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及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对高危儿1岁时神经发育状态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住院的71例高危儿进行前瞻性研究, 其中男38例, 女33例;胎龄<37周23例, 37~42周43例, >42周5例;病种为早产23例, 窒息13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例, 低血糖5例, 颅内出血9例, 化脓性脑膜炎3例, 胆红素脑病1例, 新生儿重症肺炎7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5例, 部分高危儿同时有多个病种。高危儿均在矫正胎龄4周时进行EEG及ERP检测;同时在矫正4周及12周时进行2次GMs质量评估, 矫正年龄1岁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神经发育进行评估。以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为1岁时神经发育结局, 分别计算EEG法、GMs质量评估法、EEG+ERP法、EEG+ERP+GMs法预测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采用Kappa系数一致性检验检测EEG法、GMs质量评估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原因,总结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出生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中低出生体重儿52例,相关因素,孕周<37周33例,孕周37~42周17例,>42周胎盘功能不足2例,妊娠合并症17例。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妊娠合并症,降低早产率,从而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选择适宜分娩时间及方式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重度子痫前期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剖宫产围产儿39例,经阴道产围产儿16例;〈34周分娩的围产儿19例,34~37周分娩的围产儿36例。结果剖宫产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阴道产组(P〈0.05);孕34周前终止妊娠围产儿新生儿生长发育迟缓(FGR)、新生儿HIE、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显著高于34~37周终止妊娠的围产儿。结论适当延长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孕周能改善围产儿预后并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高危儿母亲随机分为干预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干预组按照“高危儿母亲情绪管理方案”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健护理。利用焦虑白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高危儿母亲的情绪进行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表及应对方式问卷调查高危儿母亲的一般情况、应对方式。结果干预组在心理干预后SAS标准评分是(38.3±8.2)分,SDS标准评分是(42.5±7.4)分;对照组SAS标准评分是(41.7±9.8)分,SDS标准评分是(47.6±6.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于预后积极应对标准评分为(18.3±8.5)分,消极应对标准评分为(9.2±8.7)分;对照组积极应对标准评分为(13.8±9.4)分,消极应对标准评分为(12.9±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儿母亲经过心理干预后心理压力明显缓解,应对方式更为成熟,实施高危儿母亲情绪管理方案可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羊水过少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同期内分娩总数为2620例,其中羊水过少98例,发生率3.74%,初产妇69例,经产妇29例,全为单胎妊娠,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7.2岁。孕<37周8例,37~40周15例,40+1~41周28例,41~42周33例,≥42周14例。1.2诊断:B超测定羊水指数≤5cm,或最大羊水暗区≤3cm,在分娩结束后证实羊水量<300ml者予以确诊。1.3羊水过少与合并其他高危因素以及各孕周分布情况。病例合并其他高危因素者45例,其中胎儿宫内发育迟缓8例,妊高征11例,前置胎盘3例,臀位5例,过期妊娠12例,…  相似文献   

6.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胎龄26~37周,体质量〈1500g的活产新生婴儿,国内报道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病死率高达23%。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以及危重儿转运技术的完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得到成功救治。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162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治愈率87.6%。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17-3718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42例(70.00%),好转15例(25%),死亡3例(5.0%),围生期因素、感染、呼吸障碍及窒息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早产、窒息、感染等高危因素,提倡儿科医生进产房,尽早胃肠道微量喂养、静脉营养,是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赵文菊 《河北医药》2001,23(1):34-34
自 1996年 1月~ 1999年 6月我院产科接生活产儿 5 6 96例 ,其中窒息 384例 (重度窒息 96例 ,轻度窒息 2 88例 ) ,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6 8例 ,占全部活产儿的1.2 % ,占窒息儿的 17.7%。现就HIE 6 8例的病因分析与预防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 8例HIE中 ,轻度 35例 ,中度 2 8例 ,重度 5例。HIE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儿科杂志 1997年诊断及分度标准[1 ] 。6 8例HIE中男 46例 ,女 2 2例。胎龄 :<37周 8例 ,37~ 42周 49例 ,>42周 11例。体重 :<2 5 0 0g 10例 ,2 5 0 0~ 40 0 0g5 2例 ,>40 0 0g 6例。顺产 2 4例 ,剖宫…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与胎龄之间的关系,了解胎儿的骨骼矿化的特点。方法以不同胎龄的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3组,≤32周胎龄组,32—37周胎龄组,37~42周胎龄组,生后6h内采集空腹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法测定骨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32周胎龄组,32~37周胎龄组,37—42周胎龄组3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23.51±17.43)μg/L、(72.03±17.99)μg/L、(71.63±20.72)μg/L。≤32周胎龄组与32—37周胎龄组,37—42周胎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7周胎龄组和37~42周胎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骼矿化过程发生在32周以后,这是胎儿矿化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4年3月起,将新生儿划分为正常儿和高危儿(又分为高危儿、危重高危儿、隔离儿、早产儿及足月小样儿),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据统计我院1984年3月至1985年9月收新生儿5548例,其中高危儿2294例(41.35%),死亡和病危转科37例(0.67%).而1982年至1983年新  相似文献   

11.
张元铭  杨盛泉  艾莉莉 《安徽医药》2019,40(3):241-243,247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量表评估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12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应用GMs量表分别对其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进行评估,随访至12个月龄,以神经生物学结局(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判定)为标准,评估对比GMs量表、52项神经运动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扭动运动阶段,GMs量表评估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81.11%、阳性预测值48.48%和阴性预测值92.40%;不安运动阶段,GMs量表评估敏感性为59.09%、特异性94.44%、阳性预测值72.22%和阴性预测值90.43%;52项神经运动检查敏感性为54.55%、特异性68.69%、阳性预测值30.00%和阴性预测值86.11%;不安运动阶段,GMs量表检测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大于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s量表可准确预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结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姜俊红  吴德 《安徽医药》2019,40(9):979-982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疗法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98例6月龄高危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n=100)采用多感官刺激疗法+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n=98)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以及脑性瘫痪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性瘫痪发生率3.00%,对照组为5.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疗法能提高高危儿的Gesell发育商和听力水平,提高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574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听力学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川梅  吉鎏  张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69-1471
目的:了解未通过筛查的婴幼儿听力诊断情况.方法:用脑十听觉诱发电位(ABR)、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ASSR)及声导抗技术对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进行听力学评估.结果:574例听力筛查未通过者于出生6个月内诊断为听力正常372例,占未通过听力筛查的64.8%;异常202例,占未通过听力筛查的35.2%,其中49例首次诊断是异常,多为轻中度听力异常及早产者,复诊时测试为正常.结论:对筛查后可疑听力损失的婴幼儿进行有效的确认以及跟踪随访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并神经发育疗法超早期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nce,CCD)的疗效。方法对86例CCD患儿(年龄0-<6月)随机分为超早期治疗组:45例;超早期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所有病例在干预前及干预3月后用上海-Ge-sell发育量表及GMFM量表对运动功能及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超早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80.0%)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73,P<0.01);治疗组在动作能、应物能及应人能三个能区的发育商进步分数分别为9.25±1.85、7.9±2.01、7.41±1.45,均显著高于超早期对照组(7.15±1.54;6.12±1.47;6.13±1.54。P<0.05,0.05,0.05)。结论对CCD患儿超早期实施电刺激小脑顶核并神经发育疗法可有效促进其动作、应人、应物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世兰 《哈尔滨医药》2012,32(4):269-270
目的 通过对181例巨大儿的临床分析,寻找准确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81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纳入研究,选择相应时间分娩的181例出生体重<4000g的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比较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孕产次、分娩方式、合并症及新生儿有关情况.结果 巨大儿组母亲身高、孕期体重增长、分娩孕周、孕产次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巨大儿男婴多于女婴.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为72%,高于对照组(33.0%).结论 产妇体重、身高、分娩孕周及宫高、腹围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超声检查对估计巨大胎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高危儿随访联合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残障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 我院收治的围产期高危儿63例,分为早期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同时选取足月健康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婴儿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等发育指标以及发育商等神经功能指标的差异。比较早期干预组和未干预组12月龄时神经运动功能正常率。结果:未干预组的高危儿在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以及发育商均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在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以及发育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12月龄时神经运动功能正常率79.2%,高于未干预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神经发育状况监测,并进行早期干预指导,能有效的提高高危儿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李奕  郭尚宏  刘映麟 《天津医药》2001,29(7):395-396
目的:总结医疗性早产的妊娠结局,分析医疗性早产的利弊及与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对近4年144例医疗性早产进行分析,并对160例新生儿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产母死亡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新生窒息20例(12.5%),死亡3例(1.9%),转新生儿ICU病房99例(61.9%)。结论:医疗性早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减少母儿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Assessment of whether pesticide exposure is associated with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children can best be addressed wit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both the human and animal peer-reviewed literature. This review analyzed epidemiologic studi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exposure to pesticides during pregnancy and/or early childhood is associated with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children. Studies that directly queried pesticide exposure (e.g., via questionnaire or interview) or measured pesticide or metabolite levels in biological specimens from study participants (e.g., blood, urine, etc.) or their immediate environment (e.g., personal air monitoring, home dust samples, etc.) were eligible for inclusion. Consistency, strength of association, and dose response were key elements of the framework utilized for evaluating epidemiologic studies. As a whole, the epidemiologic studies did not strongly implicate any particular pesticide as being causally related to adverse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few associations were unique for a health outcome and specific pesticide, and alternative hypotheses could not be ruled out. Our survey of the in vivo peer-reviewed published mammalian literature focused on effects of the specific active ingredient of pesticides on functional neurodevelopmental endpoints (i.e., behavior, neuropharmacology and neuropathology). In most cases, effects were noted at dose levels within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or higher compared to the point of departure used for chronic risk assess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us, although the published animal studies may have characterized potential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using endpoints not required by guideline studies, the effects were generally observed at or above effect levels measured in repeated-dose toxicology studies submitted to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Suggestions for improved exposure assessment in epidemiology studies and more effective and tiered approaches in animal test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CP)儿童睡眠脑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部分剥夺睡眠法对57例年龄4~48个月的足月CP儿进行睡眠脑电图描记。结果 53例EEG异常(93.0%),主要异常为睡眠纺锤波缺失(80.7%),见于各型CP,3个月时即可检出;两半球脑波明显不对称占22.8%,主要见于偏瘫以及存在左右差的双瘫型CP;痫样放电占19.5%,见于合并癫痫发作者。结论 睡眠EEG检查有助于CP早期诊断、分型、合并癫痫的诊断,可作为高危儿随访及早期CP患儿常规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