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为ACI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收集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278例,入院后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溶栓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24hSBP标准差(24hSBPsd)、24hDBP标准差(24hDBPsd)等指标。根据溶栓后24 h行头颅CT复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分为sICH组(n=34)和非sICH组(n=244);对不同组别血压监测指标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ICH组溶栓前SBP及24hSBPsd、24hDBPsd均明显高于非sICH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溶栓前SBP、24hSBPsd均是ACI患者溶栓后sICH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BPV与ACI患者溶栓后预后密切相关,BPV越大,溶栓后sICH风险越高,对预后越不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溶栓术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凝血功能、神经生长因子(NGF)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ACI患者, 根据不同溶栓方法将其分为静脉组(n=98, 阿替普酶静脉注射治疗)和神经介入组(n=50, 神经介入尿激酶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溶栓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神经功能相关指标[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或以死亡为终点), 比较两组患者终点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后, 神经介入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静脉组(P<0.05)。溶栓后, 两组患者PT均较溶栓前升高(均P<0.05), 且神经介入组高于静脉组(P<0.05);两组TT、APTT均较溶栓前降低(均P<0.05), 且神经介入组均低于静脉组(均P<0.05)。两组NGF均较溶栓前升高(均P<0.05), NSE、S-10...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6,(3):335-337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CD62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57例ACI合并有AS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轻度狭窄组(n=18)、中度狭窄组(n=20)和重度狭窄组(n=19),根据斑块回声分为软斑组(n=22)、硬斑组(n=20)和其他类型组(n=15),同期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分析其与AS程度及性质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各狭窄组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狭窄程度逐渐加重,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各斑块性质组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斑块性质逐渐加重,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CD62p、hs-CRP表达水平与AS程度及斑块性质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且血清CD62p表达水平与hs-CRP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血清CD62p、hs-CRP均参与了ACI患者AS的发病过程,可作为评估AS程度及斑块性质的敏感性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CI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在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轻型组(n=116)和中重型组(n=84),或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128)和预后不良组(n=72),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36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MHR。结果 ACI患者MH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ACI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MHR水平逐渐升高(P<0.05);ACI患者预后不良组MHR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HR是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加重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MHR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82(P<0.001)。结论 MHR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简单、可靠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g)浓度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 LX-20测定 244例 ACI 患者(ACI 组)、102名健康人(对照组)空腹血浆Hcy、DD、hs-CRP和 Fg的浓度水平.结果 ACI 患者血浆Hcy、DD、hs-CRP和Fg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1).结论 血浆 Hcy、DD、hs-CRP、Fg 浓度水平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上述四项指标对ACI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与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治疗组(n=50)和介入治疗组(n=50),在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介入治疗组患者加施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结果:常规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与介入治疗组相比,差异较大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且介入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相较于单一实施常规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与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情况下,促进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ACI)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UK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房颤患病率、CT缺血改变发生率、发病时间、溶栓前血糖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UK剂量、溶栓前EES评分、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K剂量、发病时间、溶栓前EES评分和血糖是ACI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UK剂量、发病时间、溶栓前EES评分和溶栓前血糖是影响UK溶栓治疗AC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首发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测预后的效能。方法 以2018-01-01-2021-12-01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64例首发青年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6个月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168例)和预后不良组(3~6分,96例)。采用院内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调查患者血脂异常情况,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前清蛋白(P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首发青年ACI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首发青年ACI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首发青年ACI预后不良发生风险为36.36%(96/2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糖尿病(χ2=5.583,P=0.018)、动脉溶栓手术率(χ2=18.406,P<0.001)、脑梗死体积(t=34.409,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联合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合并冠心病组(A组)58例和无冠心病组(B组)6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检者治疗前的空腹静脉血用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A组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统计对比3组hsCRP、Hb A1c、FIB的水平;比较A组患者中不同冠心病类型[稳定型心绞痛组(n=23)、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19)和急性心肌梗死组(n=16)]hs-CRP、Hb A1c、FIB的表达水平;A组不同预后[预后良好组(n=23)、预后不良组(n=20)和预后严重不良组(n=15)]hs-CRP、Hb A1c、FIB的表达水平;分析hs-CRP、Hb A1c、FIB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A组hs-CRP、Hb A1c、FIB表达水平高于B组与对照组,B组hs-CRP、Hb A1c、FI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Hb A1c、FIB水平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Hb A1c、FIB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严重不良组血清hs-CRP、Hb A1c、FIB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hs-CRP、Hb A1c、FIB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CRP、Hb A1c、FIB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hs-CRP、Hb A1c、FIB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hs-CRP、Hb A1c、FIB可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进行鉴别诊断,且能用于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hs-CRP、Hb A1c、FIB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联合检测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局部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局部溶栓治疗的88例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溶栓14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入院时、溶栓14 d后的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 并观察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再通情况。随访3个月, 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 依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58)和预后不良组(n=30), 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影响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入院时比较, 溶栓14 d后, 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 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溶栓治疗1个月后, 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局部溶栓治疗时间窗<3 h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治疗时间窗为3~6 h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强化降脂组(n=40)与常规降脂组(n=4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敏C反应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浆内皮素-1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尤瑞克林治疗,试验组予以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生活能力(mRS)评分、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后2年随访期内患者主要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20,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41、34.327、22.526、45.305,P值均<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51、20.561,P值均<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血浆ET-1和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949、98.357、25.026、111.887,P值均<0.05);治疗后血浆ET-1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674、12.812,P值均<0.05)。ACI患者发生不良脑血管事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实验组平均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868,P<0.001)。结论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更好抑制ET-1和hsCRP的生成,从而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脑梗死损伤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早期评估和预后效果预判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脑卒中心住院接受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49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重度组,通过检测外周血PNR、SOD实验指标,统计分析溶栓前PNR、SOD与AIS患者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评估患者病情。采用ROC曲线确定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24 h患者PNR、SOD水平对不同AIS患者接受rt-PA溶栓效果良好结局的预测能力。通过并联、串联试验原则分析溶栓后PNR、SOD联合试验诊断AIS预后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患者入院NIHSS评分与溶栓前PNR指标呈正相关(R=0.630,P<0.001),和SOD指标呈负相关(R=-0.281,P<0.001);轻度AIS组PNR指标水平低于中重度AIS组,SOD指标水平高于中重度AI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通过评估溶栓后PNR和SOD对AIS患者短期预后的ROC曲线,发现PNR的良好结局预测能力有一定准确性(AUC=0.833,95% CI= 0.712~0.955),cut-off值为30.705%,灵敏度为0.867,特异度为0.789,约登指数为1.656;SOD的良好结局预测能力有一定准确性(AUC=0.723,95% CI=0.555~0.890),cut-off值为195.850 U/ml,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579,约登指数为1.512。PNR与SOD并联试验的敏感度提高为93.3%;串联试验的特异度提高为84.2%。 结论PNR、SOD指标能有效、客观评估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溶栓后PNR、SOD指标能为AIS患者4.5 h内的rt-PA静脉溶栓良好预后提供具有一定敏感度、特异度的早期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重度组(mRS评分≥3分,n=36)及轻度组(mRS评分<3分,n=44);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40例患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的NSE、 S100B、 hs-CRP及NIHSS评分。结果重度组的NSE、 S100B、 hs-CRP、 NIHSS评分均高于轻度组及健康组(P <0.05);Pearson分析显示,NSE、 S100B、 hs-CRP及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 P <0.05)。结论 NSE、 S100B、 hs-CRP及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I患者160例,根据NIHSS评分标准分为轻度脑梗塞患者62例、中度脑梗塞患者54例和重度脑梗塞患者44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测定ACI患者入院第2 d、3 d、5 d、7 d空腹血清PCT水平及患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扰动系数(CEI)。结果ACI组患者在入院第2 d患侧CEI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呈增高趋势,患侧CEI于第5 d达到峰值,第7 d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PCT水平与患侧CE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ACI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水平与患侧CEI扰动系数值均呈正相关(P<0.05);重度ACI组血清PCT水平和患侧CEI高于轻度和中度ACI组,且中度ACI组高于轻度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PCT水平和患侧CE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与ACI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入住该院的6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mg/kg溶栓治疗,24h后经头颅CT检查无出血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正常对照组自入院24h开始口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1d时,溶栓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有效的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117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入院时、14 d、90 d时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与不同时期脑梗死预后关系。结果入院时NIHSS评分≥8分组血UA水平要低于<8分组(P<0.05)。NIHSS评分≥8分组14 d、90 d预后良好例数较NIHSS<8分组少(P<0.05);远期预后不良组入院时、14 d血UA水平较远期预后良好组低(P<0.05),远期预后不良组血UA水平低于远期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血尿酸低及变化不明显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D-二聚体(DD)判断冠心病预后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同期选取本院行体检的9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其血清hs-CRP、Lp-PLA2、DD水平和Gensini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hs-CRP、Lp-PLA2、DD水平和Gensini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的下降,患者的hs-CRP、LpPLA2、DD水平和Gensini得分均出现显著增加(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的hs-CRP、LpPLA2、DD水平均出现显著增加(P<0.05);患者的hs-CRP、Lp-PLA2、DD水平和Gensini得分呈正性相关(r值分别为0.64、0.60、0.66,P<0.05)。结论联合hs-CRP、Lp-PLA2和DD检测在判断冠心病预后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亚型脑梗死患者hs-CRP与CD3+/HLA-DR+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发病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ACl)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CD3^+/HLADR^+水平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流式细胞技术观察89例发病24h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LAA)、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cE)、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0c)、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E)等患者,入院后第1、3、7、14天hs-CRP与CD3^+/HLA-DR^+水平及神经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ACl各亚型组患者在入院后第1、3天的hs-CRP与CD3^+/HLA-D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LAA与CE组仍高于对照组(P〈0.05),hs-CRP与CD3^+/HLA-DR^+水平呈正相关(r=0.493,P〈001),LAA与CE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明显重于SAO、OC及UE组(P〈0.05),且hs-CRP水平与ACl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475,0、482,P〈0.01)。结论不同亚型的ACl发病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免疫反应,hs-CRP与CD.^+/HLA-DR^+水平与缺血性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病情发展及演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进行治疗的ACI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并抽取该期间我院健康体检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入选者hs-CRP水平、不同分型患者hs-CRP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现患者hs-CRP高峰出现第3天,在治疗5天出现好转趋势,重度患者hs-CRP水平高于轻度、中度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可通过检测hs-CRP水平,观察患者梗死情况,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有利于患者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