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文熠  罗勇  余超 《针刺研究》2013,38(4):271-276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右侧海马内白介素1β(IL-1β)及转录核因子κc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的变化及电针对其的调节作用,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内炎性反应的活化及电针对大鼠海马内炎性反应损害的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4)、模型组(n=72)、电针组(n=72),按照再灌注后12h、24h及48 h分成3个亚组.改良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选“百会”穴及左侧“四关”穴(2 Hz/100 Hz,1 mA),每次电针20 min,3个亚组分别电针2、3、4次.运用ELISA法检测IL-1β在海马中的含量,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IKKβ在缺血侧海马内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中IL-1β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1β含量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IKKβ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电针干预后能明显抑制IKKβ在海马内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内出现炎性变化,电针干预能减少IL-1β含量,降低IKKβ在海马区的蛋白表达,有利于缓解脑缺血海马内的炎性反应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电针组电针"内关"穴,刺激强度2 mA,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每次30 min,每天1次,共治疗5 d;对照组与模型组仅抓取、固定,不予电针刺激;假手术组未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余步骤同模型组。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并计算△ST值评价模型,采用TTC、HE染色分别评价小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和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和电针组S-T段抬高明显(均P0.01),提示模型成功建立;TTC、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出现明显的心肌纤维损伤和炎性浸润,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心肌纤维损伤和炎性浸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TNF-α、NF-κB p65、IL-1β、IL-8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组织TNF-α、NF-κB p65、IL-1β、IL-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降低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组织TNF-α、NF-κB p65、IL-1β、IL-8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实现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小鼠急性期运动功能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等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在小鼠运动功能修复中的抗炎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6只,再分为5 d和14 d两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钳夹法制备脊髓损伤小鼠模型.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肌梗死(MI)大鼠梗死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23/IL-17轴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减轻MI损伤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结扎法制备MI模型,假手术组和假手术电针组仅穿线不结扎。假手术电针组和电针组在"内关"穴进行电针(疏密波,2 Hz/100 Hz,2 mA)干预,每天1次,每次20 min,干预3 d。干预结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射血分数(EF)评价心功能;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组织IL-23、IL-17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EF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增大(P0.01),心肌纤维损伤明显、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心肌梗死组织IL-23、IL-17含量及TLR4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EF升高、心肌梗死面积缩小(P0.05),心肌纤维损伤情况明显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心肌梗死组织IL-23、IL-17含量及TLR4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IL-23/IL-17轴的表达来缓解心肌梗死后的过度炎性反应,TLR4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小鼠心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抗MIRI与LncRNA的相关性。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4只。采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MIRI小鼠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电针组于造模前电针干预双侧"内关"穴30 min。利用高通量LncRNA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筛选出与电针预处理改善MIRI相关的LncRNA和mR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的LncRNA和mRNA的整体表达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差异表达的LncRNA共1 693条、mRNA共2 858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差异表达的LncRNA共3 859条,mRNA共1 343条。通过Venn交集分析,筛选出491条在模型组和电针组调节方向相反的LncRNA,定义为针刺治疗相关的LncRNA。通过LncRNA-mRNA共表达分析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提示,针刺治疗相关的LncRNA可能是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创伤后应激和修复功能参与对MIRI的干预。同时,筛选出来与针刺治疗相关的mRNA其编码的蛋白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创伤后应激和炎性反应调节。结论:电针"内关"预处理能对MIRI小鼠心肌LncRNA和mRNA产生广泛的调节,提示LncRNA参与了电针预防MIRI的过程,为后续深入研究电针治疗MIRI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方向和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行为学检测,观察电针不同频率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电针治疗VD的适宜频率.方法:采用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VD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2 Hz电针组、80 Hz电针组.于术后第4 d开始治疗,用韩氏电针治疗仪对模型小鼠"百会"、"大椎"、"足三里"、"膈俞"穴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调控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18只。通过逆行胆胰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电针组在双侧"足三里"穴给予电针治疗30min。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在同一时间固定30min不予治疗。各组大鼠均于造模后3h、6h、12h分批处死,观察胰腺以及小肠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小肠上皮组织闭锁蛋白(occludin protein)以及核因子-κB(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各时间点胰腺病理评分假手术组、电针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小肠上皮组织occludin蛋白表达假手术组与电针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小肠上皮组织NF-κB p65表达假手术组与电针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降低SAP模型大鼠小肠上皮组织NF-κB p65表达,提高小肠上皮组织occludin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胰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从抗炎及抗氧化方面探讨电针促进SCI小鼠功能修复的机制。方法: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小鼠SCI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3 h电针双侧"足三里""三阴交",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采用Basso Mouse Scale(BMS)评分评估小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HE染色法观察脊髓损伤区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脊髓中载脂蛋白E(ApoE)及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程度。结果:造模后第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BMS评分显著下降(P<0. 05);脊髓组织结构紊乱,炎性浸润严重,正常神经元大量减少;脊髓中ApoE、p-NF-κB、IL-1β、p-ERK1/2、Nrf2、HO-1的表达显著升高(P<0. 05);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的BMS评分显著升高(P<0. 05);脊髓组织结构较完整,炎性浸润较轻,正常神经元较多;脊髓中p-NF-κB、IL-1β的表达显著降低(P<0. 05),ApoE、p-ERK1/2、Nrf2、HO-1显著升高(P<0. 05);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 05)。结论:电针能够显著改善SCI小鼠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生,从而促进脊髓功能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中ApoE的表达,增强Nrf2/HO-1抗氧化途径和抑制NF-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连续28d给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大鼠施予电针治疗,取"风府"太冲"穴,连续波,频率2Hz,强度1mA,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黑质区TH、COX-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脑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减少,COX-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经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中脑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COX-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介质COX-2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对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从而发挥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额叶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作用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针防治A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海马区注射微量Aβ1-40制备动物模型,取"百会"、"太溪"、"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造模后3d、7d、14d额叶小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胶质细胞表达数量呈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造模后7d表达最强,经电针治疗后,阳性细胞表达减少。结论电针治疗可减少AD模型大鼠额叶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阻断其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白介素-4(IL-4)含量,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 6)、磷酸化STAT 6(pSTAT 6)与核因子-κB(NF-κB)p 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刺激大鼠"百会""合谷""太冲",再灌注0、12、24h各电针1次。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pSTAT 6/STAT 6、NF-κB p 65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IL-4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IL-4含量显著升高(P0.001),胞质及胞核NF-κB p 6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法P0.001,Western blot法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pSTAT 6及pSTAT 6/STAT 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胞质及胞核NF-κB p 6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免疫组化法P0.01,Western blot法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提高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抗炎因子IL-4含量,增加pSTAT 6/STAT 6表达水平,同时NF-κB p 65入核显著减少,可能与激活IL-4/STAT 6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炎性反应在电针防治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2 mg/kg,溶解于葵花油,浓度2 mg/mL)制备PD模型;假手术组,在与模型组大鼠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不含鱼藤酮的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不作处理.电针组取“风府”“太冲”行电针治疗(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A,通电20 min),1次/d,连续14d.其他组不予干预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的PD行为学改变,中脑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计数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p38 MAPK、COX-2阳性神经元计数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针组TH阳性神经元计数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p38 MAPK、COX-2则较模型组表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降低PD大鼠炎性介质COX-2的表达,抑制p38 MAPK磷酸化,减轻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影响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清毒通络法电针抗大鼠脑出血炎性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清毒通络法电针抗脑出血大鼠炎性反应的能力及作用机理。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及电针治疗组。电针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3h、12h、24h、48h、72h消毒通络法电针大鼠“水沟”、“内关”与“后三里”,测定大鼠血清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白细胞(WBC)数量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电针治疗组大鼠的白细胞数量及TNF—α含量有效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NF-α与WBC参与了脑出血后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清毒通络法电针治疗能有效抑制大鼠脑出血后炎性反应的损伤,产生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督启神”法不同电针对APP/PS1 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额叶皮层MG与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治疗AD的疗效差异及其作用机制。方法: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脉冲电针组和音乐电针组,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先取“人中”点刺,后取“百会”、“印堂”二穴,连接脉冲电针及音乐电针,留针20min。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同样方法束缚20min。治疗15天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小鼠额叶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额叶皮层TNF-α的表达含量。结果:“通督启神”法不同电针均可显著改善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降低AD小鼠额叶皮层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表达(P<0.05)及TNF-α蛋白的表达(P<0.05),且音乐电针组均优于脉冲电针组(P<0.05)。结论:“通督启神”法不同电针可有效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TNF-α的分泌,且音乐电针在改善额叶皮层炎性反应方面优于脉冲电针,对AD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炎性反应疼痛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刺激治疗慢性炎性反应疼痛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单穴电针组、双穴电针组,大鼠后肢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复制炎性反应模型。单穴电针组、双穴电针组取"后三里"穴,每次电针30 min,每3 d治疗1次。35 d后取血清,以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IL-4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4含量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1),单穴电针组和双穴电针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4含量较模型组降低(均P0.01),单穴电针组与双穴电针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穴电针与双穴电针均可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4的含量,从而缓解机体的炎性反应,二者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肌缺血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交感神经相关物质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其余步骤同模型组。电针组电针"内关"穴,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2 mA,每天1次,每次20 min,共治疗5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抓取、固定,不予电针治疗。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并计算△ST值进行模型评价;采用TTC染色评价小鼠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评价小鼠心肌组织阳性神经纤维密度;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神经调节蛋白-1(NRG-1)、酪氨酸羟化酶(TH)、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Ⅱ导联心电图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S-T段显著抬高(均P0.01),提示缺血模型成功建立;TTC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肌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组织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显著减小(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H、NRG-1、GAP-4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组织中TH、GAP-4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NRG-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增加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组织中NRG-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H、GAP-43蛋白表达水平,抑制梗死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实现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7.
霍则军  牒军  徐基民 《针刺研究》2012,37(4):308-3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行为学及缺血脊髓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评价电针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家兔用腹主动脉夹闭法复制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min。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及术后12、24、36h分别予以电针"足三里"和"曲池"穴30min。各组分别于再灌注24、48h进行动物行为学评分;再灌注48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脊髓组织匀浆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模型组缺血再灌注24、48h后行为学评分明显下降(均P<0.05),缺血再灌注48h后脊髓组织匀浆中的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均P<0.05);电针组24、48h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脊髓组织匀浆中TNF-α、IL-6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电针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了缺血组织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小鼠炎性反应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及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采用高潮气量机械通气建立VILI小鼠模型。电针组和非经非穴组于机械通气前电针“足三里”“肺俞”或非经非穴点,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5 d。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采用BC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含量,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并评定肺组织损伤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水解酶-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降低(P<0.05),BALF中总蛋白、IL-1β和IL-18含量升高(P<0.05),W/D及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肺组织NLRP3、C...  相似文献   

19.
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尼莫地平组。采用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VD模型。术后当天动物苏醒后开始治疗,电针组以疏密波、频率2/80Hz、强度2mA刺激"百会"大椎"足三里"膈俞"10min;尼莫地平组灌服尼莫地平液30mg/kg。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15d。治疗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检测,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学习与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和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均显著提高(P<0.01,P<0.05),且电针组对小鼠记忆能力的改善优于尼莫地平组(P<0.01,P<0.05);模型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及尼莫地平组均见少量凋亡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显著提高V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海马细胞过度凋亡,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攒竹穴对骨癌痛大鼠行为学及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对骨癌痛的影响和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电针组、模型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作处理,电针组和模型组胫骨注入0.5 ml约2×107 cells/ml walker256细胞悬液制成大鼠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各组采集大鼠术前及术后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结果:造模9天起,模型组机械性痛敏与空白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11天起,模型组热痛敏与空白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丘脑β-EP含量模型组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电针攒竹穴可以调节机体的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闽值并抑制大鼠下丘脑内因骨癌痛被激活的β-E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