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对隐性缺勤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隐性缺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2—4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紧张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隐性缺勤量表对上海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18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86名急诊护士职业紧张得分为432.45±84.38,得分率为61.78%;职业倦怠得分为64.11±13.46,得分率为48.57%;隐性缺勤得分为19.42±4.12,得分率为64.73%。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轮班情况、婚姻状况及月收入的急诊科护士隐性缺勤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职业紧张与隐性缺勤成正相关(r=0.463,P0.01),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成正相关(r=0.352,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是急诊科护士隐性缺勤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密切相关,医院或护理管理者应减轻急诊科护士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减轻隐性缺勤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重的科室之一。因此如何保护急诊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消除影响她们健康的不利因素也同样是医院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以探讨职业危害因素对急诊科护士的健康影响 ,并提出相应对策 ,与同行共同商榷。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对浙江省 4所三级甲等、 3所二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和内科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分两组 :急诊科护士组(以下简称急诊组 )和普通内科护士组 (以下简称普内组 )。各组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10 0份 ,其中急诊组回收有效问卷96份 ,回收率为 96…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西安市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为预防和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于2015年4至6月对西安市3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960名女护士进行一般情况和职业倦怠程度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安市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总得分为43.65±15.43分,其中情感衰竭(12.17±7.60)分;去人格化(6.53±5.85)分;个人成就感(24.90±8.68)分。在960名护士中,职业倦怠的发生率为88.4%,其中轻度65.9%,中度15.3%,重度7.2%。不同科室(F=4.55,P=0.00)、不同工作年限(F=7.91,P=0.00)、不同婚姻状况(F=7.88,P=0.00)的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内科护士的职业情绪衰竭程度(13.32±7.69)及去人格化程度(7.08±5.81)较高,门诊科护士(27.63±8.77)和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26.49±8.74)个人成就感较高。结论西安市三级乙等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处于高水平状态,倦怠程度处于轻中度水平,工作时间、工作科室、个人婚姻状况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莉  赵丽芬  佘丹  熊壮志  熊佩 《职业与健康》2022,(20):2747-2752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绩效压力、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2021年7—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武汉市5家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232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绩效压力问卷、心理资本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绩效压力得分为(63.28±12.46)分,心理资本得分为(88.85±16.42)分,职业倦怠得分为(62.58±12.52)分。不同年龄、工龄、职称、月收入、每日工作时长和是否值夜班的急诊科护士在绩效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工龄、职称、每日工作时长及是否值夜班的急诊科护士心理资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工龄、职称、婚姻状况、月收入、每日工作时长及是否值夜班的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绩效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614,P<0.01),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582,P<0.01),绩效压力与心理资本呈负相关(r=-0.528,P<0.01);急诊科护士心理资本在绩效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状况,探讨心理资本在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19年10—12月抽取北京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24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心理资本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得分为64.58±14.29,心理资本得分为62.11±12.35,职业倦怠得分为61.56±14.28;急诊科护士的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608,P0.01),心理资本与工作家庭冲突呈负相关(r=-0.584,P0.01),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619,P﹤0.01);心理资本在急诊科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95,占总效应比例为33.69%。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资本在工作家庭冲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提高护士心理资本水平有助于改善护士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口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2—3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海口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问卷804份,职业倦怠的总体检出率为70.5%,其中中度倦怠222人,重度倦怠345人;年龄、工龄、技术职称及婚姻状况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海口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较高,工作倦怠情况不容乐观。适当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医院支持系统及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减轻护士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武汉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正念思想在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武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180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80名护士正念思想得分为65.35±5.41,其中50名(27.78%)低正念水平,80名(44.44%)中等正念水平,50名(27.78%)高正念水平;职业倦怠情感耗竭(EE)得分为29.71±4.27、去人格化(DP)得分为9.65±1.31、低个人成就感(dPA)得分为30.12±3.23,其中58名(32.22%)轻度倦怠,70名(38.89%)中度倦怠,52名(28.89%)中度倦怠。职业幸福感得分为64.61±7.28;影响急诊科护士幸福感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加班、月收入以及受聘性质(均P0.05);低正念水平、中等正念水平以及高正念水平的急诊科护士职业幸福感评分分别为59.42±8.08、63.76±9.43和76.4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职业倦怠、中度职业倦怠以及重度职业倦怠的急诊科护士职业幸福感评分分别为69.89±8.43、61.89±9.07和56.43±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年限、加班情况以及职业倦怠是影响急诊科护士幸福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正念思想是其保护因素(P0.05);急诊科护士职业幸福感与正念思想、职业倦怠中的t PA评分均呈正比(r=0.811、0.711,均P0.01),而与职业倦怠中的EE评分(r=-0.514,P0.01)和DP评分(r=-0.628,P0.05)呈反比;正念思想的中介效应=-0.45×0.38=-0.171,占总效应的-0.171/(-0.171-0.43)=28.45%。结论正念思想是武汉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幸福感的重要保护因素,可以在护士继续再教育中增设正念培训,从而降低职业倦怠引起的身心损害,提高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陈爱秋  王清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49-2350,2353
目的通过对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的调查分析,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减轻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护士52人作为试验组,随机抽取其他科室护士52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职业倦怠量表(MBI)进行问卷调查,试验组在进行6个月的干预后再次填写职业倦怠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科护士与其他科室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丧失得分分别为30.28±8.93、23.11±5.97,8.78±4.63、6.46±3.37,32.21±5.43、38.73±3.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后,急诊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丧失得分分别为30.28±8.93、26.96±7.33,8.78±4.63、6.73±4.05,32.21±5.43、37.80±3.68,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减轻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甘肃省兰州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体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问卷及职业倦怠问卷,对甘肃省2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1所综合医院的407名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为60%,不同医院类型、年龄、工龄、学历、职称、聘用制形式等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均有影响且在职业倦怠得分方面有差异.与国外的Maslach常模比较,本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高于国外常模(P<0.01).结论 甘肃省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为60%,相比国外较高,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水平,探讨导致压力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护士压力源量表对某市3所医院的7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压力源的5个因子中"病人护理方面"的得分最高,中重度压力的比例为64.78%。结论急诊科的护士压力水平较高,应寻求缓解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市区县级医院肿瘤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李超平职业倦怠问卷对重庆市区县级医院在肿瘤科工作的86名护士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调查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区县医院肿瘤科护士情绪衰竭者得分(3.24±1.27)分,玩世不恭得分(2.76±1.63)分,成就感低落得分(3.38±1.39)分;检出在较高水平的比列分别是情绪衰竭者占59.3%,玩世不恭者占44.1%,成就感低落者占37.2%。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倦怠各维度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特征的肿瘤科护士成就感低落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县医院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情绪衰竭项最为突出,提示我们应当多关注肿瘤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的活力和激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调查产科护士职业倦怠及工作投入情况.方法 2020年6—12月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该院20名产科护士,选择工作投入量表、职业倦怠量表、自制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全部20名产科护士的职业倦怠评分结果为:个体成就感、去人格化、情感耗竭评分分别为(35.61±6.59)、(17.06±...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并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源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压力来源进行探讨。结果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源依次为: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结论建议从管理角度减轻或消除护士职业压力源,并对护士进行减轻工作压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女性住院医师在急诊科规范化培训(规培)期间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参加住院医师规培的124名女性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问卷内容包括职业倦怠问卷量表(MBI-HS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对量表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女性规培医师在急诊科期间存在较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情感衰竭阳性发生率为40.35%(46/114),去人格化阳性发生率为37.72%(43/114);②女性规培医师心理状况阳性总检出率为41.23%(47/114),SCL-90评分中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恐怖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正常水平,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6、2.792、2.574、2.295、2.183,均P <0.05);其余4个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女性规培医师在急诊科轮转期间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状况评测较全国常模发生率高。在规培管理工作中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工作场所暴力情况问卷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测量量表平民版(PCL-C)对广州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存在应激障碍的情况,过去1年内曾经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暴力组)的PCL-C得分明显高于过去1年内未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非暴力组),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在过去1年内曾经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中,21.8%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12.1%出现了明显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未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差,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一线护士岗位胜任力、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方法 针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院工作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中,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本院工作年限超过5年的临床一线护士368名进行抽样,并发放相关调查问卷.先对入组护士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来源科室、工作年限和用工性质等进行统计,并通过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郑州市综合医院医务场所暴力与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郑州市6所综合医院,随机抽取医务人员1265名,采用自制暴力问卷和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进行暴力经历和工作倦怠调查。结果:暴力发生率为46.1%;遭受过暴力(包括不同形式暴力)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两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暴力来源医务人员的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医务人员在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场所暴力可以引起医务人员工作倦怠,导致工作满意度降低、情绪衰竭、消极怠慢等。  相似文献   

18.
周志利  张慧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77-1478
目的考察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服务行业版(MB I-HSS)、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和自编人口学问卷对1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职业倦怠的总检出率为55.8%;护龄、职称、工作科室对护士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职业倦怠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111--0.485,P<0.01)。结论必须重视护士职业倦怠问题,并应充分考虑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The Burnout syndrome has been defined as a response to the chronic work-related stress typically found in professionals working in care service organizations.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at assessing the prevalence of burnout syndrom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urnout syndrome among nurses in public hospitals, Southwest Ethiopia, 2018.MethodAn institutional-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February 1st, 2018 to April 1st, 2018. Total number of nurses who fulfill the inclusion criterias were enrolled. Data was collected using the predesigned tool. Data were entered using EPI INFO version 7 and was exported to statistical packages for social science (SPSS) version 21.0 for analysi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employed and odds ratio with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used. Variables with a P value of less than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esultsA total of 282 eligible nurse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with a mean age of 28.71 [SD ±7.047]. The prevalence of burnout syndrome among nurses was 96(34%). Predictor variables like; educational status, job title, work experience, fatigue, and social support were found to be strong predictor variables for burnout syndrome.Conclusion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nurses had burnout syndrome. Therefore, improved educational status and strong social support should be encouraged among nurses working in the health setting for the betterment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job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care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三年制临床实习生工作倦怠、转行意愿的现状,分析其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临床教育部门实施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选择动机与转行意愿调查表及职业倦怠量表,对661名三年制临床实习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其工作倦怠、转行意愿的检出率,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转行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三年制医学生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分别为(16.03±6.67)分、(3.77±2.20)分、(39.78±8.62)分;转行意愿检出率为36.5%。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与转行意愿呈正相关(r=0.294,P<0.05;r=0.340,P<0.05),个人成就感与转行意愿呈负相关(r=-0.326,P<0.05);生源地、职业选择动机与转行意愿呈正相关(r=0.069,P<0.05;r=0.24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热爱医学、实现自我价值、认为工作稳定、满足家人意愿对转行意愿有影响(P<0.05)。结论三年制医学生实习工作倦怠与转行意愿情况并不乐观,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相关部门及实习医院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学生的工作倦怠,从而减少医学生的转行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