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大约有5%的成年人颅内隐藏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囊性动脉瘤。按11/10万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计,估计美国和加拿大每年约有26,000人罹患本病。在过去十年中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总发病率,并不象其它类型的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那样呈下降趋势,而仍在继续威胁着具有工作能力和看来身体健康的青壮年,但也可发生于老年和偶见于少年。不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何,本病的总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且约有60%的病人为妇女。据 Adams 的新近报告,接受动脉瘤研究机构合作治疗的24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3天内死亡者达36%,约有18%的病人在出血90天后仍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要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就必须早期诊断和提高疗效,并对尚未破  相似文献   

2.
CT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扫描为急性期蛛网下腔出血(SAH)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急性期CT扫描时的血液分布及出血量可以推测SAH的出血源。文章还就CT对动脉瘤性SAH的再出血、脑积水、颅内血肿等并发症以及颅内动脉瘤术后监测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CT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扫描为急性期蛛网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急性期CT扫描时的血液分布及出血量可以推测SAH的出血源,文章还就CT对动脉瘤性SAH的再生血、脑积水、颅内血肿等并发症以及颅内动脉瘤术后监测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后天因素起重要作用,但是部分病例有家族倾向。作者调查美国明尼苏达州Rochester1970年1月至1989年12月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人,由腰穿、CT、手术、尸解确诊,颅内动脉由血管造影术、手术、尸解证实。通过信访和电话收集患者家族中SAH发生的资料,所有一组亲属(父母、同胞、子女)的数目及年龄,并  相似文献   

5.
6.
美国Mayo医疗中心神经科的Rabinstein等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分布以及决定其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Stroke上。  相似文献   

7.
根据第23届欧洲卒中大会(European Stroke Conference,ESC)报道的一项大样本3期试验结果,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aSAH)急性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美国Mayo医疗中心神经科的Rabinstein等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分布以及决定其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Stroke上。他们对连续的143例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和放射学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盲法在对临床信息不知情的情况下对CT扫描进行审查。表浅梗死定义为伴有皮质受累的区域性损害。排除围手术期梗死。结果56例(39%)发生脑梗死。34例(61%)为单侧性,29例(52%)累及单个区域。34例(61%)位于皮质,10例(18%)位于深部,12例(21%)同时发生于皮质和深部。28例单一区域梗死者中有23例(79%)为皮质性。深部缺血…  相似文献   

9.
10.
对那些尚未到达医院即已死亡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文献报道极少,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1)确定社区内动脉瘤性SAH死亡的影响;(2)识别具有动脉瘤破裂所致猝死的高危患者;(3)复习死者的尸解发现以阐明其死亡机制。 1960~1989年,Rochester市共诊断113例动脉瘤性SAH,13例(12%)未接受治疗即已死亡,男4例,女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继发性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转归不良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可能与血管痉挛有关。实验研究提示,钙拮抗剂可防止或逆转血管痉挛。已有多项试验研究了钙拮抗剂,但资料互相矛盾。还没有对钙拮抗剂进行过总评。 目的:评价钙拮抗剂是否能改善动脉瘤性SAH患者的转归。 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卒中组试验资料库(最后检索日期为2001年11月),此外手工检索了2种俄文  相似文献   

1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章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雌激素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关系密切.雌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颅内动脉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发生率.雌激素还能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明确雌激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响和机制,可能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及其导致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杂志》1996,4(4):309-31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准则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hage(Astatmentforhealthcareprofesionalsfromaspecialwrit...  相似文献   

15.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章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杂志》1996,4(3):240-24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准则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hage(Astatmentforhealthcareprofessionalsfromaspecialwri...  相似文献   

17.
本临床实践标准述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后脑血管痉挛(posthemorrhagic cerebral vasospasm,PHCV)的介入治疗.这些结论基于神经介入外科学学会的标准委员会的评估,包括使用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和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提出的循证医学指南进行的文献回顾.特别关注现有介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transluminal balloon angioplasty,TBA)和动脉内血管扩张药物输注治疗(intra-arterial vasodilator infusion therapy,IAVT).评估结果显示,这些侵袭性介入治疗可能有益,并可考虑用于PHCV,如伴有脑缺血症状和最佳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的治疗.概括起来,IAVT对累及近端和(或)远端颅内脑循环的PHCV 可能有益,而TBA则可能对累及近端颅内脑循环的PHCV有益.评估结果显示,对于上述适应证,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可将TBA和IAVT归为Ⅱb级推荐和B级证据,根据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指南则可归为4级推荐和C级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低钠血症发生情况.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8月收治动脉瘤性SAH患者 100例.按解剖部位分成大脑前及前交通(ACA及ACoA)组、后交通(PCoA)组和大脑中动脉(MCA)组,分析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动脉瘤性SAH患者低钠血症总的发生率为29.0%.ACA及AcoA组、PcoA组、MCA组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5%、15.0%和20.0%.ACoA组中Fisher分级Ⅲ级~Ⅳ级和Ⅰ级~Ⅱ级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2.0%和20.0%;有脑血管痉挛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痉挛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 ACoA动脉瘤破裂出血Fisher分级Ⅲ级~Ⅳ级或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高,应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动脉瘤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非aSAH和104例aSAH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CT检查(以德国Freiburg大学神经中心的标准,根据头部CT影像分型)、第1次全脑DSA检查、重复全脑DSA及短期和长期预后MRS(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等临床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23,P〈0.001。②两组C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86,P〈0.001。非aSAH和aSAH患者伴有脑室积血者分别为36.6%(41/112)和89.4%(93/104),χ^2=72.254,P〈0.001;脑积水分别为34.8%(39/112)和74.0%(77/104),χ^2=38.910,P〈0.001。③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0,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与CT分型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0.4,P〉0.05。④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14.5%(8/55)和21.8%(12/55),非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54.4%(31/57)和42.1%(24/57),两组比较,χ^2=19.575,P〈0.01和χ^2=5.283,P〈0.05。⑤168例非aSAH患者随访92例,MRS≤2分者占90.2%,中、重度残疾占3.3%;104例aSAH患者随访88例,MRS评分≤2分者占50.0%,中、重度残疾占34.1%,χ^2=8.42,P〈0.05。结论非aSAH比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低,并发症少、预后好,在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垂体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血液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皮质醇(COR)、促黄体生成素(LH)、生长激素(GRH)、促卵泡激素(FSH)、促甲状腺激素(TSH)、泌乳素(PRL)水平。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男性和女性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OR、LH、GRH、FSH和PRL水平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TS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以Hunt和Hess评级系统进行评级,Ⅲ~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前COR、LH、FSH和PRL水平与0~Ⅱ级患者相比升高,GRH水平下降(P均〈0.05),TS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伴随垂体激素分泌异常状态,检测其体内的COR、LH、GRH、FSH和PRL水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