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玲主任认为湿热、脾虚贯穿于溃疡性结肠炎全过程,活动期因感受湿热之邪,湿热阻滞中焦,易于下注肠道,呈现腹痛、腹泻、排黏液便、便血、肛门灼热痛等湿热邪实之象,治疗上予除湿热之标,兼顾脾胃;缓解期则因湿热之邪迁延日久不愈,湿阻气机,损伤脾胃,除湿热邪实之象外还伴有神疲乏力、口淡黏腻等脾虚湿困之象,治疗上不仅要除湿热之标,更要健脾补胃。但临证时需具体辨证,不可拘泥于分期治疗,而应充分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明确脾虚与湿热孰轻孰重,本虚标实合治,内服与外用结合,以取得佳效。  相似文献   

2.
肝炎后肝硬化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后肝硬化是我国肝硬化之主要类型,临床辨治复杂,需根据患者邪正盛衰、病程新久及病证标本、虚实等不同,临床常需综合治疗,采用活血化瘀、健脾扶正、解毒驱邪及补肾诸法,用药亦需谨守法度,方能减少并发症,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
立足三焦辨证理论体系,分析三焦感受湿热之邪不同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在治疗方面提出上焦湿热证用药宜清轻,以开肺气、宣气布津为要;中焦湿热证用药辛苦淡寒,重视顾护脾胃,以理气运脾,清热除湿为本;下焦湿热证顾及肝肾耗伤之阴津,清热除湿兼顾养阴的治疗方法。提出治湿宜守,不宜频繁更换方药,抽丝剥茧化湿热,缓缓图之,治湿忌敛,慎熟地黄、白芍、阿胶等阴柔收敛之品。认为湿热之邪侵入的不同阶段在舌象上有不同的表现,舌诊是判断病邪深浅轻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熊俐教授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经验。熊教授认为支原体感染为正气不固,湿毒之邪内侵,治当以除湿解毒,益气扶正,自拟除湿解毒扶正方联合阿奇霉素以治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吕继端治痹经验,分为风寒湿痹,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风湿热痹,当清热化湿,疏风通络;久痹扶正,须调和气血;搜剔络瘀,虫药更捷及用药原则等5个方面,并附医案2则。  相似文献   

6.
吕继端治痹经验,分为风寒湿痹,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风湿热痹,当清热化湿,疏风通络;久痹扶正,须调和气血;搜剔络瘀,虫药更捷及用药原则等5个方面,并附医案2则。  相似文献   

7.
吴立文教授治疗胆胀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智生 《新中医》2003,35(11):10-11
介绍吴立文教授治疗胆胀的经验。吴立文教授认为其病位在胆,但病变的形成与肝脾胃肾有密切关系。临床初期以肝气郁滞、胆气受阻、湿热内蕴、热毒蓄积等邪实为主;久则致虚,形成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候。病机关键是邪郁胆腑,胆失通降。治疗应辨证采用通利之法,临证结合疏肝理气法、和胃通腑法、运脾化湿法、扶正补虚法,并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分清轻重缓急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病,谢晶日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失调、湿热疫毒深伏、气滞血瘀损正,提出祛邪扶正的治疗原则及“疏、清、透、活、补”五种基本治法。其中“疏”为疏肝理气、疏利肝胆,“清”为清热除湿、清肠导滞,“透”为透邪解毒、祛邪外出,“活”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补”为健脾养肝、益肾扶正。临证明辨正邪,圆机活法,标本兼顾,收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狼疮性肾炎中医病机与治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临床对狼疮性肾炎的病机与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在基础,热毒为重要诱因,湿热与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程,是病情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水湿、湿浊和溺毒则是病变进展之危象。在病变活动期以热毒、湿热为主,缓解期以脏腑虚损为主,而在疾病后期则是虚中挟瘀、挟湿浊。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解毒、护肾化瘀活血为大法,活动期强调解毒清利湿热,缓解期重视扶正,病后期则应护肾培元化瘀泄浊。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多肌痛属于中医"肌痹"范畴,国家名老中医胡荫奇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内蕴为标,并认为血瘀贯穿肌痹整个发病过程。治疗上活动期清热除湿,多选健脾化湿之剂以达培土固本之效,缓解期补益脾肾、益气养血,使生化有源、分肉得养,并将活血通络贯穿治疗始终,且选用活血养血之品通补并用、化瘀扶正;同时善于辨证施治与辨病用药相结合,遣方用药擅长运用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类激素作用的中药药对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卢秉久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病因错综复杂,主要为气血水交互为病,临床辨证须分清虚实之偏重,攻补兼施,用药宜遵循行气化瘀以利水,不忘扶正等原则,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清热除湿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EASI评分、瘙痒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给予清热除湿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肝硬化属于祖国医学“症积”、“臌胀”、“黄疸”等病范围。多因长期嗜酒、多食厚腻或继发于某些疾病之后,如肝炎、血吸虫病、久泻、久痢等,而致湿热久郁,肝脾两伤,日久则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气、血、水互相搏结,形成症积、臌胀。由于郁热可耗伤肝肾之阴,湿邪每易损伤脾肾之阳,所以本病牵延日久则常见本虚标实之候。笔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组方研究,制备了,肝宝胶囊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龚丽娟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新梅 《江苏中医》2000,21(10):9-10
龚丽娟教授治疗慢性肾炎选方精当,用药独到。对于蛋白尿,认为以气虚湿热的本虚标实证了,治宜益气清利。治疗脏腑之虚证,主张以平补为宜,对于湿热蕴结之证,擅用药对治疗。对病久瘀血内阻者,据情选用活血利尿药和虫类药。而湿邪留滞是慢性肾炎缠绵难愈的关键,主张根据湿与热的孰轻孰重选用清热利湿药。针对慢性肾炎迁延不愈与外感及合并症的关系,强调辨病辨证,有针对性地选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简称“血痹虚劳篇”),从“血痹日久,虚劳成积”的角度探讨肝硬化的中医病机演变及“扶正化瘀”的论治思路。肝硬化的中医药诊疗目前绝大部分基于“积聚”“臌胀”的病机认识以及活血化瘀法等角度,并且临床诊疗工作中的理论性总结尚有欠缺。对“血痹成劳,肝劳生积”的中医理论进行阐述,认为“血痹日久,虚劳成积”是肝硬化中医药治疗的基本病机;“血痹日久,瘀热以行”当为肝硬化黄疸的中医病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对肝硬化的中医药临床分阶段论治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热痹是由风湿热所致的痹病,蒋小敏擅从肝、脾、肾三脏辨治热痹,认为湿热内生,或外感风、湿、热邪是热痹发病的主要病因,治疗热痹既要调治脏腑,也须辨湿热之在气分还是血分,分而治之。久痹不已,寒热虚实错杂,则须寒热同治、扶正固本,不可过用攻伐,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17.
白文成 《新中医》2001,33(12):57-58
中医学认为,湿热之邪缠绵难愈,日久易发变证,若素体阳虚者可寒化而伤阳气;素体阴虚或湿热伤津,形成阴虚湿热证。此证多见于一些久病、慢性病患者,若单用清热除湿法会更伤阴津,加重病情。笔者采用养阴清热除湿法治疗,收效满意,现举验案5则,介绍如下。1过敏性湿疹刘某,女,62岁,1999年6月初诊。患者每年5月即周身起红斑,剧烈瘙痒,抓之有渗出液,直至出血方快。西医诊断:过敏性湿疹,用抗过敏药治疗未效。诊见:患者口干口渴喜凉饮,夜热汗出,舌红绛、苔黄腻,脉沉滑数。证属阴虚湿热,治宜养阴清热。处方:生地黄、…  相似文献   

18.
马建伟教授以"六经气化"理论为基础,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与风火、湿热、冲任、瘀血密切相关。六经辨证中,胃属阳明主降,阳明降则少阳、太阳方可顺降,逆则为火为湿,使风火、湿热上犯颜面,发为痤疮;女子肝失疏泄,使气血失和,冲任失调,且肝体阴而用阳,肝郁日久,极易化火化风,上犯颜面而为痤疮;风、火、湿、热循经窜于头面,若正气不足或邪气较重,聚于一处,久不消散,必致血瘀。马教授临床上将痤疮辨证为风火上犯、湿热内蕴、冲任失调、日久致瘀四型,给予清降阳明、疏风散热、清热除湿、养血柔肝、调理冲任、活血化瘀等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黄Ze虫丸临床应用例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钱伯文教授应用大黄 Ze虫丸临床治疗肝硬化、肝癌以及闭经病例3则,分析此方配伍应用特点,认为其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和扶正补虚之功效,临床治疗疾病适用范围较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肝郁为核心论治肝硬化腹水五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肝郁为核心论治肝硬化腹水五法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410007)蒋本尤关键词肝郁,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中医名膨胀,历来列为四大疑难症(风、痨、臌、膈)之一,通过多年来临床体会,认为其病位在肝、渐及脾肾,病因湿热疫毒为患,由气及血、由血及水,致气、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