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颈性眩晕诊断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2016年间颈性眩晕的患者66例,对其临床症状、磁共振MR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寰椎至枕骨大孔处局限性变细、显影变淡,16例患者在C2~3椎体水平走形迂曲;35例患者一侧椎动脉全程显影变细、变淡,3例患者结合颈部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一侧椎动脉走行异常;8例患者双侧椎动脉MRA显影良好,但头颅MRA显示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显影变细、不规则。2例患者在眩晕的同时伴有颈枕部疼痛,经颈部MRA检查怀疑动脉夹层,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AS)确诊。结论颈部MRA能够很好地为临床提供直观的颈部血管的影像资料,有助于临床诊断颈性眩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术中及术后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13例,根据术中及术后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研究组(发生1种或几种不良事件,230例)和对照组(无不良事件,283例).分析入组患...  相似文献   

3.
孔健华 《当代医学》2021,27(11):3-6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中急性胸痛评分的应用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急性胸痛在本院就诊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不同状态患者急性胸痛评分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分析急性胸痛评分对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情况。结果行急诊PCI术、急诊入院的独立风险因素为TIMI评分,行急诊PCI术、随访30 d内死亡、急诊入院的独立风险因素为GRACE评分;TIMI评分可预测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行急诊PCI术、急诊入院(P<0.05),GRACE评分可以预测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随访30 d内死亡、急诊PCI术、急诊入院(P<0.05)。结论与TIMI评分相比,GRACE评分是急性胸痛患者危险分层的较好指标,能有效判断急性胸痛患者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行急诊PCI术、急诊入院、随访30 d内死亡等不良预后风险,并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构组(94例),根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24例)、未发生组(96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结果 左心室重构组、无左心室重构组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高危斑块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未发生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方法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2-07~2013-12收治的48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随机方法分组。参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以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试验组患者术前至术后半年给予氯吡格雷以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参照组相似(P>0.05)。试验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栓素B2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至术后半年给予氯吡格雷维持治疗,不会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影响,有利于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部血管硬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4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9例及对照组50例。结果冠心病组IM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部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MT厚度与冠心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颈总动脉IMT与冠心病之间的r=0.744,颈内动脉IMT与冠心病之间的r=0.317)。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与冠心病发病有明显相关性,颈总动脉IMT与冠心病之间的r=0.744,颈内动脉IMT与冠心病之间的r=0.317,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由此得出,颈部血管超声可作为评估冠心病的重要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8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7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48h测定血浆hs-CRP水平。按术后hs-CRP水平分为2组,A组(hs-CRP水平<4.0mg/L)86例,B组(hs-CRP水平≥6.0mg/L)41例。分析并记录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48h血浆hs-CRP水平较前显著升高(P<0.05),B组术后1周内和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48h血清hs-CRP水平较术前增高,增高程度是PCI术后6个月内预后的强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R)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5例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直接PCI术前、术后1h各记录心电图1次,检测STR情况.PCI术后1 h STR≥50%患者为STR组(46例),STR< 50%者为STR不良组(19例),术后1、6、12个月各进行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1次,测量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随访1年,观察患者PCI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STR不良组1、6、12个月的LVEF值低于STR组(P均<0.05),LVEDd值大于STR组(P均<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稍高于ST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直接PCI后1h STR不良者预后差、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左室心功能恢复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PCI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PCI术后予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记录两组支架内血栓形成率、上消化道出血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内血栓形成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可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且不会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多参数评分量表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不良转归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以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术后1年发生再狭窄、脑卒中或者死亡等不良转归事件的患者纳入转归不良组(35例),将转归良好的患者纳入转归良好组(115例).比较两组患...  相似文献   

11.
章祎 《中华全科医学》2011,(7):1053+108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冠脉支架术后联合应用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行冠脉支架术的1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A组,n=63)和阿司匹林组(B组,n=62)。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通治疗、卒中)及抗血小板药物副作用(出血、皮疹、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发生2例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1例、靶血管再通治疗1例),阿司匹林组发生10例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1例、心肌梗死1例、靶血管再通治疗8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抗血小板副作用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术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8个月安全、有效,可减少冠脉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RDW和Lp-PLA2对冠心病心绞痛急诊PCI术后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测得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分别比较两组PCI术后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评价RDW和Lp-PLA2对冠心病心绞痛PCI术后不良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的RDW水平为10.10%~16.80%,中位数为13.3%,所有患者的Lp-PLA2水平为57~645 ng/mL,中位数为348 ng/mL。RDW高水平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3例,29.55%)显著高于低水平组(4例,11.11%)(χ2=4.021,p=0.045)。Lp-PLA2高水平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3例,31.71%)显著高于低水平组(4例,10.26%)(χ2=5.496,p=0.019)。RDW单独诊断的AUC为0.808,最佳截断值为15.15%,敏感度为0.647,特异性为0.873;Lp-PLA2单独诊断的AUC为0.817,最佳截断值为445.5 ng/mL,敏感度为0.706,特异性为0.857;ROD和Lp-PLA2联合诊断的AUC为0.821,最佳截断值处的敏感度为0.765,特异性为0.857。结论:RDW和Lp-PLA2水平越高,冠心病心绞痛PCI术后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越高。RDW和Lp-PLA2联合检测对PCI术后不良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叶酸联合维生素B6(VitB6)辅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及心功能恢复、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8月于淄博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PCI术后应用叶酸联合VitB6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心肌受损因子水平变化、血清Hcy、AMPK表达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心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期间心血管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肌受损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AMPK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尿酸(UA)联合N端激素脑利钠肽(NT-ProBNP)预测急性心力衰竭(AHF)短期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67例急性心衰患者的UA和NT-ProBNP水平,平均年龄(68.23±12.47)岁;男66例,女101例。患者随访3个月并评估心血管事件。结果:167例患者中,20例(11.98%)死亡,17(10.18%)例在随访期间因急性心衰再次入院。单变量分析,高水平UA、NT-ProBNP肌酐清除率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高龄为心血管事件短期预测因子。多变量Cox风险分析表明,UA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相关(风险比,1.127;95%CI 1.013~1.262;P=0.027)。结论:UA和NT-ProBNP联合作为短期心血管事件预后因子,效果优于单独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轻型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中,验证同时存在症状性大动脉狭窄和新发梗死病灶预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 分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前瞻性入组的发病24h内的轻型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3分]或TIA 患者。患者均在发病后3天内完成磁共振检查(必须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主要终点事件为90天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事件。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症状性大动脉狭窄和出现急性新发梗死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2018年2月~2020年1月,连续性入组392例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其中38例(9.7%)患者在90天内脑卒中复发。与非症状性大动脉狭窄且不伴新发梗死病灶的患者比较,同时存在症状性大动脉狭窄和新发梗死病灶患者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复发风险显著升高 (16.7% vs 1.8%, HR=8.70,95%CI:1.31~57.78)。结论 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中,同时存在症状性大动脉狭窄和新发梗死病灶与早期脑卒中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悦胶囊联合依替巴肽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行PCI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术,术中注射依替巴肽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悦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心脏舒张末期容积(EDV)、心脏收缩末期容积(ESV)、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水平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EDV、ESV和WMSI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6MWT、LVEF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悦胶囊联合依替巴肽应用于行PCI的ACS患者中可提高疗效,改善其心功能,降低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将依替巴肽应用于行PCI的ACS患者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PCI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情况、住院时间、近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期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康复,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康复基础上实施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康复,持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心功能、运动耐力、不良心血管事件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LVEDD、LVESD较对照组短,LVEF、FS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6MWD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64%)比对照组(14.55%)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QOL-BREF中社会、心理、环境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康复能够促进AMI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恢复,增强患者运动耐力,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前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缺血事件的效果。方法急诊行PCI术的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PCI术前给予口服氯吡格雷300 mg,试验组PCI术前给予口服氯吡格雷600 mg,两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术后30 d内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30 d,试验组死亡1例,无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明确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发心肌梗死发生,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死亡1例,再发心肌梗死2例,明确的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2例,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67%,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给予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可显著减少术后30 d内心血管事件,并且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戴晓萍 《安徽医学》2013,34(8):1145-1147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AMI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PCI治疗作为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PC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区域血管TIMI分级、术后4周内病死、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分级3级者为33例(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72.22%,χ2=4.60,P0.05)。观察组术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8%(χ2=4.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血管出血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4例(11.12%)出血,对照组2例(5.55%)出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域血管血流,降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