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轮换记录单在糖尿病患者注射部位规范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单结合注射部位轮换卡,对照组在腹壁处、大腿外侧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观察两组注射部位皮肤情况、疼痛、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疼痛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时,运用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单结合注射部位轮换卡,可以减少注射部位并发症、减轻注射时疼痛感、不易导致血糖波动,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综述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研究进展,指出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规范轮换在病人血糖控制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不正确的部位轮换会导致病人脂肪增生和血糖波动,临床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并分析首次选择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在自我注射时注射部位选择及轮换现状。方法选取初次自我注射胰岛素的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患者220例,应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注射部位及轮换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自我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部位选择及轮换现状不容乐观。结论应规范胰岛素注射技术,加强风险教育,转变自我注射胰岛素患者的意识及行为。  相似文献   

4.
5.
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波  张玉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91-2192
胰岛素注射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胰岛素注射需要长期进行,因为每天都要进行2~4次注射,每年注射次数达730~1460次,容易造成注射部位的重复,以致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硬结或皮下脂肪萎缩等不良反应,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病人注射胰岛素的依从性。为了提高胰岛素的吸收率,减少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许多胰岛素注射轮换方法,以达到一个月内尽量不在一个注射点重复注射。但在实际操作时发现,这些轮换方法有一定的不实际性。笔者在护理工作中改变轮换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1 86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管理,制定胰岛素轮换注射图保证注射部位有效轮换|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保证患者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实施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管理后,患者血糖达标率39%,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33%。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部分患者因为病情需要,每天需注射2~3次胰岛素,有的甚至每天需注射4次。长期注射有可能导致皮下脂肪增生、感染等并发症,故每次注射都需要轮换注射部位。《中国糖尿病药物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推荐餐时注射的短效胰岛素最好选择腹部注射。腹部注射时应避免在以脐部为圆心、半径2.5 cm的圆形区域内注射。  相似文献   

8.
施赵维  陈敏华  官常荣  刘良红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298-1300
目的观察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采取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按常规的腹部环形轮换法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规律轮换执行情况、护士胰岛素注射时间,并随访6个月了解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局部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规律轮换执行率优于对照组,护士注射胰岛素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注射局部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有助于规范注射胰岛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及轮换循证实践方案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方法:以PARIHS理论为指导,制定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访谈,用Colaizzi法分析资料.结果:形成了3个主题,分别是证据、组织环境和促进因素.证据方面有2个亚主题.①部分证据未充分考虑临床情境;②部分证据未充分考虑患者意愿.组织环境方面有5个亚主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记号笔联合五指定位法在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使用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轮换,观察组采用记号笔联合五指定位法进行注射部位轮换。出院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病人注射部位轮换率、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病人出院3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注射部位轮换率为68.3%和90.0%,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和3.3%。[结论]记号笔联合五指定位法标识清晰且操作简单,能提高注射部位的准确轮换率,减少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刘秀英  承瑛 《护理研究》2010,(2):366-366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采取正确的方法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的类型、剂量的选择一样,对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我科在临床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胰岛素注射定位卡(包括腹部、腿部两种)以来,大大减少了因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导致皮下硬结的现象,保证了胰岛素的吸收率和吸收速度。现将制作与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五指定位教学法对胰岛素注射患者部位轮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使用胰岛素注射笔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胰岛素注射轮换指导,观察组给予五指定位教学法进行注射轮换指导。出院后3个月,比较患者注射部位轮换情况、注射部位皮肤组织情况和日常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规范轮转部位正确率较对照组高(P<0.05),而皮下硬结和脂肪萎缩发生率、空腹血糖和糖化氧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五指定位教学法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部位的更换,减少因重复注射同一部位对皮下组织造成的损伤,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皮肤记号笔在胰岛素腹部定位标识轮换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8例需采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皮肤记号笔在腹部定位标识轮换方法进行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腹部环形轮换注射法进行注射.比较2组注射部位的准确率及注射治疗6个月,1、2年后腹部注射区皮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注射部位准确54例,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注射部位准确20例,准确率为37%,观察组注射部位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注射胰岛素治疗6个月、1年、2年后注射部位皮肤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阳性率分别为3.7%、29.6%、46.3%,对照组注射胰岛素治疗1、2年后注射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阳性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皮肤记号笔在胰岛素腹部定位标识轮换注射可提高胰岛素腹部轮换注射准确率,减少患者皮下硬结、红、肿、痛、脂肪萎缩,增加胰岛素的有效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部规律轮换注射胰岛素在减少糖尿病患者注射部位皮下出血中的效果,提高皮下注射胰岛素吸收。方法将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2786例次,分为对照组(1392例次)和观察组(1394例次),对照组采用随机无规律轮换在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观察组应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卡,改进定位方法,规律轮换注射部位,依次循环在相应的位置注射胰岛素。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糖尿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皮下出血发生率、皮下出血斑点(直径)、出血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设计制作的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卡,糖尿病患者腹部注射胰岛素定位具体,轮换部位一目了然,解决了腹部注射部位随机无规律轮换的缺陷,保证了注射部位无重复,有效地降低了皮下出血发生率,使胰岛素准确进入皮下组织发挥降血糖作用,保证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应用胰岛素为部分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我们护理人员应为使胰岛素充分发挥其效应,又方便患者的长期自我注射。指导病人选择合理的注射部位及采取有效的注射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方便患者自行注射。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采取正确的方法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的类型、剂量的选择一样,对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我科在临床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胰岛素注射定位卡(包括腹部、腿部两种)以来,大大减少了因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导致皮下硬结的现象,保证了胰岛素的吸收率和吸收速度.现将制作与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使用诺和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每餐固定胰岛素注射部位:每日注射2次者,早晨进行腹部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每日注射4次者,早晨和下午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上臂注射,睡前进行臀部注射.对照组随机选择注射部位.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0).结论 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使患者血糖早日达标.  相似文献   

19.
徐燕  韩晶  沈志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4,(24):2269-2271
目的探讨使用胰岛素部位注射图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诺和胰岛素注射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按照胰岛素部位注射图进行胰岛素注射,每餐固定胰岛素注射部位:早餐前:腹部;午餐前:上臂;晚餐前:大腿;睡前:臀部。且每个注射部位采用十字形划分为四个部位,每月按照日期进行注射部位之间的轮换。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注射部位不固定,随机选择注射部位。观察两组患者局部皮肤状况、血糖控制及各代谢指标达标时间。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部位注射图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教会糖尿病患者正确掌握自行注射胰岛素。方法 通过口头讲解,具体操作示范,患者独立注射胰岛素时在旁指导,对10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关胰岛素理论知识、胰岛素注射方法、部位选择及注意事项、注射前准备及胰岛素保存等知识宣教。结果 使96%的糖尿病患者掌握了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结论 避免了因注射不当造成的胰岛素吸收速率不同,血糖控制不稳定的人为因素和感染、硬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