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萍  李旭  苏菲  李娜  郜玉峰 《安徽医药》2012,16(5):618-620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AL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9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数据,HBeAg阴性组148例和阳性组12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的关系。结果 148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者107例(72.3%),其均值为(5.4±1.3)log10copies.ml-1,血清ALT水平为49(129.0)IU.L-1(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肝硬化比例为51.4%(55/107)。121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118例(97.5%),其均值为(6.8±1.2)log10copies.ml-1,ALT水平为105(139.5)IU.L-1(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肝硬化比例为13.6%(16/118)。HBV DNA阳性率及含量和ALT水平HBeAg阳性组高于HBeAg阴性组(P0.01)。ALT水平在HBeAg阴性伴HBV DNA阳性组与HBeAg阳性伴HBV DNA阳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1.43,P=0.150.05)。肝硬化在HBeAg阴性伴HBV DNA阳性组所占比例最高。HBeAg阴性组较HBeAg阳性组患者的年龄较大(t=7.046,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偏大,肝硬化比例偏高,尤其是HBV DNA阳性者,肝脏炎性损伤程度与HBeAg阳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2.
李媛媛 《贵州医药》2009,33(5):436-438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目前临床大多还是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es,HBV)血清免疫标志物为诊断的重要依据,普遍认为HBeAg是HBV复制和具有传染的血清学标志,与HBVDNA水平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朱江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4):153-154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HBV—DNA阳性血清HBeAg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ms—PCR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A-1896及HBeAg/IC。结果 29例HBV—DNA阳性、HBeAg阴性血清标本,HBeAg/IC阳性17例(58.7%),单一A-1896者3例(10.3%),HBeAg/IC及A-1896共存2饲(6.9%)。结论 HBeAg/IC形成是HBV—DNA阳性血清HBeAg阴性的主要原因,而非A-1896。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对血清HBeAg、HBVDNA与肝组织病理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慢性HBV携带者821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HBeAg阳性( n =713)和阴性组(n=108)患者HBVDNA、肝组织炎性分级和纤维分期研究分析。结果821例患者99W.51%存在肝组织损伤;炎症分级G≥2者358例(43.61%);纤维化分期S≥2者287例(34.96%)。 G≥2及S≥2HBeAg阴性组患者均明显多于阳性组( P值均<0.05)。血清HBeAg阴性组HBV DNA、肝组织炎性分级和纤维分期明显重于HBeAg阳性组( P <0.05)。2组HBV DNA与肝组织病理均无相关性( r =0.234、0.107, P <0.05)。结论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皆非“正常”,HBV DNA不能很好地反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血清HBeAg阴性患者肝脏损伤情况重。对此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6.
肝组织HBV DNA定量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由于对HBV感染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抗病毒治疗急待寻找判定效果的可靠方法,HBV DNA检测,特别是血液和肝组织定量检测显得极为重要。方法 在HBV感染者作肝活检时随机留取小粒肝组织,同时采血作HBV DNA定量检查。结果 急慢性HBV感染病例均示肝组织内HBV DNA检查明显高于血内检出率,同时肝组织HBV含量明显高于血液内含量。结论 肝组织检测HBV DNA可以明显提高HBV感染诊断率,血内HBV DNA阴转时不能说明肝组织内亦已阴转,血内HBV DNA阴转不宜随即停止治疗。  相似文献   

7.
邓君  传良敏  杜琼 《贵州医药》2001,25(8):694-695
目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阴性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拷贝数,以及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PCR定量法检测血清中HBV-DNA拷贝数,以及与转氨酶的相关性。结果:健康体检者的HBV-DNA<10^4拷贝/ml,61例HBeAb和HBcAb阳性者中的31.3%的HBV-DNA>10^4拷贝/ml,48例HBcAb阳性者中28.9%的HBV-DNA>10^4拷贝/ml,83例乙肝标志物全阴者中5例HBV-DNA>10^4拷贝/ml,均与转氨酶无相关性。结论:血清中HBsAg和HBeAg被清除后的患者血清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HBV-DNA,此类病人体内有较高水平的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8.
向梅  刘江鸿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25-1825
1.1 一般资料:84例均为确诊的HBV感染者,血清HBsAg均为阴性,病程全部超过6个月,对所有确诊者均做肝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对肝纤维化扫描仪(Fibro Scan)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195例,依据病理活检后1周的血清ALT水平分为ALT<1×ULN组(108例)、1≤ALT≤2×ULN(49例)、ALT>2×ULN(38例),比较不同临床分级患者的LSM、ALT和不同ALT水平下患者的LSM水平,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血清ALT对Fibro Scan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肝纤维化1级、2级、3级、4级(肝硬化)患者的LSM和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1×ULN、1≤ALT≤2×ULN、ALT>2×ULN三组中,肝纤维化患者的LS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1×ULN、1≤ALT≤2×ULN、ALT>2×ULN三组中,肝纤维化的诊断AUC分别为0.931、0.952、0.667,准确度分别为92.34%、85.69%、63.12%,敏感度分别为91.45%、89.61%、44.27%;肝硬化的诊断AUC分别为0.956、0.963、0.952,准确度分别为89.23%、93.17%、94.05%,敏感度分别为95.21%、96.74%、98.15%。结论血清ALT水平超过正常上限2倍可降低Fibro Scan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准确性,但对肝硬化的诊断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强肝胶囊治疗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李娟  苏国权 《河北医药》2003,25(12):934-934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能否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是控制肝炎、肝硬化形成的关键[1] 。 1998年至 2 0 0 0年 ,我们采用强肝胶囊治疗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高的慢性肝炎患者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将 80名患者随机分 2组。治疗组 40例 ,男 3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 4 0 .6± 10 .3 )岁 ;慢性中度肝炎 2 2例 ,重度肝炎 4例 ,肝硬化 14例。对照组 40例 ,男 3 1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 4…  相似文献   

11.
山莨菪碱对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对慢性肝炎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75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8例,均给予水飞蓟素、肝泰乐、甘草酸二胺等药物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山莨菪碱,每日20~40mg,分2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个月后,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肝功能均恢复良好,但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显著,2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山莨菪碱治疗慢性肝炎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反映了山莨菪碱对肝纤维化发生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并发肝细胞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2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BVDNA载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中,HBeAg阳性28例(34.15%),平均(48.95±12.51)岁。HBeAg阴性54例(65.85%),平均(50.87±11.02)岁。HBeAg阳性患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总胆汁酸及HBVDNA水平均高于阴性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性患者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高于阳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符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及层粘连蛋白等水平在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细胞癌的比例高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HBeAg阳性并发肝细胞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损伤、肝纤维化程度及HBVDNA载量均高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HBeAg阴性,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31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1po,疗程2年,对照组34例,给予干扰素α-1b治疗,第1-4周300万u.d^-1,im,从第5周开始为隔日300万u,im,疗程为2年,各自随访1年,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87.1%,随访1年为80.7%,而对照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为76.5%,随访1年为26.5%,治疗组的长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是治疗HBeAg阴性而HBV-DNA阳性的患者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对慢性肝炎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5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8例,均给予水飞蓟素、肝泰乐、甘草酸二胺等药物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山莨菪碱,20~40mg/d,分2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恢复良好,但治疗组血清肝纤雏化指标下降显著,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莨菪碱治疗慢性肝炎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反映了山莨菪碱对肝纤维化发生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军  王芳  杨帆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877-1878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抗-HBe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34例慢性HBV感染者HBV血清标志物,根据HBeAg/抗-HB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Ⅰ组(HBeAg+/抗-HBe-,43例);11组(HBeAg-/抗-HBe+,69例);Ⅲ组(HBeAg-/抗-Hbe-,22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及连续监测法检HBVDNA载量以及ALT水平。结果Ⅰ组HBVDNA阳性率和HBVDNA载量明显高于Ⅱ、Ⅲ组(P〈0.01)。HBVDNA阳性患者ALT异常率高于HBVDNA阴性患者(P〈0.01)。HBVDNA阳性患者HBVDNA载量与ALT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174,P=0.156)。结论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抗-HBe以及ALT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单纯依靠HBeAg/抗-HBe以及ALT来判断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BV慢性感染者的病情检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V—DNA不同载量下HBeAg、Pre-S1Ag表达关系,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188例不同HBV—DNA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标本进行HBeAg、Pre—S1Ag检测,并作比较分析。结果:HBV~DNA〉10^3 copies/ml标本中,Pre—S1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中低拷贝数(10^6—10^3copies/ml)尤甚。Pre-S1Ag与HBeAg的阳性符合率为80%,Pre—S1Ag(+)漏检率是HBeAg(+)漏检率的47.8%。结论:Pre—S1Ag与HBeAg相伴存在,是较HBeAg更准确地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肝纤维化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NAF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NAFL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对血清瘦素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NAF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瘦素在NAFL发病中具有独立的致病作用,并可能是NAFL肝纤维化形成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核糖核酸抗肝纤维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核糖核酸(RNA)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由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RNA治疗组肝细胞坏死、变性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较病理对照组及辅酶Q10治疗组均明显减轻。随机对照用RNA和辅酶Q10分别治疗慢性肝炎(CH)伴/不伴代偿期肝硬化(HC)93例及92例,疗程3个月。结果RNA组改善肝功能和降低血清三型前胶原(PCI)和透明质酸(HA)的疗效均明显优于辅酶Q10组。肝活俭显示,RNA治疗后肝脏炎症活动度和胶原纤维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而辅酶Q10治疗者反有加重。实验与临床研究结果一致,说明RNA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丹薇  赵伟等 《天津医药》2002,30(6):328-329
目的:观察死胎肝脏组织中HBV DNA的表达,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肝脏组织中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采集40例乙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肝脏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中的HBV DNA;回访产妇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结果:死胎肝脏组织中HBV DNA的检出率为87.5%(35/40)。产妇产前静脉血HBV呈高、低和复制状态时,肝脏组织中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5.0%(3/4),85.0%(17/20)和93.8%(15/16);高、低、无复制者之间相互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BV DNA颗粒分布在肝细胞浆内,毛细胆管上皮和管腔内,少数分布在肝细胞核上,结论:死胎肝脏组织中有DNA复制;死胎肝脏组织中HBV 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e抗原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定量聚合酶连反应(PCR)、Abbott微粒子酶免疫荧光法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HBV DNA含量与e抗原含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Be Ag阳性组与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e系统双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与HBe Ag呈正相关性,随着患者的血清HBV DNA含量的不断下降,肝损害程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研究表明HBV DNA与HBe Ag含量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恶化加重,HBV DNA水平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