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DC值术前评价脑膜瘤病理级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区分良性与非典型性、恶性脑膜瘤的可行性,为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SE-EPI)成像序列对33例脑膜瘤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检查,并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的ADC值。术后对脑膜瘤进行病理分级及分型,并计算肿瘤细胞数(10个高倍视野)及肿瘤的细胞核/浆面积比。结果 Ⅰ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与Ⅱ、Ⅲ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级与Ⅱ、Ⅲ级脑膜瘤的细胞核/浆面积比及肿瘤细胞数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实质ADC值与肿瘤细胞数及核/浆面积比相关。Ⅰ级脑膜瘤部分混合型、纤维型与Ⅱ、Ⅲ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有重叠。结论 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有助于术前鉴别病理级别。  相似文献   

2.
DWI和ADC值测量在颅内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DWI与ADC值对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相关的生物物理学机制.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脓肿20例、囊变坏死性脑肿瘤50例、表皮样囊肿20例和蛛网膜囊肿35例,在术前均接受了常规MRI和DWI检查.结果: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ADC值为(0.67±0.178)×10-3mm2/s;脑肿瘤囊变坏死灶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ADC值为(2.48±0.156)×10-3mm2/s,脑脓肿ADC值明显低于脑肿瘤囊变坏死灶ADC值(P<0.01).表皮样囊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ADC值为(1.19±0.157)×10-3mm2/s;蛛网膜囊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ADC值为(3.01±0.321)×10-3mm2/s,表皮样囊肿ADC值明显低于蛛网膜囊肿ADC值(P<0.01).结论:DWI和ADC值测量可有效鉴别脑脓肿与囊变坏死性脑肿瘤;DWI和ADC值测量能有效鉴别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  相似文献   

3.
ADC值在术前评价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临床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方面有明显进展,但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较差。用影像学方法评估胶质瘤恶性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十分必要。国内外学者利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瘤细胞构成及病理级别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显示通过DWI能够反映肿瘤病变的组织学特性,对肿瘤病变术前评估具有一定价值。本研究证实,ADC值与胶质瘤的良恶性有很高的相关性,结合常规MRI检查可为临床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5年2月~2006年12月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对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1)选取经临床诊断为OPCA的52例患者及25列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行常规MRI检查(T1 WI、T2 WI、DWI).根据MRI表现将患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轻度组:小脑脑沟增多、脑干稍变细,桥脑无明显改变;重度组:小脑脑沟增多,桥脑、延髓橄榄萎缩,第四脑室、脑干基底池扩大.(2)选取桥脑、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为感兴趣区(ROI)并测量其ADC值.运用单因素方差对3组ROI的AD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ROI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患者组(轻度组及重度组)ROI的ADC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重度组ROI的ADC值较轻度组升高,且重度组病程长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脑、小脑中脚、小脑半球的ADC值对OPCA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于MRI表现不明显的OPCA轻度组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DWI与ADC值对脑脓肿和囊变坏死性脑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相关的生物物理学机制。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脓肿25例、囊变坏死性脑肿瘤55例,在术前均接受了常规MRI和DWI检查。结果: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ADC值为(0.67±0.178)×10^-3mm^2/s;脑肿瘤囊变坏死灶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ADC值为(2.48±0.156)×10^-3mm^2/s,脑脓肿ADC值明显低于脑肿瘤囊变坏死灶ADC值(P〈0.001)。结论:DWI和ADC值测量可有效鉴别脑脓肿与囊变坏死性脑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化疗前表观扩散系数(基线ADC值)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69例经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 2+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患者分别为19例、23例、14例和13例.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有24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CRp),45例为非病理完全缓解(NCRp).分析基线ADC值和相对ADC值(rADC)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之间及CRp组与NCRp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基线ADC和rADC预测病理反应的效能.结果:基线ADC值和rADC值在4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ADC值在CRp组和NCR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rADC值在CRp组与NCR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有预测病理反应的效能.各亚型乳腺癌的基线ADC在CRp组及NCR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和Luminal B的基线rADC值在CRp组和NCRp组间有差异(P<0.05),且具有预测相应亚型乳腺癌病理反应的效能(AUC>0.5).结论:基线rADC值可以预测乳腺癌病灶是否达到CRp,且Luminal A和Luminal B的基线rADC值具有评估相应亚型乳腺癌病理反应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MR DWI及ADC值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上拟诊为脑梗死患者186例进行常规MR扫描及DWI检查,根据发病时间分成超急性期(〈6h)、急性期(6~72h)、亚急性期(3~7d)3个组。测定各组梗死灶ADC值及健侧ADC值,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梗死灶ADC值均低于健侧相应区域(配对t检验,P〈0.01);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病例之间rADC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F=7.663,P=0.001)。结论DWI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各期梗死灶rADC值有时间相关性,对脑梗死的准确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老年宫颈癌病理分型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10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前均行T1WI、T2WI和DWI检查,测量肿瘤ADC值并分析其与病理分型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老年宫颈鳞癌患者的ADC值低于腺癌和腺鳞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分化程度增加,鳞癌ADC值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宫颈癌FIGO分期、病理类型和鳞癌分化程度均为影响ADC值的重要因素,回归方程为ADC值=0.591-2.167×(FIGO分期)+1.358×(病理类型)+4.076×(鳞癌分化程度);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宫颈癌ADC值诊断鳞癌和低分化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4和0.915,敏感度分别为87.36%和91.89%,特异度分别为77.78%和76.47%。结论:老年宫颈癌中鳞癌的ADC值明显低于其他病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C)肿瘤中心、肿瘤边缘及瘤周ADC值在术前精准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DWI检查的EC患者64例,由两位医师共同确定肿瘤中心、肿瘤边缘及瘤周区域,在ADC图上相应位置放置相同大小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并分别比较肿瘤中心、肿瘤边缘及瘤周平均ADC值在不同病理分期EC组以及在Ⅰ型/Ⅱ型EC、浅/深肌层浸润、有宫颈浸润/无宫颈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无淋巴结转移和LVSI各组间统计学差异。结果 ⅠB、Ⅱ及Ⅲ期组瘤周平均ADC值大于ⅠA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以瘤周ADC值≥1.180×10-3mm2/s为临界值时,诊断ⅠB、Ⅱ及Ⅲ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4.3%、82.8%、78.5%,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余不同分期组间瘤周平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中心及肿瘤边缘平均ADC值,在不同分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型EC、深肌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和18例乳腺癌患者的MRI、DWI表现,并测量ADC值,取对侧乳腺对应部位正常腺体ADC值作为对照组.DWI采用单次激发的平面回波(EPI)序列,b值为0 s/mm2和800 s/mm2.结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44±0.51)×10-3mm2/s、(1.08±0.27)×10-3mm2/s、(1.73 ±0.23)×10-3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8.023 P=0.00),组间两两比较,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测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探讨DWI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术前行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36例乳腺病变,采用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序列(EPH)WI);测量病变区和对侧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应用t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及正常腺体ADC值的差异,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根据BI-RADS MRI将乳腺病变分为肿块性病变和非肿块性病变,比较ADC值在两组病变中定性诊断效能.结果:236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ADC值[(1.08±0.32)X 10-3mm2/s]显著低于良性病变[(1.48±0.35)×102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确定ADC界值为1.25×10-2mm2/s,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2%和77.5%.肿块性病变良、恶性ADC界值为1.1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8%和81.8%),非肿块性病变良、恶性ADC界值为1.3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72%).绪论:根据ADC界值可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对肿块性病变和非肿块性病变应采用不同的ADC界值;DWI对肿块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非肿块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瘤周水肿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脑内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82例脑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I扫描和DWI检查,对照分析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的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相对指数表观扩散系数(rEADC)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淋巴瘤的瘤周水肿ADC值、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的EADC值、r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瘤周水肿区ADC值有助于高级别胶质瘤与其他脑内肿瘤鉴别,也可有助于胶质瘤分级。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评价MR扩散加权序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量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53例共187个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行常规MR扫描的同时增加b=0、500(s/mm2)扩散加权序列,图像经后处理拟合出ADC图,分析并比较各类病灶ADC值。结果良性FLL的ADC值分别为:肝囊肿(n=26)(3.21±0.22)×10-3mm2/s、成熟肝脓肿(n=18)(2.12±0.81)×10-3mm2/s、不成熟肝脓肿(n=7)(1.46±0.22)×10-3mm2/s、肝血管瘤(n=23)(1.92±0.36)×10-3mm2/s、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n=8)(1.75±0.26)×10-3mm2/s。恶性FLL的ADC值分别为:肝癌(n=57)(1.23±0.43)×10-3mm2/s、胆管癌(n=12)(1.47±0.35)×10-3 mm2/s、转移癌(n=36)(1.36±0.33)×10-3 mm2/s。良恶性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40±0.79)×10-3mm2/s、(1.29±0.4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A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患者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和T2WI平扫、DWI(选用b值为800和1000 s/mm2)及动态增强(DCE).结果:65例患者共发现68处病灶,其中恶性肿瘤37个,良性病灶31个,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b值为800 和1000 s/mm2时,ADC值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恶性肿瘤<良性病灶<正常腺体<囊肿.在这两种b值下,正常腺体、良性病灶及恶性肿瘤的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类型组织的ADC值也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正常腺体和恶性肿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值为800 s/mm2、ADC值为0.734×10-3~0.760×10-3s/mm2时,以及b值为1000 s/mm2,ADC值为0.724×10-3~0.752×10-3s/mm2时,DWI对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均可达到90%.结论:DWI在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B值在800和1000 s/mm2之间时,DWI能够较好地鉴别各类病灶.  相似文献   

18.
ADC值和rADC值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DC值和rADC值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除常规MR I检查外,还做了DW I扫描,着重对肿瘤瘤体及瘤周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低级星形细胞瘤瘤体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高于高级星形细胞瘤(P<0.01),且前者瘤周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也高于后者(P<0.05);星形细胞瘤瘤体的ADC值和rADC值与肿瘤的恶性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845和-0.648,P值均<0.01);瘤周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也与肿瘤的恶性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07和-0.477,P值均<0.05)。结论ADC值和rADC值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ADC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前列腺癌49例患者资料,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EPI)。感兴趣区(ROI)包括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增生(BPH)和正常前列腺周围带,并计算相应的ADC值。结果49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平均为49.1ng/ml。肿瘤病灶ROI的ADC值在X、Y和Z轴方向分别有41、9和13例获得;前列腺良性增生分别在3个方向为39、11和13例;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为31、9和10例。前列腺癌在X、Y和Z轴方向平均ADC值分别为2.282×10^-3mm^2/s、2.293×10^-3mm^2/s和3.017×10^-3mm^2/s;BPH各个方向平均ADC值分别为2.559×10^-3mm^2/s、2.812×10^-3mm^2/s和3.585×10^-3mm^2/s;正常前列腺外周区组织3个方向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892×10^-3mm^2/s、3.303×10^-3mm^2/s和4.112×10^-3mm^2/s。前列腺癌在X轴方向的ADC值明显低于相同方向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周围带的ADC值(P〈0.005)。结论DWI和ADC值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应用方便、易行,ADC值是区别前列腺癌组织和非肿瘤组织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肿块与非肿块两种强化方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布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70例患者,共170个病灶,术前有完整的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影像资料。在动态增强图像上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将病灶分为肿块强化(116例)及非肿块强化(54例)。对关注病灶测量3次ADC值,取其中最小ADC值纳入研究,比较两种强化方式ADC值的差异和频数分布特点,并比较两种强化方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有无差异。结果170个浸润性乳腺癌平均ADC值为(0.99±0.18)×10^-3mm^2/s;肿块强化病灶的ADC值低于非肿块强化病灶[(0.96±0.15)×10^-3mm^2/s比(1.08±0.22)×10^-3mm^2/s,P<0.001];ADC直方图显示肿块病灶的ADC值比非肿块病灶分布更集中。肿块病灶的TIC曲线分别为Ⅰ型1例、Ⅱ型10例、Ⅲ型105例,非肿块强化病灶的TIC曲线分别为Ⅰ型5例、Ⅱ型13例、Ⅲ型36例,两组TIC曲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肿块和非肿块强化浸润性乳腺癌的ADC值存在系统性差异,非肿块的ADC值分布离散可能来自于非肿块测量的部分容积效应,应用ADC作为界值时应区别对待两者的ADC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