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进行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的10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的10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可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158-3159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痉挛程度疗效,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痉挛程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肢痉挛状态,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赵学亮 《系统医学》2022,(3):99-102
目的 研究臂丛麻醉手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的应用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外科病房收治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260例,通过全盲抓阄法随机将其分为常例组、研究组两组,各130例。常例组患者给予单一罗哌卡因药物配合麻醉;研究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协同给药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数据、镇静-躁动测评值、镇痛效果测评值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镇痛给药前30 min及镇痛给药后24 h的生命体征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镇痛给药后6 h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数据显著优于常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镇痛给药后的3 d内镇静-躁动测评值均显著优于常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镇痛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内镇痛效果测评值均显著低于常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9.23%)显著低于常例组患者(2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7,P=0.009)。结论 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药物配合...  相似文献   

4.
张佳丽  马媛媛 《妇幼护理》2021,1(2):447-449
目的 研究骨折患儿接受心理健康护理与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南京鼓楼医 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护的骨折患儿 50 例,随机分为常例组和协同组,每组各 25 例。常例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协同组采用心理 健康护理与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心 理状态测评值及疼痛测评值比对数据不具备差异性统计差别(P≥0.05),而护理后测评值均降低。协同组的心理状态测评值显 著低于常例组(P<0.05)。协同组的疼痛测评值显著低于常例组(P<0.05)。协同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6.00%)显 著高于常例组(76.00%)(P<0.05)。结论 心理健康护理与循证护理有效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更为科学地辅助患儿理想 疗效的达成,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更利于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痰祛浊通络法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8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和联合组(联合化痰祛浊通络法治疗),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偏瘫患者应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间歇充气加压联合靳三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靳三针疗法,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Fugl-Meyer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Brunnstrom下肢分期、Berg平衡量表(BBS)和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期、BBS评分、MFES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充气加压联合靳三针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改善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中风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包括情志干预、治疗信息干预、行为干预、社会干预等.治疗前24h内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Fugl - 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 - QOL)进行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3个月后Fugl - Meyer运动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治疗后Fugl - Meyer运动量表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WHO - QOL的各维度,除精神/宗教/个人信仰维度外,其余各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其健康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芪九物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九物汤加减及醒脑开窍针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质量(SS-QOL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NIHSS、FMA及SS-QOL分值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FMA及SS-QOL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5.38%(P0.05)。结论黄芪九物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能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有无接受针刺治疗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络刮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图及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每组各40例。西药组口服巴氯芬片治疗,综合组在口服巴氯芬片基础上对上肢阴经及阳经进行经络刮疗,治疗期间2组均接受相同的康复训练。经络刮疗和康复训练均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在患侧肘关节屈曲、伸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记录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肉收缩的积分肌电值,计算肘关节屈伸力矩及相应的协同收缩率。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肘关节活动度及Fugl-Meyer测评法评价患侧屈肘痉挛上肢肱二头肌肌张力改善程度、肘关节活动度变化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患肘屈曲、伸展力矩均高于治疗前(P0.05),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协同收缩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综合组患侧肘关节伸展力矩增加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肱二头肌协同收缩率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2组患侧肱二头肌痉挛程度、肘关节自主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综合组患侧肱二头肌痉挛程度、肘关节自主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经络刮疗结合康复训练能增强脑卒中偏瘫痉挛上肢伸肘力量,改善肘关节屈伸运动的协调性,降低患侧肱二头肌肌张力,增大患侧肘关节主动活动度和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B组6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B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中风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偏瘫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分值升高更明显(P0.05);干预组依从率(68.88%)高于对照组(4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中风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中,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头针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187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07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再用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中风偏瘫应用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选取本院中医门诊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IL)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身体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能有效减轻中风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电针配合运动再学习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运动再学习治疗,观察组加用头穴透刺电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FAC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头穴透刺电针配合运动再学习治疗缺血性中风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运动、步行功能,是缺血性中风偏瘫后步行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12月来某院神经科求诊的35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8月来某院神经科求诊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6%、82.9%,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评分(FMA)以及BB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基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PRO)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有助于改善该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干预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在中风后偏瘫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给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站立数字OT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部治疗的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靳三针治疗,选择患肢对侧颞三针、患肢肩三针、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百会、水沟穴进行针刺,以平补平泻手法施针,以患者得气为度,留针30 min,1次/d,6次/周,持续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站立数字OT训练,20 min/次,1次/d,6次/周,持续治疗8周。在干预前、干预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Wolf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定上肢运动完成量;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MA-UE、WMFT、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MA-UE、WMFT、MBI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联合站立数字OT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意象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科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运动意象疗法协同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转移、行走及上下楼梯评分评定肢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积分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意象协同常规康复护理可显著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甘草附子汤联合中医针刺在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中医针刺治疗,观察组应用甘草附子汤联合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以及FM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评价良好率、临床总有效率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联合中医针刺用于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以及运动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