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QT、J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QT、JT离散度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观察123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QT、JT离散度,并与30例健康人作对照,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QT、JT离散度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QTd、JTd、QTcd、JTcd值均高于对照组;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实证组患者的QTd、JTd、QTcd、JTcd值均高于虚证组;冠心病六个证型中,心血瘀阻型的QTd、JTd、QTcd、JTcd值最大。结论QTd、J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随着QTd、JTd均值的升高,中医证型由本虚向标实发展,说明病情在不断加重;心血瘀阻型患者的冠状动脉缺血最重,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QT及JT间期离散度与中医证型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QT间期离散度(QTd)和JT间期离散度(JTd)分析是一种无创性检测心室应激性恢复程度的方法,目前被认为是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笔者曾观察并分析了IO7例冠心病患者的QTd和JTd,同时试图初步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冠心病组:107例均为我院1996~1997年住院病人。冠心病诊断标准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其中男62例,女45例;年龄43~83岁,平均63.47 ± 8.50岁。健康对照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300例胸痹心痛分属6个证型,并予以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各型胸痹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结果 6证型患者年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冠状动脉检查显示:心血瘀阻型与痰浊内阻型狭窄程度最为严重(P<0.01),且狭窄支数最多(P<0.01)。结论心血瘀阻型与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为严重、支数最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的关系。方法将405例胸痹心痛患者按中医辨证为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寒凝、痰浊7个证型,检测其血脂水平和hs-CRP、ESR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痰浊证与非痰浊证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证与非气虚证比较,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证与非阳虚证比较,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比较,hs-CRP、E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证型相兼数目增多,TC、LDL-C、hs-CRP、ESR检测值增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实分类中TC、LDL-C、hs-CRP、ESR检测值大小排列为本虚标实>实证>虚证,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痹心痛不同中医证候与血脂和炎症相关,血脂水平、hs-CRP、ESR可能作为胸痹心痛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胸痹心痛中医证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47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支数和程度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关析。结果:(1)冠脉狭窄程度:痰浊壅塞证组中度狭窄者多于心血瘀阻证组,心血瘀阻证组中度狭窄者多于非痰浊血瘀证组(P<0.05);(2)痰浊壅塞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非痰浊血瘀证组三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证型组中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壅塞证组及心血瘀阻证组>非痰浊血瘀证组。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胸痹心痛患者中医证型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90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患有冠心病的研究组(95例)与未患有冠心病的对照组(95例),对2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检查,分析中医证型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联系。结果:研究组的异常Q波、ST段抬高、ST段下移及T波低平、T波倒置、房颤、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各项心电图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胸痹心痛患者心电图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临床可以借助中医证型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7.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于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导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的心脏疾病,大多见于西医范畴之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我们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门诊、住院的300例胸痹心痛患者血液流变、血小板聚集资料,以研究胸痹心痛的中医证型与其血液流变、血小板聚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医整体护理,以中医的整体观及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辨证施护和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为患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护理.在临床护理胸痹心痛患者时,把整体观念与生活起居护理、临证(症)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情志护理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胸痹心痛临床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7):31-32
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以胸闷心痛 ,甚则心痛彻背 ,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证的心脉疾病 ,类似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本病可反复发作 ,常因寒冷、过饱、情志刺激等因素而引起急性发作。临床中医治疗本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但笔者认为在施治过程中尚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胸痹心痛急性发作当速效止痛中医认为 ,胸痹心痛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急性发作时以邪闭心脉为主 ,故此时治疗当遵“急则治标”之则 ,以通为法。盖心脉通畅 ,血运自如 ,其痛自止 ;心脉通畅 ,心气得充 ,正气易复。否则 ,邪闭不通 ,致心痛持续不得缓解 ,易演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建国后出版的中医内科书进行计量分析,基于中医内科书进行胸痹心痛证候分类研究。方法:收集整理1949-2009年出版的中医内科书,建立数据库,通过专家会议遴选高质量、影响力大的中医内科书,对书中胸痹心痛证的分布、证的名称、证候所属症状进行规范,最终建立基于中医内科书的胸痹心痛证候分类草案。结果:通过专家会议,最终提出11个胸痹心痛证候分类,与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比,证所属证候较为一致,与临床应用较为相符。结论:通过中医内科书建立胸痹心痛证候分类草案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还应结合其它文献资料、专家问卷、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践等方法,从而最终建立胸痹心痛证候分类。 相似文献
14.
15.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3):106-107
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16.
胸痹心痛血瘀证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易发展为心肌梗死和猝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死亡的主要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劳动、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运用中医药研治本病的报道很多,现综述如下。 1 发病学上达成共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相当于“胸痹心痛”,“冠心病心肌梗死”相当于“胸痹心厥”的新观点[1]。目前,中医界对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归结为气虚血瘀的本虚标实已达成了共识。认为本虚者,因禀赋不足,年迈肾衰,营血虚少引起心之阴阳、气血虚损,特别是心气虚和心阴虚;标实者,系膏梁厚味、七… 相似文献
19.
郭军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21):122-123
目的观察胸痹心痛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18例胸痹心痛病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进行效果观察,总结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优势。结果 118例胸痹心痛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较快,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使用,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不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