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积满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的一种症状。常因尿道损伤、狭窄、结石,前列腺肥大,膀胱肿瘤,神经性膀胱机能障碍或手术后所引起。临床表现:急性尿潴留时,病人尿意急迫,下腹部胀痛,但尿排不出。病人辗转不安,呻吟,挤压小腹,并使用各种体位以助排尿。中枢神经疾病与损伤所致的尿潴留以及各种慢性尿潴留,无上述典型症状。西医处理多数采用导尿术或膀胱穿刺术,均须无菌操作,病人有一定痛苦并易发生感染。采用点穴按摩疗法对多数尿潴留有效,对非梗阻  相似文献   

2.
痔瘘术后尿潴留,是痔瘘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是由于术后肛门疼痛,膀胱颈部及尿道扩约肌痉挛或患者术后精神过度紧张,或年老体弱肾气不足,致使膀胱气化无力,或麻醉后引起排尿反射障碍,均能使气机失司水道不利而发生排尿困难。重者点滴不出。笔者多用针灸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尿潴留不是独立的疾病,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当脊回损伤造成神经原性膀胱机能障碍,脊髓麻醉后或肛门手术后反射性排尿障碍,尿道断裂伤等均可引起急性尿潴留。1易发生尿潴留的原因1.1急诊手术病人发生尿潴留的可能大于译期手术者,因急诊手术没有充分的术前准备,未排尽尿液,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和焦虑感,卧床排尿等都会引起排尿不畅,术后病人因伤口疼痛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无力。1.2大手术较小手术后易发生尿潴留,因较大手术一般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对会阴部,盆腔骶神经都有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4.
痔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潴留是痔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膀胱充盈,尿意感强烈,但不能自行排尿,小腹胀痛,烦躁不安,痛苦较甚,皆因膀胱的气化功能不利,水道不能通调所致。  相似文献   

5.
王丽萍  陈玉爱  王强 《中医杂志》2001,42(10):632-633
尿潴留是痔瘘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我们对痔瘘手术后尿潴留患者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并对耳针与体针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0年5月至1999年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痔瘘病人2208例,其中术后6~8小时不能自行排尿者诊为尿潴留,共420例。对420例患者均行针刺治疗,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210例。甲组行耳针治疗,乙组行体针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分  相似文献   

6.
术后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尿潴留是肛肠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手术后8h内患者不能排尿而且膀胱尿量大于600ml,或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残余尿量大于100ml,即可诊断为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痔瘘术后病人尿潴留1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针刺治疗手术后尿潴留 1 5 6例。本组病例均为术后当日首先经过下腹部热敷或采用更换体位方法 ,仍不能排尿的患者。  取穴 :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中极等穴位。每次取二穴。多采用泻法 ,据临床观察以双侧足三里及关元穴效果最佳。针刺时注意 :膀胱过度充盈时宜浅刺、斜刺。  疗效 :全组病例中 ,经针刺治疗后于半小时内排尿者 1 3 8例。  体会 :中医理论痔瘘的病人多由于湿热下注大肠肛门而致。本组病人术后出现尿潴留 ,不外乎也是湿热下注型 ,属实证。故治以清热利湿 ,行气活血。疏通膀胱气机以利小便 ,用泻法。西…  相似文献   

8.
杭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146-146
多数产妇于分娩后4-6小时内就可以自行排尿,但有些产妇产后长时间(7小时以上)膀胱充盈,而不能自小便,这种现象称为尿潴留,多见于初产妇。表现为膀胱胀满却无尿意,还有的有尿意而排不出来或只排出一部分。当尿潴留时,膀胱容积可增至3000~4000ml,膀胱高度膨胀,可至脐部。患者主诉下腹胀痛,排尿困难,体检可见耻骨上膨隆,扪及囊性包块,叩诊呈实音。  相似文献   

9.
尿潴留是混合痔、肛瘘等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应用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 60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0例 ,男 2 4例 ,女 36例。均为术后数小时有尿意 ,膀胱充盈 ,经下腹热敷 ,流水引尿处理后小便不能自行排出者。其中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后 51例 ,肛瘘低位切除、高位挂线术后 9例。2 治疗方法取右侧足三里、三阴交穴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垂直进针 1 .5~ 2寸 ,中强刺激 ,得气后留针 30分钟 ,每 5分钟行针 1次。3 治疗结果显效 (针刺 1次后小便顺利排出 ) 42例 ,好转(针刺 1次后小便能自行排出 ,但不能顺利排完 …  相似文献   

10.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是肛肠疾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1]。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症见小便费力,排出不畅,重者数小时不能排尿导至膀胱过度充盈,膨胀,引起下腹疼痛,  相似文献   

11.
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性发热的机理十分复杂,临床上常分为虚证和实证。治疗可分为肝气郁滞、阳明腑实、痰湿郁热、血瘀血热、阴虚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等证型辨治。但临床辨证不一定是某一个证型,可能是多个证型的叠加,必须辨明虚实,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由颈椎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即颈椎心痛不为少见 ,尤以青壮年居多。近年来以治脊整复理筋手法治疗该病 5 0例 ,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治疗 5 0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者5 0岁 ,最小者 2 4岁 ,平均年龄为 31岁 ;病程最长者 16年 ,最短者 15d ;职业以从事会计、秘书、文职人员为多见 ;所有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 ,伴颈肩麻木疼痛 2 9例 ,头晕 13例 ,上肢无力 9例 ,高血压 16例 ,低血压 9例 ,多汗 11例。颈椎体棘突移位部位 :C3 移位 4例占8% ,C4移位 6例占 12 % ,C5移位 11例占 2 2 %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拉达奉注射剂常规治疗,并加用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抗血小板、脑细胞保护、神经营养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牛膝、川芎等)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8,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阻止脑缺血进一步发作,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解酒灵冲剂中葛根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PLC法测定解酒灵冲剂中葛根素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控制质量标准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设治疗组43例,对照组37例。结果:临床症关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HP转阴率,治疗组58.1%,对照组48.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对消退炎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明显改善;观察两组例对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生方面,虽有改善作用但无明显疗效。提示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  相似文献   

16.
论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症状,是机体正气抗御病邪和机体内在的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的一种表现。它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由于发热的原因不同,因此其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高热和中热多见于外感发热;低热多见于内伤发热。1立宣散透热法治外感发热外感发热,多因感染  相似文献   

17.
不孕症是女性常见病,排卵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不孕症患者的25%~30%。一直以来,对于本病的治疗多采用西药如克罗米酚、中药内服等,但西药副作用大,而中药的治疗周期长,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灵枢.官针》日:“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也有“药之不入.  相似文献   

18.
涩精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恩超 《吉林中医药》2008,28(11):784-786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疑难病证,蛋白尿是临床治疗目标及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肾功能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消除蛋白尿对于慢性肾炎而言至关重要.对于慢性肾炎水肿已退,久治不愈,激素、雷公藤等用药无效或耐药者,或初发即无明显水肿等类型,采用涩精法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具体方法包括益肾固精、健脾摄精、疏肝涩精、搜风保精、泄浊敛精及化瘀生精6法.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0月~2008年12月间,笔者采用芍倍注射液治疗痔源性便秘患者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分期论治概况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梁珂  舒志军  彭炜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8):63-64,F003
根据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演变的特点,应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期论治,把整个病程分为初期、进展期、恢复期,按照各期的特点通过通腑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滋阴等方法,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