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棕色脂肪组织(BAT)是哺乳动物体内非战栗产热的主要来源,对于维持动物的体温和能量平衡起重要作用。位于BAT线粒体内膜的解偶联蛋白(UCP)是决定BAT功能的关键因素,其作为质子通道驱散氧化呼吸时形成的H+梯度,从而增加呼吸,阻止ATP形成,通过将呼吸链与ATP产生过程解偶联来影响体内能量平衡。这些解偶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解偶联蛋白家族成员,主要有UCP1、UCP2、UCP3、UCP4以及UCP5(脑线粒体转运蛋白,BM-CP1)。对近年来关于UCP的动物学研究以及在人体中的研究两个领域中的实验结论做了一个总结,对UCP在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解偶联蛋白在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邹飞  于磊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50-1951
棕色脂肪组织(BAT)是哺乳动物体内非战栗产热的主要来源,对于维持动物的体温和能量平衡起重要作用。位于BAT线粒体内膜的解偶联蛋白(UCP)是决定BAT功能的关键因素,其作为质子通道驱散氧化呼吸时形成的H^ 梯度,从而增加呼吸,阻止ATP形成,通过将呼吸链与ATP产生过程解偶联来影响体内能量平衡。这些解偶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解偶联蛋白家族成员,主要有UCP1、UCP2、UCP3、UCP4以及UCP5(脑线粒体转运蛋白,BM-CP1)。对年来年关于UCP的动物学研究以及在人体中的研究两个领域中的实验结论做了一个总结,对UCP在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近期研究显示线粒体解偶联蛋白(UCPs)家族分布于神经系统中的UCP2、UCP4和UCP5可通过调节线粒体生物起源、钙流量、自由基产物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就这一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3项指标与脑侧支循环分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脑侧支循环分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氧胺酮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s 2,UCP 2)表达的影响及在脑保护作用中的机制. 方法 45只体质量在250~300 g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加放血降压再回输法建立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电图出现低幅持续性7 Hz、30~40μV的θ节律为脑缺血模型成功标志.对照组(C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未放血降压及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缺血损伤组(1组):放血法使平均动脉压降到(40±5)mmHg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侧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氯胺酮干预组(K组):放血降压、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与Ⅰ组相同,侧脑室内注射氯胺酮(1.0 mg/kg).于再灌注6 h后断头取脑组织,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海马UCP 2mRNA表达(n=7);免疫组织化学(IH)法检测海马UCP2蛋白表达(n=8).RT-PCR、IH结果应用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C组UCP2 mRNA(0,91±0.02)表达比较,Ⅰ组脑I/R后6h UCP2 mRNA(1.06±0.02)和K组脑I/R后6 h UCP2 mRNA(1.18±0.06)表达升高(P<0.05),K组脑I/R后6 h UCP 2 mRNA表达高于Ⅰ组(P<0.05);C组UCP2蛋白少量表达(17.91±5.49),Ⅰ组脑I/R后6 h UCP2蛋白(31.56±4.01)和K组脑I/R后6 h UCP2蛋白(44.61±4.96)表达升高(P<0.05).K组脑I/R后6 h UCP2蛋白表达高于Ⅰ组(P<0.05). 结论 氯胺酮促进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UCP 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解偶联蛋白3(UCP3)是解偶联蛋白家族成员之一,系线粒体内膜上阴离子转运蛋白,主要通过质子漏的作用降低线粒体膜内外电化学梯度,影响电子呼吸链,从而使ATP和活性氧的产生减少,使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UCP3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而骨骼肌是机体外周摄取葡萄糖的主要组织,同时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缺陷,故人们推测,解偶联蛋白3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探索UCP3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有助于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主要类型的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死、致残疾病,早期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对水通道蛋白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水通道蛋白4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并且提出以水通道蛋白理论为基础的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检查.笔者对水通道蛋白4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以及水通道蛋白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tanniocalcin-1(STC-1)对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缺氧/缺糖处理构建神经元缺血性损伤模型。构建过表达STC-1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并转染细胞;UCP2 siRNA转染抑制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TC-1和UCP2的m RNA及蛋白表达;乳酸脱氢酶(LDH)方法测定LDH漏出量和噻唑兰(MTT)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活力;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成功建立缺氧/缺糖神经细胞损伤模型。过表达STC-1,缺氧/缺糖损伤的神经元LDH漏出量减少(P0.01),细胞生长活力显著升高(P0.05),Caspase-3活性降低(P0.05),且Bcl-2蛋白表达量增多(P0.01);另外STC-1下游分子UCP2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另外,在过表达STC-1且抑制UCP2的情况下,细胞生长活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STC-1对缺血性损伤的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控UCP2来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纯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3(UCP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线粒体能量转换和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n=10)、单纯低氧组(HC,n=10)和低氧复合运动训练组(HT,n=10)。低氧干预为常压低氧帐篷,模拟11.3%的氧浓度,运动干预为低氧帐篷内53%VO2max强度的跑台训练,1h/d。4周后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ATP合成酶活力、ROS生成速率、UCP3mRNA和UCP3蛋白表达。结果:HC与NC组比较,态3呼吸速率(ST3)、呼吸控制比(RCR)、磷氧比(ADP/O)、ATP合成酶活力、UCP3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0.01),ROS生成速率升高(P<0.05)。HT与HC组比较,ST3、RCR、ADP/O、ATP合成酶活力、UCP3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0.01),ROS生成速率降低(P<0.05)。结论:低氧复合运动可上调骨骼肌线粒体UCP3表达,抑制ROS过度生成,并通过上调ATP合成酶活力,保持线粒体能量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将32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史分为房颤伴脑卒中组(n=127)和房颤不伴脑卒中组(n=198),比较2组血糖、肌酐清除率、血脂、合并疾病、LAD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AD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AD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房颤伴脑卒中组的平均年龄、女性患者比率、合并心力衰竭及高血压患者比率、房颤血栓危险度(CHA_2DS_2-VASc)评分、LAD、肌酐(Cr)、尿酸(UA)均高于房颤不伴脑卒中组,阵发性房颤患者比率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低于房颤不伴脑卒中组(P 0.05或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P 0.01)。ROC分析表明,LAD对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 0.01),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结论 LAD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可以更好预测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1.
脑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神经放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脑动脉狭窄和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措施,恢复正常脑血流和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是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由脑局部血供异常而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5%。出血性脑卒中是指非创伤性的自发性颅内出血,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而在中国,脑卒中分别是男性的第三位死因和女性的第二位死因[1],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脑卒中,是死于缺血性心脏病人数的3倍多[2],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由于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还不很理想,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复发的首要措施是有效的预防,而预防措施的成功有赖于对引起缺血性脑_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的认识和控制.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背景:软骨细胞具有修复受损软骨组织和维持软骨完整性的重要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细胞凋亡、老化和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目的:通过线粒体PCR芯片技术研究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线粒体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收集骨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成人车祸后截肢者的关节软骨细胞,经过细胞的提取和培养、RNA提取和质量检测、mRNA提取和cDNA合成等处理后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与结论:所检测到的84个与线粒体相关的待检测基因中有18个线粒体基因在骨性关节炎中发生了显著改变。以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线粒体基因相对正常成人软骨细胞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倍数表示基因表达的改变情况,其中倍数改变和倍数调节均大于2的上调基因有BBC3,BCL2,SLC25A37等15个,倍数改变小于0.5和倍数调节小于-2的下调基因有CPT1B,SLC25A16,SLC25A24共3个。18个线粒体差异基因功能分类如下:膜极化和电位:BCL2,BCL2L1,TP53,UCP1,UCP3;线粒体转运功能:BCL2,BCL2L1,CPT1B,FXC1(TIMM10B),MFN2,STARD3,TP53,UCP1,UCP3;小分子转运功能:SLC25A16,SLC25A2,SLC25A24,SLC25A31,SLC25A37;靶蛋白:FXC1(TIMM10B),MFN2;线粒体蛋白转入:COX18,FXC1(TIMM10B);内膜转运:FXC1(TIMM10B),TIMM17B;线粒体裂变和融合:COX18,MFN2;线粒体局限化:MFN2;凋亡基因:BBC3,BCL2,BCL2L1,SOD2,P53。结果表明,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线粒体发生了明显的能量代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N-myc下游调控基因2(NDRG2)蛋白表达、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及其联合预测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根据患者发病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组,其中m RS评分0~1分为无残疾组(n=153),2~5分为残疾组(n=147)。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NIHSS评分、NDRG2蛋白表达、mTOR蛋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NDRG2蛋白表达、mTOR蛋白与NIHSS评分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DRG2蛋白表达、mTOR蛋白、NIHSS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NDRG2蛋白表达、mTOR蛋白、NIHSS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残疾组NIHSS评分、NDRG2蛋白表达、mTOR蛋白均明显高于无残疾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可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DRG2蛋白表达、mTOR蛋白与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缺血性脑卒中时各种脑特异性生物化学标志物在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中的变化情况,并试图找到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资料来源:利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5-01有关缺血性脑卒中时各种脑特异性生物化学标志物在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中变化情况的文献,检索词“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erebralischemia”,限定语言类型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1997-01/2005-01的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检索词为“脑血管意外,脑缺血”,限定语言类型为中文。资料选择:浏览文题和摘要,选择与脑缺血发生发展及实验评估有关的脑特异性生化指标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激肽酶、N-乙酰-天冬氨酸的文献,查找典型文献的原文阅读。国内文献主要通过CNKI检索系统分别对上述指标进行检索。资料提炼:检索到的关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血清激肽酶、N-乙酰-天冬氨酸在缺血性脑损伤时的表达与作用的文献共45篇,选择观点相似的文献引用18篇。资料综合:①脑脊液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即使在轻微脑损伤时也是敏感及可靠指标,并且同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②S-100β同脑损伤的体积有显著相关性,并且与出院时神经学功能状态相关。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激肽酶水平显著降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则显著升高,且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血清激肽酶的比值也显著增高,此变化可能有助于脑卒中临床预后的评估。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似乎是反应腔隙性损伤或不严重脑卒中更灵敏的指标。⑤血清N-乙酰-天冬氨酸可作为受缺血影响的脑神经元早期的标志物,并且同外周蛋白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比例可能作为不可逆脑缺血损伤的指标。结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血清激肽酶、N-乙酰-天冬氨酸等脑特异性生物化学指标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状态关系密切,有望成为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状态及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心综合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灶体积进行分型,将本组504例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大灶脑梗死2组,比较这2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按照症状体征演进过程进行分型,将本组215例大灶脑梗死患者分为非进展性大灶梗死和进展性大灶梗死2组,比较这2组患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根据脑缺血灶的解剖部位将患者分4组:脑干、皮层各叶、基底节区及小脑,比较各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脑心综合征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大灶脑梗死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76.74%)高于腔隙性脑梗死(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性大灶脑梗死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87.72%)高于非进展性大灶脑梗死(7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病灶位于脑干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73.53%)高于缺血病灶位于大脑皮层各叶(48.99%)、基底节区(22.22%)及小脑(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心综合征与脑梗死类型和部位相关,脑心综合征提示脑梗死进展或累及脑干.  相似文献   

18.
中国脑卒中发生率持续上升,识别和干预脑卒中危险因素是主要预防措施。新进展强调收缩期高血压发病作用,老年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慢性肺炎支原体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呈量效相关系。体质量和腰围/臀围比与脑卒中相关。平均动脉压是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封面文章     
正线粒体脑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ME)是一种由线粒体DNA或核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分为多种亚型,常被误诊为缺血性脑卒中、脑炎及脱髓鞘脑病等。脑组织1H-MRS出现乳酸(Lac)峰是诊断ME特异性较高的征象,目前其临床应用多限于脑内异常信号区。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促酰化蛋白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对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82例健康人检测分析,同时排除糖尿病和肥胖等因素的干扰,探讨胰岛素抵抗、促酰化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以期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