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本院PCI术后患者82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心脏康复情况(射血分数、胸闷发作次数)、生活质量[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活力(VT)、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用药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射血分数、胸闷发作次数及PF、RP、BP、GH、VT、SF、RE、MH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用药依从率比较,研究组(95.12%)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心脏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冠心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信息化延续性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心血管内科2020年4月~2021年3月8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信息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模式,均连续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冠心病患者依照年龄区间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占据60例,常规组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下,占据60例,对两组冠心病患者均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分析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显示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均为93.3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与10.00%,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而言,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将其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同样可获得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及时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4.
周春霞  赵娜  谷亚楠  赵淑健 《河北医药》2013,35(8):1257-125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PCI术后需要充分、长期、至少1年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在业内已经达成共识。对于部分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同时需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Ⅱa受体拮抗剂。而抗血小板治疗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现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CAD)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8例CAD患者临床资料,观察70岁以上CAD患者(老年组)行PCI的手术、并发症情况,并与同期70岁以下CAD患者(对照组)行PCI的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疗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I在老年CAD方面同样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昌邑市人民医院自2003年至今已做冠状动脉造影15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0例。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对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极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脏康复综合管理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PCI手术患者,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管理干预,试验组患者术后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心脏康复综合管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3例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Q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是我国居民慢性病中致死、致残及患病率快速上升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年龄有年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跨理论模型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行为模式改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微创脊柱外科住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应用跨理论模型,评价患者处于不同行为阶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本研究干预后试验组行为模式正确率、行为阶段患者的比率及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模式阶段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跨理论模型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的行为模式改变中,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生活行为模式,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理、心理恢复的影响。方法平均将64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术后2周及3个月时两组6min步行试验时的距离及心绞痛诱发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6min步行试验距离、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诱发心绞痛的情况也有不同。结论康复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行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明确术后患者接受DAPT治疗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可预测因素,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并于术后1.5年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在此期间患者出血、血管内皮增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osis,ISR)以及再次植入支架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APT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纳入的139例患者中,未发生组95人,发生组44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APT满1年、D-dimer水平和LDL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8.645,P=0.373,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结论:年龄、DAPT满1年、D-dimer水平和LDL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门诊协同护理联合认知重构干预在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再次入院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治疗后定期复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1例。参照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69.07±5.62)岁;试验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69.31±5.47)岁。参照组行认知重构干预,试验组加用门诊协同护理。对两组疾病知识掌握、自我效能测定量表及西雅图心绞痛问卷生活质量数据进行测评。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参照组[95.12%(39/41)比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干预后,试验组自我效能的自我护理技能评分[(36.21±2.82)分比(34.51±2.74)分]、自我责任感评分[(11.26±2.74)分比(9.52±2.65)分]、自我概念评分[(25.36±2.63)分比(23.52±2.84)分]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48.29±2.67)分比(46.56±2.58)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的躯体活动评分[(24.89±2.59)分比(26.53±2.63)分]、躯体症状评分[(23.71±2.64)分比(25.46±2.84)分]、情绪困扰评分[(15.76±2.63)分比(17.45±2.88)分]及生活满意度评分[(14.66±2.56)分比(16.35±2.64)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低于参照组[2.44%(1/41)比14.6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48)。结论 门诊协同护理联合认知重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其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水平,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高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究与高龄患者行PCI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645例接受PCI手术的高龄(≥75岁,130例)和低龄(<75岁,51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入院时生化指标、PCI手术情况、PCI围术期和术后6个月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低龄冠心病PCI患者相比,高龄冠心病PCI患者平均体重较轻( P<0.01),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较低(P<0.05),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卒中史、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主干病变、双支和多支病变的比例较高(P均<0.05),血浆B型尿钠肽(BNP)(P<0.01)肌酐和尿素氮(P均<0.05)较高,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造影剂肾病及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发生率(P均<0.05)较高,术后住院时间较长(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75岁高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入院时合并心衰/严重心律失常、急诊PCI手术、多支病变、入院时肌钙蛋白升高等;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合并急性心衰为≥75岁高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虽然年龄不是PCI禁忌证,鉴于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卒中、糖尿病、心、肾功能不全以及多支、复杂病变等危险因素,故在PCI手术之前,应完善对术后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慎重选择适应证、积极采取如水化治疗等预防措施,以降低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650例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根据其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及其对健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寻找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循证护理高级证据,进行科学、合理的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结论:循证护理新概念的运用取得了比传统健康教育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使广大患者受益的同时,也有助于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rhBNP组( n =106)和对照组( n =104)。2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rhBNP组于术前2 h应用rhBNP,首先以1贩.5μg/kg负荷剂量静脉注射,后以0.01μg· kg-1· min-1持续静脉泵入72 h。分别于术前、术后8 h、24 h及3 d测定2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肌钙蛋白I ( cT-NI)、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及白介素-8(IL-8)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K-MB、cTNI、NT-proBNP和IL-8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结果2组术前血清CK-MB、cTNI、NT-proBNP、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rhBNP组术后8 h2、4 h血清CK-MB峰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8 h、24 h及3 d血清cTNI峰值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术前血清NT-proBNP、IL-8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rhBNP组术后8h、24h和3d NT-proBNP、IL-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rhBNP治疗组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冠心病择期PCI术前给予rhBNP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和影响炎症因子对PCI术后心肌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对7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CHD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136例。入院当日详细记录2组患者病史,进行体格和血常规检查;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等。对2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吸烟:63.9%(55/86)比48.5%(66/136),高血压:77.9%(67/86)比64.7%(88/136),糖尿病:50.0%(43/86)比22.8%(31/136),白细胞计数:(8.8±1.2)×10^9/L比(7.1±2.5)×10^9/L,C反应蛋白:(15±26)mg/L比(7±16)mg/L,纤维蛋白原:(3.6±0.8)g/L比(3.3±0.9)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炎症因子白细胞、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有明显影响,传统危险因素吸炯、糖尿病、高血压明显影响PCI术后炎症的恢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龄(≥75岁)冠心病(CAD)患者在基层医院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年龄≥75岁的82例CAD患者行PC I治疗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PC I的成功率为95.0%,靶病变成功率为96.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基层医院对高龄老年CAD患者行PC I治疗成功率高,手术相关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评估、权衡利弊及谨慎的操作和适应证的严格掌握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某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2),观察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1.25 mg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比索洛尔5~10 mg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12周时监测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实验的距离、6 min步行实验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壁厚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12周时,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LVEF及左室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增加,LVEDD、LVESD及6 min步行实验时的心室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4周及12周时,观察组的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LVEF及左室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增加,LVEDD、LVESD及6 min步行实验时的心室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的长期效果优于单纯比索洛尔治疗,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影响。方法将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依据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随机分为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对照组,90例)及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SAS组,90例),之后再依据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分别随机分为10 mg、20 mg、40 mg剂量组各30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随访6个月内各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PCI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利用Gensini评分系统,分别对各剂量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结果入院时,SAS组患者的CRP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CI术后6个月,SAS 10 mg、20 mg剂量组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SAS 10 mg、20 mg剂量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但40 mg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AS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大逐渐降低,且不同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个月时,SAS组10 mg、20 mg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但40 mg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以降低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