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奥美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hemerin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加奥美沙坦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30d。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 C)、血清Chemerin水平,并分析UAER、Scr、β2-MG、Cys C与血清Chemerin的相关性。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UAER、Scr、β2-MG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ys C、Chemerin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UAER、Scr、β2-MG、Cys C、Chemeri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两组BUN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Chemerin与Scr、β2-MG和CysC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与UAER及BUN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奥美沙坦治疗早期DN,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UAER、Scr、β2-MG、CysC和Chemerin,效果优于单用奥美沙坦。  相似文献   

2.
通络益肾汤对链脲佐菌素DN大鼠血浆ET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通络益肾汤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STZ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病理组、通络益肾汤治疗组、西药治疗组(糖适平+洛汀新)。观察各组大鼠血糖、全血黏度、血浆粘度、肾功(BUN、Scr)、血浆E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病理组比较,通络益肾汤治疗组大鼠血糖明显下降(P<0.05),全血黏度、血浆粘度、血清BUN、Scr、血浆ET亦明显下降(P<0.01)。通络益肾汤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通络益肾汤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进展,其疗效与西药洛汀新加糖适平治疗无明显差异,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褚桂克  刘华朋  周倩 《新中医》2023,55(21):66-70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活血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DK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肾泄浊活血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PRO)、微量蛋白尿(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及胱抑素C (CysC)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ηbH)、全血低切黏度(ηbL)、血浆黏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AI)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MP-9、MMP-9/TIMP-1均升高(P<0.05),TIMP-1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MMP-9、MMP-9/TIMP-1均高于对照组(P<0.05),TIMP-1低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腧穴配伍电针对心肌缺血大鼠针效的差异,为临床防治心肌缺血的选穴配伍提供依据。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双"内关"配伍双"足三里""关元")、常规配穴组(双"内关"配伍双"神门""膻中"),每组各10只。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mL/kg)皮下注射法复制心肌缺血模型。标本配穴组和常规配穴组在每日造模前电针处理10min,造模7d结束后仍每日电针,连续21d。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电图S-T段振幅、心率(HR),血清cTnT和心肌组织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1),心肌超微结构破坏明显,线粒体肿胀变形,甚至空泡化;电针干预后,两电针组心电图S-T段振幅、HR,血清cTnT和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心肌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两电针组组间比较,标本配穴组血清cTnT和心肌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常规配穴组(P0.05),心肌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明显高于常规配穴组(P0.05),标本配穴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较常规配穴组轻。结论:电针能有效防治心肌缺血,标本配穴法电针的防治作用优于常规配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不同穴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差异,寻找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较佳穴位组方。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俞募配穴组(19例)、合穴配穴组(34例)、合募俞配穴组(26例)和西药对照组(25例)。俞募配穴组电针双侧天枢、大肠俞;合穴配穴组电针双侧曲池、上巨虚;合募俞配穴组电针单侧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以上3组前两周均每周治疗5次,后两周每周治疗3次。西药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1片(5mg),每天3次,连续口服4周。研究周期9周,包括基线评价1周、治疗4周、随访4周。以周自主排便次数为主要指标,排便困难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为次要指标进行治疗后和随访疗效评价。结果:根据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原则,将104例患者全部纳入分析。(1)治疗后4组患者周自主排便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P0.01),3个电针组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随访时合穴配穴组可继续维持周排便次数的增加效应(P0.01),且优于俞募配穴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P0.01),而其余3组周排便次数没有良好改善(P0.05)。(2)治疗后合穴配穴组、合募俞配穴组和西药对照组对排便困难程度均有改善(P0.05,P0.01);随访时合穴配穴组和合募俞配穴组依然改善显著(均P0.01)。(3)治疗后合穴配穴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其余3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个电针组均可有效增加周自主排便次数,与西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疗效相当。针刺双侧曲池、上巨虚的合穴配穴法能显著增加周自主排便次数,改善排便困难程度和患者生活质量,针刺疗效可持续4周,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较佳穴位组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肺汤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5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肺汤治疗。对比观察各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用药前后全血高切黏度(ηbHγ)、全血低切黏度(ηbLγ)、血浆黏度(ηPγ)、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有提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肺汤能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液流变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降糖益肾方联合西药治疗2 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将100 例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予常规治 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降糖益肾方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 学。结果:治疗前,2 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小时血糖(P2hBG) 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BG、P2hBG、HbA1c 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 照组(P<0.05)。治疗前,2 组24 小时尿蛋白定量(24hPRO)、微量蛋白尿(mAlb)、β2-微球蛋白(β2-MG) 及胱抑素C (Cys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24hPRO、mAlb、β2-MG、 CysC 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一氧化氮(NO) 及内皮 素-1(ET-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NO 水平升高(P<0.05),ET-1 水平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NO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 疗前,2 组全血高切黏度(ηbH)、全血中切黏度(ηbM)、全血低切黏度(ηbL)、血浆黏度(ηp)、纤维蛋白 原(FI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ηbH、ηbM、ηbL、ηp、FIB 水平均降 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降糖方在控制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水平、减 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机制可能与该方能有效调节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保护 血管内皮,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高黏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2 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A 组 UAER >300mg/24h)60 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 组 UAER 30~300mg/24h)60 例,以60 例健康体检者(C 组)作对照,同时测定血清CysC、肌酐(Scr)、尿素(Sur)含量.结果 血清CysC 测定值比较,各组间差异明显(P<0.05);Scr、Sur 检测结果比较,A 组与B 组、C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与C组比较无差异(P>0.05);A、B 2 组CysC 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Scr、Sur 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ysC 的检测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对IBS-D模型大鼠一般体征、血清中TNF-α、INF-γ、SP含量水平、内脏高敏感性及肠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探讨标本配穴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20g,编号后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西药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其余3组以急性应激与慢性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标本配穴组以电针足三里、关元、内关穴方法治疗;西药组每日予以15 mg/kg匹维溴铵混悬液灌胃进行治疗。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及西药组的粪便含水量升高(P<0.05),治疗后标本配穴组和西药组较模型组粪便含水量降低(P<0.05);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内脏敏感性增高(P<0.05),治疗后标本配穴组和西药组较模型组内脏高敏感性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其他三组血清中TNF-α、INF-γ、SP含量增高(P<0.05),治疗后标本配穴组和西药组较模型组血清中TNF-α、INF-γ、SP含量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其他三组大鼠肠粘膜超微结构损伤,治疗后标本配穴组和西药组较模型组大鼠肠粘膜超微结构完整。结论:标本配穴电针可以改善IBS-D大鼠一般体征、内脏高敏感性及肠组织形态学。  相似文献   

10.
观察固元汤对糖尿病肾病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10月1日间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1片/d)和皮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30 R)1.0 IU/k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固元汤。疗程为6周。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全血黏度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UAER均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UAER下降幅度较多(P0.05)。2组患者治疗后BUN和Scr均降低(P0.05),GFR升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固元汤能降低全血黏度和下调PDGF表达水平,且抑制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元汤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降压降糖降脂等西药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配合用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水宝胶囊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测定各组尿素氮(BUN)、肌酐(Scr)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N、Scr、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UN、Scr和UAER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DN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腧穴配伍电针对肥胖大鼠脂代谢和肝脏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不同腧穴配伍电针对肥胖的调节效应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下肢电针组、腹部电针组、标本配穴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诱导肥胖大鼠模型。下肢电针组选取"足三里""丰隆",腹部电针组选取"中脘""天枢""关元",标本配穴组选取上述所有腧穴,分别给予电针治疗,10 min/次,3次/周,共治疗8周。治疗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LR4、NF-κB p65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血清脂代谢指标(TC、TG、NEFA)及肝脏TLR_4、NF-κB p65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5,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3个干预组体质量、进食量、血清脂代谢指标(TC、TG、NEFA)及肝脏TLR4、NF-κB p65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P0.01)。与下肢电针组比较,腹部电针组血清TC、TG、NEFA升高(P0.01,P0.05);肝脏TLR4 mRNA表达降低(P0.05);标本配穴组肝脏TLR4、NF-κB p65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1,P0.05)。与腹部电针组比较,标本配穴组血清TC、TG、NEFA及肝脏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和NF-κB p65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结论:标本配穴电针和下肢电针对血脂的调节作用优于腹部电针,这可能与"足三里""丰隆"穴对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有关;不同腧穴配伍电针对肝脏TLR4、NF-κB p65调节作用的差异可能与对炎性相关信号因子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揭示益肾降糖饮对气阴两虚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方法:将入选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益肾降糖饮"。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变化情况,并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B2-MG)、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肾功、血清胱抑素C(CysC)等指标进行比较。结论:(1)通过本研究发现益肾降糖饮是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效方剂,中医中药结合西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尤为明显。(2)通过测定血清CysC、Sc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发现,CysC在作为评价肾功能受损的指标方面优于Scr,CysC可作为评估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的方便、准确、可靠指标。(3)通过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CysC治疗前后比较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降低CysC水平,较纯西药治疗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滋肾降糖方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疗效,并研究其对血清NO、eNOS和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DKD脾肾阳虚证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与针药联合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肾炎温阳胶囊治疗,中药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滋肾降糖方治疗,针药联合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滋肾降糖方联合温针灸背俞穴(脾俞、三焦俞、肾俞及膀胱俞)治疗,3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液及血清生化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 Upro)、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差异;左肾肾主动脉(MRA)、肾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各段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Vsmax)、舒张期血流速度(Vdmin)及阻力指数(RI)变化情况;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差异;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左肾肾动脉血液流速及阻力指数、血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肺俞"穴对病毒性肺炎小鼠肺指数及其肺组织和血清中白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针灸抑制病毒性肺炎的效应机制,为针灸介入小儿病毒性肺炎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KM小鼠采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滴鼻感染复制病毒性肺炎模型,造模后小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和艾灸组,同时选健康K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电针组及艾灸组电针及艾灸小鼠背部双侧"肺俞"穴,每日灸或针刺两次,共治疗1周;西药组腹腔注射炎琥宁,每日1次,治疗1周。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采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肺组织及血清中IL-10、TNF-α水平,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肺指数及血清TNF-α、肺组织TNF-α及IL-10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西药组、电针组及艾灸组肺指数及血清TNF-α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电针组较西药组降低更明显(P0.05)。造模后血清IL-10较空白组变化不明显(P0.05),各组治疗后血清IL-10较模型组升高(P0.01)。各治疗组肺组织TNF-α及IL-10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正常组小鼠肺脏无充血水肿,模型组肺脏充血水肿明显,西药组、电针组和艾灸组小鼠肺脏轻度充血水肿。结论:针灸"肺俞"穴辅助治疗病毒性肺炎可能是通过抑制或调节相关炎性因子IL-10、TNF-α水平来发挥作用,同时通过进一步抑制TNF-α的过量产生而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β-链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CRF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0.5%腺嘌呤饲料喂养制备CRF大鼠模型,持续喂养21d。造模成功后,电针组选取"三阴交""太溪""肾俞"电针20min,1次/d,持续治疗30d。治疗结束后采用酶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含量,采用脱氧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β-caten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cr、BUN含量及β-catenin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Scr、BUN含量及β-catenin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肾小管管腔增大,可见纤维化;电针组较模型组病变有所减轻。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这可能与降低肾组织β-caten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逐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KD) G3a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DKD G3a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格列喹酮片、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补肾逐瘀通络汤治疗。于治疗结束后评价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 (CysC)、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TGF-β1、ACR、β2-MG、CysC、SCr、eGFR、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逐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DKD G3a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采用谷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展开研究,研究时间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参考分层抽样法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谷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磷(P)、红细胞(RBC)和血钙(Ca)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UN、Scr、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CRP、TNF-α、IL-6和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而ALB和Ca水平均有明显升高,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治疗后BUN、Scr、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CRP、TNF-α、IL-6和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  相似文献   

19.
王超权 《中草药》2011,42(3):563-565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非再灌注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的ACS非再灌注治疗患者47例。葛根素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正常组20例。葛根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250 mL每天静脉滴注1次,10 d为1个疗程。测定各组治疗前后全血低切黏度(ηbl,10 s-1)、全血高切黏度(ηbh,150 s-1)、血浆黏度(ηp,120 s-1)、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bg)、血沉方程K值和全血高、低切还原黏度(ηrh、ηrl)。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CS患者ηbh、ηbl、ηp、Fbg、ESR、K值、ηrh、ηrl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葛根素组治疗后ηbh、ηbl、ηp、Fbg、ESR、K值、ηrh和ηrl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降低ACS非再灌注治疗患者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ACS患者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化瘀胶囊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以进一步探索虫类活血化瘀药治疗血瘀证的微观实质及客观量化标准。方法 将80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化瘀胶囊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各4 0例并进行相应治疗,对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的改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化瘀胶囊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ηbH)、全血黏度低切变率(ηbL)、血浆比黏度(ηP)、全血还原黏度(ηh)、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及体外血栓湿质量、湿长及干质量明显降低,与复方丹参滴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或0 .0 1)。结论 化瘀胶囊可明显改善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血栓的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