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7例治愈,1例拔管后肠梗阻复发再次应用后痊愈。结论: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引流量明显增多,腹胀腹痛明显减轻,肠道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
李薇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422-3423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7例治愈,l例拔管后肠梗阻复发再次应用后痊愈。结论: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引流量明显增多,腹胀腹痛明显减轻,肠道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3.
李霞 《天津护理》2011,19(5):260-261
对35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护理,保持导管引流通畅,做好心理护理,置管后妥善固定导管,充分肠道减压,详细记录出入量。  相似文献   

4.
总结5例高龄小肠梗阻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导管引流通畅,加强肠梗阻症状的观察与护理,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做好舒适护理。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胃肠减压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P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诊治的中度SAP合并PI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采用改良胃肠减压(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置入负压引流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胃肠减压(经鼻胃管置入负压引流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患者腹痛程度、肠梗阻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护理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减压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胃肠减压可有效减轻中度SAP合并PI患者腹痛程度,促进肠梗阻症状缓解,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且未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与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安全可靠,有效率高,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976-3977
选取我院符合标准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鼻胃管减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1%,治疗组患者腹部不适症状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效的缓解了患者肠梗阻的临床症状,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再次手术的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59-4760
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引流量、症状缓解时间与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每天胃肠减压引流量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肠梗阻导管对非绞窄性小肠梗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需加强推广力度,使得更多的患者对经鼻肠梗阻导管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胃管与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在不同位置和类型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鼻胃管组和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组,每组各49例。鼻胃管组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组患者采用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不同位置和分类肠梗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结果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组和鼻胃管组患者在高位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效:10例(83.33%) vs.12例(85.71%);有效:2例(16.67%) vs.2例(14.28%);无效:0例(0.00%) vs.0例(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77)。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在低位性肠梗阻患者中的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比率显著高于鼻胃管组[31例(83.78%) vs.11例(31.43%),χ~2=17.812,P 0.001]。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组患者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比率在粘连性、肿瘤性和动力性三种类型的肠梗阻中均显著高于鼻胃管组[25例(86.21%) vs.15例(57.69%)χ~2=4.386,P=0.036;12例(80.00%) vs.7例(41.18%),χ~2=4.161,P=0.041; 4例(80.00%) vs.1例(16.67%),χ~2=4.122,P=0.042]。结论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对低位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肿瘤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优于鼻胃管。  相似文献   

10.
李蕾芳 《临床医学》2014,34(10):61-62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数据比较可见观察组患者自主排气、排便时间、病症缓解时间以及胃肠减压量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迅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 占所有肠梗阻的40%~60%,大部分可以保守治疗缓解[1].胃肠减压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使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减压,取得了较好的减压效果,提高了保守治疗成功率,使许多患者免于手术痛苦[2].本次研究回顾分析31 例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泛影葡胺联合经鼻留置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总结20例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黏连性肠梗阻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重视病情观察,加强经鼻肠梗阻导管的管理,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减少并发症,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研究组)和普通鼻胃管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比较两组胃肠解压引流量、腹围变化、动态腹平片气液平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胃肠引流量(900.5±165.8) mL/d,腹围减少量(11.3±3.5)cm,气液平消失时间(9.6±2.5)d;对照组胃肠引流量(500.2±125.5)mL /d,腹围减少量(5.4±1.8)cm,气液平消失时间(14.2±4.3)d,研究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地进行胃肠解压、减轻腹胀、缩短肠梗阻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导管在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液囊空肠导管至胃腔,接上负压引流。在减压过程中,导管自行从胃腔进入十二指肠直至空肠上段,有效将胃和肠腔内的液体充分引流,在导管到达空肠上段后,酌情给予石蜡油及中药。结果:全组患者保守治疗成功。41例患者在插管引流、注入石蜡油及中药24h后肠梗阻缓解,3~7d痊愈,占91%。4例患者在插管引流、注入石蜡油及中药48h后肠梗阻缓解,9~14d痊愈,占9%。结论:经鼻插入液囊空肠导管行胃、肠内减压及经导管注入石蜡油及中药治疗炎性肠梗阻是一种有效、简便、迅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37例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导管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拔管护理等。认为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简单、有效、安全,配合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徐骐  徐方明  郗健伟  徐汤舟  邱冰峰 《新医学》2012,43(12):865-867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我院1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组和对照组(鼻胃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梗阻缓解率、中转手术率、肠梗阻缓解时间及CRP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组肠梗阻缓解率为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P<0.01),中转手术率为30%,肠梗阻缓解时间为(3.78±2.46)d,CRP恢复时间为(5.12±3.7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可有效解除肠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5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鼻胃管实施胃肠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减压引流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且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中转手术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恶性肠梗阻中并发症的护理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X线引导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治疗81例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患者。对置管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应用X线引导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成功率100%,置管后观察4-30天,导管阻塞4.5%(18/81);鼻咽部疼痛98.7%(80/81)经导管冲洗予鼻咽部护理均缓解;导管脱出1.2%(1/81);无出血、穿孔及死亡相关并发症 。结论 肠梗阻导管减压术是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的引流减压技术。它能使肠功能恢复更快,规范的导管冲洗、鼻咽部护理、术后患者卧位指导、置管后的心理护理等,有效缓解置管后导管阻塞、鼻咽部疼痛不适、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2例接受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肠梗阻导管在小肠内边深进边吸引疗法解除了252例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结论:(1)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肠梗阻症状避免再次手术,显著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2)在胃镜引导下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进行吸引减压较既往采用在X线检查机下放置该种导管省时、省力,导管插入深且可边操作边吸引胃肠液,从而避免误吸,避免医患受X线照射。(3)放置肠梗阻导管2~3d后可安全进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于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消化内科治疗方法(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试验组采用介入结合消化内科治疗方法(经鼻插管介入)。比较两组肠梗阻缓解的时间(具体比较前3天的平均引流量、排气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穿孔、出血、狭窄、中转手术)。结果 治疗期间试验组引流量、排气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0% vs 58.0%,P<0.05);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9.0% vs 21.0%,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有明显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在临床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