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X线检查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8年6月7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术前胸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TFB患儿中有75例接受了胸片及透视检查,发现间接征象56例,阳性检出率74.7%;气管异物纵隔摆动发生率(16.7%)远低于支气管异物(97.1%),P〈0.05。结论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应结合病史及临床综合考虑,胸部透视+胸部正位片是主要的检查和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透视和胸部拍片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 X线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 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在胸透和胸片中观察的X线征象。结果:48例支气管异物,X线表现为纵隔摆动41例,阻塞性肺气肿32例,阻塞性肺炎10例.阻塞性肺不张6例,膈肌高度和运动幅度改变42例。结论:胸部透视和胸部拍片可显示支气管异物的各种X线征象,可作为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的最主要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透视和胸部拍片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在胸透和胸片中观察的X线征象。结果:48例支气管异物,X线表现为纵隔摆动41例,阻塞性肺气肿32例,阻塞性肺炎10例,阻塞性肺不张6例,膈肌高度和运动幅度改变42例。结论:胸部透视和胸部拍片可显示支气管异物的各种X线征象,可作为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的最主要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部X线检查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8年6月7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术前胸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TFB患儿中有75例接受了胸片及透视检查,发现间接征象56例,阳性检出率74.7%;气管异物纵隔摆动发生率(16.7%)远低于支气管异物(97.1%),P<0.05.结论 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应结合病史及临床综合考虑,胸部透视+胸部正位片是主要的检查和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胸部X线透视在儿童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红阳 《北京医学》2004,26(1):47-48
目的探讨胸部X线透视检查在儿童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有异物吸入史或咳嗽、发热久治不愈的患儿行胸部X线透视检查,动态观察纵隔运动.结果50例均显示纵隔摆动,经支气管镜检查,其中46例证实有支气管异物.胸部X线透视检查有纵隔摆动者的支气管异物阳性诊断率达92%.结论胸部X线透视检查能动态观察纵隔活动情况,是诊断支气管异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国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109-3110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吸入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搜集经支气管镜证实的小儿支气管非金属异物29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结果 29例患儿入院后均经影像学检查,表现为一侧阻塞性肺气肿27例(93.1%)、纵隔摆动20例(69%)、肺不张12例(41.3%)、肺炎11例(37.9%)、纵隔气肿和脓胸各1例(3.44%)。结论 X线检查对异物的发现和定位可起到重要作用,而观察纵隔改变透视较平片更有优势和诊断价值,胸部CT可对异物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有时还可显示异物本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支气管镜证实的64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支气管镜检前进行胸片及X线透视检查,观察X线检查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效果。结果 64例患儿经支气管镜检查:左侧支气管异物26例,右侧支气管异物36例,双侧支气管异物2例;经胸片及X线透视检查:左侧支气管异物25例,右侧支气管异物35例,经胸片及X线透视检查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3.8%。结论胸片及X线透视检查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能观察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纵隔摆动情况及膈肌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吴火木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903-1904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小儿呼吸道阴性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的46例支气管阴性异物患儿术前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儿中全部接受了胸部X线检查,包括胸部摄片及透视,发现引起纵隔摆动18例,引起阻塞性肺炎8例,阻塞性肺不张7例,同时有阻塞性肺炎合并肺不张13例,仅见引起患侧肺气肿14例,未见明确阳性征象5例。结论:X线检查简便易行、诊断率高,透视下可动态观察纵隔摆动,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和诊断支气管异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共6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X线检查,观察组进行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和异物征象。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检出率为66.67%,对照组患儿的检出率为3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不张、气管堵塞以及纵隔位置改变情况的检出率分别为96.67%、50.00%和70.00%,对照组分别为20.00%、10.00%和3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过程中,放射影像技术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检查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31-1632
目的:探析CT在儿童气管支气管X线穿透性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在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00例气管支气管患儿,探究这些患儿的气管支气管X线穿透性异物上的CT表现,这些异物都经过临床的纤维支气管镜的取出证实。结果:100例患儿中,右主支气管异物46例,左主支气管异物44例,气管异物10例。CT表现:一是异物的本身;二是支气管阻塞;三是纵隔"双边";四是肺气肿;五是胸部有"双边"。结论:CT在儿童气管支气管X线穿透性异物诊断中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可以显示异物,优于一般性的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高对儿童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认识,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35例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摄取正位二组胸片与胸透的X线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有18例为肺吸气活瓣性阻塞。15例为肺呼气活瓣性阻塞。5例为阻塞性肺不张。6例为阻塞性肺炎。结论:呼气、吸气二相正位胸片与胸透相结合对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7例小儿支气管异物患者X线检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小儿支气管异物的X线诊断要点,交流X线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体会。方法:对我院经气管镜手术证实27例小儿支气管异物患者X线片、透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小儿支气管异物的X线诊断要点。结果:27例小儿支气管异物患者中,年龄3个月~12岁,异物位于左侧10例,位于右侧17例。术前常规X线胸片诊断右侧支气管异物1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6例,8例未见异常X线改变。胸部透视诊断右侧支气管异物17例,左侧支气管异物10例。结论:常规胸部X线平片往往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有异物及异物的位置。透视观察深呼吸时纵隔有无摆动及摆动的方向与呼气、吸气的关系,双侧肺野透亮度的差别、变化以及横隔的运动情况,可作出确切的支气管异物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道异物好发部位以及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8例全部经X线诊断,内窥镜证实的呼吸道异物进行实时观察和回顾性分析。结果:(1)异物好发于3岁以下小儿(86%)除1例吸入塑料笔帽外,均为碎小、质轻的植物性异物。(2)左侧支气管发生143例(55%),右侧110例(43%)与教科书不同。(3)X线检查215例表现为呼气性阻塞引起的肺气肿伴纵隔摆动,18例为肺不张,继发肺炎21例,并发症4例。结论:(1)呼吸道气体流动效应,支气管吸引力强弱以及异物的大小、形态、轻重是引起好发部位的主要因素,与解剖关系同样重要。(2)X线检查阳性发现率极高,常规胸透应为首选检查方法。(3)对X线检查不能确诊,临床高度怀疑有异物吸入可行气管CT冠状面扫描检查,或直接进行诊断性内窥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刘静浓 《中外医疗》2012,31(16):182-182
发生于儿童的支气管异物因年龄特点而易误诊,规范的X线检查可减少儿童组误诊率。目的通过分析27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的X线检查结果,对X线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要点和经验分别进行总结和交流。方法分析27例患者的X线片和透视结果,总结X线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要点,而且通过气管镜手术将取出。结果这些患者年龄从3个月~12岁不等,其中10例左侧支气管有异物,其余全部位于右侧支气管。在手术前,对27例患者胸部进行常规的X线诊断,其中13例患者的异物位于右侧支气管,6例位于左侧支气管,其余未见X线的异常改变。对胸部进行透视的诊断结果为,17例患者的异物位于右侧支气管,其余全部位于左侧支气管。结论支气管是否存在异物及异物所处位置通过常规的胸部X线片一般不能得到准确判断。透视观察在深呼吸时横隔的运动情况,纵隔的摆动情况及呼吸气与摆动方向的关系,还有双侧肺野透亮度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差别,可准确的判断支气管是否存在异物及异物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透、胸片及高分辨CT在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经纤维支气管内镜诊治的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胸透、胸片及高分辨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5例经纤维支气管内镜验证:胸透阳性率52.94%,假阳性率17.65%,假阴性率11.76%,不确诊17.65%;胸片阳性率53.85%,假阳性率15.38%,假阴性率15.38%,不确诊15.38%;高分辨CT阳性率100.00%,假阳性和假阴性均为0。胸透与胸片对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分辨CT及重建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胸透和胸片阳性率(P〈0.05)。结论:胸部透视、胸片简单、经济,但对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敏感性不高。高分辨CT对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是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无创检查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中应用放射影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8月至2016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9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均分别接受X线平片检查以及128层螺旋CT方式检查,统计不同诊断方式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以及异物征象检查结果,并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方式诊断后,128层螺旋CT诊断方式的检出率为100.00%,X线诊断方式的准确率为77.78%,经比较,128层螺旋CT方式检出率更高(P0.05);128层螺旋CT诊断方式在诊断异物征象(纵膈位置变化、肺不张、支气管阻塞等)的时候检出率均高于X线诊断方式(P0.05)。结论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时,选择放射影像技术(X线、128层螺旋CT)进行诊断均能够获得良好效果,但是128层螺旋CT诊断方式对异物的检出率更高,而且在异物征象检查结果方面更具优势,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价值,应当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冠状位MRI扫描诊断小儿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气管、支气管冠状位MRI扫描,其中25例并行摄X线胸片及胸透检查进行对照。结果31例MRI冠状位扫描均清晰显示气管、支气管腔内异物,其中阻塞性肺气肿9例、阻塞性肺不张8例、阻塞性肺炎5例。2例排除异物。结论气管、支气管冠状位MRI扫描可以显示小儿气管异物的直接征像和间接征像,显示异物所在的位置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各种影像表现及检查方法,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支气管镜手术证实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例。采用胸部正位片CR、加透视动态观察及CT胸部冠状扫描的方法。结果:38例单侧肺气肿及纵隔摆动。12例肺气肿并气漏。2例胸片显示气管内不透X线异物。2例胸片及胸透无阳性征象。胸部CT冠状扫描确定支气管异物。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以胸片加透视动态观察为首选手段,CT胸部冠状扫描能清楚显示异物所在气道的位置、大小、形状及气道壁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放射影像技术中普通X线检查和螺旋CT扫描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80例,按检查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实验组应用螺旋CT扫描进行疾病诊断,对照组应用普通X线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异物检出率,在异物征象观察中,将全部患儿分别进行螺旋CT和X线检查,并根据检查方式将其分为螺旋CT组和X线组,对比两组异物征象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在异物征象观察中,螺旋CT组异物征象(纵隔位置改变、支气管阻塞、肺气肿、肺炎)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X线而言,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准确率高,并能准确判断出异物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伴随病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部不同X线检查方法在诊断呼吸道非金属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支气管镜证实的57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结果,根据检查方法分组并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胸透组诊断正确率为66.0%,摄片组诊断正确率为22.2%,CT组诊断正确率为100.0%.结论:CT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胸透和摄片,应为呼吸道异物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