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康复训练应用于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排便功能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84例接受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排便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护理,观察组使用双球囊直肠扩张器排便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肛门控便功能、大便失禁控制率。结果观察组肛门控便功能优良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54.76%,大便失禁控制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使用双球囊直肠扩张器排便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促进患者排便功能的提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78例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38),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保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8.54±9.18)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3.69±2.56)h,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为(1.75±0.24)d,术后住院时间为(9.15±1.49)d。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27.13±10.82)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9.74±2.97)h,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为(3.04±0.39)d,术后住院时间为(13.19±1.35)d。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67、7.868、14.364、10.24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84,P<0.05)。结论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比较,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在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改善预后等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96例纳入观察对象,参照治疗方案不同分对照组、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独的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预后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指标(下床时间、肛门排气、进食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效率90%(43/48)高于对照组的58%(2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KPS评分升高,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48)略高于对照组的6%(3/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研究组生存率92%(44/48)高于对照组的75%(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04,P=0.004)。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闭盆底腹膜与否对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康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49例实施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患者,根据统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盆底腹膜关闭与否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在行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并关闭盆底腹膜,对照组不关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全息膜切除术(TME)对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参考组采用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清扫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出血少、术后患者康复快等优势,可作为有效治疗手段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进行探究,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能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并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TMF)保肛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操作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9例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40~280 min,平均150 m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取1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患者同意后,分别给予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比两组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226±5.0)min,术中出血量(131.3±15.6)mL,术后排气时间(3.1±1.1)d,术后活动时间(30±5)h;治疗组(153.5±15.2)min,术中出血量(90.3±13.4)mL,术后排气时间(1.5±0.3)d,术后活动时间(15.7±3.6)h。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1例,尿潴留2例,总发生率8%,治疗组仅1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2%。结论腹腔镜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比较,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症状恢复更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郭南星 《江西医药》2014,(5):402-403,405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8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2例,分别给予腹腔镜和开腹全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与开腹手术具有同样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性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3年6月~2006年8月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人79例,分腹腔镜组(24例)和传统开腹组(5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有1例因骨盆狭小,腹腔镜下操作困难而中转开腹;手术中出血量少分别为(155±25)ml与(255±34)ml,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43±40)min和(111±32)min,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46±3.5)h与(68±10.5)h,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获得的淋巴结数分别为(4.5±3.2)枚与(5.8±2.4)枚(P>0.05),两组在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可行、安全,能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并具有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按直肠全系膜切除原则下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3.3%),吻合口出血2例(3.3%),无吻合口狭窄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局部复发2例(3.3%)。结论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能降低局部复发,而双吻合器的应用能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相似文献   

14.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8年1月~2004年2月应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65例手术保肛,经术后观察及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接受腹腔镜TME联合经肛ISR手术的13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8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0 mL: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13枚。术后3 d肠蠕动恢复,无一例出现术后吻合口瘘,腹部及肛门未见手术切口及明显瘢痕,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4d。随访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复发,1例死于肝转移。随访满1年的患者术后1年排粪次数为1~4次/d,控便时间5 min以上。结论腹腔镜TME联合经肛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具有根治、保肛和微创的优点;但应进行严格的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手术近期效果和并发症。方法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观察记录两组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常规开腹手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后不同结肠-肛管吻合方式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实施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吻合方式分别采用结肠-肛管直接吻合术(24例),结肠成形-肛管吻合术(19例)。记录术后吻合口情况和术后3个月、12个月时的排便情况。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两组无差异。术后3个月、12个月结肠成形组与直接吻合组比较排便频率明显减少(P=0.000),便急感、失禁发生率亦明显少于直接吻合组(P<0.01、P<0.05)。结论结肠成形吻合术术后生活质量优于结肠-肛管直接吻合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直肠癌进行分组对照研究,采用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及对照组(n=20);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腹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结果资料汇总提示,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但在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及并发症率上,观察组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开腹手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整体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其并发症。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利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和同期开腹手术病例共123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56例,开腹手术组6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标本上下缘阴性率、肿块大小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方面均少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上下缘阴性率、肿块大小及淋巴结数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228-23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盆腔自主神经保护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改良。方法依据是否采用神经保护技术选取2014年2月~2017年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但未采用神经保护技术的50例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直肠癌并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及盆底神经保护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6周的排尿功能与性功能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术后6周排尿功能与性功能显著改善,并且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联合盆腔自主神经保护技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