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50~70岁年龄段人群钙化性瓣膜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试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症状前提供预警。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年龄50~70岁的患者205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钙化组(n=107)和非钙化组(n=98)。对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及狭窄血管病变程度与主动脉瓣膜钙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瓣膜钙化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钙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差异外,瓣膜钙化组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及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均高于非钙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瓣膜钙化组冠心病发生率高达64.49%,其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为42.99%,2支冠状动脉病变者13.08%,≥3支冠状动脉病变者为8.41%,而非钙化组冠心病发生率仅17.35%,且大多数为单支病变。无论冠心病总发病率,还是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支数,瓣膜钙化组均明显高于非钙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瓣膜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有相关性,心脏瓣膜钙化可简便、有效地筛选需进一步接受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及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145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同时期60例血压正常人为血压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根据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螺旋CT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将其分为冠状动脉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依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各组血清γ-GT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随着高血压等级的增加,患者血清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不同钙化程度患者血清γ-GT水平、CA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钙化程度的加剧,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γ-GT水平、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剧,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血清γ-GT水平与CACS、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γ-GT是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γ-GT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患者钙化斑块与年龄的关系,分析不同性质斑块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C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评价效果的影响。方法对行CTCA检查的冠状动脉钙化患者1 021例行年龄相关分析,对56例均行CTCA和CAG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钙化节段统计,比较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50%的CTCA与CAG评价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冠状动脉钙化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0);837个冠状动脉节段中307段存在≥50%的管腔狭窄,有钙化斑块67段,钙化为主斑块30段,混合斑块77段。CTCA在观察斑块的性质方面优于CAG,在对冠状动脉混合斑块和钙化为主斑块的CTCA评价与CAG评价在95%的可信区间内差异性较小,对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管腔≥50%的狭窄程度评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与CAG比较,CTCA评价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灵敏度高,在评价斑块性质方面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结合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68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测定CACS、测量颈动脉IM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心病组3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非冠心病组32例,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者.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CACS值及颈动脉IMT.结果冠心病组CACS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49.5±86.3)分和(74.7±25.2)分,t=13.670,P<0.01],且CACS值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增加.冠心病组IMT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69±0.13)mm和(1.11±0.05)mm,t=13.587,P<0.01].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IMT与CACS呈正相关(r=0.950,P<0.01).36例冠心病患者中,CACS与IMT均阳性28例(77.8%);32例非冠心病患者中,CACS与IMT均阳性4例(12.5%),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76,P<0.01). 结论 CACS与颈动脉IMT测定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无创性冠心病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133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急性胸痛患者,分别接受64排CTCA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定量冠脉造影(QCA)为诊断标准,评价CTCA诊断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准确性.结果: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3.4%,阳性预测值94.2%.Pearson相关分析示:CTCA和冠脉造影评价的冠脉直径狭窄程度显著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钙化程度是CTCA诊断冠心病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RR=2.37,95%CI:1.35-4.18,P=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钙化积分对预测冠脉三支血管存在≥50%或≥75%狭窄有预测作用,P均<0.05.结论: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对冠心病的筛查和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指标对老年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计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连续入组的非心脏手术术前怀疑冠心病而行CCTA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征资料,包括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MS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支数(N)、节段累及积分(SIS)、节段狭窄积分(SSS);记录推迟或放弃手术的原因、分析CCTA结果对非心脏手术计划的影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冠状动脉MSS、N、SIS及SSS与非心脏手术计划改变之间的关系,计算优势比(OR),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本研究共398例患者,其中76例(19.1%)冠状动脉无异常表现;220例(55.3%)表现为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征象;102例(25.6%)显示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征象;参考CCTA结果,340例(85.4%)患者如期进行了手术,26例(6.5%)患者干预后择期进行手术,32例(9.2%)放弃手术;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个体冠心病的MSS、N、SIS及SSS是老年非心脏手术计划改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7,2.89,1.17及1.16(均P0.05)。个体冠心病的MSS、N、SIS及SSS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13,0.615及0.624,0.648,SIS及SSS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50和3.50。结论:应用CCTA评价术前怀疑冠心病的老年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均会影响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87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252例,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分组,术前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功能的关系。结果: 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1支病变时,左室收缩功能改变不明显,舒张功能出现减退(P<0.05或P<0.01)。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完全闭塞时,舒张功能明显减退(P<0.01),收缩功能与受累血管数量、病变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脏的功能有一定影响,冠心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先于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措施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患者109例.采用标准化问卷调查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层CTC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检查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05例,均采用128层CTCA进行检查,并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结果 128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2.02%、特异度为95.76%、准确度为94.87%。128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度为91.60%、特异度为98.85%;诊断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敏感度为92.38%、特异度为98.72%;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度为93.83%、特异度为98.16%;诊断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度为85.19%、特异度为99.43%。结论 128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尤其对轻中度狭窄有更好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临床冠状动脉狭窄的常规筛检及舒缓随访手段之一,以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循环微小RNA-204(microRNA-204)水平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钙化积分(CACS)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确诊并行冠状动脉CTA的糖尿病患者179例,经CACS评估冠状动脉钙化(CAC)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钙化组(CACS10,99例)及非钙化组(CACS≤10,80例)。从中选取匹配的5例钙化组(CACS10)和5例非钙化组(CACS≤10)的患者,使用microRNA微阵列分析其血浆microRNA水平。为了验证微阵列分析的结果,使用qRT-PCR对两组microRNA-204定量检测,进行单变量线性回归评估microRNA-204水平与CACS之间的潜在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microRNA-204的潜在诊断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RNA微阵列分析得到钙化组较非钙化组microRNA-20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经qRT-PCR进一步印证了钙化组血浆中microRNA-204显著下调(P0.05)。通过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钙化组血浆循环microRNA-204水平与反应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的CACS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microRNA-204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 7(0.919 1~0.978 2,P0.0001),诊断临界值为21.3,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79.6%。结论钙化组患者血浆中microRNA-20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反映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的CACS与microRNA-204之间存在负相关,可能对进一步验证人血浆microRNA-204水平宏观反映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钙化有重要意义。microRNA-204可能是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107例接受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病变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41例显示冠状动脉显著狭窄,但狭窄未累及窦房结动脉起源的冠状动脉或狭窄在窦房结动脉发出以远血管段。其中27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造影无再狭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临床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但窦房结功能并未改善。结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并非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但难恢复窦房结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外科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的重要原因.在美国,每年大约有2700万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而多达5万例患者于术后发生心肌梗死.POISE研究显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死亡率为2.7%,其中1.6%为心血管源性死亡,心血管事件约占非心脏手术相关性死亡原因的50%[1].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老年人和非老年人左冠状动脉主干(LM)狭窄的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及预后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年龄≥65岁者为老年组,其余为非老年组。结果:①老年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发生率(5.1%),高于非老年患者(2.3%)。②老年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比非老年组多见,而非老年组吸烟、肥胖、脂质异常者高于老年组。③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28.6%)高于非老年组(17.7%),心力衰竭发病率高、程度重。④老年患者左冠脉主干狭窄以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90%),并且以合并三支病变者多见。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多位于左主干远端分叉处(79%)。⑤34例(48.6%)老年LM患者和28例(54.9%)非老年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术后大部分患者心绞痛消失,症状好转。手术死亡率为2.5%。结论: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发生率略高,多伴发糖尿病、高血压,合并有多支血管病变,病情更严重,提示预后更差。无病保护左主干的介入治疗正在兴起,目前CABG仍是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单支血管和多支血管支架术治疗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4-04至2005-04所有接受冠状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486例女性患者,分为置入单支血管组(n=344)和多支血管组(n=142).所有患者完成1年临床随访,其中103例(21%)患者在支架术后6~9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多支血管组较单支血管组支架置入成功率(99.1%比99.2%)、操作并发症(2.8%比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显示多支血管组较单支血管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8.4%比3.8%,P=0.01)和靶病变血运重建(4.2%比1.7%,P<0.0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心脏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分析显示再狭窄多支血管组(19.6%)较单支血管组(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年随访表明,女性冠心病患者单支血管支架术较多支血管支架术临床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脏病理和心肌代谢组学的影响。 [方法]取35例接受心脏移植的ARVC患者受体心脏冠状动脉和心室6个部位(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以及右心室前壁、后壁、室间隔),冠状动脉组织切片行HE染色,并定量分析其狭窄程度;心室组织切片行Masson染色,经图像处理后定量分析心脏组织中心肌、纤维、脂肪成分所占比例。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脏组织进行代谢物提取及代谢组学分析。无冠状动脉狭窄组、轻度冠状动脉狭窄(<50%)组、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50%)组的心脏组织中心肌、纤维、脂肪成分的差异和代谢物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35例ARVC患者中,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0例(28.6%),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1例(31.4%),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4例(40.0%)。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接受心脏移植的年龄显著高于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和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48.5±10.7)岁比(33.8±10.5)岁和(31.0±13.4)岁,P=0.015]。中重度、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和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纤维、脂肪成分所占比例在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和右心室前壁、后壁、室间隔6个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检测发现105种代谢物,集中于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戊糖磷酸代谢及糖酵解糖异生代谢等通路,与无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心肌组织相比,中重度、轻度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心肌组织中没有显著上调或下调的代谢产物。主成分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三组之间的代谢谱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ARVC患者中,中重度、轻度冠状动脉狭窄与无冠状动脉狭窄者的心脏组织中心肌、纤维、脂肪所占比例无明显组间差异,代谢组学检测亦无明显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几种常见表现,为临床合理诊断冠脉狭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冠脉狭窄情况的监测,分析整体检测情况,统计不同冠脉狭窄的诊断情况,并作具体分析。结果92例(76.7%)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冠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32例(34.8%),中度狭窄40例(43.5%),重度狭窄16例(17.4%),完全闭塞4例(4.3%);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CT显像存在明显差异性,狭窄程度严重者,钙化发生率更高,且钙化更严重。结论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因狭窄程度不同存在差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可通过CT诊断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较准确诊断,并根据狭窄程度,合理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已经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需要接受非心脏手术.对于这类人群的处理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国内对此类患者尚无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尚未制定针对性指南.新近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发布了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的评估与处理的最新指南[1].本文结合该指南和近几年来有关PCI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的最新进展,综述目前有关PCI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的最佳措施和评估建议,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PCI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处理,降低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提高PCI患者非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入选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并于10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第二代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患者显示冠状动脉240支共740节段,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基于节段水平分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4.4%、97.0%、86.4%、96.50%、94.7%;基于血管分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5.5%、92.3%、90.4%、88.2%、89.2%。结论大螺距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作为一项新的成像方法,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CT心肌灌注成像(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显示的心肌灌注缺损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行CTCA及CT-MPI检查,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CTCA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180支,其中正常冠状动脉56支,狭窄冠状动脉124支。按照LAD、LCX、RCA三支冠状动脉供血范围统计,CT-MPI显示86支冠状动脉灌注正常,94支冠状动脉存在灌注缺损。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缺损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左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04例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1月至9月来我科室进行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04例患者均应用256层螺旋CT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CA),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情况;并对比分析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CA)与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检查对患者LV-EDV、LV-ESV、LVEF各项心功能参数的评价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左冠主支、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动脉等340支血管进行检查,CTA检出146支冠状动脉狭窄,CAG检出134支冠状动脉狭窄,两种方式均显示狭窄的冠状动脉共计128支,两种检查方式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CTCA与2D-TTE检查患者的LV-EDV、LV-ESV、LVEF等心功能参数的评价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方面的诊断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其对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取性,且该检查方式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的优点,因此该检查方式可作为目前临床进行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首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