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微小核糖核酸126(microRNA-126)的关系。方法 5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依据血清25(OH)D3水平分为3组,维生素D适当组、不足组和缺乏组。同期选择15例因支气管异物接受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确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iR-126相对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清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miR-126、BALF miR-12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血清和BALF中miR-126依次缺乏组不足组适当组对照组(P 0.05)。血清25(OH)D3水平与BALF中miR-126呈负相关(P 0.05),与PEF、FEV1%、FEV1/FVC呈正相关(P 0.05)。结论低水平25(OH)D3可能促使miR-126在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及BALF中上调,并导致免疫失衡,肺功能水平下调,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郭静  刘泮力 《陕西医学杂志》2022,(7):863-865+86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免疫球蛋白E(IgE)和血栓素B2(TXB2)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P)老年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治疗的MP感染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8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组),同时选取无MP感染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支气管哮喘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ET-1、IgE和TXB2水平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组患者血清TNF-α、ET-1、IgE和TXB2分别为(177.28±34.49)pg/ml、(87.29±30.33)ng/L、(101.10±23.39)IU/ml和(370.40±61.19)ng/L,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组患者FEV1/FVC为(60.03±7.78)%,明显低于支气管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维生素D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维生素D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哮喘控制情况、肺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2、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哮喘控制率及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布地奈德相比,布地奈德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及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E选择素(sE-SLT)、白细胞介素-25(IL-25)、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变化与其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急性期组、6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缓解期组)(2015年11月~2018年6月),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的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期组的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的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组的FEV1%、PEF、FVC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的FEV1%、PEF、FV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的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组患儿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水平与FEV1%、PEF测定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水平升高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发作及其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20例作为哮喘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FN-γ、IL-4、IL-10水平,检测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75%呼气中期流量(MEF75%)、50%呼气中期流量(MEF50%)、25%呼气中期流量(MEF25%)、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 两组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FN-γ、IL-10、FVC、FEV1、MEF75%、MEF50%、MEF25%、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低于对照组;哮喘组血清IFN-γ、IL-10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哮喘组血清IL-4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血清IFN-γ、IL-10水平与FVC、FEV1、PEF均呈正相关(P?<0.05),IL-4水平与FVC、FEV1、P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哮喘组的血清IL-4水平升高、血清IFN-γ、IL-10水平降低,并且与患儿肺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普米克令舒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酸碱度(pH值)]、肺功能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呼气峰流速值(PEF)]、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_2、pH、FEV1、FVC、FEV1/FVC及PEF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TNF-α、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普米克令舒相比,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64-146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干扰素γ(IFN-γ)、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10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MP-9、IFN-γ、MIP-1α水平和呼气峰流速(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探讨血清MMP-9、IFN-γ、MIP-1α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MMP-9、MIP-1α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而哮喘组血清IFN-γ水平及肺功能PEF、FEV1/FVC则低于健康组(P<0.05)。哮喘患儿血清MMP-9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指标PEF、FEV1/FVC均呈显著负相关(r=-0.399,P<0.05;r=-0.407,P<0.05),MIP-1α水平与PEF、FEV1/FVC也呈显著负相关(r=-0.380,P<0.05;r=-0.346,P<0.05);而血清IFN-γ水平与PEF、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r=0.460,P<0.05;r=0.431,P<0.05)。治疗后,治疗有效组患儿血清MMP-9、MIP-1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血清INF-γ水平则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MMP-9、IFN-γ、MIP-1α水平与肺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孟鲁司特钠、辅舒酮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夏邑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6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孟鲁司特钠联合辅舒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气道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呼气峰流速值(PEF)]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_1%Pred、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孟鲁司特钠、辅舒酮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气道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速值(PEF)、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用力肺活量(FV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PEF、FEV_1和FV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PEF、FEV_1和FV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改善患儿肺功能,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白细胞介素(IL)-17、IL-3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单次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诱导痰上清,并分别于哮喘急性发作期与治疗缓解期时采集观察组的诱导痰上清.分别比较两组诱导痰上清中IL-17、IL-38水平,并分析观察组IL-17、IL-38与各肺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期时诱导痰上清中的IL-17水平高于缓解期水平及对照组,IL-38水平低于缓解期水平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哮喘治疗缓解期时IL-38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中IL-17水平与IL-38水平呈负相关,IL-17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75%)、FEV1与预测值百分比、PEF与预测值百分比、FEF50%与预测值百分比呈负相关,IL-38水平与以上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临床缓解期哮喘患者IL-17、IL-38水平与以上各肺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IL-17水平升高,IL-18水平降低,IL-17、IL-38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CD5抗原样蛋白(CD5L)、补体C3、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确诊的55例MPP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来该院就诊的55例MPP但无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维生素D、CD5L、补体C3、补体C4、IgG、IgM、IgE、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结果 观察组维生素D、CD5L低于对照组,补体C3、补体C4、IgG、IgM、IgE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VC、FEV1、PEF低于对照组,TNF-α、MMP-2、MMP-9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对重度哮喘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洛阳市第二中医院116例重度哮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吸氧、祛痰、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BiPAP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1秒率(FEV1/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7(IL-17)、白介素-33(IL-33)]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FEV1%、FEV1/FVC、PEF水平及TNF-α、IL-17、IL-3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PEF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IL-17、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哮喘患者BiPAP无创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维生素D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予以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予以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维生素D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哮喘症状评分[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日间评分、夜间评分]、肺功能[峰值呼气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8%,高于对照组的83.61%;治疗后观察组C-ACT评分高于对照组,日间评分、夜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PEF、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为该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呼气肺活量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比值(FVC/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PEF及FVC/FEV1水平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VC、PEF及FVC/FEV1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b-FGF及PDGF-BB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NF-α、CRP、b-FGF及PDGF-BB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气道重塑,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7月该院治疗的98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均49例。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则加以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IgG、呼气峰值流速(PEF)、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IL-6低于对照组,IgA、IgG、PEF、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合应用有助于下调哮喘患儿体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消除哮喘不适症状,提升患儿免疫功能与肺功能,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6.
郭春霞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88-2589
目的分析西替利嗪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接受布地奈德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呼气容积(FEV_1)及呼气高峰流量(PEFR)]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FVC、PEFR及FEV_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FVC、PEFR及FEV_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及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TNF-α、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西替利嗪联合布地奈德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COPD患者80例,其中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40例作为AECOPD组,稳定期COPD(SCOPD)患者40例作为SCOPD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25(OH)D和TNF-α水平,免疫层析法测定CRP水平。比较3组对象肺功能指标、25(OH)D、TNF-α及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ECOPD组和SCOPD组患者FEV1/预计值、FEV1/FVC和25(OH)D水平均降低,CRP和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COPD组相比,AECOPD组患者FEV1/预计值、FEV1/FVC和25(OH)D水平均降低,CRP和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OH)D水平与FEV1/预计值及FEV1/FVC均呈正相关(r=0.532和0.638,均P<0.05),与TNF-α和IL-6水平均呈负相关(r=-0.693和-0.522,均P<0.05)。结论血清25(OH)D通过影响COPD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参与其发生、发展,其水平与疾病的进展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伴喘息儿童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以及Th1细胞/辅助性Th2细胞(Th1/Th2)免疫平衡状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分为喘息组32例和非喘息组28例,选择同期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体检健康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儿童第一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FeNO、IFN-γ、IL-4、IFN-γ/IL-4的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FeNO、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 (IL-4)、IFN-γ/IL-4水平与FEV1、FEV1/FVC、PEF的相关性。结果 喘息组患儿FEV1、FEV1/FVC、PEF水平明显低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非喘息组患儿FEV1、FEV1/FVC、P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患儿FeNO、IFN-γ、IL-4水平明显高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非喘息组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水平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于荥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6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哮喘病情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每组分别为20例、22例和24例,并收集同时期就诊30例非哮喘患儿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儿童血清1,25-(OH)_2D_3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MP-9、TNF-α、TGF-β1、IL-6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巨噬细胞、炎症细胞数目变化。结果哮喘患儿血清1,25-(OH)_2D_3水平之间关系为轻度哮喘中度哮喘重度哮喘,而MMP-9、TNF-α、TGF-β1和IL-6水平则为重度哮喘中度哮喘轻度哮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MP-9、TNF-α、TGF-β1、IL-6水平与血清中1,25-(OH)_2D_3之间的关系均为负相关(r=-0.539,-0.447,-0.461,-0.384;P0.05);两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数目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巨噬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1,25-(OH)_2D_3水平下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MP-9、TNF-α、TGF-β1、IL-6水平上升,这种变化趋势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症哮喘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动态变化,评估其判断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102例哮喘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哮喘组(42例重症哮喘患者)和轻症哮喘组(6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人作为对照组。随访1年后根据是否发生未控制哮喘发作将重症哮喘组分为控制亚组与再发亚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7天分别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IL-13、MIP-1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3组研究对象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和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治疗第7天重症哮喘患者血清IL-13、MIP-1α与FEV1、MMEF及PEF的相关性,比较重症哮喘组中控制亚组与再发亚组患者治疗第7天时血清IL-13及MIP-1α水平,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各临床指标与患者随访1年再发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患者血清IL-13和MIP-1α水平对重症哮喘患者再发作的判断价值。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重症哮喘组和轻症哮喘组患者血清IL-6、IL-13、TNF-α和MIP-1α水平逐渐降低(P<0.05),而FEV1、FEV1/FVC、MMEF和PEF逐渐增加(P<0.05);同一时间点重症哮喘组患者血清IL-6、IL-13、TNF-α和MIP-1α水平高于轻症哮喘组(P<0.05)和对照组(P<0.05),而重症哮喘组患者FEV1、FEV1/FVC、MMEF和PEF低于轻症哮喘组(P<0.05)和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重症哮喘患者血清IL-13及MIP-1α与FEV1、MMEF及PEF呈负相关关系(P<0.05)。随访1年,重症哮喘组控制亚组患者血清IL-13及MIP-1α水平低于再发亚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后重症哮喘患者血清IL-13及MIP-1α水平差值为再发作危险性因素(OR=2.867,P=0.023; OR=2.135,P=0.033)。结论:重症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IL-13和MIP-1α水平降低程度能较好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及随访1年后再发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