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毛宇湘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临证经验.毛教授通过辨病提出食管癌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浊毒内蕴,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基础.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在基本病机基础上突出阶段性的主要矛盾,通过辨证提出本病分为3期,分别为初期—浊毒初蕴期,中期—浊毒血瘀期,末期—浊毒阴虚期.在治疗上,重视辨病、辨证、辨症结合,采用健脾和胃、化浊解毒、活...  相似文献   

2.
介绍牛春兰教授从浊毒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牛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水湿、湿浊、湿热、瘀血、溺毒等为标,虚实互为因果,夹杂致病。水湿、湿热、瘀血等标实之邪均属"浊毒"之邪,主要指内浊、内毒,基本病机是脾肾气阴亏虚、浊毒内蕴。临床治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依疾病分期论治,采用芳香化浊解毒及升清降浊法、通腑泄浊解毒法、淡渗利湿解毒法、通络化瘀解毒法、发汗散浊排毒法、清热化湿解毒法等,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庞鹤教授擅长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注重以内服中药治疗外科疾病,认为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早期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后期为浊邪化毒损络;以益气活血祛湿、解毒通络法治疗强调诊治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应先辨邪气所在,择出路祛除湿邪,活血时注重"增血行瘀"。  相似文献   

4.
文颖娟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86-987
杜雨茂教授认为重症肌无力发病的关键因素是浊毒壅盛,临床常以解毒化浊之法去浊邪,扶正气.其证见“神疲、食少、乏力”等,临证中以调理脾胃为基础,结合“脾主肌肉”“肾主骨”理论,补火以暖土.杜老强调在益气健脾基础上,还应补肾固精,同时辅以调畅气机之法,促进中焦气机斡旋,恢复脾胃功能,以化生气血,濡养肌肉.调理脾胃、补肾固精、解毒化浊、调畅气机,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辨病辨证原则.  相似文献   

5.
郑丽英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的病机关键为脾肾虚损,浊毒潴留,为本虚标实之病,存在着"虚、浊、毒、瘀"四大病理机制,以脾肾虚损为本,湿浊、毒邪、瘀血为标。其治疗遵循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活血祛瘀的法则,用药平和,慢病缓治,随证治之,每每取得显效。郑老师辨证施治强调:健脾益肾,培元固本;斡旋三焦,通调水道;化浊解毒,祛邪安正;急则治标,通腑泄浊。同时,郑老师再三强调在蛋白尿减少、肾功能好转、病情稳定后要特别注意善后调理,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6.
浊毒理论由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创提出,浊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浊毒泛指一切对人体有害的不洁物质,而狭义的浊毒是指由于湿浊、谷浊久蕴化热而成的可对脏腑气血造成严重损害的黏腻、秽浊之物。浊毒致病广泛,浊毒理论可用于指导各种疾病的辨证及治疗。本文概括总结了李老的浊毒理论,并在浊毒理论的指导下辨治葡萄膜炎。葡萄膜炎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不畅,化生浊毒;脾胃损伤,浊毒内蕴;正气不足,外感浊毒;浊毒伤阴,阴虚火旺。治疗以健脾益胃、化浊解毒、凉血通脉、调畅气机为主。化浊解毒为核心治则,健脾益胃、凉血通脉与调畅气机辅助化浊解毒功效的实现,脾胃健运,则气机调畅,血脉畅通,一则可从根本上截断浊毒的生成,二则可有利于浊毒物质的排出。  相似文献   

7.
陈敏 《山东中医杂志》2021,40(4):411-413
沈洪教授认为胃癌术后的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邪盛毒聚为标,其中脾胃虚弱贯穿疾病的始终,治以扶正健脾为要,兼以通络化痰、泄浊解毒、抗癌防癌。临证强调溯本求源,审病求因;舌脉互参,重视胃镜;健脾扶正,标本兼顾。收效甚佳,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王彦刚教授从浊毒论治胃凉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王彦刚教授依据浊毒理论,辨证求因,从因论治,运用化浊解毒法可解除或明显缓解患者胃凉症状。  相似文献   

9.
论毒与糖尿病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虚、瘀、浊、毒并存 ,瘀、浊、毒可概称为毒。从病因、病机、辨证、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了毒与糖尿病的关系 ,指出毒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解毒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刘启泉教授认为UC病机关键为浊毒内蕴肠腑,提出以“化浊解毒理肠法”治疗UC。临证时应结合疾病分期,灵活运用清热除湿、振奋脾阳、调和气血、温阳滋肾、内外结合等方法以化浊毒,恢复肠道正常功能,同时应注意将宏观辨病与镜下微观辨证相结合,精准用药。刘教授创立了“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作为治疗UC的基础方,随证加减,临床应用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贾冕  刘春芳  侯丕华 《中医杂志》2013,54(3):195-196
认为本病病因为内生和外感邪毒深伏骨髓,髓虚毒盛可促使疾病进展,脾肾亏虚、髓血乏源是发病之本;在治疗方面强调健脾补肾治其本,解毒祛邪以祛除病因,辨证辨病相参,扶正解毒结合,且因病重毒深,用药当重剂强效,汤药与中成药结合,分清疾病阶段,扶正与解毒不同侧重,伏其所主,先其所因,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彭胜权  李永宸 《新中医》2007,39(2):66-67
恶性肿瘤患者所具有的湿、热、毒、瘀病理因素在发病学上起主要作用,多为湿浊内蕴、湿热毒瘀阻滞等病机。笔者临证针对湿、热、毒、瘀等因素,在辨证前提下应用利湿、清热、解毒、化瘀等治法,治病求本,祛邪安正,对整体治疗起着关键作用。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介绍周仲瑛教授抗癌解毒法治疗肠癌经验。在运用抗癌解毒法治疗肠癌时,遵循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并始终强调辨证在整个治疗中的地位。抗癌解毒法治疗肠癌的具体应用有祛化湿浊毒邪,清解火热毒邪,逐瘀开郁,散结消癥、削伐有形之积,扶正抗癌,以及和胃健脾、行气通腑等多法复合;同时还须从肠癌发病的初、中、末三个阶段分期用药。  相似文献   

14.
郑建民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载,对肾系疾病的中医诊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治有独到经验。郑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常针对病情辨证论治,以"虚、毒、浊、瘀"为着眼点,从益气固本、解毒泻浊、化瘀通络3方面审慎病情,标本兼顾,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临床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郑建民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归纳总结郑建民教授从事临床工作60余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郑建民教授针对病情辨证施治,抓住"虚、瘀、浊、毒"这一病机关键,从益气养血、健脾补肾,通腑和胃、泄浊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三大方面着眼去审视病情,标本兼顾,注意辨证与辨病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临床难治疾病,我们提出CUC浊毒致病论,认为浊毒内蕴是CUC的关键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浊毒既是致病因素,又是其病理产物,总结了CUC浊毒证的临床表现,并以化浊解毒法为治疗大法,分为CUC的发作期及缓解期论治。发作期以祛邪治标为先,分为浊毒内蕴及瘀血阻络两型;缓解期以脾胃虚弱、肝脾不调、浊毒伤阴、脾肾两虚为主,治疗遵循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重在固本补虚,防止余邪留恋。同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内外兼治,经验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属于中医口糜范畴,为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疾病表现有周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实践,认为口糜病位虽在脾胃,但与五脏六腑均有关联,主要病理因素为浊毒,由于外感浊邪或浊毒蕴久,蒸腾上炎,导致该病发生,故临证时重视浊毒之因,以化浊解毒为治疗要则,临床辨证分为“浊毒在心,心火炽热”“浊毒在脾,胃火炽盛”“浊毒在肝,肝火上炎”“浊毒在肺,火热内郁”“浊毒在肾,相火伤阴”5种证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总结吴承玉教授在诊治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诊治思路与经验,提出病位结合病性的辨治原则。辨病位、肝肾亏虚是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发病之源,滋补肝肾是根本,心脾气血失调是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诱发和加重因素,养心健脾是关键;辨病性,重在区分糖毒性质,火热糖毒采用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瘀、痰、湿浊糖毒采用除湿化痰解毒与化瘀消毒为原则。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医大师李佃贵所创浊毒理论构建中医浊毒理论体系,基于浊毒研究的现状和自身特点,规范浊毒的概念,整合浊毒的病因、病机,梳理浊毒证主症、兼次症及临床类证的表现,拓展并明确浊毒证诊疗思路及疾病应用范畴,同时建立相关证候模型并推进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浊毒的致病机制、以浊毒立论的化浊解毒法对疾病的干预调节机制,使浊毒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  相似文献   

20.
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在肿瘤发病过程中体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病理因素,是导致发生肿瘤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癌毒一旦产生,继生痰浊瘀血,耗损人体气血津液,影响脏腑功能,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基本证型是痰瘀郁毒证;基本病机是痰瘀郁毒、耗气伤阴;治疗则以消癌解毒,益气养阴为主。消癌解毒方正是在"癌毒"理论指导下,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而设计的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