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伴肩背部疼痛2d”于2002年11月3日14时入院。发病经过:患者于入院前2d突然出现右侧肩胛处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有时牵涉到左侧;约3h后出现右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便,伴酸痛;约1d前病情加重,不能行走并感小便费力。当地卫生院予“抗炎、补液、补钾”治疗,未见好转,后左下肢也出现麻木无力,至当日早上,双下肢均不能活动。病程中无头痛、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发热。既往有光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5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58mmHg,意识清,颊部红斑,伸舌居中,双眼球活动自如,… 相似文献
3.
大脑前动脉梗死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ACAI)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无特异性,易误诊为大脑中动脉供血梗死、脊髓病变及老年痴呆等,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鉴别。现将我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第一次发病的大脑前动脉区梗死19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误诊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是脊髓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但急性脊髓炎等脊髓疾患亦有类似症状。早期确诊对患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在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了STA-MCA搭桥术。通过手术前、后脑血管造影及CT脑灌注成像对吻合口通畅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相关并发症及有无再发卒中。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了手术;2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造影示吻合口通畅,CT血流灌注成像显示术后6个月患侧脑血流量(rCBF)明显增加(P<0.05),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rMTT)下降明显(P<0.05)。神经功能mRS评分在术后6个月较术前有明显下降。结论:STA-MCA搭桥术可以提高闭塞侧脑组织的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并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周丽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2004,4(5):40-40
患者,女性,74岁。有糖尿病史17年,初期口服消渴丸降糖,近3年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30~40U/d,血糖控制欠佳。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正规服药治疗。4个月前因一过性意识障碍4小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BAS),治愈出院。头颅CT示双侧丘脑蝶形低密度梗塞灶。发病第7日黄昏时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幻觉,看见厕所里有一青年男子,瘦高个,戴眼镜,穿蓝色衣服,因为害怕。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过程中的药物选择,并且进行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合适的治疗药物。方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灯盏花、血塞通滴丸、丹参滴丸;银杏叶滴丸;氯吡格雷等不同药物治疗,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管闭塞程度均有改变,其中A组的降低程度比其他两组的降低程度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三组治疗结果 ,发现中成药能有效缓解大脑中动脉的闭塞程度,治疗效果比西药好。 相似文献
9.
例1女,6岁,“以双下肢运动障碍7 d”为主诉入院。入院前2周患儿曾出现发热,持续3 d,在诊所治疗后好转,入院前7 d患儿突然摔跤,自诉左腿痛,伴双下肢无力,左腿重,蹲下站起时费力,走路跛行,伴有排尿困难,无呼吸困难、抽搐及咳嗽,大便正常,于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入院查体:生命体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主干慢性进展性闭塞患者的临床、神经影像和侧支循环、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2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头MRI、C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26例患者中23例出现脑缺血症状和体征.头MRI和或头CT检查大部分为(76.9%)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检查MCA慢性闭塞患者中SPV低于70 cm/s占88.4%,患侧21例ACA血流速度增快,16例PCA血流速度增快,13例患者的ACA、PCA血流速度均代偿性增快.结论 MCA的慢性进展性闭塞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预后较好,梗死灶体积相对较小,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MCA的慢性进展性闭塞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侧支循环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病例 男性,37岁,5年前曾患“脑梗死”,2年前患“左上肢动脉血栓”,经治疗后好转。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腹痛,为持续性针刺样,以饭后为重,无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及黑便等症状。先后行胃镜、B超、CT及ER—CP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查体:腹部平坦、柔软,中、下腹部压痛阳性,以脐周为主,无反跳 相似文献
14.
15.
16.
例1男性,26岁。2003年9月27日突然腰背部剧烈疼痛,双下肢麻木、无力,6h后双下肢完全瘫痪,尿潴留,当日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颅神经正常;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低,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弱,双侧Babinski征阴性,胸7平面以下温痛觉消失,触觉及深感觉正常;腰椎穿刺压力110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脊髓磁共振成像(MRI)示:腰3~5椎体水平狭窄,可见长T1、长T2信号。诊断: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给以扩血管、抗凝、神经营养剂等治疗,10d后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感觉、括约肌功能正常。例2女性,40岁。以背部剧烈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MRI影像上脑梗死模式与临床表现类型特点。方法58例经DS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依据头部MRI成像所示梗死灶的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结果5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根据影像学分类,深部小梗死最常见,占55.17%,交界区梗死占24.14%,皮层区域内梗死占22.41%,有7例在MRI影像上正常。临床类型分型,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占48.28%,腔隙性脑梗死占22.41%,完全前循环脑梗死占5.17%。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MRI影像上脑梗死模式以深部小梗死为主;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表现类型以部分前循环脑梗死为主,亦可仅表现为头晕、头痛或无症状。 相似文献
18.
缺血再灌注时间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所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以雄性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线栓法致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分别在缺血0.5,1和2 h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计算存活率、脑梗死率及脑水含量。结果:缺血后各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损伤。缺血1 h再灌注24 h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行为缺陷,脑梗死体积和脑水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变异系数最小,显示其最稳定。结论:缺血1 h再灌24 h可引起小鼠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大小适宜,稳定性好,可作为研究脑缺血生理病理和药效学评价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65岁,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2010年入院。CT:右侧颞叶、顶叶脑梗死。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椎动脉开口处及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开口狭窄,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双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外动脉参与右侧大脑半球供血。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1980年首先由Caplan发现并命名,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分叉部位(两条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顶端)动脉闭塞所致其供血区(丘脑、中脑、小脑、枕叶和颞叶内侧)多发性梗死。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干血管病,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及影像学(特别是MR)的发展,确诊的TOBS病例增多。现将我院收治TOBS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