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定忠 《河南中医》2011,31(11):1312-1312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加减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慢性腹泻患者采用附子理中丸加减治疗,日1剂,早晚各服1次,2周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5例中,治愈24例,好转9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附子理中丸加减治疗慢性腹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附子理中丸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并检索相关文献获得附子理中丸所含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收集其相对应的靶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疾病靶点来源于GeneCards、DrugBank、Home-OMIM-NCBI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7.1构建药物-核心靶点-有效成分网络、靶标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Bioconductor中的R包对核心靶标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共获得附子理中丸活性化学成分1 17个,药物靶点661个;获得疾病靶点175个;获得核心靶标25个;PPI蛋白作用网络分析,核心蛋白涉及VEGF、EGFR、AKT1、IL-6等;GO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参与蛋白磷酸酶结合、磷酸酶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AGE-RACE信号通路以及HIF-1信号通路富集明显.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附子理中丸多成分、多靶点调控机体,通过多途径起到治疗AAD的作用,为附子理中丸的实验研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附子理中丸化裁临证验案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附子理中丸源自《阎氏小儿方论》,为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剂,主治脾胃虚寒之畏寒肢冷、腹痛吐泻诸症。然笔者根据方意,谨守病机,将附子理中丸以汤剂形式化裁运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口疮余某,女,45岁,2003年3月17日初诊。近1年来口疮此起彼伏,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配合循经重灸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附子理中丸配合循经重灸法治疗,对照组用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对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子理中丸配合循经重灸法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何庆忠 《陕西中医》2010,31(9):1152-1152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加味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采用附子理中丸加味(附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防风、羌活、草果等)治疗本病56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本方治疗本病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属于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笔者在临床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7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4粒/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附子理中丸,1丸/次,2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05%(P0.05)。结论:附子理中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附子理中丸是一种价格便宜,历史悠久的常用中成药。传统应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近年来发现,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附子理中丸对下列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急性胃肠炎方法是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大蜜丸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相似文献   

9.
崔杰 《光明中医》2012,27(4):709-710
目的 观察附子理中丸(汤)加味治疗久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患者均采用温补脾肾,调理固涩治疗,方选附子理中丸(汤)加味,4周为1疗程.结果 56例患者中治愈32例,好转18例,无效6例.结论 中医药附子理中丸(汤)加味治疗久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慢性腹泻患者分为治疗组114例和对照组102例,治疗组应用附子理中丸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仅用阿莫西林治疗。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并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对其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患者复发7例(6.1%),对照组复发17例(16.7%),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子理中丸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腹泻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原发性肝癌腹泻5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在附子理中丸治疗的同时加用坐珠达西,对照组24例服用复方苯乙哌啶。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腹泻消失者占64%,腹泻症状好转者占18%,总有效率82%。对照组治疗后腹泻消失者占46%,腹泻症状好转者占25%,总有效率7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坐珠达西配合附子理中丸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何勇  马可迅  弓敏 《世界中医药》2014,9(2):199-201
江杨清老师认为,久泻病属阳气不振者占临床所见之大半。从大便质地、患者体质、泄泻时间、饮食诱发因素等方面入手,可以明确地辨识出久泻中属寒者。对寒证久泻,应当分清脾阳不振与肾阳亏虚,或两者兼挟之孰轻孰重。治疗上多以温法治之,常用附子理中丸、真人养脏汤、四神丸、参苓白术散等化裁。尤其是熟附片、肉桂、炮姜炭等辛热药,在提高久泻疗效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服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月。结果:两组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腹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7,(6):474-477
目的 :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10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替普瑞酮胶囊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加味附子理中汤,疗程4个月。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黏膜定标活检、临床主要症状评分。对胃黏膜病理标本肠上皮化生(IM)运用直观模拟法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Wnt3A表达,并分别比较两组临床及病理疗效、胃黏膜IM和Wnt3A表达不同。结果: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86.96%,对照组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病理改善有效率89.13%,对照组63.64%(P0.05)。治疗后对照组胃黏膜IM较治疗前改善(P=0.033),而Wnt3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9)。治疗后治疗组胃黏膜IM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0),Wnt3A表达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3)。治疗后治疗组胃黏膜IM、Wnt3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附子理中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病理疗效,一定程度上逆转IM的机制可能与下调病变胃黏膜中Wnt3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温阳健脾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运用附子理中汤加味口服:对照组口服思密达和整肠生;中重犁均加静脉补液.3d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50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28例、好转3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为主治疗早期肝硬化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大黄庶虫虫丸和金匮肾气丸为主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服肝泰乐、复合维生素B,对照组37例另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组37例另服附子理中丸、大黄庶虫虫丸和金匮肾气丸,观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49%,对照组59.4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血清纤维化指标变化,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查治疗组和对照组脾脏厚度恢复正常,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脾脏长径、脾静脉宽度较治疗前略有缩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有月经期妇女月经稍微增多,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附子理中丸、大黄庶虫虫丸和金匮肾气丸治疗早期肝硬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附子理中汤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确切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饮食失节与改良Okabe法制备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动物模型,术后连续灌胃给药7天,测定血清及胃粘膜中SOD、MDA水平(放免法);测量溃疡面积并以此作为溃疡指数。结果:附子理中汤可显著降低脾胃虚寒型大鼠溃疡指数(P0.01),并能显著提高血清中SOD含量(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对饮食失节与改良的Okabe法所致的胃溃疡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附子理中汤提高胃黏膜SOD活性,降低了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MDA含量,以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促进胃黏膜修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C)为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变态反应、遗传、环境、感染、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中医药在治疗UC手段多样、个体针对性强、疗效确切。临床上使用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从根本上驱除病因、标本兼治,使脾气健,肾阳复,对提高UC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作者从中医角度阐明脾肾阳虚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持续不愈的根本病机,并通过临床病例论述附子理中汤保留灌肠治疗UC的确切疗效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附子理中汤的对模型的反证效果。 方法: 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AT)切除术,术后以高脂饲料喂养、隔日寒冷环境刺激连续21 d,从第22天开始脑垂体后叶素(10 U·kg-1)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7 d。第29天开始,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以附子理中汤分别按10,20,40 g·kg-1 ig每天1次,连续7 d。观察大鼠心功能、磷酸肌酸激酶、胆碱酯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体重和体温等的变化。 结果: 模型组大鼠有类似于冠心病血脂升高、心肌缺血损伤、心功能不全以及脾阳虚证形寒肢冷、纳少、消瘦、便溏及腹泻表现。与正常组和中剂量、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高度显著(P<0.01)。 结论: 通过复合方式建立病证结合的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可行的。附子理中汤高剂量能一定程度改善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阳法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54例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给予口服附子理中丸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腹泻缓解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观察两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泻症状缓解情况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提高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法对大肠癌术后腹泻、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提高均有显著疗效,且高于蒙脱石散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