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种植牙术在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将70例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义齿修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种植牙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牙齿修复成功率、稳定性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牙齿咬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稳固率以及患者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种植牙技术用于修复牙列游离端缺失,稳定效果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种植牙技术在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牙科接诊的130例游离端牙齿缺失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给予活动义齿修复、单端固定桥修复以及种植牙技术治疗,观察3组患者修复后牙齿成功率、稳定性情况以及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程度,比较3组患者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C组患者的咬功能、种植体成功率及其稳定性以及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率(97.78%,93.33%,88.89%,97.78%)均显著优于A组(45.00%,52.50%,37.50%,55.00%)、 和B组(73.33%,75.56%,68.89%,77.78%),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传统活动义齿修复与单端固定桥技术相比,在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治疗中应用种植牙技术进行修复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游离端缺失后,种植牙技术在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种植牙技术治疗牙列游离端缺失的老年患者120例,均在拔牙术后3个月后行种植修复,术后随访1—3年,观察修复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软组织形态、种植体松动度、种植体的骨丧失水平等。结果115例患者种植牙修复成功,患者自感修复体功能正常、美观舒适,种植体区黏膜、牙龈色泽形态正常,种植体及烤瓷牙无松动,口腔CT检查种植体的骨丧失水平符合成功标准。5例种植失败,成功率95.83%。结论种植牙技术在老年患者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牙综合治疗机联合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游离端缺失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8月于济宁市中医院及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进行游离端缺失牙修复治疗的130例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常规修复组与联合种植牙组,各65例(65颗牙)。两组均用牙科综合治疗机进行治疗,联合种植牙组采用种植牙修复技术,常规修复组采用传统钴铬支架或纯钛支架义齿。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稳定情况、美观评分、满意评分、舒适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常规修复组相比,联合种植牙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常规修复组修复体移动距离为(3.75±3.41)mm,长于联合种植牙组的(1.23±2.6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修复组相比,联合种植牙组美观评分、满意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均较高(P<0.05)。与常规修复组相比,联合种植牙组不良情况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通过应用牙综合治疗机联合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游离端缺失牙,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对患者影响较轻,美观程度及舒适度均较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牙齿游离端缺失是口腔科常见的牙齿缺失类型,对于游离端缺失,传统的修复方法主要为活动义齿修复,然而该方法存在咀嚼效率低、舒适性差、使用时间短等弊端。随着种植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人们对义齿修复要求的逐步提高,使用种植牙技术修复游离端缺失越来越受到医患欢迎。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种植牙技术操作难度较大,但临床应用已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果[1,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种植牙技术在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患牙咬合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9月72例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与研究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研究组采用种植牙技术进行修复治疗。术后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种植成功率、咬合效率)、治疗满意度、入院时及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QOL)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种植成功率94.44%(34/36)、咬合效率91.67%(33/36)高于对照组[72.22%(26/36)、69.44%(25/36)](P<0.05);两组治疗总满意度比较,研究组94.44%(34/36)高于对照组69.44%(25/36)(P<0.05);治疗后两组QOL评分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8.34%(3/36)低于对照组27.29%(10/36)(P<0.05)。结论:采用种植牙技术治疗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效果显著,种植成功率高,且咬合效率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牙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60例游离端缺失牙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活动义齿修复;研究组患者采用种植牙技术修复,通过东京富士胶片开发的牙齿咬合力压敏片来测试两组患者牙齿的咬合率,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压敏片的颜色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采用同一种方法测试牙齿的咬合率。通过统计学的方式计算两组患者种植牙的稳固性、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83.33%)(P<0.05)。结论: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牙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修复成功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修复的临床疗效,证实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修复的确切疗效。方法以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2009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种植牙技术治疗游离端缺失的牙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在使用种植牙技术治疗前使用活动义齿修复,使用日本东京富士胶片公司生产的牙齿咬精力的压敏片进行牙齿咬牙[牙合]效率的检测,并通过目测或计算机对压敏片的颜色进行分析,得出咬牙[牙合]效率;在使用种植牙技术治疗后采取同样方法计算咬黯效率,并对治疗前后的咬[牙合]效率及正常牙齿的咬[牙合]效率进行比较。对临床使用义齿修复资料进行整理,将其结果与研究数据进行成功率、稳固性、患者满意率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牙技术治疗的咬[牙合]效率为93.2%,接近正常延迟的平均咬[牙合]效率95.6%,较活动义齿的咬[牙合]率83.3%有明显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的36颗患牙,成功34颗,成功率为94.9%,较活动义齿有明显优势。结论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吴显才 《当代医学》2014,(22):37-38
目的探讨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柳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0例游离端缺失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实施活动义齿修复,行常规取模设计制作,义齿戴入和复查。观察组则采用种植业技术进行修复。结果观察组患者咬合效率、成功率、稳固性、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44%(17/18)、94.4%07/18)、88.9%(16/18)和944%07/18),对照组分别为81.3%(13/16)、81.3%03/16)、75.0%(12/16)和81.3%(15/16),各项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端缺失修复中临床效果好,成功率高,患者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接受牙列缺损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方式,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对两组疗效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57%,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美观度、舒适度以及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比常规治疗更能满足患者需求,更美观、舒适,且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维  高明飞 《当代医学》2021,27(19):89-91
目的 比较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90例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3).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前、术后3个月牙齿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咀嚼功能、固定功能、美观度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效果更佳,可提高患者对修复牙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赵灵洁  刘莹 《当代医学》2022,28(6):99-101
目的 探讨不同牙齿种植方案对老年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牙列缺失患者80例,采用单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牙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即刻种植牙法治疗,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种植体稳定性系数(ISQ)、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修复...  相似文献   

13.
雷飞  倪菁  陶永炜  姜庆生  范晶  蔡卜磊 《西部医学》2018,30(11):1593-1598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对种植修复后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与种植体周围炎症及局部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80例牙列缺损并接受义齿种植的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患有慢性牙周炎分为慢性牙周炎组4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固定义齿修复完成后第1、3、6、12个月进行复诊,记录1年种植体的存留率。拍摄根尖片检测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量(MBL),记录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ELISA法检测龈沟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两组种植修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mPLI、mSBI、PD、MBL均呈升高趋势,不同观察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种植修复后,慢性牙周炎组mSBI、PD、MBL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种植修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龈沟液中IL-1β、IL-6、MDA水平均逐渐增加,SOD、GP x水平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种植修复后各时间点,慢性牙周炎组龈沟液中IL-1β、IL-6、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OD、GP-x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种植修复1年,各组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义齿种植短期内疗效可靠,但出现边缘骨吸收现象较为明显,种植体周围局部微环境存在炎症及氧化应激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种植成功397枚,仅3例患者出现种植体脱落,成功率99.25%,其余患者各项指标良好。结论:牙列缺损患者通过术前恰当的选择种植体,术者精湛的修复和精细的手术技术,以及术后定期适当的维护,可取得良好的种植修复效果。种植牙是目前修复牙列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小明  童生元  杨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4):463-465, 46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病人结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择期行结肠镜检查病人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丙泊酚组(1.5 mg/kg,P组)、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组(丙泊酚1.0 mg/kg+依托咪酯0.05 mg/kg,PE组)、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组(丙泊酚0.75 mg/kg+依托咪酯0.075 mg/kg,EP组)。结肠镜检查前1 min所有病人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PE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kg复合依托咪酯0.05 mg/kg。E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0.75 mg/kg复合依托咪酯0.075 mg/kg。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出院时间。记录病人不良反应及病人、内镜医生、麻醉医生满意度。结果与P组、PE组比较,EP组苏醒时间及出院时间更长(P < 0.05~P < 0.01);与PE组、EP组比较,P组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更高(P < 0.05~P < 0.01);与P组比较,PE组与EP组病人对麻醉医生的满意度较高(P < 0.01)。结论丙泊酚1.0 mg/kg复合依托咪酯0.05 mg/kg用于老年病人结肠镜检查,病人苏醒时间及出院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技术在老年患者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60岁以上的老年牙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A组与治疗B组.其中治疗A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牙种植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埋植术.两组患者各植入20枚种植体,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疼痛评价以及牙槽骨的吸收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严重等不良情况,但是治疗A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与疼痛评价情况明显优于治疗B组的患者.结论 微创技术在老年患者牙种植术中用时短、疼痛少,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小,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芳芳  汤云霞  翁少翔 《浙江医学》2018,40(11):1199-1201,1225
目的利用食管超声对高龄心房颤动伴血栓形成患者经不同强度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后作血栓检出率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确诊有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非瓣膜性高龄房颤(75~80岁)患者54例,随机分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低强度组),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组(标准强度组),利伐沙班抗凝组(利伐沙班组),每组18例。观察期为12个月。比较3组患者左心房血栓检出率、血栓栓塞事件率及严重出血发生率。结果12个月时低强度组左心房血栓检出率22.2%,标准强度组检出率22.2%,利伐沙班组检出率16.7%,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6.7%,标准强度组发生率为11.1%,利伐沙班组发生率为11.1%,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华法林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6.7%,标准强度华法林组为27.8%,利伐沙班组为11.1%,低强度组与利伐沙班组比较,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强度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低强度组以及利伐沙班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低强度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抗凝在高龄房颤伴血栓形成的患者治疗中,两者治疗左心房血栓的疗效确切,出血风险无增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肛裂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老年肛裂患者展开研究分析,按照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给予开放式侧位肛裂切除术,观察组给予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中治愈、好转以及无效的例数分别为9例、5例、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15例患者中治愈、好转以及无效的例数分别为6例、6例、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肛门畸形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肛裂治疗方式选择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的肛门疼痛,使患者正常排便,缩短切口的愈合时间,减少肛门畸形情况的发生,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和对照组观察12周。两组都给予常规处理。螺内酯组给予螺内酯20nag,每天2次口服。临床效果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第12周通过纽约心功能分级、足部水肿、肺部听诊、明尼苏达心衰生活问卷表记分、呼吸困难疲劳指数记分、肺动脉压等进行评估;安全性通过男性乳房发育、阳萎、性功能、高钾血症≥6.0mmol/L、血清钾、胃肠道反应表现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2周后螺内酯组可以明显改善纽约心功能分级、足部水肿、肺部听诊,明尼苏达心衰生活问卷表记分、呼吸困难疲劳指数记分、肺动脉压。与对照组相比,螺内酯组的男性乳房发育、阳萎、性功能低下、胃肠道反应、血清钾、暂时性血浆肌酐有显著差异,但是无临床意义。结论小剂量的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临床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