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9年3月~2009年7月,笔者用电针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尿潴留为痔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经局部放松填塞物、止痛、腹部热敷等难以奏效者,采用针刺穴位治疗24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6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采用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 6 7例 ,疗效满意 ,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6 7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38例 ,女 2 9例 ;年龄最小 1 4岁 ,最大 72岁。症见肛门直肠手术后 1~ 5 h出现尿急 ,小便点滴不能排出 ,少腹胀痛 ,腹部膀胱充盈。2 治疗方法 取穴 :采取以经络辨证为主 ,结合脏腑辨证取穴。辨证分虚实 ,由肺热气壅、肝失疏泄、中焦湿热下注或因尿路阻塞引起的属实证 ;由肾阳虚衰、脾气虚陷引起的属虚证。实证表现为 :发病急 ,小便点滴而下 ,短赤灼热或闭塞不通 ,小腹胀痛 ,苔黄 ,脉弦涩。若肺热壅盛 ,兼见呼吸短促…  相似文献   

4.
灸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灸法与新斯的明肌内注射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2例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艾灸组(41例)和药物组(41例),艾灸组采用艾灸三阴交、足三里、天枢、关元、阴陵泉治疗;药物组采用肌内注射新斯的明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首次排尿时间及平均显效时间.结果:艾灸组有效率为80.5%(33/41),优于药物组的56.1%(23/41,P<0.05);艾灸组首次排尿时间及平均显效时间分别为(35.1±4.6) min、(60.1±1.2) min,药物组分别为(38.2±7.3) min、(70.6±1.6) min,艾灸组首次排尿时间与平均显效时间均明显短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灸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优于肌内注射新斯的明,且能明显提前排尿时间.  相似文献   

5.
痔瘘术后尿潴留的针刺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瘘术后尿潴留 ,笔者采用针刺中极为主 ,配以三阴交、至阴穴 ,治疗 7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76例中 ,男 44例 ,女 32例 ,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61岁 ,均为术后 1~ 3天发病。2 治疗方法2 .1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行常规消毒。选用 30号毫针 ,针中极穴时 ,针尖呈 45°向下斜刺 ,进针 1~ 1 .5寸 ,争取使针感达到会阴部 ;针三阴交穴时 ,采用直刺 ,进针 1~ 1 .5寸 ,力求使针感沿下肢内侧上行 ;针至阴穴时 ,用 2 6号 1寸毫针 ,快速刺入皮下 ,使针感从足小趾外侧沿膀胱经向上传。诸穴所施手法均采用捻转、提插之补法 ,留针…  相似文献   

6.
耳压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义琴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15-1116
尿潴留是肛门直肠部位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祖国医学属“癃闭”范畴。常因物理方法诱导排尿效果不佳而留置导尿管 ,易感染泌尿系统疾病。还可因排尿频繁活动引起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笔者用耳压治疗术后尿潴留 ,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患者中男 47例 ,女 39例 ;年龄 32~ 5 5岁 ,其中最小 18岁 ,最大 6 2岁。治前均未使用新斯的明、镇静或镇痛剂。2 治疗方法2 .1 取穴耳穴肾、膀胱、尿道、直肠下段、交感、神门、皮质下。疼痛甚者配肺、大肠穴 ;膀胱过度充盈者配三焦穴。2 .2 方法取 0 .6 cm× 0 .6 cm方形胶布 ,将王不留行…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1987~1990年用按摩手法治疗痔痿手术后排尿困难5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温通法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韶建生 《江苏中医》1997,18(4):24-24
  相似文献   

9.
尿潴留是骨伤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过去曾应用针灸疗法、下腹部热敷和导尿等方法进行处理。我科自1995~ 1999年对 186例术后尿潴留患者 ,应用新斯的明配合推拿治疗 ,有效率达 93%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86例患者中 ,男 12 5例 ,女 6 1例 ,年龄 3~ 86岁。施行麻醉方式 :硬膜外麻醉 138例 ,基础加硬膜外麻醉36例 ,全麻 12例。损伤部位 :下肢骨折 142例 ,腰椎病变 2 2例 ,小儿髋关节脱位 12例 ,骨盆骨折 10例。2 方  法2 .1 药物治疗 :186例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 ,经常规处理后无效 ,用新斯的明 0 .5~ 1mg肌肉注射。此时可行手法按…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痔瘘术后病人尿潴留1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针刺治疗手术后尿潴留 1 5 6例。本组病例均为术后当日首先经过下腹部热敷或采用更换体位方法 ,仍不能排尿的患者。  取穴 :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中极等穴位。每次取二穴。多采用泻法 ,据临床观察以双侧足三里及关元穴效果最佳。针刺时注意 :膀胱过度充盈时宜浅刺、斜刺。  疗效 :全组病例中 ,经针刺治疗后于半小时内排尿者 1 3 8例。  体会 :中医理论痔瘘的病人多由于湿热下注大肠肛门而致。本组病人术后出现尿潴留 ,不外乎也是湿热下注型 ,属实证。故治以清热利湿 ,行气活血。疏通膀胱气机以利小便 ,用泻法。西…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 1 5 0例临床症状典型、体征明显、经 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 ,用中医手法治疗 ,再加骨盆牵引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一般资料本组 1 5 0例患者中男性 86例 ,女性 64例 ;年龄 1 8~ 65岁 ;病程 1周~ 6年 ;椎间盘突出部位在L3~ 4者 1 6例 ,L4~ 5者 1 0 5例 ,L5~ S1者 85例 ,其中两个以上椎间盘突出者 5 2例。治疗方法手法治疗中包括预备手法 ,如揉捻滚按等 ;治疗手法 ,如屈髋屈膝法、直腿抬举法、斜扳法等 ;结束手法 ,如劈法、拍法等。牵引治疗 :应用日产 TR- 2 0 0型腰椎床。患者平卧或俯卧于床上 ,以骨盆牵…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疳积 58例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58例中男 2 7例 ,女 31例 ;年龄 1岁以下者 8例 ,1岁~ 3岁者 44例 ,>3岁者 6例 ;发病时间 <2个月者 1 2例 ,2~ 6个月者 1 6例 ,6~ 1 2个月者2 0例 ,>1年者 1 0例。治疗方法患儿取坐位或卧位 ,方法为 :1推脾土 :自拇指外侧缘由外向里用补法推 40 0次 ,以补脾健胃治本 ;2推大肠 :自食指端桡侧至虎口 ,由里向外成一直线用泻法推 2 0 0次 ,以调节大肠功能 ;3揉板门 :在大鱼际隆起处揉 2 0 0次 ,以消食积、除膨胀 ;4摩腹 :医者手掌放于患儿脐窝 ,沿顺时针方向揉摩5…  相似文献   

13.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基本推拿手法及辨证加减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40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40例均系在其他医疗机构诊疗效果不满意而来就诊者。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3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0天。暴泻者13例,久泻者27例。  相似文献   

14.
目前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方法较多 ,疗效尚可。但本病易于复发。笔者自 1 996年~ 2 0 0 0年 5月间 ,应用按摩方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 3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 1 2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1 4~ 52岁 ,平均 38岁 ;病程 6个月~ 1年者 7例 ,1~ 3年者 1 2例 ,3~ 5年者 8例 ,>5年者 3例。所有病例均有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 ,鼻涕多 ,常为粘液性 ;检查可见下鼻甲肿大 ,总鼻道及下鼻道有粘稠丝状分泌物。治疗方法1 .患者坐位 ,医者立于右侧 ,用左手扶其头顶部 ,用右手拇指和食、中指在鼻部两侧自上而下做揉捏法…  相似文献   

15.
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静脉给药,往往由于药物化学刺激较强、疗程长、浓度高或血管保护欠妥及反复穿刺处的机械刺激等因素,而引起静脉炎,为静脉给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随着静脉高价营养疗法、化疗药物在肿瘤病人中的广泛应用等,静脉炎发生率日趋上升.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夜啼症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杂病,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表现为白天如常,入夜便啼哭不安,或是每夜定时啼哭.笔者采用穴位按摩治疗本病9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选择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颈椎牵引和调制中频电疗法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TCD)情况,一个疗程后每组治疗前后病情综合积分对比、组间积分差值比较、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博动指数比较,分析并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的效果、缓解眩晕的疗效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脊通脉手法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夜啼是指 1岁以内哺乳婴儿夜间定时啼哭 ,或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 ,甚则通宵达旦的疾病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它不同于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而夜啼 ,也不同于伤乳或因其他疾病而突然引起的啼哭 ,西医学的检查基本无异常征象 ,也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由寒、热、受惊等而致 ,《医宗金鉴》指出 :“夜啼其因有二 ,一曰心热 ,二曰脾寒。”此证一般预后良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合理调治可以痊愈 ,但它严重影响着母婴的正常生活。笔者 1988年~ 2 0 0 1年间运用小儿推拿方法治疗 116例 ,疗效满意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6例患儿中 ,男婴 65…  相似文献   

19.
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尚难确定 ,其病理主要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患儿在开始发病时 ,一般无明显的颈椎骨的骨性改变 ,至后期 ,脊柱可出现侧弯 ,同一椎骨上下径、前后径及横径出现不对称[1] 。笔者依据临床体征 ,用推拿手法分型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 58例患儿 ,男性 2 4例 ,女性 34例。年龄包括出生3天~ 5岁。右侧患病 33例 ,左侧患病 2 5例。一侧胸锁乳突肌出现肿块者 2 1例 ,两侧均无肿块者 37例。因难产而剖宫者 1 1例 ,自然分娩者 4 7例。头部难以置于正中位者 52例 ,枕部的健侧半面较患侧半面…  相似文献   

20.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由于颈枕部软组织的损害,直接或间接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