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肿瘤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量比正常组织多。~(18)F—脱氧葡萄糖(FDG)像葡萄糖一样能被肿瘤摄取,并由己糖激酶磷酸化。但由于分子结构不同,FDG不能迅速地进一步代谢为6—磷酸果糖或合成为糖原。~(18)F—FDG停留在细胞内可做PET显像,为观察血糖浓度对肿痛摄取  相似文献   

2.
MRI和CT对脑肿瘤诊断都能提供良好的解剖学信息,但均有其局限性.本文介绍脑肿瘤FDG-PET显像的代谢参数对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一、~(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对脑肿瘤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确定脑瘤的恶性程度,高恶性脑瘤的代谢强于低恶性脑瘤,后者病灶内FDG聚集量仅为前者的10%.FDG代谢高的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差,且生存期短,代谢低者生存期长.CT和MRI不能准确鉴别术后早期组织反应与肿瘤残余灶,也不能分辨放化疗后的组织坏死与复发灶.FDG-PET能确定脑瘤术后残余灶和放化疗后的复  相似文献   

3.
^18C—胆碱是最近研制的一种正电子肿瘤阳性显像剂,在肿瘤/非靶组织的比值高于^18F—FDG,特别在脑肿瘤和前列腺癌显像方面较^18F—FDG显示出优势。^18C—胆碱和^18F—FDG在脑肿瘤、肺癌、食道癌和前列腺癌的诊断方面各有优劣,两的摄取机理与显像方法也不同。除了^18C—胆碱,还有^18F—氟代胆碱(^18F-fluorocholine),其临床价值有待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50例不同病理亚型的淋巴瘤肿瘤增殖性抗原Ki-67表达水平与^18F—FDGPET显像病灶^18F—FDG浓聚程度来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淋巴瘤病例,每个病例均有酶标肿瘤增殖性抗原Ki-67染色免疫组化报告,病理检查前或后常规行PET/CT检查。病理分型均采用WHO分类标准,并对非霍奇金淋巴瘤例按WF分类标准对其进行大小细胞类型归类。Ki-67酶标染色结果统一采用分级方法:核抗原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数为0~5%,表示为微弱阳性(+/-);百分数为5%~20%,表示为弱阳性(+);百分数为20%~50%,表示为中阳性(++);百分数大于50%,表示为强阳性(+++)。PET/CT影像上,病灶^18F—FDG摄取程度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出病灶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SUVave)。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计算不同病理亚型的病灶^18F—FDG摄取值(以^-x±s表示),并对大、小细胞类型淋巴瘤的FDG摄取值差异显著性行t检验;对所有病灶Ki-67表达水平与^18F—FDG摄取程度两者之间采用Spearman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细胞来源的淋巴瘤^18F—FDG摄取值远高于小细胞来源的淋巴瘤^18F—FDG摄取值,特别是B系大小细胞不同类型淋巴瘤,其^18F—FDG摄取值差异性更显著;Ki-67表达水平同结性与结外病灶^18F—FDG摄取值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750和0.843。结论:反映肿瘤增殖活性的Ki-67与淋巴瘤病灶^18F—FDG摄取程度有明显关系,Ki-67表达程度较高的大细胞性进展性淋巴瘤.其病灶^18F—FDG摄取值很高,而Ki-67表达程度较低的小细胞性低度恶性淋巴瘤,其^18F—FDG摄取值较低。  相似文献   

5.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FDG-PET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FDG-PET显像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FDG-PET显像结果,其中4例患者并进行11C-胆碱显像.测量病变部位的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及平均值SUVmean),并测量病变的最大直径.结果54例患者检出60个病灶,55个病灶可见高于肺本底的局灶性放射性摄取,SUVmax 3.12±2.34,SUVmean 2.20±1.95.5个病灶未见明确放射性摄取增高.SUV值与病灶直径呈正相关(r=0.7867).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FDG摄取程度较低,易出现误诊、漏诊,应紧密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提高诊断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FDG-PET)显像在肿瘤学中已用于测量局部葡萄糖代谢,恶性肿瘤FDG呈高代谢状态.研究FDG-PET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预后的价值,并与~(67)Ga显像结果比较.一、方法:头颈部恶性淋巴瘤21例,37~86岁,女5例,其中何杰金氏病(HD)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D)19例.化疗或放疗后随访6个月.  相似文献   

7.
^18FDG—PET在诊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复发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18FDG-PET在诊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复发中的价值,确定标准吸收值(SUV)来鉴别放疗后的炎症与肿瘤复发.材料和方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43例,在放疗后至少4个月(平均11个月)进行18FDG-PET检查.计算感兴趣区的SUV值.肿瘤复发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或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结果43例患者中,FDG-PET阳性23例,其中3例为假阳性;20例为阴性,其中假阴性2例.FDG-PET的诊断准确性是88%(38/43),而CT/MRI的诊断准确性则为66%(25/38).肿瘤复发病灶和炎症病灶的SUV有部分重叠,无统计学上差异(p=0.31).结论18FDG-PET检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复发中肉眼分析更有价值;18FDG-PET较CT/MRI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治疗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原发灶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与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04年6月至2007年4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拟诊肺癌患者资料,共收集到病理或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除外糖尿病者)的肺腺癌患者94例和鳞癌65例资料.先分析原发灶大小(以CT肺窗的最大径表示)与FDG摄取[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表示]关系,然后分析腺癌、鳞癌不同转移状态组间[分为无转移组和有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组]原发灶FDG摄取值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转移的因素.结果 原发灶的大小与FDG摄取呈正相关(腺癌:r=0.610,P<0.01;鳞癌:r=0.587,P<0.01),整体分析表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FDG摄取值是影响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因素[优势比(0R)=1.172,P=0.010],而原发灶大小不是影响因素(OR=0.906,P=0.513);分层分析发现肺鳞癌不同转移状态组间的FDG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无转移组SUVmax分别为11.45±6.04和10.94±4.20,χ2=0.013,P=0.911),而肺腺癌有转移组的FDG;摄取值显著高于无转移组(SUVmax分别为10.28±3.92和6.33±2.89,χ2=15.125,P<0.01),Logistic分析表明肺腺癌原发灶的FDG;摄取值是影响转移的有意义因素(OR=1.403,P=0.002).结论 肺腺癌原发灶FDG摄取与转移有关,高FDG摄取提示可能已经发生转移;而肺鳞癌FDG摄取与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9.
18F-FDG hPET/CT显像对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hPET/CT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经病理组织学或临床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包括15例原发性肿瘤、12例转移性肿瘤)和33例良性病变(18例甲状腺腺瘤、7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和8例肺部良性肿瘤)进行18F-FDG hPET/CT显像,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在对侧相应位置复制相同大小ROI,测定计数得靶/非靶比值(T/N),并对良恶性病变的T/N比值进行比较.结果2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T/N比值为10.47±8.22),22例FDG显像示单个或多处呈不同程度异常浓聚灶,5例未见异常FDG浓聚灶.33例良性病变中(T/N比值4.51±12.14),10例见病变处FDG异常摄取增高.以T/N比值≥2.0作为判断良恶性病变的标准,18F-FDG hPET/CT诊断的灵敏度为81.48%,特异性为69.70%,准确性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68.75%,阴性预测值为82.14%.结论18F-FDG hPET/CT显像对肿瘤良恶性鉴别、解剖定位的判断、分期及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高18F-FDG摄取的原发性HCC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证实、且18F-FDG代谢增高的原发性HCC,经TACE治疗后行PET/CT复查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为40~75(平均58.1)岁.患者均在治疗后1~2个月行肝脏局部18F-FDG PET/CT复查,观察病灶治疗后18F-FDG的代谢变化.将病灶区的FDG SUVmax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者定义为病理性的FDG代谢.以PET/CT复查后随访(临床症状、AFP、PET/CT检查结果)3个月结果为标准,计算复查对残留肿瘤组织的诊断效能,并采用x2检验分析PET/CT与AFP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24例中有9例呈FDG代谢减低区(相对于正常肝实质而言),提示无残留肿瘤组织;11例仍呈FDG代谢增高,但代谢活性较治疗前降低,提示残留肿瘤组织;2例FDG代谢等同于正常肝组织,但随访证实为肿瘤残留;1例病灶FDG代谢活性较治疗前增高,提示病情进展;1例由于高密度碘油的过度衰减校正导致假阳性.18F-FDG PET/CT评价原发性HCC TACE治疗后残留病灶的灵敏度及准确性分别为100% (14/14)、95.8% (23/24),与单独以血清AFP为评价指标的灵敏度(71.4%,10/14)及准确性(70.8%,17/24)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和4.18,均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摄取18 F-FDG的原发性HCC患者的TACE治疗疗效评价有较大价值,可提供残留病灶的准确位置,为临床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PET在预测结肠癌转移特性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SW620细胞并分别种植裸鼠,形成移植瘤,观察肿瘤生长、转移情况以及生存期。分别于体内、体外检测肿瘤细胞对18F,脱氧葡萄糖(FDG)、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FLT)的摄取。在体外分别于30,60,90和120min测定肿瘤细胞摄取18F—FDG与18F—FLT的放射性。经鼠尾静脉注射18F—FDG、18F—FLT,60min后行动物PET显像,利用感兴趣区(ROI)计算肿瘤/正常组织放射性(TINT)比值。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与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以及肿瘤组织热休克蛋白27(HSP27)、整合素B3(Integrin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核增殖抗原(Ki67)蛋白表达。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精确检验以及直线回归分析研究体内外放射性摄取的差异以及放射性摄取与肿瘤标志物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SW480移植瘤较SW620肿瘤成瘤早、生长快、生存期短、肝肺转移率高。体外摄取实验示,18F—FDG在SW480与SW620细胞中的摄取60min时分别达到(1.76±0.87)%和(1.14±0.38)%(t=-2.507,P=0.021);18F-FLT分别达到(5.21±1.60)%和(2.90±1.82)%(t=3.497,P=0.002)。SW480较SW620细胞摄取“F—FDG、18F—FLT高,18F—FLT在细胞内的摄取高于18F—FDG。动物PET显像示,18F-FDG在SW480与SW620肿瘤中的T/NT比值分别为2.69±0.98,3.09±1.26(t=0.657,P=0.524);18F-FLT T/NT比值分别为3.65±0.51,2.22±0.42(t=6.491,P〈0.001);18F—FLT摄取与肿瘤组织内HSP27表达(r=0.924,P=0.004)、Integrinβ3表达(r=0.813,P=0.025)呈明显正相关。而18F-FDG的摄取与荷瘤鼠的生存期呈明显负相关(r=-0.500,P=0.017)。结论18F—FDG、18F—FLTPET在肿瘤内的摄取可反映结肠癌不同的生物学行为,18F—FLT在结肠癌内的高摄取可预测结肠癌具有高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2.
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显像是依靠不同组织对18F-FDG的吸收差异来完成的,18F-FDG在肿瘤中的摄取增高与肿瘤的代谢及增殖情况、病理分级、分化程度、细胞的增生活性、倍增时间等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FDG吸收机制,将有助于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18FDG-PET和^99mTc-MDP骨扫描检测骨转移瘤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18FDG-PET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作用及与99mTc-MDP-ECT 比较.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51 例及非肿瘤性疾病5例在本科同时接受18F-FDG-PET和99mTc-MDP-ECT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周).骨转移的诊断由病理、X线或CT/MRI、随访超过1年综合决定.结果:99mTc-MDP和18FDG-PET 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率分别为93.7%、93.7%,97.5%、50%,90.8%、62.5%.99mTc-MDP和18FDG-PET均为阳性15例,其中证实骨转移为14例,假阳性1例;均为阴性例数为20例.21例不相符的结果中20例99mTc-MDP-ECT 阳性而18F-FDG-PET 为阴性.18F-FDG-PET和99mTc-MDP-ECT假阴性各1例.均诊断为多发骨转移的12例患者中99mTc-MDP-ECT发现的骨转移病灶数多于18F-FDG-PET.结论:18F-FDG-PET 与99mTc-MDP骨扫描相比较对肿瘤骨转移的探测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18F-FDG作为最常用的PET-CT显像剂,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显像.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可以由多因素控制,它们都参与到肿瘤有氧糖酵解的增加,转移性肿瘤对FDG摄取普遍增加的现象提示它可能是必需的.高糖代谢是癌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糖代谢的增加产生了大量酸,酸给癌细胞提供生长的环境.理清FDG代谢的原理有利于更准确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5.
^18FDG—PET诊断不明原因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DG PET对不明原因发热 (FUO)的诊断价值和显像特点。材料和方法 :静脉注射18FDG后 ,对常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的 2 6例FUO患者进行PET显像。结果 :2 0例发现至少一处非生理性的FDG聚集 ,其中8例最后证实为肿瘤 ,12例为感染或其他良性疾病 ;6例PET显像阴性 ,2例确诊为风湿 ,2例自行好转 ,1例未能确诊 ,1例肾癌为假阴性。结论 :在其他各种检查方法均难以解释FUO的原因时 ,FDG PET可以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IPML)^18F—FDG PET显像特征。方法 IPML10例,胶质母细胞瘤加例,脑转移瘤15例。分析各自的^18F—FDG PET显像,总结IPML病灶的分布、代谢特点以及病灶周围组织的^18F—FDG分布,计算并比较各组的肿瘤灶/对侧相应部位(T/CCR)放射性比值和肿瘤灶周围皮质/对侧相应部位皮质(TSC/CCRC)放射性比值。结果 10例IPML包括6例单病灶和4例多病灶,单病灶分布于皮质表面,多病灶多分布于脑中线和脑室周围。与对侧相应部位比较,9例病灶呈团块状^18F—FDG摄取明显增高,1例呈环形^18F—FDG浓聚。高代谢灶周围的皮质呈轻度或中度代谢减低;位于基底节和丘脑区域病灶周围未见代谢减低区。与胶质母细胞瘤和脑转移瘤比较,IPML对^18F—FDG摄取程度高于胶质母细胞瘤(P〈0.05),明显高于脑转移瘤(P〈0.01)。IPML病灶周围皮质对^18F—FDG摄取减低程度低于脑转移瘤(P〈0.05),明显低于胶质母细胞瘤(P〈0.01)。结论 IPML病灶呈明显代谢增高,对^18F—FDG摄取程度高于胶质母细胞瘤和脑转移瘤,病灶周围皮质对^18F—FDG摄取减低程度低于胶质母细胞瘤和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描述腹部手术后病人术后脂肪坏死的FDG-PET/CT结果 ,并评估病灶大小随时间变化和FDG摄取情况。方法对2007年1月—2016年1月期间FDG-PET/CT报告中含有术语"脂肪坏死"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符合先前有腹部手术及影像诊断为脂肪坏死的病人。结果共44例病人,其中男30例,平均年龄(68.4±11.0)岁,剖腹手术37例(84.1%),腹腔镜手术3例(6.8%),未知4例(9.1%)。所有病灶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环状高密度,中心为不均匀的脂肪密度。部位分别为腹膜(34例,77%)、网膜脂肪(19例,43%)、皮下脂肪(8例,18%)、腹膜后(2例,5%)。病灶平均长轴为(33.6±24.9)mm(13.0~140.0 mm)。平均最大标化摄取值(SUV_(max)):2.6±1.1(0.6~5.1)。连续CT扫描(34例)显示病灶尺寸减小(P=0.022),连续FDG-PET/CT(24例)显示FDG-活性无显著变化(P=0.110)。平均SUV_(max)与手术时间(P=0.558)或病灶大小(P=0.259)无关。结论手术后脂肪坏死的典型CT特征可能表现为FDG摄取增加,而后续成像扫描的随访中显示病灶大小或FDG摄取并无增加。此特征可以避免将其误诊为复发性癌症。  相似文献   

18.
^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显像是依靠不同组织对^18F-FDG的吸收差异来完成的,^18F-FDG在肿瘤中的摄取增高与肿瘤的代谢及增殖情况、病理分级、分化程度、细胞的增生活性、倍增时间等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FDG吸收机制,将有助于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能量底物环境对~(18)F-FDG显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 (1 8F- FDG)显像时的体内能量底物环境 (血浆葡萄糖、游离脂肪酸等的水平 )显著影响肿瘤、心肌及脑等组织对 1 8F- FDG的摄取 ,从而影响影像质量及临床对影像的分析判断。因此 ,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 ,合理控制 1 8F- FDG显像时的能量底物环境 ,是提高影像质量及实现正确影像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联合同机CT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分化程度的价值. 方法 对54例临床疑诊为原发性肝脏肿瘤且均为单发病灶的患者进行PET/CT及同机CT增强检查.将PET图像中病灶的FDG浓聚程度分成3种类型,Ⅰ型(阳性):病灶FDG摄取程度高于周围肝组织;Ⅱ型(可疑):病灶FDG摄取程度与周围肝组织相近;Ⅲ型(良性):病灶FDG摄取程度低于周围肝组织.CT增强检查阳性诊断标准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及平衡期强化降低.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分成四组:Ⅰ型、Ⅰ型+Ⅱ型、Ⅰ型+增强CT、Ⅰ型+Ⅱ型+增强CT进行分析,分别计算约登指数并评价其诊断效能;分别计算肝脏本底及病灶的SUV max值及比值SUVT/N并评价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54例肝脏单发病变患者,原发性肝细胞癌45例,肝脏其他病变9例.四组方法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111、0、0.156、0.244.高中低分化三组间SUVmax值两两比较,仅高中分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高中低分化三组间SUVT/N两两比较,三组间均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 PET/CTⅠ型+Ⅱ型+增强CT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最高,临床应用价值最大;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SUVmax与SUVT/N值均显著增高,但SUVT/N较单纯SUVmax值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