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研究》2008,33(1):31-33
2007年11月19-21日,来自美国和日本7所大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内地25所高校的针灸相关学科专家和校(院)长,以及长期从事针灸学研究和关注针灸学发展的学者云集北京,共同探讨了针灸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针灸未来发展方向等医学界关注的关键问题.这次会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的学者、专家和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针刺研究》2012,(3):170
<正>《针刺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1.投稿内容:针灸理论、实验、临床等有关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综述,有关的新闻、短评、会议信息等。  相似文献   

3.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43-43
为促进实验针灸研究及其与临床结合的发展和学术交流,由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主办,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学会、上海针灸杂志共同承办的第十一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第二届理事换届会议于2006年10月20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以针灸血清研究为切入点,促进实验针灸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刺研究》2020,(2):F0002-F0002
《针刺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1.投稿内容:针灸理论、实验、临床等有关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综述,有关的新闻、短评、会议信息等。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环球杯全国针灸特技演示大会2008年9月19日-2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会议由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杂志社主办、贵州省针灸学会协办,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环球牌针灸针)独家赞助。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梁繁荣,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原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孙国杰,  相似文献   

6.
《针刺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1.投稿内容:针灸理论、实验、临床等有关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综述,有关的新闻、短评、会议信息等。2.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  相似文献   

7.
会讯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2-2
由无锡市针灸学会主办,苏州市、常州市针灸学会协办的第五届苏锡常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无锡市横山饭店召开,来自江苏省内各市76名针灸专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针灸治疗肥胖病”,会议邀请专家进行针灸减肥专题讲座及各地代表经验交流,并观摩无锡市中医院“埋线治疗肥胖病”的具体操作。本次研讨会将为现代针灸减肥的发展,促进苏锡常地区针灸减肥学术的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议期间参观了无锡市中医院。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和《上海针灸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于2008年9月26日至29日在福建省厦门市顺利召开。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刘清国教授代表总会出席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1月5日,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主办,全日本针灸学会(JSAM)、日本传统针灸学会(J.T.A.M.S)共同承办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2016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在日本筑波市隆重召开,来自26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0.
《针刺研究》2012,(1):89
<正>《针刺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1.投稿内容:针灸理论、实验、临床等有关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综述,有关的新闻、短评、会议信息等。2.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论著、研究报道类一般不超过8000  相似文献   

11.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刺激作用可通过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调节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从而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状态。并能改善椎动脉供血情况,使脑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善脑细胞的代谢。针灸亦可通过改善大脑皮质抑制状态,增强代偿功能,而提高皮质细胞的基本电活动。以此达到改善并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各种症状的目的。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运用较为普遍的是头针、体针、腹针,而耳针、眼针与腕踝针的应用较少或仅作为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头针、体针及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230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头体针联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将临床收集的23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112例)、体针组(51例)、头体针组(67例)。头针组采取单纯头皮针:半身不遂和面瘫取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治疗,伴失语选运动区下部及头语言区。体针组先针刺健侧,用泻法留针30min,再针刺患侧,间断轻刺不留针;半个月后,健侧针法不变,患侧先行平补平泻,后行补法。头体针结合组采用头针和体针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8·2%(110/112),痊愈率35·1%(40/112);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6·0%(49/51),痊愈率23·5%(12/51);头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8·5%(66/67),痊愈率50·7%(34/67)。头体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头针组和体针组(P<0·01)。此外,头体针组对出血灶和梗死灶的改善作用也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体针组(P<0·01)。结论:头体针联合运用治疗中风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 reviews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with ear acupuncture and bodyacupuncture as well as the two methods combined since 1987. From the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oncarbohydrate metabolism, fat metabolism, regulation of hormone, function of autonomic nerve, en-docrine, digestive and renal functions, etc., the mechanism is also explored.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西方用现代临床试验方法研究针灸引出一些令传统针灸界十分困惑的难题,其中包括如何确认针灸适应症,穴位是否有特异性,为何东方临床经验同西方研究结果迥异等问题。笔者试图以“针灸愈合作用”、“泛穴现象”及“硬针灸和软针灸”3个假说解释西方报道的大量临床研究数据同中国传统针灸理论和实践的差异。相信,采用科学方法对这些假说的证实或否定,将促进对传统针灸的重新认知和现代针灸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电针加颈动脉注药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脑梗塞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电针加颈动脉注药治疗,对照组单用颈动脉注药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治疗脑梗塞均有肯定疗效,而电针加颈动脉注药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颈动脉注药。  相似文献   

16.
微针系统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优势明显,除了单纯应用腹针、腕踝针、头针、耳针等微针系统疗法,还与体针、推拿、艾灸、运动、康复操等疗法相结合,提高了疗效。但在临床微针系统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临床研究多数局限于临床总体疗效的比较和观察,缺乏有针对性、深入性、准确严谨性的实验探索。各种针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所以针刺操作很难得到统一规范,而且不同针灸大家都有其独特的针刺手法。再者临床观察疗效指标不同,很多采用一些主观的评定标准,比如临床症状好转程度、疼痛评分表,缺少客观性、特异性的理化指标,这样单纯得出来的痊愈率和有效率的对比会引起质疑。其次对于微针系统的相关作用机理研究的实验较少,治疗机理仍不确定,而且治疗后的跟踪随访报道很少,治疗后的远期效果不明确。在以后的临床试验中,微针系统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设计应当更加严格规范,操作方法也应统一制定,进一步加强按照随机、盲法、大规模、对照、多中心的开拓创新性研究,总结出临床值得推广的最佳治疗方案。此外微针系统要加强实验和研究机理,加入在尖端的科技元素,建立稳定和可重复的动物模型,随着这项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微针系统疗法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矩阵针法与西医常规治疗失眠的疗效差异,总结矩阵针法的学术理念和创新点。方法:将8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矩阵针法分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安定2.5mg,3次/d;谷维素片20mg,3次/d;维生素B1片20mg,3次/d。2组均以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矩阵针法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矩阵针法为针灸治疗失眠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可行、廉价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从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针灸处方及其理论由萌芽到形成。并具有四大原则及规律:循经取穴为主;以单穴为主;注重应用特定穴;出现了针灸处方配穴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头针丛刺运动区下点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冬梅 《天津中医药》2013,30(6):339-340
[目的] 探讨运用头针丛刺方法针刺焦氏头穴运动区下点治疗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头针丛刺方法针刺焦氏头穴运动区下点,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针刺面部穴位, 针刺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运用头针丛刺方法针刺焦氏头穴运动区下点, 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火鍉针结合体针治疗痤疮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病人按照皮损类型与皮损数量分为5度分别打分,采用火鍉针结合体针的方法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疗效标准”判定疗效。结果:34例中,显效19例,占55.9%;良效10例,占29.4%;有效5例,占14.7%;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火鍉针结合体针治疗痤疮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