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爱萍  赵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614-1617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79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延续性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评分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带"T"管出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于本院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带T管出院的73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取其中37例作为对照组,样本流失2例,采用常规出院宣教;实验组36例,无样本流失,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及满意度情况以及带管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T"管护理、遵医行为及满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显著提高带"T"管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置管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PICC护理方式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平均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PICC平均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静脉炎、发热等并发症及导管阻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护理整体专业性,减少并发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互联网+”入户护理服务对留置PICC导管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115例留置PICC导管慢性病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115例留置PICC导管慢性病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入户护理服务,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比较两组留置导管并发症、家庭负担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互联网+”入户护理服务PICC维护4 090次,静脉抽血1 030次,无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降低,家庭负担减轻,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入户护理服务能更直观地进行评估、判断和处置,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并通过在线咨询和指导有效解决患者自我护理问题,降低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家庭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喉癌术后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2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癌手术治疗且带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带管出院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喉癌术后带管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情况。方法:将我院住院输液治疗的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19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时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延长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合格率以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结合预处理策略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携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4例PICC携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结合预处理策略。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类型与预防、置管目的与重要性及日常自我护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信息获取、管理信心、导管日常观察、异常处理、带管运动、带管生活及维护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结合预处理策略有助于提高PICC携管患者的PICC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居家自护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儿童使用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静脉留置 针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0 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0 例)实施优化护理。比较两组的静脉炎发生 率、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结果 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5%)高于对 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儿童使用优化护理,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少 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互联网平台在门急诊输液室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门急诊儿童输液室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1 000例患儿及其主要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建立互联网平台前收治的50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建立互联网平台后收治的5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居家护理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和照护者的院外认知水平、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照护者的院外认知水平、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医院家庭协作性延续护理可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次数及透析时间,导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透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期间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对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治疗者积极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透析次数,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效果良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出生的80例需PICC置管的新生儿,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个性化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置管时间、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NIPS、EDIN、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新生儿中可获得较好的效果,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缓解疼痛,提高患儿舒适度、生活质量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在降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及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6月在本院住院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5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将2019年7月—12月在本院住院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良事件及返院检查率的影响。方法研究病例源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共76例,以数字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8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开展常规院外指导,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考核结果、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返院检查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干预前(P<0.001),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考核评分高于干预前(P<0.001),干预组患者的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总发生率(13.15%)低于对照组(34.21%)(P<0.05);干预组患者定期返院检查率(89.47%)高于对照组(65.79%)(P<0.05)。结论针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规范患者居家腹膜透析操作流程,减少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返院检查率,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互联网+”信息化医护管理平台,构建造口患者居家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下单的居家造口护理患者(试验组)和同期出院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造口住院服务流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进行居家造口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造口健康知识知晓率、非计划再入院率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与同期出院患者相比,接受造口延续性护理服务后,试验组患者对造口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提高、非计划再入院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互联网+”信息化管理平台为造口居家患者提供系统、科学、专业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提高造口居家患者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但还需要进一步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居家护理服务评价系统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介入性穿刺手术孕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行介入性穿刺手术的98例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及满意度情况,同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护概念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关爱、满足认知需求、答疑解惑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介入性穿刺手术孕妇术后采取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抽选1 600例成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0例和观察组8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常见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针头回血、静脉炎、留置针阻塞、液体渗漏、皮下血肿、感染及留置针脱落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随机从两组患者中各抽取4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 在成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使患者得到更优质、更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房振玲  金凤 《妇幼护理》2022,2(14):3275-3278
目的 探讨在小儿进行 CT 增强扫描期间加强静脉留置针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小儿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管理,研究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风险管理质量、护理质量、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 CT 增强 扫描成像质量。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风险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CT 增强扫描成 像质量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 CT 增强扫描实施静脉留置针期间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 生率,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确保 CT 增强扫描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行联合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后常规出院指导以及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出院后治疗效果以及家长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行联合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和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张婉玲  禤爱弟  曾海权  周爱琴 《全科护理》2021,19(12):1637-1640
目的:探究管道护理流程图在维护早产儿脐静脉导管(UVC)管道通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8例留置UVC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道护理,同时选取2015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162例留置UVC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给予管道护理流程图管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置管期间管道通畅程度、导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及拔管后患儿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拔管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置管期间研究组患儿管道通畅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家属SAS评分、SD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管道护理流程图实施早产儿静脉导管管道护理,可提升管道通畅程度,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儿家属不良情绪,提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 5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 4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