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昌(1585~约1664)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新建(今属江西)人,晚号西昌老人。明崇祯三年,皈依佛门为僧,兼事医术。晚年潜心著述,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等。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痰饮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成书以来 ,一直为医家尊为经典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深感其内容博大精深 ,几尽医学之妙。现代临床痰饮为病较为多见 ,而《金匮要略》对于痰饮论述甚详 ,其理、法、方、药之完善 ,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痰饮病的辨证治疗。今不揣浅陋就痰饮之证治浅述一己之得。1 痰饮病机仲景论痰饮本于《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此为正常水液运化过程。《金匮要略》继承了《内经》的思想 ,从脾不“散精”、肺不能“通调水道”、膀胱(肾…  相似文献   

3.
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因新建曾名西昌。故晚号西昌老人,其传世之作主要有《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后世合称《喻嘉言医学三书》。《尚论篇》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喻昌治伤寒的思想,分为两部分。即《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和《伤寒尚论后篇》。本文意欲从尚论少阴经证治以窥喻昌治伤寒之旨。  相似文献   

4.
5.
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因新建曾名西昌,故晚号西昌老人,其传世之作主要有<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后世合称<喻嘉言医学三书>.<尚论篇>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喻昌治伤寒的思想,分为两部分,即<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和<伤寒尚论后篇>.本文意欲从尚论少阴经证治以窥喻昌治伤寒之旨.  相似文献   

6.
论治痰饮     
痰饮的涵义与病因证治痰是黏稠的,饮是稀薄的,两者合之谓曰“痰饮”。它是体内水液不能输布和转化,停留于体内某一部分而引起的疾病。痰和饮,从广义上说是指所有饮证的总称;从狭义上说是指诸饮症中的一种由于水液积留的部位不同,所以有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等不同的名称。除痰饮之外,还有水气、湿浊引起的疾病,其发病原因、病理机转与痰饮基本相同。其中痰和湿浊表现水分较少,水和饮表现水分较多。但不管是痰饮、水气、湿浊都包含有“水”在其中。临床所见,一是由外感引起,如风寒伤肺,寒湿伤脾,脾肺两伤,则气机升降失职,水液输布宣发失常,…  相似文献   

7.
《内经》在论述六气病机中,遗失秋燥致病。后世医家多不明燥邪致病,每遇燥邪致病,多用辛香温燥之药,如乌药、香附、半夏、厚朴等,以燥治燥加重病情。喻昌言“他凡秋伤于燥,皆为秋伤于湿,历代诸贤,随文作解,弗察其讹”(《医门法律·秋燥论》)。直至金元时期刘河间发现燥邪致病:“诸涩枯涸,干劲皴裂,皆属于燥”(《素问·玄机原病式》),才将六气病机补充完整。但刘河问只是给出燥邪致病病机,未给治法及方药。明末医家喻昌将燥邪致病病机完善并第一次提出治燥专用方药。至此,秋燥致病才被后世医家重视。如清代医家吴瑭创出桑杏汤、杏苏散、桑菊饮等治燥名方。  相似文献   

8.
李某,63岁,农村妇女,每年冬季因由不慎外遇诱发剧烈性咳嗽一次,少则十多天,多达一月余,去冬一次风雪天远道串亲,旧恙照例复发。  相似文献   

9.
<内经>在论述六气病机中,遗失秋燥致病.后世医家多不明燥邪致病,每遇燥邪致病,多用辛香温燥之药,如乌药、香附、半夏、厚朴等,以燥治燥加重病情.喻昌言"他凡秋伤于燥,皆为秋伤于湿,历代诸贤,随文作解,弗察其讹"(<医门法律·秋燥论>).直至金元时期刘河间发现燥邪致病:"诸涩枯涸,干劲皴裂,皆属于燥"(<素问·玄机原病式>),才将六气病机补充完整.但刘河间只是给出燥邪致病病机,未给治法及方药.明末医家喻昌将燥邪致病病机完善并第一次提出治燥专用方药.至此,秋燥致病才被后世医家重视.如清代医家吴瑭创出桑杏汤、杏苏散、桑菊饮等治燥名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黄疸病的论述进行分析,从病因病机到遣方用药,总结仲景治黄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法,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名医蒋宝素,江苏丹徙县人,集其四十余年经验而成《问斋医案人其中对痰饮的认识颇多创见,今略举其端,以飨同道。1探病穷源,要在脾肾蒋氏认为痰饮是一种病理产物,他指出,“盖痰因病生,非病因痰致”,“痰即津液、精血、脂育之所化”,其形成主要与脾肾功能失调有关。盖脾主运化水湿,肾阳主水液蒸化,二者功能失调,均可来湿而成痰饮。蒋氏云:“然肾为水胜而司五液,当以肾为生痰之源为是”、“五液管居于肾,化生于冒,当以牌肾为生突之源,肺胃乃贮痰之器”、“肾虚水泛为痰”、“脾应湿热不化,酝酿生痰”。蒋氏还重视内伤七…  相似文献   

12.
"痰饮"以病因命名,临床表现为心悸,短气,呕吐涎沫,小便不利,咳嗽等。多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病机为脾阳虚不能输散津液,肺气虚不能敷布津液,肾阳虚不能气化津液,三焦气化失常而水道不通,水湿内停。  相似文献   

13.
运动神经元病证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rone disease)是一组发生在延髓与脊髓的退变性疾病,属于变性与遗传性变性疾病范围。主要侵犯上运动神经元传导束纤维,但亦可兼侵犯前角与前根的下运动神经元及其传出纤维。主要表现为受累部位肌肉萎缩、无力和锥体束征。 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本病应属中医“痿证”、“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病因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植物毒素、重金属中毒或微量元素缺乏;②慢病毒感染;③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④营养障碍;⑤其他如遗传,某些细胞内酶系缺乏导致神经元变性等。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是清代温病学派代表医家之一,不仅对温病学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内伤杂病的治疗方面也卓有成就。吴氏潜心研究《内经》、仲景之学,将前贤学术思想与个人临床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根据江南地理气候特点化裁古方.  相似文献   

15.
清朝初年著名医家喻昌首创《秋燥论》,提出治燥五律。明确了治燥首要明辨燥湿,重在辨表里气血,关键在于区分肝肺之燥,切忌纯用润药。当遇杂病兼燥,则需慎用燥药。喻氏告诫后世医者:治燥首当避免误以湿治,要辨清燥邪侵犯的病位,重视脏腑之间的关系,不可纯用润剂;当非燥病而兼燥者,需慎用燥药,避免以燥治燥,燥上加燥。  相似文献   

16.
宋景龄 《国医论坛》2012,27(5):43-43
燥病可分为外燥病、内燥病两类,外燥病系指外感六淫之燥邪为害,内燥病系指阴津耗伤而引发。现就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法方药浅述如下。1燥病的病因病机1.1外燥病外燥病可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燥从发  相似文献   

17.
宋景龄 《国医论坛》2012,27(3):46-47
痰邪是津液代谢失常所产生的病理产物,痰邪致病称为痰病,痰病病位广泛,症候繁多.若按痰邪属性分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既简明扼要,又便于临床,兹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日本学者对痰饮形成、鉴别、汉方辨治的认识,以及与痰饮相关的主要疾病肥胖、眩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痰饮治验     
痰饮病症是临床疑难杂症之一,病情复杂多变,缠绵难愈,历来为中医同仁所重视,其论述最完整、系统的当首推张仲景之《金匮要略·痰饮篇》。余对先贤们关于痰饮的论述潜心钻研,经过几十年临床验证颇有心得,现权作抛砖引玉,以拙文浅论痰饮治验,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痰饮治验     
痰饮病症是临床疑难杂症之一,病情复杂多变,缠绵难愈,历来为中医同仁所重视,其论述最完整、系统的当首推张仲景之《金匮要略&#183;痰饮篇》。余对先贤们关于痰饮的论述潜心钻研,经过几十年临床验证颇有心得,现权作抛砖引玉,以拙文浅论痰饮治验,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