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北京中医医院(100010)王禾,张建华关键词六味地黄丸(汤),药理研究,综述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后世医家尊崇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广泛,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衍生出都气丸、知柏地黄丸、...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方始见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中医滋补肝肾的经典方剂。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其研究较多,先后发表研究论文1000多篇:从药理、药效、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证实该方是一个具有多方面作用和用途的良方。为给该方药物动学研究提供有关的参考资料。故将六味地黄丸研究概况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的各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科肝肾阴虚患者47例,采用六味地黄丸(方)加减使用的方法,治疗成人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肾炎,7~15d为1个疗程。结果:对成人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组总有效率97.7%。结论:六味地黄丸(方)对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肾炎等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六味地黄丸在心血管疾病(CVD)的应用价值及其复杂性化学组成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药物作用机制,本研究围绕其应用现状、网络药理多靶点效应价值进展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六味地黄丸在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治疗中均有良好临床效果,其在心血管领域应用价值较高;网络药理学技术可实现中药治疗系统性、整体性评价,其指出六味地黄丸可通过调节脂多糖代谢、炎症反应等多个靶点,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多信号通路治疗心血管疾病,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指导。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延缓衰老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小鼠活体骨髓细胞微核(MN)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为指标,对滋阴补肾,延缓衰老方--六味地黄丸进行抗DNA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良好的抗DNA损伤作用,提示其提高机体抗DNA损伤是延缓衰老作用的主要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最早记载于宋代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下卷》,系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方药衍化而来,由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药成方。六味地黄丸,全方配伍严谨,有补阴方剂之祖的称号.为中医方剂之经典。现代药理表明,其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六味地黄丸在糖尿病治疗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应用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近年来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研究不断深入,药理试验表明本方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细胞凋亡,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就该方对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做一综述,并对近年来该方的加减应用及联合西药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7.
十年来六味地黄丸(汤)药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士良  朱新成 《中成药》1993,15(11):36-37
六味地黄丸(汤)是著名的滋阴补肾代表方剂。自创方以来,经历代医家临床应用,疗效显著,至今仍为肾阴虚证之要方。近十几年来对其药理研究颇多,发现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值得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本文着重从十个不同方面对1980年以来的药理研究概况,新进展、拆方研究等作了阐述,以供进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减对亚健康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0例亚健康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都按照亚健康的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对研究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各种类型亚健康的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能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六味地黄丸对已接受多巴胺替代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多个系统自主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128侧应用多巴胺替代治疗的原发性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单用多巴胺替代治疗,六味地黄丸组65例在多巴胺替代治疗基础上合用六味地黄丸。治疗6个月后,两组进行SCOPA—AUT量表评估。结果:六味地黄丸组在泌尿系统、体温调节功能、性功能三方面症状SCOPA—AUT评分和总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瞳孔调节功能方面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各系统症状发生率方面,六味地黄丸组有增加腹胀、减少大便失禁的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六味地黄丸可显著降低患者夜间盗汗和畏热的发生率,减少夜尿、尿失禁、尿频,还能明显减少性功能障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六味地黄丸对心血管系统和瞳孔调节系统症状发生率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显示出明显的多系统自主神经症状。本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可在泌尿系统、体温调节和性功能等多方面改善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方对肝肾阴虚证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糖尿病教育和饮食控制,调整血糖和血压;治疗组加用六味地黄丸方,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UAER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六味地黄丸方具有降低肝肾阴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慢性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调控因子的调节作用,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再障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证型为肾阴虚的再障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另取健康人骨髓1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康力龙治疗,治疗组在康力龙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采用ELISA法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生长因子EPO(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SCF(Stem Cell Factor,干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六味地黄丸可升高慢性再障患者的WBC(白细胞)、H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改善骨髓造血情况,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慢性再障患者体内EPO、SCF分泌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再障患者骨髓中EPO、SCF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再障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能明显升高再障患者骨髓中EPO、SCF水平,揭示了该方可调节紊乱的免疫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造血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今中药炮制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通过复方的药理或化学研究对中药材的炮制原理相关研究的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试提出从中药复方角度研究中药炮制的思路,以六味地黄丸为例对中药材的炮制进行研究,即将中医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综合起来对其所包含的药材进行研究,即在六味地黄丸这个经典方剂中,以经过不同工艺炮制得到的药材组成,以药理药效学为评价指标,最终得到六味地黄丸中各药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的最佳炮制工艺组合,从而突出从复方角度研究中药炮制的重要性,真正实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炮制进行研究,为保证中药复方六味地黄丸的质量进而保证临床药效及提高生产实践效率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丰富中药炮制内容、深入提示中药的炮制原理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国内外迄今未见此思路研究六味地黄丸所含中药材炮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cral ulcer,ROU)的临床疗效。纳入ROU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和维生素B2片进行全身治疗。2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六味地黄丸现代研究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之著名方剂,经历代医家临床反复验证,功效显著,其后许多滋阴补肾的方剂由此方衍化而来。多年来,除丸剂外,其亦被改为汤剂、颗粒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口服液等用于临床,运用范围逐渐扩大。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等为检索工具,检索查阅了2004年底以前有关六味地黄丸的现代研究文献,现将有关文献分析如下。1现代研究文献分类统计经检索查阅,并删除重复性、新闻报道性及综述性文献,2004年底以前有关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与临床类文献总量达568篇。其中药理类文献186篇,临床类文献382篇。2…  相似文献   

15.
张青 《河南中医》2015,35(1):196-19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原发性干燥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六味地黄丸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山口服知柏地黄丸,3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六味地黄丸组和知柏地黄丸组患者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六味地黄丸组有效率为83.87%,知柏地黄丸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干扰素导致的骨髓抑制及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160例,随机分六味地黄丸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在应用干扰素治疗的同时口服六味地黄丸,对照组仅使用干扰素,丙肝患者两组同时加服利巴韦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PLT)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疗程为4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六味地黄丸可有效降低干扰素骨髓抑制及不良症状的发生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味地黄丸为预防干扰素副反应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加减辩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为王明福老中医应用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有效率为53.12%,观察组有效率为82.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加减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方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生殖力、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秀丽隐杆线虫分为空白对照组、六味地黄丸方高、中、低剂量组(160、80、40mg?mL-1)。寿命实验观察各组线虫平均寿命;生殖能力测试中,计数各组总子代数目;运动能力实验测试各组线虫20s内身体弯曲的次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空白组和六味地黄丸方中剂量组的daf-2 mRNA、daf-16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六味地黄丸方中、低剂量组均能延长线虫的平均寿命(P<0.01),以中剂量组更为显著,并可明显提高线虫生殖高峰期及末期的生殖能力。与空白组比较,各剂量组均使线虫运动能力明显减缓(P<0.01);用药组daf-2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daf-16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方能明显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daf-2基因和上调daf-16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丸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治小儿五迟,由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和白茯苓组成,后世医家对此方甚为重视,推崇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广泛用于临床各科。近年来在药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对近10余年来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综述如下。1.非特异性应激能力等作用傅桂云等实验发现,六味地黄丸与人参有类似的抗低温、抗疲劳、耐缺氧及促皮质激素样作用;对氢化考的松引起的小鼠肾上腺、胸腺萎缩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并能抑制小鼠棉球样肉芽肿增生。王秋娟等报道六味地黄煎剂(1:1)口服高、低剂量(20,29ml/kg)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对预先给以异丙肾上腺素的小鼠,高剂量有明显效果而低剂量无效。实验证明只有六味地黄丸全方能增强耐缺氧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结石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对61例尿路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患者临床治疗和追踪,中药防治组34例在排出结石后连续3个月口服六味地黄丸,对照组27例未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2年。结果:中药防治组复发率为8.82%,对照组复发率为29.62%,中药防治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可降低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