滋阴生津,以善其后。 4.燥热伤阴,唇焦、齿垢。舌尖及边缘均呈赤绛,中間焦黄、干而无津,甚則灰黑、裂起芒刺。脈象细数。急当救阴,增液。 5.溫病誤表、动阳,津液被刼,以致心中震震(心气伤),舌强、神昏(心液伤),宜复脈湯复其津液,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