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收治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组和穿刺组,每组19例。内镜组为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下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穿刺组为CT定位下行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血肿清除率、穿刺到预设位置成功、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情况,评估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的效果。结果内镜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穿刺组[(90±10)%比(46±16)%;t=2.348,P0.05],穿刺到预设位置成功情况内镜组优于穿刺组(19/19比14/19;χ~2=5.758,P=0.016),内镜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穿刺组(0比4/19;χ~2=4.471,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预后良好17例,穿刺组预后良好11例,预后良好情况内镜组优于穿刺组(χ~2=4.866,P=0.027)。结论 3 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CT定位下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可以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手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及开颅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36 h,平均(14±7) h;均为幕上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42例,丘脑出血28例,皮质出血15例;出血位于左侧44例,右侧41例;破入脑室38例;出血量32~82 ml,平均(52±11) 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12分,平均(8. 2±1. 5)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5例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51例)和内镜治疗组(34例)。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及其相关并发症情况(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进行评价,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以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两组患者男性、高血压病史、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内镜治疗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开颅手术组[(86. 7±2. 2)%比(70. 4±7. 2)%,t=9. 135],手术时间少于开颅手术组[(72±6) min比(149±21) min,t=-20. 3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内镜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 4%(28/34)比60. 8%(31/51),χ~2=4. 470,P=0. 034]。结论对于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安全和疗效,与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下血肿清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比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分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Glassow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减少,并且大大提高了血肿清除率(P0.05);神经内镜治疗组Glassow评分3分以上患者明显多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清除老年脑出血血肿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并改善了脑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患者和46例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常规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有无脑疝、有无急性脑积水、手术时机和术后1个月GCS和生存情况。比较2组患者病死率和术后1个月GCS及影响微创组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微创组与常规组短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vs 15.2%,P=0.132)。微创组术后GCS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02)。手术时机和术前GCS是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短期疗效的主要因素(OR=4.140,95%CI:1.15314.862,P=0.029;OR=5.199,95%CI:1.10914.862,P=0.029;OR=5.199,95%CI:1.10924.386,P=0.037)。结论 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确切,早期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治疗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脑内血肿清除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高效、快速、微创、出血少、对脑组织损伤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内死亡率、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的差别,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再出血率低,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高(P〈0.05);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月内死亡率低于立体定向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具有微创、直视下清除血肿干净、术后再出血率低,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13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病情需要分为微创组75例和传统组55例。微创组患者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传统组行传统常规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病死率、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微创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GCS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低〔OR=5.231,95%CI(1.232,25.435),P=0.005〕、血肿量大〔OR=5.231,95%CI(1.232,25.435),P=0.005〕及脑疝形成〔OR=4.737,95%CI(0.891,25.467),P=0.023〕为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术前GCS评分低、血肿量大及脑疝形成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经神经内窥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至2019年9月接受超早期(7 h内)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与研究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于脑出血7~24 h内接受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GCS、NIHSS、Barthel评分。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7 d的GCS、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脑出血后7~24 h进行手术,在脑出血7 h内进行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对于患者术后神经受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258例,其中185例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73例采用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微创组),对比2组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术前血肿量、术后血压的波动和是否有阿司匹林服用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术后再出血率较微创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vs 13.7%,P<0.05)。结论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较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实施微创手术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3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为31.6%,预后良好组109例,预后不良组84例。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与术前GCS、出血量、破入脑室、手术时机、合并心血管疾病和术后并发症呈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GCS、出血量、破入脑室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8.124,5.161,4.096,6.358;P<0.05)。结论术前GCS、出血量、破入脑室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的实际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06月~2013年10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5例,将其分成微创组35例,对照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颅手术,为微创组患者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临床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从临床治疗有效率看,微创组为88.57%。对照组为65.00%,经统计、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疗效确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较全面的分型,针对每一类型依据其病情及出血量找出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和巴林左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的方法为开颅显微手术和微创治疗(血肿腔置管引流术)。将所有病例按出血部位进行分型,然后将血肿位于脑叶及基底节区的HICH患者按照意识障碍程度分为2组。未昏迷组患者120例,GCS 10~14分;昏迷组患者120例,GCS 4~9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HICH患者分型统计:脑叶出血51例,基底节区出血208例,丘脑出血59例,混合型出血23例,小脑出血18例,脑干出血9例,原发脑室出血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例数被包含在其他型出血的例数里面),多发脑出血6例。多见的脑叶及基底节区出血的分组比较:未昏迷组中开颅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3.8%,微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组中开颅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10.6%,微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HICH应根据分型及意识障碍程度、出血量等因素选择手术方式,摒弃只用一种手术方法的思维模式,既减少了开颅手术带来的大创伤和高花费,又降低了微创治疗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5%,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分别是(42.37±4.10)分、(24.94±5.96)分,观察组分别是(42.23±4.56)分、(16.51±6.50)分.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疗效,旨在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2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精心护理下经CT引导对患者进行血肿定位,应用YL-1型微创针行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结果 29例患者痊愈14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82.8%。结论微创血肿碎吸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出血创伤小、成功率高、病死率低、病残率低、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照分析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出血量16.0~107.9 ml的壳核出血患者39例,分为立体定向组(20例)和微创组(19例)。立体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常规微创血肿穿刺术。2组患者手术12 h后反复给予尿激酶1万~2万U注入血肿腔内,保留2~4 h后冲洗引流以彻底清除血肿。并分别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结果立体定向组患者治疗后14、30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微创组,治疗后30 d的GOS-E评分明显高于微创组(P0.01)。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微创血肿穿刺术,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出血的神经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60例糖尿病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患者接受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开颅组),35例患者接受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为(6.68±0.86)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为(7.55±0.95)mmol/L,糖化血红蛋白(GHb)为(6.47±0.74)%,均低于开颅组[(7.50±1.26)mmol/L、(9.63±1.52)mmol/L、(8.93±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卧床时间为(6.10±1.13)d,住院时间为(15.02±1.84)d,短于开颅组的(8.15±1.20)d与(18.93±2.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为(55.72±5.09)分,高于开颅组的(40.85±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时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快速清除血肿,使患者机体血糖水平得到控制,同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间歇θ脉冲刺激(iTBS)刺激健侧半球前额叶背外侧(DLPFC)与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健侧半球顶后皮质(PPC)治疗卒中后视空间忽略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入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的33例卒中后视空间忽略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