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症状(静息)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核医学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灌注缺损及/或室壁运动异常),而临床无心绞痛症状者。SMI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虽临床没有症状,但在静息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或DCG时有活动性心肌缺血证据,同时普遍存在于冠心病各种不同类型之中,如心肌梗塞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等。由于无症状极易被临床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及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206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Ⅰ组)和SMI(Ⅱ组),并与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对比。结果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1%,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81.2%,SMI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最少;各组HRV的特点:SMI时各时域指标依次减少,Ⅰ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Ⅱ组与Ⅰ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最常见表现形式,心肌缺血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而SMI的发生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加重有关,SMI缺血程度、持续时间是引起急性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四)动态心电图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无痛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简称SMI),指具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或其相关症状。它与有症状缺血两者共同组成了心肌缺血总负荷。临床约有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可发生SMI。在无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SMI发作远较心绞痛多见。因此,SMI值得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临床发现,部分病人心电图表现为典型心肌梗塞,但从未有胸痛病史;心电图负荷试验出现明显心肌缺血表现时,多无心绞痛。还有些心绞痛病人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发现有一过性心肌缺血多次发作,但却不伴心绞痛症状。因此,学者们将上述现象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简称SMI)。现将近年来国外对SMI及其有关认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姚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6):1239-124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asymptomaticmyocardialischemi a)是指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客观证据,但临床上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painlessmyocardialischemia)或隐匿性心肌缺血(si 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早在1961年Holter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到,心绞痛患者无症状时亦可出现与心绞痛发作时完全相同的心电图ST段改变。1979年,Cohn将这种情况正式命名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研究证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发作一样,可引起室壁运动异常和心脏功能改变,心肌电活动和心肌代谢异常,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心肌…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糖尿病者冠心病(CAD)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者。本文旨在探讨伴或不伴糖尿病的老年CAD者隐匿性心肌缺血(SMI)和新发生的冠脉事件(NCE)发生率。 CAD的诊断标准为原有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或心电图记录、典型的心绞痛表现。SMI的诊断标准为临床无心绞痛,静息时心电图J点后80ms处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1mm,持续≥1分钟。NCE为新发生的心肌梗死、初发性室颤和心源性猝死。对1489例群体调查发现糖尿病者310例、非糖尿病者1179例。两者发生CAD者分别为157例(51%)和442例(37%),p<0.001。CAD者均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伴糖尿病的CAD者平均年龄80±8岁、不伴糖尿病的CAD者为83±7岁、p<0.001。两者的SMI  相似文献   

7.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系指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临床上又称隐性心肌缺血。在未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SMI远较心绞痛多见,它与冠心病的预后与猝死有着因果关系。动态心电图(DCG)是临床上检测SMI重要方法之一,对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常人J-TC问期延心率(HR)增速而缩短,而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时J-Tc间期随HR增速反而延长,其机理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本文分析109例确诊冠心病患者24hDCG的SMI发作与JTC问期变化的关系,以探讨后者对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WHO标准确诊冠心病109例,均为男性,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573士8.7O岁。常规记录24hDCG。SMI诊断标准为无心绞痛症状,而DCG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lmm,并延至J点后80ms,持续时间)lmin。符合此标准者列入SMI组,余为对照组。凡有电解质紊乱或服用影响Q-T间期药物者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及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218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和有症状性心肌缺组。结果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6%,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73%,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较少。结论 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常见表现形式,SMI昼间发生率比夜间高,动态心电图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远较心绞痛时为多。本文对诊断明确的78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ISFC)与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作24h DCG控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及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将106例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且现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56例(A组),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AECG)、BNP测定,按结果分为SMI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体检时发现ST段改变50例(B组),但无任何症状的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并在运动前后分别测BNP,按结果分为SMI组和非SMI组。结果AECG检测:BNP值阳性对照组高于SMI组(P0.01),SMI组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SMI组BNP值与心肌缺血总负荷呈正相关(r=0.881,P0.01);平板运动试验:SMI组的BNP值在运动前、运动后及运动后增加值(△BNP)均高于非SMI组(P0.01),且SMI组△BNP值与Duke评分呈负相关(r=-0.861,P0.01)。结论BNP可作为SMI筛选生化指标且升高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评价DCG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者DCG中SMI发作情况与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关性。结果SMI占总心肌缺血的76.2%、占陈旧性心肌梗死的86.3%,占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84.8%。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0:00,占68.9%;16:0017:00,占30%;0:006:00较少。结论DCG是评价SMI的重要工具,是目前临床诊断SMI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冠心病(CAD)患者的ECG监测中,除伴有心绞痛发作的心肌缺血外,还有无痛性的心肌缺血(SMI)存在。本文提供我院自92.6~93.3日冠心病患者171例Holter监测中心肌缺血发作时有关资料并试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l)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7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DCG)。按临床特征分为3组:Ⅰ组:单纯SMI;Ⅱ组:心绞痛患者伴有SMI;Ⅲ组:心肌梗死后有SMI发作。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634阵次,SMI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90.22%。发作高峰在上午6~12点,Ⅰ Ⅱ Ⅲ组的SMI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压低幅度依次增加,心肌缺血幅度与病情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00—06点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自昼。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易患冠心病,且常表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或梗塞,后者可能反映了糖尿病患者心脏感觉神经的特异性损害。本文对患有典型劳力性心绞痛的糖尿病病例和非糖尿病病例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糖尿病植物神经和周围神经病变在影响心绞痛阈值中的可能机理。方法从本院心脏病和糖尿病诊所及地区的糖尿病诊所就诊病人中,选择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伴有或不伴有糖尿病)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运动中出现有诊断意义的 ST 段压低,随后发生心绞痛)者作为研究对象。已经除外下列情况:不稳定型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经动态心电图检测有心肌缺血改变的773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病率及SMI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资料和方法 全部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我国冠心病诊断标准。住院期间均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均于发病两周进行监测。按冠心病类型分成两组:1心绞痛组619例,男性369例,女性250例,年龄<60岁229例,≥60岁390例,平均年龄为60.4±11.2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2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  相似文献   

17.
三种无创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对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证明:这三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在心绞痛组分别为85.9%、88.7%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77.2%、91.1%和53.4%,特异性分别为77%、90%和73%。检查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在心绞痛组分别为52.9%、56.3%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58.7%、75.3%和53.4%。表明这三种方法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24h对冠心病者进行检测,以期对冠心病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和心律失常早期做出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冠心病者的死亡率,防止心脏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确诊的336例冠心病者进行12导联DCG 24h检测.结果 336例中有ST-T缺血性变化者302例,属SMI 212例,占70.2%.分布在6:00~12:00时较多,0:00~6:00时较少.发作时心率快频依赖占63.3%,慢频依赖占11.3%.SMI多发生在运动时.结论 冠心病者在日常生活中有70.2%发生SMI,应给予早期治疗,以防止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心病者DCG中SMI发作情况与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SMI占总心肌缺血的86.1%,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SMI占89.1%,在不稳定心绞痛中SMI占84.7%.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2:00,占45.3%,在这一时间段中,67.1%发生在06:00~09:00.结论 DCG在临床上对SMI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又称无痛性或亚型心肌缺血是指短暂性程度不等的心肌血液灌注障碍,但无相应的心绞痛等症状发作。本文报告作者对老年男性冠心病SMI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结果。对象与方法共选择228例70岁以上(平均年龄7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