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与血行转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Ye Z  Zhang X  Wei L  Luo R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2):89-90
目的 探讨甲状腺颈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的有关因素,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对1984年1月 ̄1992年12月收治的22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病理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甲状腺癌的淋巴结及血行转移主要现理类型和肿瘤局部浸润程度有关。乳头状癌、鳞状细胞癌主要表现为区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分别为44.7%、3/3,晚期出现血行转移。滤泡状腺癌虽然分化较好,但多表现有血行  相似文献   

2.
双侧甲状腺癌外科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72例双侧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石蜡切片均证实为双侧甲状腺癌,其中双侧微小癌17例,一侧微小癌、一侧非微小癌41例,双侧均非微小癌14例.双侧乳头状癌67例(93.1%),双侧滤泡性癌2例(2.8%),双侧髓样癌2例(2.8%),双侧低分化癌1例(1.4%).62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行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术,8例行一侧全切加对侧次全切除术,常规行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加行一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19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33.33%(24/72).即使双侧甲状腺微小癌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亦有17.65%(3/17).肿块大小与中央区淋巴转移率有一定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70例随访3个月至8年,中位随访时间5年6个月,67例无瘤生存,另外3例出现颁部淋巴结转移.术后无.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和喉返神经麻痹.结论 双侧甲状腺癌主张行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应重视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范围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和滤泡性腺癌(按《医学名词》规定命名),中日联谊医院统计其占甲状腺癌的85.39%,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报告占甲状腺癌的92.11%。  相似文献   

4.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影响因素.2013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手术治疗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颈部淋巴结状态与不同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显示,192例PTC患者,30例(15.6%)发生跳跃性淋巴结转移.原发灶大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以明确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灶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中有65例伴颈淋巴结转移,总转移率为44.22%。其中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6.05%(53/147),明显高于侧颈淋巴结的20.41%(30/147),P<0.05。性别、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年龄和病灶数多少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颈中央组淋巴结有较高的转移率,故手术时常规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有一定意义。性别和肿瘤大小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对于男性、肿瘤较大患者,应考虑是否同时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正>1病历简介刘晓莉医师病人女性,15岁。因偶然发现颈前区肿物,半年内逐渐增长至鸡蛋黄大小,伴咽部不适感。无颈部放射线暴露史及结核接触史,无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连蛋白(F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N在其中的表达,分析FN与PCT患者的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SK4)蛋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分析8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组织芯片,根据SK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为SK4阳性表达组(55例)和SK4阴性表达组(33例),细胞实验小干扰RNA(siRNA)敲除SK4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为实验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为对...  相似文献   

9.
10.
甲状腺微小癌4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974~1997年间收治的48例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经验。结果 全部手术治疗,乳头状腺癌33例,滤泡性腺癌14例,滤泡乳头状混合癌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1.7%,5年生存率100%,10年生存率92.4%。结论 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特点,仔细检查,早期诊断和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远洋分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3例因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者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病人,3例有一侧中央组淋巴结有转移,23例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有转移。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9.70%(23/33),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8.79%(26/33)。术后6例(18.18%)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其喉返神经或神经内支直径<1mm。3个月后声音均恢复正常;9例(27.27%)术后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有1例(3.03%)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该10例均为年龄>50岁女性病人,其中6例在中央组淋巴组织中发现有甲状旁腺组织。结论 虽然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会出现一定比例并发症,但多为暂时性。因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有必要施行这一术式。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颈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TMC颈淋巴结的恰当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1999年1月至2010年5月行颈淋巴结清扫的117例TMC病人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TMC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影响因素、诊断方法及处理意见。结果淋巴结转移发生率53.8%(63/117)。常见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依次为Ⅵ区(47.9%)、Ⅲ区(20.9%)、Ⅳ区(16.5%)、Ⅱ区(6.1%)。随Ⅵ区淋巴结转移个数增多,侧方淋巴结转移递增。肿瘤数目、大小不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4)。超声检查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9.0%、98.1%和55.5%。术中淋巴结快速病理检查有13.8%假阴性。全组无复发、转移和死亡。结论 TMC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应重视术前评估和术中快速活检,掌握TMC淋巴结转移特点,有助采取恰当手术方式,有选择的预防性区域性颈淋巴清扫可为可使病人获益。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应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强度概念,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危险因素及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17.
18.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lymph node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746 patients with nonadvanced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re were 76 men and 670 women with a mean age of 42.7 years. The rat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young patients (aged less than 30 years). Lymph node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in 80 patients and distant metastasis in 13, being seen with significant frequency in the young and elderly (aged over 50 years) patients and in the men. The frequency of distant metastasi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and in those with lymph node recurrence.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role of regional lymph nodes and the clinical meaning of lymph node recurrence differ between young and elderl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20.
胃癌单个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指导临床规范化治疗。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9年7月至2004年6月间经手术治疗、清扫淋巴结数大于或等于10枚、术后病理证实仅有1枚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淋巴结跳跃与非跳跃转移、横向与非横向转移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全组65例患者共检出淋巴结1415枚.平均21.8枚/例;单个淋巴结转移率的分布从多到少依次为N0.3(30.8%)、No.4(21.5%)、No.6(15.4%)、No.7和No.8(均为6.2%)、No.1和No.2及N0.5(均为4.6%)、No.12(3.1%)和No.14及No.16(均为1.5%);其中跳跃转移20.0%(13/65),横向转移42.2%(19/4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仅与肿瘤大小有关(X2=4.447,P=0.035):淋巴结横向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但淋巴结跳跃与非跳跃转移、横向与非横向转移间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总体遵循由远及近的转移顺序.但跳跃转移和横向转移方式也占有一定比例.对于胃癌淋巴结跳跃转移和横向转移的高危患者.术中应加强相应区域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