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机将入选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分为降脂治疗组(辛伐他汀5-10mg/d,连服6个月)及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改变;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内径与血流变化。结果: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TG-MD)明显降低辛伐他汀治疗后,随血脂改善,FMD提高,但非FMD未见改善。结论:辛伐他汀治疗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的FMD。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较早,发展较快,糖耐量减低的病人亦有同样倾向。近年来国内在临床上发现,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比50岁以上总人口平均发生率(2.96%)高十倍,但与国外统计数字相比仍较低。为探索国内冠心病与糖耐量减低的关系,本文对我科1979年1月至1993年6月144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减低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关系。方法:对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而无糖尿病的患者行口服糖耐量试验,从中入选糖耐量减低患者63例(糖耐量减低组)和糖耐量正常患者60例(对照组),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除外,并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其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糖耐量减低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0.94±40.256)∶(44.08±29.575),P<0.05];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与冠心病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2h后血糖呈正相关(r=0.268,P<0.01)。结论:糖耐量减低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机将入选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分为降脂治疗组(辛伐他汀5~10mg/d,连服6个月)及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改变;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内径与血流变化.结果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TG-MD)明显降低辛伐他汀治疗后,随血脂改善,FMD提高,但非FMD未见改善.结论辛伐他汀治疗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FMD.  相似文献   

5.
鄂立平  李海燕 《山东医药》2006,46(28):46-46
将无糖尿病病史的冠心病患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选为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IGT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病率明显高于NGT组。认为IGT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Tang JX  Lin XF  Xie XM  Zhou ZJ  Zhao J  Yao L  Zheng YS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0):841-844
目的 探讨糖耐量异常对心室重塑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从而预防心室重塑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入选患者均接受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定E波与A波流速比值(E/A)、计算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心肌指数(LVMI),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分析糖耐量异常与心室重塑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合并糖耐量异常高血压组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发生率(74%)高于单纯高血压组(39%)(x2=6.5,P<0.05),糖耐量异常组左室舒张功能减低(34%)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x2=5.2,P<0.05).合并糖耐量异常高血压组左室肥厚发生率(24%)明显高于高血压组、糖耐量异常组及正常组(分别为7%、0、0)(x2=4.561,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餐后2 h血糖值是E/A比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耐量异常是导致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减低的一个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之一,且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发生率高于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7.
微小模型法分析高血压病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微小模型技术分析高血压病非糖尿病患中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入选30例正常人、44例高血压病非糖尿病患均随机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与微小模型技术结合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GTT),按照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正常糖耐量组、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组,比较三组各自试验结果及各组β-细胞功能差异;根据微小模型技术得到的胰岛素敏感指数分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组,分析胰岛素敏感性与各组体重指数、腰臀比相关性。结果:(1)在OGTT及FSIGTT中,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组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正常糖耐量组(P<0.05),而β-细胞功能明显低于后两组(P<0.05)。(2)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葡萄糖自身代谢效能在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正常糖耐量组及糖耐量减低组中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3)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在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及无抵抗组中与腰臀比均呈负相在(γ=-0.446、-0.635、-0.452,P<0.05)。(4)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组中同时合并胰岛素抵抗占该组86%(12/14)。结论:(1)在高血压病非糖尿病患中采用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反映机体胰岛素抵抗状态不妥当。(2)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组存在明显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及胰岛素抵抗。(3)高血压病患糖耐量减低组是发展成糖尿病的高危人群。(4)腰臀比与胰岛素抵抗之间有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冠心病与糖耐量异常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空腹血糖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现而被诊断为糖尿病,但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大多为餐后血糖先增高,所以只监测空腹血糖会漏诊很多,比例达到70%~80%。因此我们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test,OGTT)对所有住院冠心病患者进行筛查。另一方面,冠心病患者的调脂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的稳定斑块及抗氧化作用可以显著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所以监测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的相关观察数据还  相似文献   

9.
糖耐量减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有关糖耐量减低的病因,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糖耐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变化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1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WHO(1985 )和美国糖尿病学会 (1997)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冠心病〔糖耐量正常 (NGT)〕组12 2例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 (IGT)组 39例 ,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DM)组 32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 (CAG)和口服 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 ,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冠脉病变程度应用CAG分析 ,冠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分类标准评价 ,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冠心病合并IGT组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5 %vs 35 .1% ,P <0 .0 5 ) ,冠脉狭窄程度 (8.9± 3.6vs 6 .5± 3.9,P <0 .0 5 )及钙化的程度 (6 .3± 3.6vs 3.9± 4 .1,P <0 .0 5 )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40 .8%vs 13.1% ,P<0 .0 5 )。 (2 )冠心病合并IGT组与冠心病合并DM组相比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冠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程度及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3)血脂、胰岛素、血压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与冠心病合并DM患者相似 ,冠心病合并IGT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狭窄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 ,程度严重。血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耐量减低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葡萄糖耐量减低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潘长玉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指患者的血糖介于正常人血糖值与糖尿病者血糖值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诊断标准为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测血浆血糖处于7.8~11.0mmol/L之间。这一诊断标准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身体成分和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探测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身体成分和糖代谢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糖耐量减低组冠心病的患病率、糖尿病家族史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阳性率较糖耐量正常组明显增高。(2)糖耐量减低组的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数、腰围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与糖耐量正常组对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腰臀比、空腹血糖亦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但两组之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没有明显的差别。(3)糖耐量正常和减低两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百分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肱动脉基础内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百分数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4)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百分数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h血糖浓度相关(r=0.269,P<0.05)。(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浓度是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预测变量,其方程式为Y△Dia-P%=0.981×OGTT2h血糖浓度 7.608。结论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存在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身体成分和糖代谢指标发生改变,而且胰岛素抵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的异常在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肱动脉舒张功能障碍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33例肝硬化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秦玉彩,薄敬华,黄振国(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石家庄050000)肝硬化患者糖代谢障碍,常表现有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耐量)减低,部分病人最终发展为糖尿病。由于此类病人无明显多饮、多尿故常不引人注意,只有通过糖耐量才能确...  相似文献   

14.
糖耐量减低的转归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耐量减低的转归与防治李春霖陆菊明潘长玉几项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同糖尿病(DM)一样,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鉴于DM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并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对DM的三级预防已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对IGT的处理属DM的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冠脉病变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1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冠心病组 12 2例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 39例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 32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和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 ,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BUN、Cr。冠脉病变程度应用 CAG分析 ,冠脉狭窄程度根据 AHA分类标准评价 ,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5 % vs 35 .1% ,P <0 .0 5 )。冠脉狭窄程度 (8.9± 3.6 vs 6 .5± 3.9,P<0 .0 5 )及钙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6 .1vs 3.9± 4 .1,P <0 .0 5 ) ,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40 .8% vs 13.1% ,P <0 .0 5 )。 (2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相比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冠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程度及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性不明显。(3)血脂、胰岛素、血压、肥胖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与糖尿病患者相似 ,糖耐量异常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狭窄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 ,程度严重 ,血脂、胰岛素、血压、肥胖为发生冠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关系。方法测定并分析82例OSAS患者中43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IGT组)和39例非IGT患者(非IGT组)的睡眠呼吸监测指标和体重指数(BMI),探讨糖耐量减低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IGT组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于非IGT组;最低脉氧饱和度(Lspo2)低于非IGT组;IGT组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非IGT组。结论糖耐量减低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出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患者,分为比索洛尔组和美托洛尔组.观察1月、3月、6月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 共有42例患者(糖耐量减低18例,糖尿病24例)完成研究,其中比索洛尔组22例,美托洛尔组20例.治疗3月后比索洛尔组HbA1c、空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组HbA1c、空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较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于冠心病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糖代谢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老年男性糖耐量低减的血管病变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糖耐量低减(IGT)患的血管病变及相关因素。方法:查体新发现的老年男性IGT患,共141例,与同一人群中糖耐量正常73例(NGT组)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79例(DM组)作比较,观察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肥胖、尿白蛋白排出率(UAE)的患病率,并分析发生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IGT组与NGT组相比,合并高血压、脑血管病显增高,伴高甘油三酯(TG)血症、UAE增高显多于NGT组,但低于DM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UAE≥10μg/min、高TG血症是老年男性发生IGT的危险因素。结论:(1)老年男性IGT患合并高血压、脑血管病明显高于NGT人群,高TG血症和尿白蛋白排出增加的发生率高;(2)UAE增高、高TG血症是老年男性发生IGT的危险因素;(3)UAE,TG增高和血压升高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有IGT的离退休及疗养员的资料。结果:5年后102例IGT有47%转为2型糖尿病,21.6%转为糖耐量正常,余32例仍为TGT,这32例IGT者62.5%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结论:糖耐量减低、2—T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约50%IGT者5年后转变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糖耐量减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有关糖耐量减低的病因、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