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102例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77例无暴力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型,并比较两组间的COMT基因多态性差异。结果伴与不伴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之间在COMT基因频率分布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不同COMT基因型与暴力症状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与COMT基因多态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5-HT)基因多态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的方法, 检测92名某监狱服刑人员(攻击组) 和101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 的5-HT基因家族中的5-HT1B基因rs6296 位点和5-HT2A基因的rs6314位点的基因型。应用SPSS 13.0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暴力攻击行为的关联性。结果: 攻击组与对照组人群2个SPNs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P>0.05);5-HT1B基因rs6296 位点和5-HT2A基因的rs6314位点在攻击组和对照组中的频数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5-HT1B基因rs6296 位点和5-HT2A基因的rs6314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暴力攻击行为无关。  相似文献   

3.
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 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P)分析方法 ,对 1 1 6个中国吉林省汉族精神分裂症核心家庭进行以家族为基础的关联研究 ,检测 COMT位点的两个单个核苷酸多态性 ( SNP1和 SNP2 )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结果 :COMT位点的 2个 SNPs传递与未传递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 ,但 SNP1位点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关系妄想综合征密切相关。结论 :不支持 COMT基因在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COMT基因多态性与暴力行为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有无伴发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109例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和64例未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型,并分别比较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和未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组之间的COMT基因多态性差异。结果: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和未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组之间的COMT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COMT基因型强迫症的言语攻击行为分、对物品的攻击行为分、对自身躯体的攻击行为分、对他人的攻击行为分和攻击行为总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有无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与COMT基因多态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Val158Met 分布,研究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356例并发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TD组)、419例不发生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及471例正常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的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rs481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分布,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及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73例并发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114例未发生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和286例正常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探针方法检测COMT基因多态rs481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的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rs4818 G/G基因型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6,df=3,P=0.0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D组患者rs4818 G/G基因型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df=3,P=0.048);非TD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9,df=2,P=0.044);TD组与非TD组比较,rs481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4,df=2,P=0.426;χ2=0.848,df=3,P=0.654)。结论: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联,但与精神分裂症TD的发生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暴力攻击行为是近30年来精神卫生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至今其病因机制并不十分明确,较多研究发现遗传学因素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探讨的基因涉及单胺氧化酶A(MAOA)、5-羟色胺转运体(SLC6A4)、儿茶酚胺甲氧基转移酶(COM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近年来相关侯选基因的探索有了重大进展,本文聚焦于近期国内外研究中关注的与暴力攻击行为相关的一些新的候选基因,期望对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COMT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hransferase,COMT)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代谢酶,它存在二种形式即膜结合型COMT(MB-COMT)、可溶型COMT(S—COMT)。在突触间隙,特别是突触后膜COMT活性较高,它能将S-腺苷蛋氨酸提供的甲基转移到儿茶酚胺苯环的3位氧上,成为3-甲氧基4-羟基衍生物,是具生物活性或毒性的儿茶酚胺的主要代谢酶,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外多巴胺的主要降解酶。儿茶酚胺特别是多巴胺系统是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最引人关注的生物学因素,COMT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将COMT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光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76-1377
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不断见诸报端,引起民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日益关注。暴力行为指的是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对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是攻击行为的一部分[1]。攻击行为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及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CCMD-3诊断标准,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收集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5例正常对照进行研究。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两组COMT基因Val158/108Met多态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另外,COMT基因多态性也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病程相关联。结论 COMT基因Val158/108Met多态性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因素之一,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病程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BD3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组成的50个核心家系(共计150例)为研究对象,对MBD3基因上的标签 SNP rs4807934和rs4807122位点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和连接酶检测反应 (LDR) 方法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拟合优度χ2检验分析基因型频数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进行基于家系的单倍体相对风险分析(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分析。结果:MBD3基因上rs4807934和rs4807122位点基因型在患者组和父母组中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HRR分析,rs4807934和rs4807122位点等位基因在患者组和父母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TDT分析,rs4807934和rs4807122位点杂合子父母双亲传递给患病子女的2个不同等位基因概率均未偏离50%(P>0.05)。结论:MBD3基因上rs4807934和rs4807122位点所代表的区域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离子型谷氨酸受体-6(GluR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攻击行为是否关联。方法收集40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包括20个患者有攻击行为和20个患者无攻击行为),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GluR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6922753T/C和rs2227283G/A分型,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rs6922753多态性(X^2=4.67,v=1,P〈0.05)、rs2227283多态性(x^2=11.11,v=1,P〈0.01)及单体型TG(X^2=11.27,v=1,P〈0.01)、CA(X^2=6.33,v=1,P〈0.05)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rs2227283多态性与攻击行为显著相关联(x^2=8.89。v=1,P〈0.01)。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luR6基因或邻近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患基因之一,并可能影响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离子型谷氨酸受体-6(GluR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攻击行为是否关联.方法收集40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包括20个患者有攻击行为和20个患者无攻击行为),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G1uR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rs6922753T/C和rs2227283G/A分型,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rs6922753多态性(x2=4.67,v=1,P<0.05)、rs2227283多态性(x2=11.11,v=1,P<0.01)及单体型TG(x2=11.27,v=1,P<0.01)、CA(x2=6.33,v=1,P<0.05)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rs2227283多态性与攻击行为显著相关联(x2=8.89,v=1,P<0.01).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luR6基因或邻近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患基因之一,并可能影响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患者中发生暴力攻击行为概率最高的一种精神疾病,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及早识别具有暴力攻击风险的患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将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是否有暴力行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职业、性格内向、易激惹、入院非自愿、重大生活事件及既往有攻击行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在敌视、猜疑、幻觉及BPRS总评分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应对相应因素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预防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攻击性量表、冲动性量表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对19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有冲动行为患者的冲动性量表中行为分量表评分和攻击性量表总分及身体攻击性、指向自我的攻击性两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冲动行为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差异不显著。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主要与其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点有关,与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直接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TNXB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及其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779例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83例健康人对照组全血样品,从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TNXB基因rs204887位点基因型。应用拟合优度χ检验分析基因型频数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应用χ检验和数量性状分析分别进行等位基因、基因型以及各种临床表型的关联性分析。结果:TNXB基因rs204887位点的基因型频数分布在精神分裂症病例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等位基因关联分析,C和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基因型关联分析,C/C、C/T和T/T 3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基因型频数分布与精神分裂症各种临床表型均无关联(P>0.05)。结论: TNXB基因rs204887位点可能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群中TAAR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阐明TAAR6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ce、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TAAR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1994年1月—2013年5月公开发表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筛查,选出合适的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数据。以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为效应指标。采用RevMan 5.1软件对各项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以及评估发表偏倚。结果:按照纳入标准共有5篇文献符合条件,共选取了5个位点进行Meta分析,rs8192625位点的等位基因合并OR=0.93,95%CI=0.81~1.07,P=0.32;基因型合并OR=0.88,95%CI=0.76~1.02,P=0.08。rs4305745等位基因合并OR=0.96,95%CI=0.90~1.03,P=0.29;基因型合并OR=1.03,95%CI=0.92~1.14,P=0.62。rs6903874位点的等位基因合并OR=0.95,95%CI=0.86~1.04,P=0.27;基因型合并OR=0.93,95%CI=0.84~1.04,P=0.20。rs6937506位点的等位基因合并OR=0.95,95%CI=0.86~1.04,P=0.27;基因型合并OR=0.93,95%CI=0.83~1.03,P=0.17。rs7772821位点的等位基因合并OR=0.96,95%CI=0.87~1.05,P=0.35;基因型合并OR=0.96,95%CI=0.86~1.07,P=0.47。结论:人群中TAAR6基因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提示TAAR6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样本对miR-137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9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及93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液,采用SnaPshot技术对rs162557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以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变量分组中的差异.结果 在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6,P=0.035),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P=0.028).按性别分组后,女性精神分裂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7),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7,P=0.047).结论 研究结果证实了miR-137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同时发现了miR-137在精神分裂症发病调控过程中的性别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