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引起的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住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败血症184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及真菌组,比较不同病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结果(1)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18株,占64.13%;革兰阳性菌45株,占24.45%;真菌21株,占11.41%。(2)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三组间起病日龄和出生胎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120、6.046,P<0.05)。两两比较显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出生胎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起病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Z值分别为3.465、22.748、11.496,P<0.05)。两两比较显示,革兰阳性菌组的血红蛋白高于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血小板计数比较(Z=4.406),革兰阳性菌组与真菌组血小板计数比较(Z=3.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和真菌组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3,P<0.05)。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三组间细菌性脑膜炎、休克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82、81.662,P<0.05)。两两比较显示,在细菌性脑膜炎方面: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Z=6.511),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比较(Z=3.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方面: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Z=72.482),革兰阳性菌组与真菌组比较(Z=38.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中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细菌性脑膜炎、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早产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组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另外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在临床特点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计算器评估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发生风险的价值,分析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并治疗的100例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计算器评估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风险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计算器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较强,Kappa=0.784,P<0.05。研究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产时母亲发热、新生儿肺部感染及出生时低体质量发生率分别为55.00%、30.00%、36.00%、25.00%、26.00%、39.00%,对照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产时母亲发热、新生儿肺部感染及出生时低体质量发生率分别为20.00%、5.00%、11.00%、6.00%、7.00%、1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132,21.645,17.381,13.781,13.102,20.91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产时母亲发热、新生儿肺部感染及出生时低体质量均是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计算器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发生风险的评估结果与金标准一致,在临床治疗中,建议针对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产时母亲发热、新生儿肺部感染及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2006年1月-2011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21例败血症确诊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及晚发型败血症,并根据发生感染的地点分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及医院感染。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3株占60.33%,革兰阳性菌44株占36.36%,真菌4株占3.31%,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链球菌属与败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与医院感染败血症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5.79%、16.67%;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均耐药。结论早发型及晚发性败血症、社区获得性及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谱不同,均有多药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2例,随访其围产儿的临床结局和预后,与同期随机选取的45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的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342、6.301、9.692、12.485,均P<0.0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的分娩孕周和出生体重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59、-7.077,均P<0.05).结论 对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发病孕周越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早产的发生率越高.因此在保证母亲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孕周,可显著改善围产儿不良结局,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非特异性指标。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36例(EOS)、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LOS)62例,分别记为EOS组、LOS组,比较其临床特征、检出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及非特异性指标、预后。结果 EOS组早产、低体质量发生率低于LOS组,母亲胎膜早破、羊水浑浊及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发生率高于LOS组(P<0.05);EOS组黄疸、呻吟、呼吸困难、反应低下、奶潴留发生率高于LOS组,而发热、纳差发生率低于LOS组(P<0.05);EOS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低于LOS组(P<0.05);本次检出20株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耐药,27株革兰阴性菌中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株数均不超过10株;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NE%)无差异,EOS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LOS组,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LOS组(P<0.05)。结论 EOS及LOS患儿均有一定临床特点,尤其在临床表现、病原菌种类、非特异性指标方面有一定差异,早期识别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重症监护室的败血症新生儿,对70例患儿按照血培养时间,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其中早发型36例,晚发型34例,对比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特征。结果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早产儿和极低体质量儿;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中主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占38.89%,B族链球菌,占33.33%,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占32.35%,大肠埃希菌,占29.41%。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死率为25.00%明显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病死率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和B族链球菌为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最为主要的致病菌,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则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因此产妇在产子之前进行B族链球菌阳性检查对于预防败血症新生儿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疗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1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被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共165例,根据诊断标准,将165例患者分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组(EOS组,125例)与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组(LOS组,40例)。结果 165例患者的血液或无菌体液中所分离的病原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肺炎克雷伯菌(KPN)为主。宫内感染在EOS组中发生率高于L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以产道感染为主,血小板计数(PLT)减少多见,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EOS组中发生率较高。而LOS组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伴有发热及心动过速的症状较多,且细菌性脑膜炎发生率高。另外,EOS组的死亡率高于LOS组(P<0.05),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等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结合患者易感因素、临床表现、感染途径、预后及病原学诊断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分类,有助于对其早期诊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周启立  任磊  毕静  武彦秋  刘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4,(20):3700-3702,3717
目的总结分析某院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Early-OnsetSepsis,EOS)与晚发型(Late-OnsetSepsis,LOS)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9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其中早发型66例,晚发型14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早发组与围生因素密切相关;晚发组呼吸道、脐部、皮肤感染高于早发组;早发组血小板(PLT)降低较晚发组多见;血培养阳性58例,病原菌检出率27.7%,晚发组检出率高于早发组;早发组大肠埃希菌感染较晚发组多见。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在90%以上,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在50%左右,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检出的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不足40%,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呋辛耐药率在80%以上。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与晚发型临床特点各不相同,早期诊断需结合围生情况、局部感染灶、实验室检查,并根据本地区致病菌分布特点,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提高预防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该院治疗的126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EOS组(早发型)和LOS组(晚发型)分别进行临床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EOS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机械通气、孕妇产时发热、新生儿肺部感染明显高于LOS组(P0.05),且Logistic分析表明以上危险因素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有影响(P0.05);LOS组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部感染、喂养不当发生率高于LOS组(P0.05),且Logistic分析表明以上危险因素对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机械通气、孕妇产时发热、新生儿肺部感染;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部感染、喂养不当;对新生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充分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或者及时确诊,对于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治愈率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152例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为早发型败血症组,255例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为晚发型败血症组,200例无败血症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早发型败血症、晚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早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孕产妇发热、肺部感染;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质量、脐部感染、喂养不当、有创操作。结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晚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不同,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