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过程中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HD)的血药浓度与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癫痫治疗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个体信息、用药种类、剂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量患者的MHD血药浓度,并分析给药剂量与MHD的关系.结果:达到控制的患者有19.48%、显效的患者有41.56%、有效的患者28.57%、无效的患者10.39%,不同疗效患者的MHD血药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MHD血药浓度的提高,患者的疗效更好.采用一般线性回归计算MHD稳态模型:MHD=0.286×给药剂量(mg/kg·d)+5.98,相关系数r=0.402,P<0.05.本次研究中,共有18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和类型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7%,主要表现为头晕5例、疲劳5例、胃肠道不适状3例、皮疹2例、体重增加1例、其他2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MHD血药浓度水平显著的高于未发生不良发应患者的MHD血药浓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HD血药浓度增加可以提高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但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MHD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建立MHD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儋州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为MH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6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死亡的情况分为死亡组(n=72)和非死亡组(n=274).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MHD患者发生死亡的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 对39例MHD患者进行综合性营养评估及相关因素检查:综合性营养评估、慢性炎症状况、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39例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27例,与营养知识缺乏、慢性炎症状态、EPO使用情况等有关.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应早期给予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从而提高MHD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9例MHD患者进行饮食调查及改良定量主观营养评估(MQSGA)、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影响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主要影响因素为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等.结论 MHD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应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全身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法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水平衡动态变化及干体质量.方法 选择血液透析龄≥1年且病情稳定的20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MHD组),分别于血液透析前后及透析间期(透析后24 h和48 h)采用BIA法测定细胞外液量(ECW)和细胞内液量(ICW),计算并获得相关指标;分析MHD患者0h达到干体质量与否及其平均每日尿量对ECW和ICW的影响.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HD组透析前理想体质量纠正的ECW明显升高(P<0.05).在MHD组中,血液透析后ECW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5);与透析前和透析间期比较,血液透析后ECW/机体总水量(TBW)降低,ICW/TBW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ICW和ECW与患者相应体质量显著相关;达到干体质量患者0 h和24 h时间点理想体质量纠正的ICW和ECW均明显高于未达到干体质量患者(P<0.05);尿量<400 mL/d的患者透析前和透析后24 h,ECW和ICW均显著低于尿量≥400 mL/d的患者(P<0.05).结论 BIA法研究提示,MH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及透析间期水平衡动态变化以ECW为主,评价指标以ECW/TBW较为敏感;理想体质量纠正的ICW和ECW可能是评判干体质量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的400例MHD合并CV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未死亡组378例,检测透析前两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血肌酐(Scr.PHD)、载脂蛋白B(apo B)、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白蛋白(ALB)、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MHD患者CVD死亡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C、hs-CRP、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死亡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未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apo A1、apo B、ALB、ScrPHD、Hcy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及hs-CRP水平升高是MHD患者CV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NT-proBNP及hs-CRP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发生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18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与无肌少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MHD患者肌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影响因素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6例MHD患者按透析龄分为MHD A组、MHD B组两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测3组颈动脉IMT值,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HD A组和MHD B组颈动脉IMT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HD A组与MHD B组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D A组及MHD B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很好的显示MHD患者颈动脉IMT变化,同时能客观评价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张蕾  罗磊  谢席胜  阿勇  李国梁 《西部医学》2014,26(11):1460-1462,1465
目的 对拉萨地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存质量、住院率、死亡率及其病因进行并分析,为提高高原地区MHD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SF-36量表调查30例MHD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各项检查指标、住院频次、死亡原因,并与各检查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HD患者生活质量较其血液透析前明显提高,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Kt/V、血清钙(Ca)经治疗后明显升高,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常人.我院30例MHD患者2年来共有13人共住院35人次,平均住院0.58次/人/年,住院率为389住院次/1000病人年,住院病因有心脑血管事件(51.43%)、感染(22.86%)、贫血(20.0o%)、血管通路(5.71%).30例MHD患者2年来共死亡5人,死亡率56人/1000病人年,主要的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事件(40.00%)、出血(40.00%)、感染(20.00%).结论 血液透析治疗及各种并发症的控制改善了拉萨地区MHD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生活质量与常人相比仍然较低.心脑血管事件、感染、贫血是影响高原地区MHD患者生活质量、住院率、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测定53例1年以上透析充分的MHD患者的ABI、Hcy、hs-CRP.结果 53例MHD患者中21例ABI<0.9,低ABI组年龄(P<0.05)、hs-CRP(P<0.01)、Hcy(P<0.01)显著高于正常ABI组,Alb明显低于正常ABI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BI与年龄、hs-CRP、Hcy负相关,与Alb正相关.结论 微炎症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参与了MHD患者的动脉硬化和外周血管病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研究湖南省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疾病构成及其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透析转归和死亡原因。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285例,湖南省人民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95例,株洲市一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12例,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衡阳市中心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30例,累计1622例,分析其原发疾病构成、年龄、性别、透析治疗持续时间、转归和死亡原因。结果:ESRD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46.91±15.41)岁,男女之比为1.45∶1。最主要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6.43%;其次为高血压肾病,占12.58%;梗阻性肾病占9.13%;糖尿病肾病占8.85%。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呈上升趋势。ESRD血液透析持续超过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581例,其中43.7%的患者仍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时间最长者为13年,13.0%患者已行肾脏移植,19.9%转至外院治疗,7.2%改为腹膜透析,1.4%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4.8%死亡。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生存率为93.53%,3年生存率为68.92%,5年生存率62.51%。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占53.6%;其次为脑血管意外,占21.0%。结论: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ESRD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生存率93.53%,3年生存率为68.92%,5年生存率62.51%;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其次为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等级医院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原发病及死因的构成比。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集1986~2013年有关血透原发病及死因的文献,共搜集3 60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2 432例,按文献数据来源,分为二甲医院、三乙医院、三甲医院,纳入的研究血透原发病的例数分别为871、723和1 523例;纳入研究血透死因的例数分别为312、429和1 207例,分析其原发病及死因构成比。结果  血透患者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9.32%,糖尿病占18.24%,高血压占14.22%;不同时期不同等级医院血透患者原发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糖尿病及高血压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尤以糖尿病为甚。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42.35%)、脑血管疾病(21.5%)、感染(11.76%);2000年前二甲医院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高钾,2000年后相应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三级医院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且心血管疾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二甲医院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与三甲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三乙医院与三甲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透患者主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其中糖尿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同一时期三级医院血透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构成比更高。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且心血管疾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年龄小于60岁终末期肾病患者124例,探讨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以及同期患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5例(40.5%),脑血管疾病12例(32.4%),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透析开始时血肌酐水平显著,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透析3个月时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胆固醇、低血浆白蛋白、低血红蛋白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透死亡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衰(ESRF)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的死因及离治对策。方法 对70例在MHD中死亡的ESRF者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13年来MHD的ESRF患者死亡70例,平均 透析54.7周,93.8次。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71.4%)。MHD之前已有高血压,且每次血透前、后伴发高血压次数超过其血透总次数的30%者47例。死因:脑出血27例,心衰23例,心率失常6例,消化道大出血4例,心肌梗死3例,肺结核1例。其中多囊肾中3例(3/4)、痛风性肾病3例(3/3)、高血压肾病中2例(2/3)均死于脑出血。结论 ESRF在MHD中主要死因是脑出血和心衰,高血压是主要危险因素应予良好控制。多囊肾和痛风引起的ESRF在MHD中易因脑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背景]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153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病例报告]对153例终末期肾病MHD患者的年龄和原发病对生存率的影响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5%,37.3%;50岁以上患者生存率低于50岁以下者;糖尿病性肾病生存率最低,3年生存率为31.7%.33例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中心力衰竭为17例,脑血管意外为13例,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肿瘤各为1例;合并营养不良者为26例.[讨论]终末期肾病MHD患者生存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糖尿病性肾病及营养不良是影响生存率的高危因素,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6.
王玲  张永萍 《黑龙江医学》2012,36(4):297-298,313
目的探讨建立复杂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肘上选择肱动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端侧吻合,贵要静脉-尺动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供透析使用。结果 28例内瘘术后通畅均良好,血流量可达300 mL/min。其中:17例仍在继续使用,2例因瘘闭改为深静脉置管,4例因肾移植而中断透析,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死于脑出血。结论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精工细做"建立动静脉内瘘维持透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卫  高路  黄发琼  叶丽萍 《安徽医学》2005,26(5):366-368
目的进一步认识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原因,从而采取一体化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透析中心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HD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在MHD患者的死因中,尿毒症并发心血管病变死亡占首位(42.85%),其次为并发脑血管病(17.14%)及感染(14.28%)死亡。死亡原因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心衰、贫血、高血压、营养不良有关。结论早期充分透析、积极纠正贫血、营养不良、严格控制血压及防治并发症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HD)患者首次使用综合征(FUS)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143例MHD患者在常规透析治疗期间,采取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动-静脉瘘保护及心理疏导等综合护理措施,并分析FUS的发生情况.结果 143例MHD患者透析治疗期间,其中发生FUS 4例,发生率为2.8%.结论采取全方位、立体式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FUS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病例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一些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在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死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4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为心血管疾病19例(42.2%),感染10例(22.2%),恶液质8例(17.7%),恶性肿瘤4例(8.8%),脑出血3例(6.6%),自杀1例(2.2%)。老年组(≥65岁)死亡33例(81.5%);非老年组(<65岁)死亡12例(18.5%)。结论心血管疾病、严重感染、恶液质是维持性血透患者三大死亡原因,死亡病例以老年患者为主,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是构成死亡的主要原发病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监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再循环率(R%),探讨其对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MHD患者采用尿素2针法测定内瘘再循环率,同时,测定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动静脉压力值,并对以上患者进行认知、心理干预、透析时卧位及饮食、营养指导,并关注其社会和家庭支持.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